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把握地域文化特质熔铸淄博文化形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10 09:27: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把握地域文化特质熔铸淄博文化形象

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市委主委  王延山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长期以来,由于极左思潮错误路线控制和不断对优秀文化的专制和压抑,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对于“文化”一词的视为别类的排斥心理,又由于对于这一概念的狭隘理解,严重剥离和消解了文化应有的广深涵义和道义份量。而仅为一隅的所谓文化艺术便显得更加单调枯萎,粗俗和尴尬。曾几何时,人们又热衷于谈论文化、鼓吹文化,甚至把形形色色的生活琐事也统统冠之以“文化”,而真正的文化意识,文化品格和文化成果却越来越少,文化要素的含量迅速损减,使文化最终陷入流俗。
    其实,文化是一个大概念,以广义而言,人类自走出原始和愚昧之后所创造的一切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就是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化程度的记载与展示,是人类性善性恶情感交互的图象,是多元性人文特质的象征符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可视可感的一条历史轨迹。所谓文化艺术只是人类社会文化中自创自怜乃至自我愉悦的一片花园而已,若以文化的大小中而类分,文化艺术只不过属于小文化范畴。
    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的人文意义和价值则首先在于其个性和特质。如果没有富有个性特质的地域文化,将不能充分构成具有持久活力的民族和国家文化;若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不具备特色,则必将无法真正自立于世界人类文化之林。然而,作为民族国家文化构件之基础的地域文化应当具备可靠的台基,那就是一种主导意识形态统领之下的多元化,并且要求这两个方面要铺设在一个有较高文化品格的层面之上。按当今流行的说法,它又需要必备的所谓硬件和软件支撑,需要一种社会文化环境的滋养和升发。
    中共淄博市委和市政府将建设文化大市的目标作为全面推进社会发展的方略之一,是一种具有前瞻眼光的治市理念。目标的确立激荡人心,催人奋进;而规划的落实和目标的达到却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辛的社会工程。
    一、理念的确立是规划与实施的前提
    文化既然是一个十分宽泛而朦胧的概念,要将它作为有可操作性的治市目标,就首先要把它形成具象思维和社会行为,总体上抬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构建城市形象则必须远瞩前瞻,取法乎上,同时又要求真务实,科学切入,此中关系纷繁又协同,评判标准整体而又多项。中共淄博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淄博市建成为经济强市,文化大市和绿色城市,这是一个三位一体的工作目标,然而若以文化概念同时包含文化产业要素而论,那么,经济强市和绿色城市两大任务实际就包容在淄博文化的形象与内涵之中。
    应当确认,齐文化是由东夷古国文化的滋养传接而发育形成,淄博是齐国故都,是齐文化的发祥之地,作为地域历史文化资源,齐文化是淄博历史文化的主导。另一方面,淄博五区三县在地方历史的发展中当地民俗文化又各自展示出独有的个性和特色,从而构成淄博历史和民俗文化的丰富深厚的积淀与宝藏。这与淄博市组群式结构的城市布局恰恰是珠联璧合,自然存在着散点分布而又整体展示的社会文化生态,为我们汲古创新,建设丰富多彩的淄博现代文化提供了历史借鉴和优越条件。
