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城市形象概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10 09:18: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城市形象概要

----城市形象基本理论探讨
--王雁燕 (大连轻工业学院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

摘要: 城市形象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特征,而且在一定意义上我认为也体现了这座城市的文化、性格与魅力。当今,城市的同化现象愈演愈烈,这种现象开始受到不少人们的关注。本文简略的介绍了城市形象设计研究中的基本理论--城市形象概要,它包括城市形象研究之缘起、研究之目的、研究之范围与方法等,阐述了城市形象的研究、设计以及建设在一座城市的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良好效应,同时也提出了城市形象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市形象、城市规划、城市文化、城市性格及魅力


一 城市形象概要之研究缘由(立论)
从前,任何聚落都是有公共活动中心的,从原始聚落(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中我们便可以清晰的看到。当今的城市,作为经济、政治、文化的系统综合聚落,也必然存在着公共活动之中心,而且较大的城市中还有可能存在着不同区位、不同功能的各类公共活动之中心。这种中心,集中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经济和政治的面貌,是城市建筑之精华集萃,也可以说是这座城市形象(City Image)之集中概括。一座城市所体现之形象(City Image),我认为,均应表现出其历史的沿革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它应该是在一定的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应该有着一定的溯源,应该有着各种不同的类型以及差别,也应该有着多种不同的规划形式。每一座城市形象(City Image)的设计与规划应该是在这座城市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着的,但是又具有对总体规划提供补充、调整之反馈作用,还应该具有这座城市自己独有的与其他城市与众不同的特点。
然而当下,在经济、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城市的同化现象愈演愈烈。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城市,特别是内地的一些城市建筑物大都缺乏新意,大街小巷建设得满满当当,矗立着许许多多大同小义的"方盒子",给人一种千城一面、单调沉闷的压抑感觉。"人在街上走,仿佛井底蛙",难怪有不少西方人对中国迟迟不改几千年沿袭下来的画地为牢、自我封闭的建筑风格很不理解,并为之大发感慨。他们认为建筑是人们赖以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对解放思想能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又当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的奥运会主办权时,全国上下更是建楼建房迎接2008,尤其是在北京,许多外国建筑师瞄准了中国这块热土,甚至把中国这块土地变成了各种建筑的"实验田",不管历史、文脉、和谐、融合等等的背景,任意大兴土木,至此其他城市也响应号召的开始效仿,这种简单而盲目的"复制"造成的城市形象(City Image)的同化已经引起许多人的关注,但专业领域的研究仍有待深入。我印象中的北京似乎在渐渐消去,变的愈来愈陌生(这也许只是我的感受),但我耳边似乎一直在回响着"快救救北京吧,好好的规划她"。
是为由。

二 城市形象概要之研究目的
**城市建设需要城市形象之研究**
**市民生活需要城市形象之研究**
**未来发展需要城市形象之研究** www.dolcn.com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城市化的进程也明显的加快了脚步,与此同时城市中的种种弊端也开始慢慢流漏,其中最重要的是城市之间的相象愈加严重。
这是一个靠形象赢得机会的时代,城市形象(City Image)更是如此。在当今世界中,有许多城市正是通过承办各种国际性的活动来提升整体形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韩国汉城。1988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使汉城的企业、事业部门、服务业的形象深深的印入世界人民心中。这种整体形象的提升使得汉城乃至韩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多个方面受益非浅。近年来,我国的北京和上海等城市也开始意识到城市形象(City Image)的重要性,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利用这一点全球瞩目、全诚关注的活动、全面启动城市改造工程、更注重媒体引导造势,使北京的整体形象大大提高。而上海通过成功的举办APEC,使得良好的城市形象(City Image)在全球范围推广,自然为上海的发展提供很多机会。由此可见,良好的城市形象(City Image)是城市的一笔宝贵的资产。因为良好的城市形象(City Image)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或者说更大的发展空间。廉洁高效的政府,畅通无阻的交通,赏心悦目的街道,礼貌热情的市民等等都将会为一座城市增加吸引力。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们的城市所面临的各种竞争将更加激烈。因此全面提升城市形象(City Image)成了当务之急,而城市形象(City Image)的导入也就成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条件之一。因为一座城市良好形象的建立将有助于与这座城市经济的发展,知名度的提高,资金的吸引,人才的聚集,乃至旅游及其他行业的推动等等。

