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我们要读长篇、读诗歌、读哲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11 20:59: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什么我们要读长篇、读诗歌、读哲学?
王开岭
    纸质阅读是有附加值的,它会养人
    一个人的知识构成、价值判断、审美习惯,多来自于阅读。我是上世纪60年代末生人,我的青春期没有互联网,我是在读书中长大的,它帮我完成了和历史上那些优秀人生的交往。有了书,你就不孤独,即有了全世界的旅行,即可领略全人类的精神地理和心灵风光。
    在这个电子媒介时代,我尤其推崇纸质阅读。抚摩一本好书,目光和手指从纸页上滑过,你内心会静下来,这是个仪式,就像品茶,和一个美好的朋友对坐,氤氲袅袅,灵魂游弋,你会浸在一个弥漫着定力和静气的场中。而浏览网页,不会有这种感觉,你只想着快速地掳取信息,一切在急迫中进行,这就不是饮茶了,是咕咚咚吞水。纸质阅读是有附加值的,它会养人。
    我提醒身边的年轻人:少接触畅销书和明星书,少亲近浓妆艳抹的招揽和吆喝,别让其占据你的书架和闲暇。因为畅销角色决定了其快餐品质,它是为讨好你的惰性和弱点而策划的,不可避免带有粗糙、轻佻、伪饰、狂欢的性能,你会得到迎合却得不到提升。它是产品,不是作品,只能一次性消费。
    一册好书,在生产方式上,必有某种手工的品质和痕迹,作者必然沉静、诚实、有定力和耐性,且意味着一个较长的工期,内嵌光阴的力量。人生,若能找到一些好书并安置在身边,那就很幸运,很富有,仿佛住在一栋优美的房子里,周围都是好邻居。
    读书不是查字典,不要老想着有用,其价值不是速效的,是缓释的,是一种浸润和渗透的营养,一个人的心性和气质哪儿来?就是这样熏陶出来的。古人说,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过去不解,后来我懂了。一方水土一方人,阅读即一方水土,水土的效果取决于你的书籍质量和吸收能力。
    趁青春,多读几部优秀长篇和诗歌
    你问对我影响大的作家有哪些?我的好作家标准是什么?
    我把优秀作家分成三类:一类可读其代表作,一类可读其选集,一类可读其全集。有位大学生去远方支教,一个荒凉空旷之地,来信问带什么书好,我想了想,说:若你只带一部书,那就带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吧,它的精神体魄能激励你变得强壮,它能像体能教练一样辅导你,让你美好而自足地面对世界,不再盲目求教或求助于他者。
    就精神的端庄和美感而言,我推崇罗曼·罗兰和茨威格,我称之为人类作家,亦即前面说的第三类。茨威格,是对我有贴身影响的作家,其文字有一种罕见的高尚的纹理,有一种抒情的诗意和温润感,他对热爱的事物有着毫不吝惜的赞美,尤其对女性,极尽体贴与呵护,很绅士、很君子,他是天然贵族,我欣赏他的心性和教养,我高度信任他的文字,这种感觉在别人身上很少获得。
    读他们的时机越早越好,一旦你读了大量流行书和快餐书之后,即很难再领略其美感,因为你的口味被熏得太重了。一个人,拿什么来为自己奠基,拿什么做人之初的精神功课,很重要。
    我对年轻朋友说,趁青春,多读几部优秀长篇。据我的体会和观察,一个人30岁后,很可能无缘长篇小说了,不单少了闲暇,更重要的是没了心境,没了与之匹配的动力和好奇心,没了那种全神贯注、身心并赴、如饥似渴的状态。读长篇是大投入,需要一种生活节奏和内心节奏来配合,长篇是一种、一种长途,读它是一场漫长的精神徒步,要求你不功利、不急躁,体力和心力都充沛,需要你支付一份绝对信任……而30岁后,人似乎不愿再把自己交出去了,少了一种对事物的迷恋能力,疑心重,拒召唤,畏惧体积大的东西。
    请一定别忘记诗歌!诗是会飞的,会把你带向神秘、自由和解放的语境,带向语言乌托邦。诗,表达着语言的最高理想和生命的最纯粹区域,其追求与音乐很像。和长篇一样,青春应是读诗的旺季。这时候的你,内心清澈、葱茏、轻盈,没有磐重的世故、杂芜的陈积和理性禁忌,你的精神体质与诗歌的灵魂是吻合的。美能轻易地诱惑你、俘虏你,你会心甘情愿跟她走。
