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先骑【天马奔空】,再【酒肉酒】,然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2 10:22: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春日小悟杂食      三月三,雨说驻就驻了。阳光很好。大队人马出发,往小悟山里。刘河山庄,刘梅溪的庄园,土匪的庄园,门上一把锁,见如不见,不见如见。开放三十年依然更改不了阶级的印记,遂转头而去。行会亭桥,逢石狮,历来以为不过是近代的玩意儿,考古的专家判断一定是隋唐,而本地最早的不过是明的实证。传说过唐宋的故事,姓简的大力士一肩挑来,那自是无从考量的。只是从残留的字迹里看出道光的记载。是什么记载?狮子本身最初的记载还是挑来的记载?至于最近的架桥,那当然是五六十年间的事了。而专家的答问,模棱两可,谁可以深究,姑且存疑。
   
      车过会亭桥,小小的集市,历史的名称,近的大悟管理区,远的大悟公社,人去房空,政声寂寞,只在规整的瓦屋砖墙间掠过岁月的繁华阵容。文物的朋友十分激动,以为这样完整的格局在本地区极少见,食品所、供销社、卫生院、粮店,独立的院落基本可以见,计划的特权可想而知,想想当初一张张关乎小民死活的粮票肉票火柴票糖票肥皂票……都是从这些院子里排队而出,今次的没落瓦当垂败,梁栋雕落,真令人不胜唏嘘。文物的朋友说,随着新的建设进程,类似这样的风貌更其少。实在是应该重点保护的遗存。在我,觉得这种破烂的砖瓦房子,算得什么!而文物的朋友一再说:不可复制的时代的影集。我又如何不信呢?历史从来就是:流落民间的佳人竟或出土古墓的干尸。照着几条标语,计划生育的:上吊不解绳,喝楽不抢瓶……,计划生育,解放自己。一种时尚的悲哀袭上心来,无话可说。

        沿河而上。路两边一溜儿新建的楼房也挡不住视线。于过河桥上放眼望,细流缓缓,石头光洁,水清石出鱼可数。乌桕突兀地立着,油菜花毯子似的铺陈,金黄的光耀得人不敢逼视、久视。蜂戏花间,好鸟和鸣。徜徉水牛,啃草家猪,垂髫钓童,岸边人家。我的记忆一下子撤回从前:每天清晨,人们一大早便端着瓜瓤、筲簯,推开后门,走下石阶,在清清的河水中淘米洗菜,间或两句问候之声。阳光明媚的午后,柴门咿呀,门户里逶迤而出花样的女子,端着一盆一盆的衣服来河边清洗,河水清且浅,硭捶舞翩翩……女人间的悄悄话、隔壁的家长里短、婆媳间的无奈叹息、自家男人人家男人的打趣,欢快的笑声如水流淌。夏日里光着腚的男伢们的鼓泅,女伢们的一衣带水与秀发里的水珠,傍晚倚栏的老人晚归的牧童,谁家的灯火从格子窗里袅袅升起……“上车咯”,一声唤,惊醒眼前人。我们继续上路。
        
        过河, 阳氏祠堂。古柏三柱,村民云:桃园三结义。过去是有很多大树的,大跃进时砍伐殆尽,这祠堂这树皆是托抗大分校旧址的庇护 得以保存。禁不住记起丞相祠堂的句子:锦官城外柏森森。眼前的阳氏祠堂曾经是否柏森森呢?那又是何等的景观,尽管没有丞相的威名,而只是普通乡间的姓氏祭祖的公房。往者已矣!下午去的陈氏祠堂,一样的规模格式,保存完好。奇特之处,于长条天井中生长一围抱桂花树,郁郁苍苍,几至于掩映祠堂。村人言,八月花开,香气滢滢几里之冲。想必不为夸大。祠堂内列祖宗神位三,存织布机二,花轿一。此祠堂所在地名大隐庵,颇有趣,三五户人家。于柏树桂花树,不能不说古木湾的卧狮松,真神树也。我打小山里长,所经眼的大树可谓多矣,独松,如此之大,仅见。村民云:约三百年。云先前湾中古木环绕而得名。大集体时毁了。这一颗砍伐分支,至湾子里壮年男子非正常死亡三人,以此不敢动弹此树,得幸存。呜呼,所谓死人之说卒不可信,可信的是,村民爱树之心切,而护树之力微,假以迷信罢。

