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阅读一本书》阅读报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0-15 16:49: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何阅读一本书》阅读报告 http://www.cnblogs.com/HappyAngel/p/3750619.html
一 本书主线
  阅读一本书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本书的实质在于强调主动阅读,并详细地给出了指导意见。用一句话概括本书的主旨的话,应该是 读任何书都应该带着问题阅读并能对阅读中看到的观点进行评价,这才能算得上前文说的主动阅读。

二 本书脉络
  本书主要围着两大主题进行组织,第一:按照阅读的四大层次进行介绍;第二:按照阅读书籍的类型进行介绍;这里的介绍都指的是阅读的方法。
  首先,按照阅读的四种层次可以分为:
  • 基础阅读:目的在于回答某个具体的句子在说什么?一般人在具备了某些语言的基本能力之后就应该可以进行这种类型的阅读;
  • 检视阅读:系统化的略读或粗浅的阅读,一般两种目的:决定一本书是否值得阅读,并掌握一本书的轮廓;粗浅的阅读一本较为困难的书,对书的整体有个把握;
  • 分析阅读:目的在于详尽地了解一本书的观点,并对它们做出自己的判断(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什么?)
  • 主题阅读:目的在于通过阅读一系列的书来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比起前面的阅读类型是最高层次的阅读

  其次按照阅读书籍类型分:
  • 实用主义:
  • 想象文学
  • 故事,喜剧与诗
  • 科学和数学
  • 哲学书
  • 社会科学
  除此之外,本书还探讨了心智与阅读的关系,强调了只有在阅读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书,那样才能提高心智。


三 本书主干及主要观点
  阅读一本书应该能够提出四个基本问题:
  •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书的脉络是什么,大体怎么谈的? -- 对应到检视阅读或分析阅读阶段1
  •   作者主要说了什么?具体怎么说的?如何支持论点? -- 分析阅读阶段2
  •   这本书说的有道理么?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 分析阅读阶段3
  •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阅读时需要记录笔记,原因是: 1 保持清醒;2 如果写不出来,就无法证明自己想明白了;3 写下来,易于记忆及回顾;
  (PS:想起了书写是为了更好的思考,阅读就像消化一本书,光输入不行,还得有输出,这个输出就是一个提炼思考的反复过程)

  做笔记的方法有如下三种:
  •   结构笔记,检视阅读中用来回答关于书的架构方面的问题;
  •   概念笔记,分析阅读中用来具体记录作者的观点以及如何论证,之后加入自己的观点;
  •   辩证笔记,主题阅读中,用来针对一场讨论情景的笔记,就一个单一的主题,把所有相关的陈述和疑问顺序而列;
  主动阅读的基础是前面提到的四个问题,必要条件是需要能够评论一本书的观点,提出批评;

  如何进行四个层次的阅读?
  1 基础阅读:回答“这个句子说什么?”
  2 检视阅读:本质上是系统化的略读,可是没这么简单。书中提供了两种检视阅读的方法,对应不同的目的:
  •   略读,目的在于决定一本书值不值得做后续的分析阅读,以及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挖掘一些东西;很明显,拿到一本书不是一上来就直接埋头苦读,至少得知道这本书值不值得,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书都做分析阅读。常用的方法有:看书名页,有序言;研究目录页;如果书有索引,也要看下,从索引可以大概了解到一本书的子主题;出版者介绍,至少能知道书的主要卖点;挑几个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摘要很重要;随便翻翻,看个一两段;
  • 粗浅的阅读,目的在于当阅读一本难度较大的书的时候,不可能一遍就全部看懂,但是停下来反复揣摩又容易打消积极性,这时候做一次检视阅读便恰到好处,有个简单的通读至少对书的整体有个了解,易于后面的分析阅读。
  有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时间,如果时间拉得过长就失去了检视阅读快速获取信息的目的。对于阅读速度要有所控制,这个需要根据材料的复杂度和需求来自由调节。书中提到了一个很多人都会犯的毛病,就是眼睛在看书的时候不自觉的回退或逗留,这样做会大大降低阅读的速度,纠正办法有一个是用手指指示正在阅读的文字然后以一定的速度向前移动,眼睛跟着手指阅读。

  
     3 分析阅读:分为三个阶段:
  • 这本书大体上在谈什么?

