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百年“木本堂” 风雨不改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29 08:18: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百年“木本堂” 风雨不改色
发布:2009-11-20


摘要■超过100年历史的清代民居——木本堂本报记者程玮坚摄本报讯记者近日从厚街文广中心获悉,今年的文物普查中,厚街河田村一处民居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该民居位于河田村600年历史的方氏宗祠旁,始建于明、清代复建,经历了百年风雨洗礼至今大体保存良好…  
  ■超过100年历史的清代民居——木本堂  本报记者 程玮坚 摄

  本报讯 记者近日从厚街文广中心获悉,今年的文物普查中,厚街河田村一处民居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该民居位于河田村600年历史的方氏宗祠旁,始建于明、清代复建,经历了百年风雨洗礼至今大体保存良好,其典型、古朴的南粤建筑风格,真实记录了厚街民居史的变迁。
  百年古宅保存良好
  近日,记者走进了厚街镇河田村,在方氏宗祠后面的巷道深处,找到了这间超过100年历史的清代民居——木本堂。只见该建筑坐南朝北、房高宅广,屋檐下的壁画、灰塑、木雕等艺术装饰物件,虽因岁深日久部分风化脱落,但依然难掩其华贵之气。而船形屋脊、青砖砌墙、红砂岩勒脚,则尽显清代大户人家的典型建筑风格。
  年近六旬的方姨打开了木门上的旧锁,招呼记者进屋细看。方姨在这间古宅里度过了难忘的童年,但如今已经多年没在此居住,她是因记者来访而特意从镇上赶回来的。走进木本堂,记者看到这是一间三进四连廊三开间的古代“豪宅”,据介绍这间房子宽10.7米,深21.5米,占地230平方米。
  方姨表示,她103岁的祖母大半辈子都在此生活,直到几年前老人去世,她和家人才甚少回来,随后房子交给一对广西的夫妇帮忙打理。目前,这间清代民居大体保存良好,尽管地板因损坏较严重,于数年前更换成瓷砖,但木柱、石阶、青砖墙等主体结构依然保持原状。
  文物线索中唯一的民居
  记者在厚街文广中心,一份名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的材料中,看到了该民居的档案资料,文件中,该民居被命名为“河田古建筑群(清代典型民居)”。据了解,今年初,市镇两级相关部门到厚街进行文物普查时,将该民居列为“不可移动文物”加以保护。
  厚街文广中心有关人员表示,目前厚街普查发现的文物线索多达76处,其中绝大多数为清代的祠堂、牌坊,像木本堂这样保存良好的典型民居(即大户人家的房宅),迄今发现仅有一处。为此,他认为应该珍惜这一宝贵资源,应该将木本堂好好保护,留待后人研究、瞻仰。
  据悉,保护古宅也是方姨及其家人的心愿。方姨说,从祖上保存至今,老宅代代相传,历经多次重修,家人们都希望古宅能一直保存下去。
  古宅往事
  抗日游击队曾藏身屋内
  木本堂,不仅为方姨一家遮挡着百年风雨,更曾保护过一批抗日志士,帮助他们躲过了日伪军的一次追击。
  方姨回忆说,她年幼时,父亲曾是抗日游击队的一员,木本堂多次成为抗日志士秘密会议的场所。“一次,父亲和游击队好几个人正在家里开会,日伪军突然包围了这一带,父亲马上叫大家躲进房里,让敌人错觉屋里的人已经走了。”
  方姨说,当时好几个敌人爬上了附近的屋顶,向木本堂内张望,有人还向屋内开了一枪,但却没人敢进屋搜查,最终游击队员们逃过了一劫。
  说话间,方姨走到西墙附近,指着一处石灰痕迹说,“当年子弹在这里打出了一个孔,后来我们用石灰把它堵上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0:14 , Processed in 0.07222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