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21 07:43: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温儒敏论语文教育》观点摘录作者:温儒敏
2010年初,《温儒敏论语文教育》由北大出版社出版,首次印刷6000册很快销售一空,许多地区培训中小学老师指定其为参考书。还有网友把该书的观点列举成文,在网上流传。我心里明白,这样一本“敲边鼓”的书居然得到重视,说明基础教育太“饥渴”,也太需要投入和支持了——除了国家要加大资金投入,还需要更多专家学者共同的关心与支持。为方便大家了解我在书中到底说了些什么,这里把其中主要观点罗列如下,希望得到指教。
1.在中国喊喊口号或者写些痛快文章容易,要改革就难得多,在教育领域那怕是一寸的改革,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我们光批评抱怨不行,还要了解社会,多做建设性工作。《温儒敏论语文教育》很多看法虽是“敲边鼓”,本意却是呼唤更多有识之士关注基础教育和母语教育。
2.所谓语文就是母语学习的课程。母语虽然内化在人的精神和思维习惯中,但这需要过程,所以母语要长期不断学习,语文素养的提高是长远的事情。
3.现在高师教育课程设置老旧死板,既缺少理想的观照,又脱离实际,把学生限定死了,很难培养出优秀教师。
4.语文课不等于文学课,人文精神不等于文人精神。语文教学不能以培养文人、培养作家为目标,连大学中文系都不能以此为目标。学语文主要是要学会表达,学会熟练、准确、得体地使用汉语。
5.语文课要解决读写能力,实践性很强,必须有反复的训练和积累,训练的过程不可能都是快乐的,甚至也不可能都是个性化的。
6.把语文功能无限制地扩大,好像很重视语文了,到头来可能“掏空”了语文。
7.真正让学生喜欢语文,享受语文激励心智发育的喜悦,同时又能够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好底子。
8.“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观念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千百万家长,让他们紧张。一个人的成长不是短时间的,如同跑马拉松,一开始在起跑线上就绷那么紧,能跑下来吗?可是这种似是而非的观念,几乎成为 “集体无意识”了。
9.教师应当在“应试”与“兴趣”培养之间找平衡。语文高考就是戴着镣铐跳舞。
10.课改的大方向没有错,是大趋势,应当积极推进。但局面打开了,步子不妨稳一些。随着课改深化,必然会出现许多原来意想不到的困难,有时进两步,退一步,也是必要的。



11.要为语文课“减负”,减轻语文老师和学生的“心理负担”,不要把什么东西都交给语文课来承担。如果把人文性搞得很玄乎,工具性又不明确,不敢理直气壮抓基本训练,那么情况会很糟。
12.中学语文改革应该考虑大多数人的问题,首先要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读写能力,特别是阅读的能力。
13.不能将语文的工具性和基础训练一概说成是应试教育。不能离开语文教学规律和基本的要求,否则所谓素质教育也可能是虚的。
14.“守正出新”,考虑和以往教学的衔接,不搞颠覆性的大变动。既保证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考虑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和发展的要求,利于个性化的学习。
15.课改目前还得在高考的框架下进行,在高考框架下课改能走多远,就尽量走多远。完全不考虑高考,甚至忌讳谈高考,是脱离国情,脱离实际,这样的课改恐怕很难成功。
16.靠拍脑袋来搞教育,非常危险。这方面已经有过太多的教训。
17.高考练习的内容插进来太早、太深、太多,不是从学习梯度由浅入深不断积累提升,而是一开始就卷入题海战术,能不让学生反感、腻味?