    • 规则1(类别): 知道自己在读的哪一类书,越早越好,最好阅读前:要知道书是关于理论的还是实用的,如果无法从书名进行判断,可以通过检视阅读;
    • 规则2(概括): 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通过前言和检视阅读;
    • 规则3(架构): 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便于理解书的架构,从整体上把握 一本书;
    • 规则4(问题): 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作者在写作时都有一连串的问题,而这本书就是一个答案或多个答案,PS:例如本书,主要的问题便是如何阅读一本书?
  • 这本书详细的内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写出来的?

    • 规则5(共识):找出重要单字,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什么是重要单字?可能是让你头痛的字,可能是非日常用语中出现的字,作者可能会主动告诉你(加括号,斜体,加重等),特定领域的专业术语,这些通通都有可能是重要单字;某些多义词,需要找出共通的词义,因为读者可能和作者理解的不一样,可以通过上下文已经了解的字句,辨别出作者的同义字,总之,需要精准的理解作者所用字的意思才能和作者达成共识;
    • 规则6(主旨): 将一本书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哪些句子可能是主旨?可能是读起来吃力的句子;作者所下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以及理由;标有下划线或标粗的句子;包含关键字的句子;
    • 规则7(论述): 从相关语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这是比前两个规则更高层次的规则,以前面为基础,可以整理主旨句,通过主旨句来架构,要确认作者认为哪些是假设,哪些能够被证实,作者的真正观点;
    • 规则8(解答): 找出作者的解答:这个和规则4是对应的,既然作者有问题,肯定在书中会给出解答,重点要理解作者解决了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哪些问题,PS:例如本书,作者解决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但是需要我们自己实施,并做出相应的修改;
  • 对作者的论点进行评论,这是真实的吗?有意义吗?

    • 规则9(完整):先完整地了解一本书,不要急着开始批评或评论;
    • 规则10(平静):不要争强好辩或盲目反对:真理才是最重要的;
    • 规则11(理由):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作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论说明和个人观点是不同的,一个是客观的,一个是主观的,PS:本书就大部分是作者的个人观点;
    • 如果反对作者的观点,需要谨慎小心,首先不要带个人情绪,声明好自己的前提或假设,找出作者不足的原因:知识不足?知识有错误?推论不合逻辑?分析不够完整?总之反对需要给出充足的理由。PS:也可以参考网上其他人的观点
   4 主题阅读:
     这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难度最高,包含了前面的三种阅读:
     准备步骤:设计一份实验性的书单;检视阅读书单上所有的书,确定哪些与主题相关,并就主题建立起清晰的概念;
     阅读步骤:
  • 找出相关章节:主题才是关键,而不是那些书;
  • 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这个非常关键,也和前面的分析阅读不同,因为是从很多书中找线索,所以需要让作者和你打成一致;
  • 理清问题,并按顺序列出来:对应规则4,现在的问题不是作者题的,而是你提的,要把问题详细化,步骤化,细化成子问题;
  • 界定议题:各位作者的意见可能不同,我们要找出它们分门别类;
  • 分析讨论:要依照特定的顺序提问题,并知道为什么;也要知道这些问题的不同答案及原因;还要知道支持分类这些答案的证据在哪;



  这些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依照阅读书的类型的不同,这些方法也要做出相应的变化,规则1的目的便在于此。
  作者给出了很多类型的书目的阅读方法的建议,我最感兴趣的事实用主义的书。
  如何阅读实用主义的书:
  • 任何实用性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一本理论性的作品可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但是实际的问题却只能靠行动解决;
  • 类型:说明规则的和阐述形成规则的原理;PS:个人比较喜欢后者
  • 四个基本问题变成:1 这本书谈什么?2 这本书的主旨及具体主要的论述;3 内容真实么?以自己的真实体验来判断;4 这本书与我何干?赞同就要采取实际行动