三 城市形象概要之研究范围与方法
城市(City),从其词义解释是作为防御和交易的场所。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城市是规模大于乡村和集镇的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为主的聚落,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说:"城市是一个相对永久性的和高度组织起来的人口集中的地方,比城镇和村庄的规模大,也更为重要"。
城市的本质是为人的各种功能的集合。城市是生活方式与空间的载体,其表层功能是提供居住、工作、联系、愉悦等;深层功能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构建地域文化与城市人格。
城市的产生,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城市的发展是与社会进步密切相关的。
人的思想来源于城市形态,反过来,城市形态影响人的思想。同时间一样,空间在城市中也被巧妙的组织;在边界线与轮廓线之间,水平面与垂直顶点的组合之间,在采用或舍弃自然景点之间,城市记录了人们对文化的态度,并反映了一个时代存在的基本物质基础。
城市建立、发展的首要原因:统治者的政治与军事需要。
任何聚落都是有公共活动中心的,从原始聚落(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中可以清楚看到。城市,作为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聚落,也必然存在于公共活动的中心,而且较大的城市还可能存在不同区位,不同功能的各类公共中心。
是为城市(City)。
形象(Image),是公众对某一被认知对象,因外在及内在因素之总和印象与评价。
内在因素:个人的感受与经验
外在因素:外界资讯与评价
认知对象:个人、企业、城市、地区或国家
公众:个人或一个群体 设计在线.中国
形象(Image)是一种抽象概念,是外界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受公众或个人主观意识的制约,对同一被认知对象,不同的人因其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印象和评价;即使同一个知觉者,也会因时间点不同,或人、时、情、境、事、物之推移,对同一被认知对象产生不同印象与评价。
是为形象(Image)。
城市形象(City Image),是指社会大众(含城市居民)对某一城市的空间印象和人文形象之印象及的评价总和。
城市形象的形成又可分为硬性客观印象(建筑、交通等)和软性主观印象(如城市发展理念、市民素质等)两部分。其主要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形象:
主要是指政府形象,包括相关行政类事业部门形象。政府形象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形象的好坏。廉洁高效的政府是创造其他形象的前提。政府形象的内容包括对城市发展理念的战略性的思考与决策,对企业与市民诚恳的服务态度,以及自身素质的提升等方面。
2)经济形象
经济形象主要指一个城市在经济领域的综合表现。包括企业实力与规模,金融市场,证券股票市场在内的综合实力的体现。集中反映在生活水平与市场容量等方面。
3)人文形象 设计在线.中国
人文形象主要指市民素质形象。包括市民素质,相关教育文化产业状况,知识受尊重的程度等诸多要素。
4)地理形象
这里主要指的是城市外观形象,即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交通状况,空气质量等。
城市形象具有三个特征:
(1)整体性-它是理念、行为、视觉三类识别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是三者在公众脑海中结合成的感觉和记忆。
(2)差异性-各个城市有自身的特征,要根据客观条件、经济实力、发展战略,设计出有本市特色的与众不同的形象。
(3)长期性-城市形象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建设"城市形象"的城市规划涉及多方面、多层次。让全市人民认识、接受、实施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
总而言之,城市形象(City Image)是一个内涵深厚、外延宽泛的概念。概括地阐述可以理解为公众对一个城市的整体印象。它似乎可以理解为一座城市的脸面问题,也可以说是代表着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的脸面等诸多问题。我认为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空间印象-城市空间环境美化印象
a 高楼与天际线(Sky line)优化组合(城市竖向空间形态)
b 主要街面、公共活动中心的功能与形象(Image)
c 高楼、建筑群景观体现
d 交通、道路建设
e 绿化
f 其他基础建设
2 人文形象-城市规模
城市经济
城市文化
城市环境 设计在线.中国
市民素质
都会治安
城市管理与效率
是为城市形象(City Image)。
再看看下面的表格~
影响城市环境设施个性化设计的关联因素