18.课改为什么难?原因也在于缺少配套的政策措施。你这边搞课改,那边又容许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容许学校商业化,而且给老师给学校那么多的压力,那不是彼此抵消了吗。
19.课改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如果停留于经验层面,光是靠观点加例子的争论,是解决不了的。我们学中文出身的老师,长处可能在感性,会写文章,短处是缺少科学的方法训练。
20.诗词课要求阅读主体的融入,讲求氛围的浸润,没有阅读的引导,那情味就出不来。
21.上课可以放开,让学生发挥,但一堂课下来,必须有所积淀,必须有些“干货”可以把握。这就要画龙点睛,总结提升,凸现知识点。
22.认为选修课只是扩大知识面,放弃基础性要求,是个误解。选修课教学方法应当更加注意引导式、启发式、讨论式。学生阅读为主,老师适当讲析引导,可以理解为是阅读型教学。
23.课改还是要有些理想主义,有些冲击力度,要不断突破应试教育框架,以此促成高考改革。
24.课改举步维艰,一线老师对课改冷暖自知,从长计议,还是要坚持改革的大方向,不要拆台,要补台。
25.除了“为高考而读书”,适当保留一点自由阅读的空间,让自己的爱好与潜力在更加个性化的相对宽松自由的阅读中发展。反过来,人文素质高了,也是有利于考试拿到好成绩的。
26.真正体现人类智慧、能够长远地涵养我们性情和心智的,还是经典,而不是那些痛快的吸引人的流行读物。经典是主食,流行读物只是冰淇淋。总不能不吃饭只吃冰淇淋。
27.颠覆经典者在冒犯常规,调侃正经,亵渎传统,获得一时快感,不过是“愤青”泄愤,网民玩乐,而某些商家传媒乘机而入,吹捧炒作,于是 “恶搞”风就酿成了思想文化领域的沙尘暴了。
28.阅读教学除了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读书习惯,把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
29.应当强调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孩子的天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想象力。
30.高考作文是有规律可循的,要了解这个规律,克服作文的“挫败感”。
31.文体“套路”的练习容易束缚个性,但模仿式的作文教学对于学会一般的文字表达,也不无好处。大量的阅读能启发心智,活跃思维,积累素材,培养对文字的感觉,掌握各种文体、与表达方式,自然也就提升了写作能力。
32.高考作文应侧重考文字表达能力,文笔、文采并不是主要的,不应当侧重考这些。现在的语文教学过于偏重文学性,很在意文笔,所培养的学生思考力、分析力可能偏弱。以为文笔好就是语文好,这是误解。
33.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写作课主要还是培养有比较通顺的文字表达能力,而要达到个性化写作,恐怕有些“奢侈”了。
34.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
35.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
36.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
37.“大学语文”主要还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体味母语之美,人文之美,培养对民族语言文化的亲近感、自豪感。学生有了这方面兴趣,会不断积累学习,终生受用无穷。
38.对母语的轻视,最终会严重降低公民的文化素质。建议实施汉语考级制度,把“大学语文”的教学也纳入考级,对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语文素质的提高一定会有好处的。
39.多数大学目前存在“四弊”:市场化、平面化、官场化和多动症,校园成为为升官发财做准备的地方,这和大学精神是违背的。大学文化和社会主流、时尚要适当保持距离,最好的大学总是精神高地,有她的格调,气度,魅力。
40.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理念理应成为北大校训。
41.现在许多大学和院系变得世俗了!什么都盯着市场,什么都要赶潮流,把排名竞争看得那么重要,结果把空气搞得越来越紧张,不知学术自由为何物了。过去是政治干预太多,没有自由,现在则实际利益之争太多,还是没有自由。
42.现在各种名目的评比排名太多,学术指标量化的要求太刚性,僵化的管理办法助长了浮夸的学风,很多老师没有把主要精力投放到教学上。
43.大学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培养人才,本科教育最能体现一个大学的教学水平。
44.过早功利化、商业化、世俗化的教育对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很不好,那些泛滥成灾的粗鄙文化、搞笑文化,在影响着青少年人格的健康成长。
45.读经典要沉下心来,有一份超越,有一份尊崇,调动感觉与灵性去接近、理解,深入堂奥,高雅的兴趣就会慢慢培养出来。
46.怎样将中学课程与大学的基础课衔接起来,把学生被“应试式”教育败坏了的胃口调试过来,是个难题,但大有文章可做。
47.现有的学术生产体制,很不利于做学问,对于人文学科伤害更大。学术泡沫的出现跟学术生产体制是有关的。这种状况估计短时期难于好转,我们只好与之共存,又尽量减少受其困扰,在日益商业化功利化的环境中保留一份学术的尊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9:41 , Processed in 0.11128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