   阅读与心智的成长:不是所有书都要读,要读超出能力范围之外的书,那样才能提高心智;好的阅读,也是主动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作用,也不只是对我们的工作或事业有帮助,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

四 读后感及主要观点评价
  毫不夸张的说,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对阅读的看法,以前我看书都是先看评价,如果大家都说好,就拿起来苦读,虽然也做笔记,可是重点不突出,有些书仅仅记录的是一些事实,即便有作者的观点,也不会强迫问自己作者对在哪里?哪些接受哪些不接受?相信大部分人阅读都会此,这种方法至少有两点问题,1 不分青红皂白拿起书就看,容易浪费时间,也不易于从总体上把握一本书;2 笔记要有所侧重,既要有事实和作者的观点,也要有自己的观点,要有思考的接受。始终觉得中国高中学生都应该通读此书,才算真正学会阅读,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阅读。
  以后读书,我会充分利用这几种阅读方法,对笔记也各有侧重,最后对于进行分析阅读的书再写出阅读报告,强迫自己不断回答4个基本问题,并附上思维导图。再把我最喜欢的《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分析阅读读一遍。

五 本书优点与缺点
   
本书深入分析了如何阅读书籍,并给出了可执行的步骤,整本书架构清晰,对读者也是很友好的,对关键字句都加粗了,可以说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