        车停胡姓七房湾。“四郊无旷土,随高下悉圩田。高可拂云,清能来风”。房屋依山而筑,南北向一溜儿排开,皆石头泥巴墙,青瓦马头檐,木头门斑驳。小路仄仄地伸展。四围杂草青苔,绿意依稀;门前杂木蔼然,隐隐有长者风。屋后或有竹园郁郁,时闻禽鸟和鸣。疏篱间,不知名的碎花儿淡淡黄黄地开。 推门而入,往往散户人家,四方天井,一线云天,或可见当头一日,静静临照;偶尔鸟的身姿,滑翔过去。庭院静谧,鸡犬之声相闻。光线幽明,农家物件随意安置:扁担、锄头、镰刀,簸箕、绳子、蓑衣,艾草、豆角种子、南瓜瓢、老丝瓜,陈年的春联、挂历、美人图,发黄的中堂,神龛上的香炉,半燃的香烛,一角未燃烬的黄色烛纸……四方桌子,松木椅子,两排长木板凳堂屋里架着。时午饭时间,妇女老人小孩子, 倚老屋墙根,晒着太阳,端着饭碗往来打听这群客:干什么的!有中年妇女以为引介,热情之至。有老人沉静如水,细细述说过去的时光。有小孩子怯怯于镜头前。有狗安宁,挨着老婆婆晒太阳。有劈柴,有草堆,有石磙,有池塘,有小桥流水……中午即在一人家大锅饭。两位老人倾所有。
        
      饭后登山,对面的寨子,名凤凰寨。 岁月的风霜轻盈而又漫长,不知不觉间,一座寨子已经掩映于斑斓的杂木丛林,不近前无以看见真面目。近身,也只是依稀的残败石苔。问起寨子的年轮,只记得是跑长毛那时候的事。是谁的建造,是怎样的烽火硝烟,多少兴亡百姓苦的容颜,都消匿在历史的时空。我试着拔开抢眼炮口的青苔腐殖质,企望碰巧找到些些硝烟的痕迹,什么也没有。穿行在荆棘乔木中,有的是小心:眼前横贯的枝丫、脚下松软的腐殖质。登上最高的断垣残壁,可见寨子的全貌。寨子并不大,环筑于两座山头之间,最高可十米许,低处二三米,有门二,可以进出。石墙爬满藤蔓,有栎树掩映,内外交结,已然一体。自栎树缘墙而上,亦是意外之喜。寨子静静地匍匐在那儿,它原是因人而发生——跑的山民,杀的长毛。当时既已见出分晓,如今更是尘埃落定。只有如期打柴、摘板栗的山民,偶尔的采药人,时不时好奇顽劣的山里的孩子或者如我等的不速之客,打搅它的宁静清修。绝大部分的时光它自任由风吹雨打日出日落,无言以对。有奇石,若出水之鳄,跃奔之猿,行进之艇。村民曰:凤凰石。可摇动,可得愿。人的向往美好的心思在哪儿都是扎着根哩。

      返程路上,说这趟收获之大,说今后开发出旅游的线路就好了。我想着这一群人,因为什么走在一起呢?近于共同的爱好吧?什么爱好呢?应该说是文化一念。二十几个人往返,留下空谷的足音,自然微不足道。而一脉相承,这一脉总可以说的。于是我又记起鲁迅先生的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2:41:14 | 只看该作者
              民俗专家细说清明节来历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将至。民俗专家说,清明节源远流长,中国有20多个民族都过清明节,但过节习俗不尽相同。
中国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乌丙安教授指出,清明本是24节气中一个普通的岁时节令,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说法,这个节气万物复苏,是适合耕种的时令,从此进入农事大忙的阶段。
乌丙安说,清明节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清明节起初并没有祭祀先人的习俗,但后来它逐渐与前一、二天的寒食节交汇融合。寒食节本是古代的禁火忌日,后来与晋文公悼念恩人介之推的传说相附会,寒食节扫墓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两个民俗节日交融后,禁烟冷食的习俗日趋淡化,祭祀先人的习俗越发凸显,清明节于是发展为中国重要传统节日。
西方节日多是感谢上帝恩赐的宗教节日,而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由于起源于农业文明,农耕技术、家庭事业、宗亲宗族等都讲究世代传承,所以2000多年来,清明节追思先人成为中国人传承不息的特有风俗。
除了汉族,中国北方的满族、赫哲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锡伯族,南方的壮族、侗族、彝族、白族、畲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土家族、纳西族、布依族、普米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清明节的习俗。 虽然扫墓祭祖、踏青春游是清明节基本内容,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民族的清明节也是各有特色:壮族对祭扫祖先陵墓十分看重,届时要全家出动,带上五色板、肉、香烛、纸幡等到祖坟去上供,行拜礼;土家族在清明节这一天要上坟挂青,家里要吃猪头肉,有“清明酒醉,猪脑壳有味”的说法;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些地方,至今仍然保留古风,清明节要上山采艾蒿,洗净切细后,与糯米、腊肉、蒜苗、五香、盐等混合蒸熟,叫作“清明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9:05 , Processed in 0.06731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