    但是,“文化大市”的建设目标的达到,决不仅仅是追古仿古,做些所谓复制模仿的一般性工作就可以奏效,甚或以考古成果、旅游开发、急切地修建一部分文化标件就能代替的事业,文化大市建设的理念应当置于研究开发利用淄博历史文化资源,全面推进现代文化建设这一座标之上。这一整体文化建设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应当无愧于古人,无愧于今人和后人,因在解析和规划这一目标之中,首先应警惕和消除的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短期行为意识和世俗功利主义倾向。窃以为,就上下协同,共识并进和拓展领域、持续深入而言,似乎应当形成一个十字形构架的工作理念。从纵向看应当首先确立主导意识,即我们所要建设的是体现齐文化历史传承的现代社会文化,是日见产业规模和效益并以推动全民文化素质水平的优秀文化。各级干部、主管部门,文教界人士和人民群众统一认识,激励意志,深入思考,科学实践。从横向看,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文化产业意识,扩展文化领域,引导和促进文化与经济发展、企业运营有机结合,以促进企业文化发展为契机,使文化注入经济和生产之中,促进并保证经济良性发展,加大企业管理及其产品的文化含量,使文化成为经济增长和提高品质的有效手段和方式。这种上下一致的文化理念与共识、文化与经济的融汇结合,必将在淄博市展拓一个阔大的文化工作层面,形成前所未有的整体文化意识和良好的人文环境,由于文化的带动与养护,也将促进经济强市和绿色城市建设并提高其品格。
    二、充分发挥本市地域文化的特色作用
在逐步建成文化大市的工作中,应注重地域历史和民俗文化资源的基垫作用。这要求我们要首先对于淄博五区三县的历史文化稍作分析与定位,从而选择几个中心支点,发挥其特色和半径辐射作用,一个继承和利用历史文化滋养的框架思维便得以形成。作为淄博历史文化的主体是齐文化,那么临淄及其周围地区当然是淄博上古文化的中心地带。张店及其所辖地区作为历史文化的当量和内容相对较为低落,但是现在与今后当然处于淄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统领地位,因此构建淄博现代文化中心已非张店莫属。博山属于自中古以来随着炉窑炭三大业而发育起来的产业型城镇文化,内容与特质在鲁中地区具有地域文化的典型性和辐射力,它既是中古城镇文化的积淀区又是淄博接受现代工业文明最早的地区。而周村当然属于中古以来因丝织印染业而逐渐形成的城镇型商埠文化。桓台乃至高青是齐文化的展拓区域,长期以形成河湖农业文化,这其中桓台王氏氏族文化又在中国同类文化中具有其代表性。淄川应当属于自汉代以来而形成的农业文化。沂源历史文化则是鲁南文化的涵盖区。若以这几个地区为圆心各按二十华里为半径划出一个地理历史图象,人们便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具有地域特色而又相互交错融和的淄博历史文化生态,为我们提供了选择和利用的丰富资源。
    判析一种优秀地域文化体系和它所展示的社会形态,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看它是否具备传统性和前瞻性,就是要看它是否与当地的自然和人文渊然共生。一切浮浅臆造的、套搬模仿的东西自然不在先进与优秀文化之列。因此在淄博市文化建设和发展中正确把握和利用光辉的齐文化和丰富的地域人文是建设文化大市的重要基点,它可以使我们在文化建设规划和项目建设中首先有一个地理历史文化语系与网络的可视点。
    三、优化社会文化环境,提高全社会文化修养是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个具有文化品格和文化含量的城市,作为标志和影响固然需要历史文化遗存和当代文化设施,固然需要自在特色和名人效应,但是首要的是这个城市的社会生活、地方风情所持久展示的文化情怀和文化环境,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因此所谓文化大市建设绝非只包括设施建设与活动举办。一个城市的公民在文化品格和教养举止方面的低俗和衰退,比大规模的经济低迷衰败更让人震惊与无奈。因为个人和社会无不存在缺点,如果没有文化的提升作用,它的全部缺点便极有可能转化为丑恶。统而言之,包括良知与法制在内的文化运行是提升社会道义,解决社会难点和抵御社会丑恶现象的有力武器和手段。
