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大学生眼中的中学语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2 20:18: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大学生眼中的中学语文
                                  温儒敏

    2008年秋季这个学期,北大中文系为全校本科生开设了一门选修课“现代作家作品研究”。这门课研究的成分并不太多,主要是通过作品的细读和鉴赏,展示文学评论的不同方法,以打开眼界,提升艺术感悟力,并有意转变中学养成的偏重应试的学习习惯,引发同学们对文学阅读的兴趣。课程面向低年级本科生,选课者面很广,来自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及医学等5个学部十多个院系,一共87人,包括留学生9人。该课由笔者主持,有七八位教授一起“抬课”,每人讲一到两次,这种“抬课”可以让学生接触一些名教授以及各种不同的教学风格。开课不久,我给学生布置了一次小论文作业,题目是“我观中学语文”,要求大家回顾中学阶段语文课开设的情况,包括教师、教学方式、作文、高考、教材等等,说说中学语文到底给了他们什么收获,有什么遗憾,设想自己来当语文教师又可能有哪些作为。这次作业本意是引导学生反思以往的学习方式,而我们可以从中了解现下大学生是如何看待中学语文的,对当前课改也许有一些参考价值。下面分6个方面,介绍北大学生作业中对中学语文的回顾与反思。需要说明的是,87篇小论文中,有9篇是留学生的,他们谈到各自国家与地区中学语文学习的情况,具有参考价值,但这里暂不列入分析。实际列入分析的是78篇论文。
    一、对中学语文教育的基本评价
    78篇论文中,对中学语文教育比较肯定的有32篇,持较多批评甚至表示反感的有30篇,各占40%左右;态度比较谨慎中立,或者既有批评又有肯定的有16篇,占20%。持肯定态度的主要认为,“语文是对自己成长影响最深的科目”,语文课在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扮演了玩伴、知识传播者、教育家,甚至是精神领路人等多重角色”。(哲学系学生)“我觉得中学语文教育是成功而富有成效的”,“语文学习伴随着我很多难忘的回忆,是对我人生成长影响最大的一门课”。(国际关系学院学生)无论如何,“语文教育对我少年时期文化素养的提高和人格力量的形成都是有帮助的”。(中文系学生)对于目前语文课受高考制约所产生的弊病,这些同学认为应当给予实事求是的理解,即使面对高考,也不一定就完全落入应试教育的陷阱,关键是教师的教学水平,而同学自己也有责任,“师生携手改善并提升语文教学效果还存在很大空间”。(外语学院学生)从这32篇论文看,多数同学来自文科,比较喜欢语文,中学阶段又碰上好老师,语文课确实为他们打下了较扎实的基础,引发了主动学习的兴趣。
    但是另外30篇论文对中学语文就有较多批评,甚至是否定的意见。有的同学说:“高中语文实际上就是字词句的机械记忆课、现代文阅读牵强理解课、作文应试造假课……即使不上语文课,最后一年勤学苦练突击复习,高考得个130分也大有可能。中学语文教育究竟要往何处去?”(中文系学生)有的认为本来语文是陶冶性情、思想体验最自由的课,可是在高考挤压下,硬是用死板模式去限定理解,使这门课变得“刻板、教条、贫乏和单一”,学生对这样的语文课反感,甚至“一见到语文考试就头痛,全凭运气……”(心理学系学生)“中学语文可能是最令学生反感的一个学科,厌学情绪普遍存在。”“真正热爱语文的学生不多,语文课不受学生欢迎,这是一种悲哀。”(物理系学生)“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天生重要,但是我们不得不扭曲着学习,因为我们需要应付高考”,“我们太忙碌了,太功利了,如果不以中文学科为业,还有几人会用心学语文?”(信息管理系学生)看来持批评否定态度的同学也并不否认语文课重要,只是那种“扭曲”了的学习让他们反感和无奈。
    而对中学语文持比较谨慎评价的同学,也看到语文教学的弊病,但认为高考是无奈的选择,自己其实还是“中学语文与语文高考的受益者”,现在能在北大享用最好的教学资源,就是从高考中获益,如果换一种考核选拔方式,不见得就能上北大。都知道语文教育要靠涵养、积累,知道应试是语文教学之大敌,可是如果不面对高考又会怎样?教师们实在太为难了,学生们也“只有无奈两字而已”。(光华管理学院学生)有的同学说中学语文生活是单调而沉闷的,但也不是没有过快乐,特别是在自己喜欢的阅读中。中学语文毕竟承载着青春岁月,很难对这门课作理性的指责。
    二、关于课堂教学
    学生们意见最大的就是完全针对高考,僵硬地按照考试大纲与标准答案来教学,以及对学生学习个性的漠视。有的同学很庆幸,他们的老师不致如此,而是比较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容许发表各自的“声音”。“我们时常感到自己声音的重要,重视自己的创见,哪怕只是一点点奇思异想,我们庆幸自己在标准答案的教学体制内没有丧失独立思考。”很多同学对那种缺少整体感受,完全依靠文章分析的套路,以及把文章过分拆卸细解的方式,表示不满。一般套路就是先将课文分段,然后找中心句子,逐段分析。甚至连诗歌也照此办理,“简直就是解读的暴力”。再说标准答案不可逾越,“学生的个性和想象力都给磨灭了”。(中文系学生)有的抱怨“一节课下来全都是字句细解,等于高度疲劳轰炸,到底能记住多少是个疑问。面对这等上法,不少同学只好睡觉”。甚至“一看到古诗词就会条件反射地想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很断裂地考究词语的意思,失去了对整体审美的感觉”。(光华管理学院学生)