针对上面的表格所列出的各项要求,下面是我对城市形象构成要素的理解、分析及城市形象设计之步骤~
CI的主要构成要素:
CI=CH+CC+CB+CL
CH(City History) 城市历史 设计在线.中国
CC(City Culture) 城市文化
CB(City Building) 城市建筑
CL(Citizen Level) 市民素质
城市形象设计之步骤:
1 对地域文化进行收集及分析
a 历史传承
b 现代文化
2 邻近城市之间的对比与分析
a 竞争
b 合作
3 城市定位
a 年龄层
b 教育程度
c 经济能力
城市形象是近年来城市科学和城市规划界探讨的热点,是城市整体化的精神与风貌,是城市全方位、全局性的形象,包括城市的整体风格与面貌,城市居民的整体价值观、精神面貌、文化水平等,对城市的发展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四 城市形象概要之论证(案例
"北方的香港"──大家不妨猜猜,这是中国哪个城市的建设目标?
正确的答案是大连。这个口号很形象,很具体。大连位于辽东半岛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北依东北三省,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介于北纬38度43分-40度10分、东经120度58分-123度31分之间。大连的地理环境很像香港,依山傍海,有天然的深水港,街道整洁,人们衣着亮丽、时髦,其广场文化,比香港更加迷人。大连景色秀丽,是中国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和避暑、疗养、休假胜地。她面向烟波浩淼的太平洋,临海处海湾较多,礁石错落,地貌奇特,构成了以蓝天、碧海、白沙、黑礁为特色的幽雅明丽的海滨风光。从大海上遥望大连,景色更加精彩迷人。当然,如果真的要将大连建设成香港,那是绝对办不到的,首先大连不能搞一国两制,不能搞资本主义。不过,有人也许会反问,既然"北方的香港"可以提,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说将大连建设成社会主义的香港?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我们在这讨论的是,如何使每一个城市的形象必须与周边的城市区别开来,展现自己的城市个性与魅力。
再请大家猜一下,"团结、开拓、求实、奉献"是谁的理念?
相信没有多少人能答得上来。这是广东花都市的理念。尽管花都市在全国"城市形象"战略上走在前列,但对这个理念,似乎并不走在前列。团结、开拓、求实、奉献,这八个字差不多放之四海而皆准,那个城市不能套?许多人都有似曾相识的印象。前些年中国流行企业文化热的时候,不少企业都提出类似的口号。我们不能说团结、开拓、求实、奉献八个字的涵义不好,原因是这四个概念正确得像"公理",不证自明,缺乏个性,可以任意套用。花都市顾名思义,应该把理念着重放在"花"字上,要感性一些,不要设计得"太空"。也许,花都人可能认为广州已经叫花城,自己再在花上做文章不好。但是事实上广州不仅叫花城,而且还叫羊城,这是定位混乱,花都应乘机将"花的专利"夺过来,大做文章。实际上广州在设计城徽时,是用"羊"字作变形设计。说广州是花城,其实没有多少花,连草都少有,城市公共空间的花卉实在罕见,除每年一次硬是将乡村之花搬到城里设花市外,广州全年根本不配叫花城。相反,每年春夏秋三季,北京、大连等城市到处鸟语花香,若不是有冬季的严寒,花城的美誉早就被北方城市夺走了。所以花都人应赶快做文章,从理念到行为,可以做的事实在太多了。设计在线.中国
今年五一期间我去沈阳走了一趟,在旅游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旅游者对沈阳的感知最鲜明的正面形象事物是五里河足球场,而最鲜明的负面形象是城市拥挤脏乱(我在去之前也曾听过不少同学、朋友这样介绍,甚至劝阻我不要去了)。然而省外旅游者与省内旅游者对沈阳的形象感知有着相当大的差异:省外旅游者除了对"五里河足球场"印象深刻以外,其感知集中于沈阳是"重工业城市"、"省会城市"这样一些陈旧的原初形象上;而省内旅游者对沈阳的形象感知集中于"东北最大的城市"、"悠久的历史"和"繁华热闹"等选项,比较客观地认可了沈阳的历史悠久和现代都市形象;而沈阳市民对自己家乡形象的感知则分散在"五里河足球场"、"东北最大城市"、"重工业城市"、"悠久历史"、"交通便利"、"棋盘山风光"、"植物园"等一系列代表性事物与景观上,没有形成较为集中统一的形象感知。通过对以沈阳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者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省外旅游者、省内旅游者和本市游客对景观类型的不同偏好。省外旅游者对故宫、张氏帅府、"九一八"纪念馆的偏好十分明显。对省外旅游者来讲,历史存赋景观的吸引潜力巨大,尤其是与努尔哈赤、皇太极、张学良等历史人物相关的人文景观。省内旅游者对以故宫为代表的人文景观和以植物园为代表的自然景观均表现出强烈兴趣,但原因迥异:这部分旅游者对故宫的偏好,是因为故宫是沈阳旅游景点中的名牌;而选择植物园、棋盘山、野生动物园则是出于"逃离城市、追求自然"的动机。沈阳市内游客出行的目的多为休闲而非观光,其对景观的偏好呈分散态势,尤其是对自然类景观的偏好超过了"一宫两陵"等拳头人文景观。
旅游者对沈阳旅游景观的偏好,决定着未来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市场方向,从而影响到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沈阳要发展为国际化旅游大都市,就必须重视省外市场在景观偏好上的反应,应该把大尺度空间范围内的旅游者作为自己潜在的客源市场。对于这些远距离旅游者而言,具有沈阳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的吸引作用是巨大的。不应该坐视这些景观"自生自灭"地走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衰退期,而是要设法重塑其市场形象。