    但是,我们亦应清醒地看到文化和道义的潜能与力量由于受到法制尚不完善健全的制约,仍然显得单弱无力。在经济转轨、市场培育之中,现今社会和今后很长时期,形形色色的问题将不可避免,因为任何社会的转型都落实在人群之中,并且主要表现为生存空间的盈缩,社会利益的得失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旧结构的代表者与抱残守缺的惰性因素必然以各种方式进行抗拒和阻碍,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良与败坏就会形成一种惊人的整齐与狂热,优秀文化与腐朽文化同时此消彼长,相争相夺。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培育学习型社会,这是一个透辟而具有深远意义的治国方针内容,淄博市全社会应当身体力行,尤其是各级党政干部要率先垂范,认真读书科学思考,在公事旁午私事冗繁的日常忙碌之中顿心忍性,增扩学识,提高修养,扎实而渐进地倡发人文情怀,铸造文化品格,真正加快对于文化的认知与亲和,因此在推进淄博市文化建设过程中把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方针作为优化社会环境,提高社会文化修养的基准是十分必要的。
    社会公众群落是文化的建设者、消费者和体现者,这是一个无比深厚的文化成果的吸纳和涵养层,还文化予大众是我们永远的口号,在工作的贯彻实施中,公众文化意识的多寡,文化素质的高低是制约建设成败的主体方面,教育和引导的责任者首先是各级干部和各类知识分子。实际证明,以往若干年中就整体而言,我们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大,空洞虚浮的政治概念和脱离社会人本的变化或重复使人们助长了偏狭,衰减了优美。因此我们似乎应当就此进行一些深入实际而又有效的讨论,在正确思想的主导下,制定淄博市全社会文化教育纲要,科学地把中华文化(包括齐文化)的优秀思想成果与现代社会理念结合起来,把道德法制教育同人民的生活与感情结合起来,注重现代国民意识教育内容,取精用宏,分类施教,蔚成风气,持之以恒。增加修养,提升眼界,昌明道义,启迪良知,以科学的机制推进普教的全面开展。脚踏实地地使淄博成为一个有知识,有尊严,重道德,知礼仪,讲法制,宽博暇豫的社会人文群落,在此基础上所有的文化构建必将形成优雅的文化格调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示淄博的城市形象。
    四、名人名迹、文人群体和文化创造是城市形象的文化橱窗
    古今中外的文化名城之所以为世人响往与热爱,大多有四种要素:或是有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城乡环境,或是有历史文化遗存和文化积淀,或是有大师级的文化名人作为乡贤寓宦,或是有一个风情万种的文化人士群体。究其四种,淄博目前仅有其二,即历史遗存与历史名人。让我们深感惭愧的是这两项都属于先辈古人的成就和历史文化的遗存。它们曾经彪炳青史光照千古,跻身于国家和世界级历史文化之列,名人名迹效益曾经得以空前的挥洒。但是我们回顾总结以往几十年中对它的研究或开发情况,固然有许多可喜成果,而就其深层意义而言,目前大体仍限于书斋内外,多见诸考古成果和文章撰写,与全市现代文化构建的充分切入还有很大距离。另就旅游开发而言也同样初见成果而多见遗憾,在这一富有发展潜力的新型社会产业之中,由于我们文化底蕴的贫浅和急切近利的匆忙,从一个项目的规划之始就已经委屈了许多光芒四射的历史题材,硬是把大的做小了,把真的作假了,把高的拉低了。或者削足适履套搬程式,或者画蛇添足匠气十足,往往与宏伟博深的文化原质越离越远,使我们的开发项目因匮乏文化品格而失去持久的生命力。再综观全市各地属于区县级的风景名胜点的开发和建设则更让人烦忧与叹惋,盖庙塑神,千篇一律,格调低俗几乎成为普遍现象,杜撰牵强的解说,香火相属的迷信,顿然损美溢丑,惹人生厌。从以上列举可以看出,在建设文化大市的全面规划之中,对于历史文化与地方民俗积淀的认识和利用问题的确应予反思,使它在新的层面上成为文化建设的要素。
    文化环境是城乡环境诸要素中的首要成份,它是一个城市向人们展出底蕴和风采的活力与源泉,因此从广义而言,所谓"环境立市"即是文化立市,当然这已经属于大文化的概念范畴。仅就城市生活环境和城乡文化而言,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养护的任务就相当长期而严重,不文明不道德,庸俗粗劣的社会不良现象几乎每天都引发新的叹息。所以法制意识、行政能力的强化和社会公德、文化良知的倡导普及,包括激浊扬清惩恶扬善的的种种举措仍然是我们长抓不懈的工作。在这种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较量中,尤其要防范和杜绝的是权钱交易,阳奉阴违,无视法规,妨害公益等等恶习劣行,各级党政干部同样应当是第一责任群体。
