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青春文学翘楚到知性文化学者 2013年06月24日 来源:兰州晚报
当你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其他的人在你眼中好像不存在一样,他再好,也和你无关,你也不会心动,你所有的缠绵所有的心跳,全属于另一个人。心是一座房子,只有一把钥匙,那把钥匙,在爱着的男人手里,如果他不来,你的房子永远是空的。人的一生中,谁能不遭遇爱情?只是有时,爱情是一个人的事情,有时,是两个人的事情,于暗恋而言,爱情就是一个人的事情。爱情就是,让人永远想着,然后,用一辈子去忘记…… 经常看《读者》杂志,雪小禅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作者,这个浮躁的时代尚有潜心写作的人不是很多。近日,雪小禅最经典小说作品《刺青》上市,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关注,这本小说唤醒读者对那些年华、那段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最美最温情的怀念。
禅,是一枝花,更是美好的生活。用文字腌制时间,煮字疗饥,过鲜衣怒马生活,享受银碗里盛雪闲情,在三生韶光贱的光阴里,指尖上捻花,孜孜以求,散发微芒。她的笔下,总有淡淡的芬芳,弥漫出一股禅意——然后才知道,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们也可以做到。
人物简介
雪小禅原名王虹莲,生于上世纪70年代。中国作协会员,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读者》百名签约作家之一。出版小说及随笔集四十余本,其作品多次入选中学课本读物,并多次登上畅销书排行榜,同时被翻译成多国语言,畅销日本、越南等国家。繁体版《无爱不欢》、《刺青》、《我爱你,再见》已经在台湾上市。曾为《流年》杂志主编,迷恋戏曲,现任教于中国戏曲学院。散文多次入选各类书籍,短篇小说《阳光路十七号》曾被评为“2005全国小说十佳”,作品曾获第六届老舍散文奖。
问:这几年明显感觉到你的华丽转身,青春小说几乎看不到了,看到的几乎都是文化随笔,这种写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答:大概五六年前,青春小说写过十个长篇之后,感觉自己到了瓶颈期,无法再超越自己。特别是无法超越《无爱不欢》和《刺青》,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青春小说有一种倦怠。人的心境、文字和年龄、阅历、生活是一脉相承的,有什么样的心境,就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文字,文化随笔更能彰显我的个人气息和特质,这种转变是润物细无声的。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转变,是慢慢过渡的。
问:从您的文字中看出,您有很大的阅读量,读书趣味有何倾向呢?
答:我早年喜欢读小说和散文,而且读外国小说较多。这几年我不怎么看小说和散文,以读杂书居多,比如书法、美术、戏曲、园林、建筑、中药、菜谱、设计……这些杂书很有趣味,让人别有洞天,一个真正的写作者,一定要有广泛的阅读量,眼界有多高,笔下的字就有多高,一个人再有灵气没有大量的阅读也是枉然,我的阅读速度很快,阅读量也很大。读书并不一定能记住细节,一本书给你的气息有时就是一句话,那就足够了,一个人会读闲书、读野书才有趣味,就像一个人写字,知道放什么佐料很重要。佐料放多了,难免矫揉造作,佐料放少了,难免寡淡无味。放佐料的过程就是文字修炼的过程,读书的过程是一个修炼心性的过程,在读书中不急不慌,慢慢找到真趣,找到自己喜欢的旗下,那是非常甜蜜的事情,这也是明心见性的一件事情。
问:都说你的散文有画面感和音乐感,作为第六届老舍散文奖得主,您自己的感触是什么?