五 城市形象概要之结论
城市形象必须有个性,这种个性是靠城市形象各个识别系统的设计并进行推广树立起来的。没有个性鲜明的理念,要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可能很难。但是在今日中国城市的高速建设中,人们看到这么一种趋势:乡镇模仿小城市,小城市模仿大城市,大城模仿国外大都市,到处都是千篇一律的开发区,总之,哪个城市现代化,哪一个城市国际化,我们就向她学,其结果将使中国出现一大批毫无地缘和人文特色的、千篇一律的城市。在这些千篇一律的城市建设过程中,近百年乃至上千年历史的街道被无情拓宽,大量珍贵的历史遗址被人为地毁坏,令人痛惜!科学家钱学林先生提出建设中国"山水城市的"创意,让人叫好,我衷心希望中国出现几个有特色的山水城市。北方的香港也好,山水城市也好,一定要注意个性和实操的可能,如果河南郑州要建成"中原的香港",或某一个平原城市挖地六尺堆山积水,硬要建成"山水城市",后果将不堪设想。
城市形象的设计有利于我国城市参与世界城市文化形象的竞争,增强城市竞争力。只有塑造出独特的、民族的、个性化的城市形象与文化,才能产生巨大的城市凝聚力,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合理流动,增强城市的交流性、世界性、竞争性,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该城市在竞争中获得优势。www.dolcn.com

六 城市形象概要之建言
**进一步开发城市形象设计之视觉标识**
**提炼出城市自身独有的性格与魅力**
**城市形象与城市旅游业发展的作用与联系**
**城市背景(历史、文化、市民素质等等)与城市前景发展建设的联系与运用**

参考书目
《营造城市》-高德步(著)-中国经济出版社
《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庄林德、张京祥(著)-东南大学出版社
《城市导向设计》-章莉莉(著)-上海大学出版社
《城市设计基本原理》-沙尔霍恩、施马沙伊特(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东部品牌研究》-张祖健(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城市设计-形式与装饰》-张斌、杨北帆(著)--天津大学出版社
《建筑环境观赏》-荆其敏(著)--天津大学出版社
《包豪斯》--弗兰克﹒惠特福德(著)--三联书店出版

我的心得~
"之所以要建立一个城邦、要设计一个城邦,在我看来,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不能光靠自己的力量使自己满足,我们还需要很多别的东西。"这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一句话。之所以要选择城市形象设计、要研究城市形象设计,是因为我认为它对一个城市的发展的确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柯布西耶曾说过:"建筑是居住的机器"。如果我们照这样的思路来理解城市,感触将更加深刻与准确。谁也不愿意机械地生活,机械地徜徉于满满荡荡、大同小异的"方盒子"中。事实上,现代人本身已被各种机器包围了。从某种角度上讲,人体也是一部特殊的机器。当然,我们人类还有区别于其他一切事物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情感,以及浪漫的生活。

人们对城市的记忆还包含一些特殊的场所,在那里也许你曾经度过一段让你终生难以忘怀的时光。所以说城市之美还在于她能给人一些强烈而深刻的景象记忆,哪怕是一瞬间,或雄浑、或淡雅,都会令你的心在感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2-20 04:14 , Processed in 0.05759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