    诗是用来的。和不同,是声音的仪表,是心灵的容颜,是一种爱情式的表白。读诗者,往往是最热爱生活的那一群人,是灵魂端庄而优雅的人,是幸福感强烈而稳定的人,是血液藏着酒精和火焰的人。诗歌是一种信仰,是一种向生命致敬和献词的方式。这是一种古老的方式,也应成为一种年轻的方式。
    读点儿哲学,精神上要做一点追究终极和意义的努力
    不知为何,书人似乎越来越少了,人的嘴唇变得懒惰而迟钝,变得嗫嚅不清、语无伦次。留住的习性吧,别丢了,这是热情,是本领,是生命温度。
    就文学而言,我觉得不妨多读两类东西:一是古典和经典,比如莎士比亚、安徒生、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康帕斯托乌夫斯基、阿赫玛托娃、帕斯捷尔纳克、川端康成、卡夫卡、雨果、海明威、泰戈尔、马尔克斯……比如鲁迅、沈从文、萧红、丰子恺、汪曾祺、孙犁等。再者即当代作家的好作品,尤其本土作家,毕竟母语写作,而翻译作品,往往有美学和信息上的损失,这个名单太长,不列举了。
    另外,我觉得一个人一定要读点儿哲学,精神上要做一点追究终极和意义的努力,从中挑选一些有底座性质的答案,从而获得生命的镇定和灵魂的秩序,哲学提供的就是这个,既务虚,又实用。
    除了思想榜样,我们还要为自己积攒一些生活榜样
    除了思想榜样,我们还要为自己积攒一些生活榜样,一些朴实而简美的情趣之人,一些生活的专业户,做我们的精神邻居。
    丰子恺、王世襄,我非常喜爱的两位生活大师,是那种长大成人却保持一颗童心的人,是让你对热爱生活永远投赞成票的人,我称之为精神上的和平主义者绿色环保者。我甚至开玩笑,多读他们,可防抑郁或自杀。
    穿越浊世的丰子恺,是顽强地将童心葆养一生的人。他身上,那种对万物的爱,那种对生活的肯定和修复态度,那种对美的义务,是如此稳定,不依赖任何条件。儿童,是他的画材,也是他的宗教;是他的儿女,也是他的偶像;是他的作业,也是他的课本;是他心灵的糖果,也是他思想的字母。儿童的游戏、儿童的逻辑、儿童的爱憎、儿童的简易与自由……都让他深深痴迷。
    我欣赏丰子恺和孩子建立起来的那种关系,更理解他对儿童被成人社会俘虏后的那份痛惜。初为人父,有报纸采访我的育儿想法,我说:对童年而言,美学意识的苏醒和启蒙,或许是最重要的,包括人格、情感、自然审美等。有人担心,社会环境和你帮孩子搭建的心灵环境不匹配,但我不后悔,因为孩子有一个合格的童年。童年即童年本身,它是独立的,有尊严的,它不能作为成人的预备期被牺牲掉。当年,自选集《精神明亮的人》出版时,我在封面上题写了这样一句话:让灵魂从婴儿做起,像童年那样,咬着铅笔,对世界报以纯真、好奇和汹涌的爱意……
    罗曼·罗兰有言: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这是我心目中的好作家标准,好的作品和人生,都实践着这一点。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杂志2014年第20期
    王开岭,男,1969年生,山东滕州人。现居北京。作家、媒体人。历任央视《社会记录》、《24小时》、《看见》等栏目指导和主编。著有散文和思想随笔集《精神明亮的人》、《古典之殇》、《跟随勇敢的心》、《精神自治》、《激动的舌头》、《王开岭作品·中学生典藏版》等十余部,入录国内外数百种优秀作品选。其作品因“清洁的思想、诗性的文字、纯美的灵魂”而在大中学校园拥有广泛影响,入录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新语文课本》和各类中高考语文试题,被誉为中国校园的“精神启蒙书”和“美文鉴赏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07:09 , Processed in 0.07302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