    淄博的历史文化名人毕竟是一群远逝的精英,而现代文化建设更需要一个生于斯世,长于斯地,品格高上,体魄健壮的社会文化者群体。长期以来,淄博市有一支阵容可观颇有成果的专业与业余文化队伍,他们新老接绪,不断进取。但是长期属于松散结构,优势没有整合,骨干成员均欠当量,社会图象尚不鲜靓。在这一方面尤其需要倡发人本主义思想,坚持采取“不薄古人爱今人”的方针从两个方面抓起。一是着力弘扬齐国稷下学宫的历史经验,党政部门社会各界以饱满的热情和真正的尊重,呼唤吸纳人才,着力保护人才,在培养与提高、生活与工作等方面抛弃虚浮,尽量为他们提供一个工作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宏观组建,具体扶持,眼光向外也向内,娶来女婿稳住儿,唯才是举唯才是用,把一大批专才和通才吸引在淄博工作。另一方面,每一个知识分子也必须以“文以载道”的思想为行为准则,长出息出成果,无愧为群体一员,以优秀成果和文化风范回报社会,推进淄博现代文化大业。
    五、产业化是现代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很久以来,由于对文化的狭隘和片面的理解,人们习惯于把文化逼窄为文艺娱乐的同义词,这使对文化功能与文化运作形式的认识长期陷入一个误区,极大地消解和衰减了它原有的宏博要义和品格位次。不仅如此,在一个时期内甚至将文化置于现今政权的对立地位,视作消极和危险,又不期然地把文化打扮成歌颂政治粉饰社会的优伶形象,文化便处于异已者或乞食者的地位,文化的真正功能不能正常发挥。转变文化观念必然是转变文化形态的前提,准确地对文化进行整体透析是对社会文化宏观调控的需要,而有效地大力推进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是社会文化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途径。否则,文化不论其品位高低,最终仍然是一株把玩于手中的花朵,必然不具底气,苍白无力。现在和今后的社会文化运行绝不会也不可能坐吃国家财政,动辄向政府要钱。我们必须首先理清思路,开扩视野,拓宽领域,做好文化注入企业和经济这篇大文章,而且认真总结文化市场开发的经验教训,科学借鉴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运营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市实际情况推动这一变革进程。政府部门在诸如政策指导、工商税务,规划布局等等方面给予真正扶持,同时区分良莠严格执法,把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纳入环境立市框架之中,使文化产业的发育从发轫之初就有一个健康的肌体。在文化产业化进程中,企业经济界对文化的进一步认同和真正吸纳与否既是对一个领导集体的眼光高低的检验,也是企业文化含量和发展空间的标志。综上所述,今后的淄博社会文化建设应当是社会化、产业化、群体化的形态。
    六、主体性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既是文化大市的可视图象又是普及文化教育的基地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来,淄博市各种文化设施建设有了一个很大的起色,一些新建的文化场馆先后投入使用。但现有状况距离文化大市所要求的体量、档次及布局却差距甚大。这首先要求要进行科学而有针对性的各种论证,第一是把自己的现有家当(包括历史的和现代的)重新进行评估;第二是在集思广义前提下进行规划。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抓好设计建设。齐头并进功亏一篑,不如一项落实善始善终。
    结合主体性文化设施的选题规划与建设,仅就物质图象而言,以下几个方面必须予以思考:历史与现代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凝练,淄博历史文化表征,现代淄博城市表征,当代淄博文化标志,文化网络组合,产业名牌符号等等。
    我们坚信,全面推进的文化建设在展示自我成果的同时必将提高全体干部群众和文化品位,进一步振奋人民的精神,全面激发社会的热情,推进淄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2-20 04:05 , Processed in 0.06321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