答:谢谢大家对我的肯定,能获得老舍散文奖我很欣慰,是对我长期孤独写作的一个肯定。由于长时间对着电脑,我的眼睛得了干眼症,我又开始恢复手写。在整理过去的稿件中,我发现自己有几十本手写的稿子,十几岁的时候,只为喜欢文字孜孜不倦地写着,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了心中的那份喜欢,正是因为这份单纯的喜欢,让我走到了今天。一个人内心有了格局、有了气象,文字才会有格局,有气象,她绝不是一天两天能够速成,而是许多年慢慢积累的过程。我相信很多的艺术都是一样的,融会贯通,兼容并包,我的文字之所以有画面感、音乐感,大概和我喜欢书法、绘画、戏曲有关系,这种音乐感和画面感其实也是文字的气息和气场。有人说看几十个字就能看出这是雪小禅的文字,我觉得这是对我最大的褒奖,我得奖的作品是《风中的鸟巢》,这是在我内心比较疼痛、空旷下写出的一篇文章。一个人的疼痛可以加速一个人的饱满,不完美的才是人生,有疼痛的才是生活,如果呈现在文字里,就是一种锋芒,熠熠生辉。
问:在从青春文学翘楚到文化学者的华丽转身中,您自己的感触是什么?
答:感觉到自己的成长、蜕变,感觉自己已经破茧成蝶,从狭隘的美文作家写作,转换到文化大散文的写作,一个人的眼界和境界有多高,文字的气息就有多深。感谢这些年的挫折、伤害、沉淀,感谢大量的阅读和行走,它们让我生活更饱满,内心更从容,文字有了骨力,有了风貌,有了鲜明的个人特质,在静悄悄的转变中,心境渐渐静敛下来,以更从容更淡定的态度来对待文字,享受写作的过程,不去拿文字赢得什么,谋取什么,而拿文字搭救自己的内心,抚慰同样孤独的灵魂,足矣。
问:您说“生活和写作”都是修行,请问您为什么这么说?您是怎么看待这两者的区别的呢?
答:会生活比会写作更重要,真正的禅是生活禅。生活和写作都能让人从挫折伤害中看到光阴绽放的花朵,又把这花朵别在衣襟上。真正的生活者一定会生活,把生活过得禅意芬芳。真正的写作者,一定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而是为了找到通向内心的通行证。
问:您认为生活阅历与想象力在创作中的关系如何?
答:二者如鱼如水,不可分割。没有生活阅历,写作是纸上谈兵,没有想象力,文字枯燥无味。他们相辅相成相互照耀。如果一个人没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写作是薄的,不立体。是平面的、不生动的。一个人的写作最重要的是要接上地气,没有地气的写作是水中月镜中花,越到后来,越觉得文字的修炼是从生活中来,生活高于一切,艺术或写作只是它的一部分,这个过程得提炼,感悟生活比写作更要重要和美妙。但有的时候,想象也很重要。对一个没有想象力的人来说,驾驭文字会非常僵硬。那样的文字,没有质感,也没有水气……读起来会味同嚼蜡。我个人更认同有味道的文字,哪怕粗糙些。味道更重要。那是文字本身所体现出来的气息。
问:写作时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
答:瓶颈期,无法突破,重复。写作其实是很耗神的一件事情。伏案的时候,只有自己陪着自己。热闹了不行,烦杂了不行。要有必要的孤独——写作是一个人的啸歌,独自眠餐独自行。极少有两个人合写的文字,即使合写,也有主笔,另外他人,只是修改或提了意见而已。这私密到极致的事情,必须私密下去。开始的时候,或许笔是清丽的,亦或许很燥,像猛火煲汤,一下子扑出来,得不到真味。写到最后,得了真传。中国画是似与不似之间,而写作,是慢与不慢之间。欲速不达,不到境界,不能轻易就把所有佐料全放了,放上了,也不是那个味道。什么时候放什么,全有讲究。最美的写作不是呻吟,不是一味抒写疼痛,而是享受写作的美妙——人在文字缠绵的过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如唱戏,分不出台上台下。分不出台上台下很难,所以,写作的意境是看似平淡,实则步步惊雷,这要慢慢修炼。
问:您怎么定义您的作品风格?
答:有人说,读几十个字便知道这是雪小禅的文章。我觉得这是对我最高的褒奖。我个人认为我的作品,青春文学时期很纯粹很干净很空灵很妖娆。文化随笔时期更散发出独特的个人特质,有粗硬的神经,柔软的心,更有某种坚定的格局和气象。自知离大家的希望还差很远,所以低头前行,不敢怠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