    同学们欣赏的是另外一种教学,“不光教人怎样看文章写文章,总是要在其中找点乐子,注意在师生讨论的气氛中讲课,也更加侧重让学生自学”。不过欣赏过后,这些同学也感到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少数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而对于一般学生,如果“放纵”,可能会让他们考试成绩“惨不忍睹”。(艺术学院学生)有的同学谈得比较具体,如认为课堂上阅读和朗读很重要,是获得感悟特别是语感的重要途经,可是现在有些教师不太重视。(中文系学生)还有的提议课堂上能多一些机会让学生练习如何在日常情景中得体地说话,因为现在许多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实在很差。有的同学建议课堂教学还是“要让学生学会独立地、主动地从其他文学作品里感受精神的魅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哲学系学生)总的来看,多数学生对目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都不太满意,他们对课程改革所主张的个性化学习还是比较认可的,问题是如何与高考的要求平衡协调好。
    三、关于作文教学
    很多同学都承认对高考作文比较反感,对高考指挥棒下的作文教学持严厉批评的文章有20多篇。有同学说自己是很喜欢写作的,可是作文带给人的折磨一辈子都忘不了!面对高考,只好对自己的兴趣“严加看管”。“铺天盖地的作文参考书、满分作文解密、各种作文文体结构、素材的迎面袭来,让我们迷失了方向。……作文成了木偶戏,而不再是本色演出,那根操纵木偶的绳子就是高考高分作文的潜规则。”(经济学院学生)有的似乎看透了高考作文的“程式”,认为无非就是所谓信心、希望、信任等一套不变的主旋律,如“留给明天”或者“愿景”,你只要平时准备好“希望”那一套写法,往上一套就差不多,顶多开头结尾点点题就可以了。教师一般也并不希望学生太多创新,因为高考改卷无非就是看是否切题、结构、字句如何,每篇两三分钟就翻过去了,哪有时间欣赏你的创新?有的同学考了高分,也看不起自己,“喜分数之高,悲文章之差”,知道就那么回事。还有的回忆中学老师教如何吸引高考改卷者的“眼球”,框架如何变通,成语妙语如何贴上去增色,等等,甚至“感情也可以模仿”。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样做居然可以得高分。有些同学慨叹,“长期写着华而不实或者自己都难以相信的文章,又何来心灵的慰藉与净化?写作也就成了众多学生的一件苦差事。”(心理学系学生)
    但也有学生说他们的情况好一点,主要是老师比较注意让学生平时加强积累训练,而且尽量让学生发挥才能,是有兴趣的训练。比如有的用“周记选刊”的方式,从高一开始每周要求学生写周记,题目任选,800字以上,每个同学都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老师每周从中挑选刊出,文章风格各异,游记、小品、随笔、思辨文均有。“理科班同学终究成不了文学青年,可是这样练习写真切的文字,怕是再也难于遇到了。”也许这些同学在高考复习时也会碰到“套路”的练习,但因为平时练笔多,无论思想、方法都有积累,考试时总不至于完全落入套式文章的泥潭,更重要的是不至于被高考作文败坏了胃口。这些学生大都出于比较优秀的学校,老师自然也是有水平的。看来,虽然文章模仿未必就是坏事,但突击训练写作和一味训练如何考试并不可取。作文教学特别要注意尊重学生个性,给学生发挥的空间。
    四、关于语文教师
    几乎九成以上文章都回忆了他们的语文老师,其中批评的占四分之一左右。有的学生批评他的语文老师“对语文缺乏热情,不爱语文”,甚至当学生要报考中文系时,语文老师还说“干吗要去学中文啊?那些呆老爷子们钻研故纸堆,有什么趣味?”这样的教师也许比较个别,但教语文不喜欢语文的,恐怕也不是少数。
    还有就是教师承受的压力太大,终日在应付高考之中打转,都有职业性的厌倦了,哪里还谈得上教好语文?学生对这一点似乎体会不多。所幸还有30%的文章对教师表示了极大的尊敬,他们庆幸遇上了好老师。这些回忆都谈到,好教师不但注意学生的语文能力训练,同时也注重思维方式和人格的培养。有的同学说,他们中学阶段的语文课也很注重基本训练,但教师比较了解同学,总能用平等宽容的心包容学生,学习空气比较民主,而且训练方式多种多样,尽量引起学生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与创新力,这就使本来很苦的学习变得有些情趣。(哲学系学生)同学们一般比较佩服那种教学认真又有个性的教师,这些教师不完全照着教学大纲转,总有自己的思考,而且能带动学生思考。这样的教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医学学院学生)也有同学说,高中三年下来,“我们远不止在语文能力上有提高,更重要的是对人生、社会及祖国文化的理解加深了,这些都影响着我对是非善恶的评判以及对人生、世界的感悟”。这些学生同样要面对高考,但整体能力上去了,考试也不成问题。所以他们认为好教师是懂得“平衡”的。现在大家对高考批评得很厉害,但“问题症结并不全在高考体制的狭限,与语文教师的创新思维及探索精神的局限也不无关系。……我们要做的不只是抱怨与批判,还应当拓宽思路,寻找既遵循国情又跳出传统思维的新的方式”。(哲学系学生)
    五、关于教材
    这方面的意见相对少一些。有十多篇文章提到对课外的《语文读本》很感兴趣。有的同学说把6册读本都完整地读过,里边大都是经典美文,不但补充了课本阅读之不足,还拓展了视野,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对提高语文素养包括作文水平都很有帮助,收益颇丰。有的同学甚至说:“回想以前学过的课本文章,有时反而比不上自学的课外文章更加有印象。”(中文系学生)有的同学认为现在教科书选收文学类文章较多,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历史与哲学方面的文章,加强对学生历史观和思辨力的培养。至于科技类文章,不一定要选很多,因为语文还是要讲究文字之美。有的认为课本选文不一定都要求细读,也可以多选一些供泛读,读得多了,自然有积淀,语文素养就会提高。对于中学课文是否应当多选一些鲁迅的作品,现在有争议。有的同学认为鲁迅不好懂,开始接触比较“隔”,但毕竟是最有内涵的,“随着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和时间的推移,会愈发感受到鲁迅独有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数学科学院学生)对于有些教材为了照顾学生兴趣而多选时文,部分同学认为大可不必,语文课还是要重点学习经典,这才是长期起作用的。
    六、关于高考
    前面提到的不少文章都已经涉及这一问题,毫无疑问,这是所有学生都关心的话题,而且都有论及。有75%的文章对高考体制表示不满,认为其作为指挥棒制约整个中小学教育,弊病很大。但也有很多同学认为目前中国的国情决定了高考不能取消,而且只要是考试就难免有负面影响,这是很无奈的。
    有50多篇文章都谈到,现在很多学校的语文课几乎都是指向高考的,而高考不是考知识灵活运用,而是考谁背得多、套路运用得熟,所以教师只好功利地教,学生就功利地学,这样的语文不可能让人喜欢、让人学好。因为语文需要熏陶积累,单靠突击复习难以见效。到了高考复习,很多人包括教师往往会放松甚至放弃语文,别的科目占据了本属于语文的时间。语文课在许多学校地位很低,成了边缘化和弱势的课。
    有的同学回忆语文复习的情形,说凡是考纲中未列入或者虽然列入但得分较少的,几乎就不再理睬。课本中许多现代文虽然很美,但比较难以和高考挂钩,也就放过去了,而古典诗文比较能“拿分”,就会多学一些。(物理学院学生)类似情况其实很普遍。目前在许多省区推行的课改,要求必修课讲1.25学年,余下1.75学年学习选修课和复习。本来是要减轻学生负担,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淡化应试教育的,没料到如今很多学校1.25学年必修课讲完后,就转向高考复习了,所谓选修也就形同虚设。只有和高考挂钩密切的,如古代诗文、作文等选修,才纳入必修,统一指定学习。这就失去了课改的本义。
    至于对高考方式本身,同学们也有诸多意见。他们认为虽然这些年高考有了一些改进,主观发挥的题多了一些,但问题还是很大,往往考的就是考试技能,而不是真正的语文能力。有一位同学在新东方学过英语,他用类似方法准备语文高考,背下了三年来各省高考题中的主观题,加以归纳,最终他的高考成绩居然只扣了5分。他说自己语文水平其实并不高,能考出这等高分,说明考题是有问题的。(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学生)有学生批评某些高考出题者“处心积虑地编出那些模棱两可的选词填空和病句修改来为难学生”,认为这是不可取的。(中文系学生)
    也有部分学生对高考比较理解和接受。他们认为教师的指导很关键,教师应当在“应试”与“兴趣”培养之间找平衡。“高考语文就是戴着镣铐跳舞。”(数学学院学生)有的同学提议高考多设一些阅读理解题,而且容许主观发挥,独辟蹊径。还有同学指出,既然高考不能取消,那就必须面对,能力强的学生既能考好,又不至于过分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他们对有些学者文人动不动就批判高考不以为然,认为有些人并没有读懂高考题就在报刊上发文攻击,这也是一种浮躁的学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12:34 , Processed in 0.07356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