六 附录:思维导图分享

参考资料
1 《如何阅读一本书》





2#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5 16:52:08 | 只看该作者
第五章 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 主动的阅读基础: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本书已经数度讨论过主动的阅读。我们说过,主动阅读是比较好的阅读,我们也强调过检视阅读永远是充满主动的。 那是需要努力, 而非毫不费力的阅读。 但是我们还没有将主动阅读的核心作个简要的说明,那就是:你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自己必须尝试去回答的问题。
有问题吗?没有。只要是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层次,阅读的艺术就是要以适当的顺序提出适当的问题。关于一本书,你一定要提出四个主要的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这本书的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这些组合成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讯息。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除非你能回答前两个问题,否则你没法回答这个问题。在你判断这本书是否有道理之前,你必须先了解整本书在说些什么才行。然而,等你了解了一本书,如果你又读得很认真的话,你会觉得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个自己的判断。光是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够的。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第六章 一本书的分类
※ 书籍分类的重要性
分析阅读的第一个规则可以这么说:规则一,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
※ 从一本书的书名中你能学到什么
主要的分类法,一种是虚构的小说类,另一种是传达知识,说明性的论说类。
※ 实用性 VS.理论性作品
“理论”意味着空想或不可思议,而“实用”代表着某种有效的东西,可以立即换成金钱回来。实用是与某种有效的做法有关,不管是立即或长程的功效。而理论所关注的却是去明白或了解某件事。理论性的作品是在教你这是什么,实用性的作品在教你如何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或你认为应该做的事。质疑某件事的有效性是理论,而质疑任何事的目的,却是实用。
※ 理论性作品的分类
第七章 透视一本书
※ 结构与规划:叙述整本书的大意
※ 驾驭复杂的内容:为一本书拟大纲的技巧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规则是: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第三个规则可以说成是: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 阅读与写作的互惠技巧
※ 发现作者的意图
这第四个规则可以说是: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一本书的作者在开始写作时,都是有一个问题或一连
串的问题,而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一个答案,或许多答案。
※ 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
对分析阅读的四个规则的总结:
(1) 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作分类。
(2) 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 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
(4)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第九章 判断作者的主旨
书里的提案,也就是主旨,也是一种声明。那是作者在表达他对某件事的判断。
一个主动的读者,不会只注意到子,也会注意到句子与段落。
※ 句子与主旨
有时候,一些句子在表达的是疑问。他们提出的是问题,而不是答案。主旨则是这些问题的答案。主旨所声明的是知识或观点。
只要文字、句子与段落是不透明的、未解析的,他们就是沟通的障碍,而不是媒介。你阅读了一些问题子,却没有获得知识。
上一章的第五个规则:找出关键子,与作者达成共识。第六个规则可以说是: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第七个规则是: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
一本书的基本论述。
※ 找出关键句
阅读的一部分本质就是被困惑,而且知道自己被困惑。怀疑是智慧的开始,从书本上学习跟从大自然学习是一样的。如果你对一篇文章连一个问题也提不出来,那么你就不可能期望
一本书能给你一些你原本就没有的视野。
※ 找出主旨
※ 找出论述
※ 找出解答
规则八:找出作者的解答。
※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或找出一本书到底在说什么的规则(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补充一下第一个阶段:整理内容大纲)
(5)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6)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7)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第十章 公正地评断一本书
一本好书值得主动地阅读。主动的阅读不会为了已经了解一本书在说什么而停顿下来,必须能评论,提出批评,才算真正完成了这件事。
※ 受教是一种美德
受教或是能学习是一种极为主动的美德。
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
光是努力,并不足以称得上受教。
这第三组的阅读规则,也就是引导读者在最后一个阶段训练自己受教的能力。
※ 修辞的作用
※ 暂缓评论的重要性
详细说明的第九个规则:在你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暂缓评论”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说:“我了解了。”
※ 避免争强好辩的重要性
评论式阅读的第二个规则的道理,与第一个一样清楚,但需要更详尽的说明与解释。这是规则十: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
(与作者的争论)所谓的赢只在于增进知识,而不是将对方打败,他就会明白争强好辩是毫无益处的。
※ 化解争议
第三个规则与第二个规则很接近。第二个规则是敦促你不要争强好辩,这一个规则是提醒你不要绝望地与不同的意见对抗。
理性是人类表达同一的力量源泉。人类的兽性与理性中不完美的部分,则是造成许多不同意的原因。
第三个规则要求他确定这个不同的意见不是出于误解。再假设这个读者非常注意,除非自己真的了解,而且确实毫无疑问,否则不会轻易提出评判的规则。这个规则要求他就真正的知识与个人的意见作出区别。
规则十一,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作出任何评判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
这三个规则在一起说明的是批评式阅读的条件。
第一:要求读者先完整地了解一本书,不要急着开始批评。第二:恳请读者不要争强好辩或盲目反对。第三:将知识上的不同意见看作是大体上可以解决的问题。这个规则再进一步的话,就是要求读者为自己不同的意见找出理论基础,这样这个议题才不只是被说出来,而且会解释清楚。只有这样,才有希望能解决这个问题。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摘记
阅读艺术:这就是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你的头脑会从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深入的理解。而会产生这种结果的运作技巧,就是由许多不同活动所组成的阅读的艺术。
简单地说,阅读的艺术包括了所有非辅助型自我发现学习的技巧:敏锐的观察、灵敏可靠的记忆、想像的空间,再者当然就是训练有素的分析、省思的能力。这么说的理由在于:阅读也就是一种发现——虽然那是经过帮助,而不是未经帮助的一个过程。
第一层次的阅读,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
第二个层次的阅读,检视阅读 inspectional reading
第三种层次的阅读,分析阅读 analytical reading
第四种,主题阅读 syntopical reading
检视阅读
略读:
1 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相关说明或宗旨,或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特殊角度。
2 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
3 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大多数论说类的书籍都会有索引。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等。
4 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完成这四个步骤,可以让你判断是想要更仔细的读这本书,还是根本不想读下去了。
5 从你对一本书的目录很概略,甚至有点模糊的印象中,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就要仔细地阅读这些说明。
6 最后一部,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就用这样的方法把全书翻过一遍,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
现在你已经很有系统的略读过一本书了。你已经完成了第一种型态的检视阅读。
尤其,你应该了解这本书是否包含你还想继续挖掘下去的内容,是否值得你再继续投入时间与注意?
检视阅读二:粗浅的t阅读。
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定下来查询或思索。
你从头到位读了一遍之后的了解——就算只有50%或更少——能帮助你在后来重读第一次略过的部分时,增进理解。就算你不重读,对一本难读很高的书了解了一半,也比什么都不了解来得要好些——如果你让自己在一碰到困难的地方就停住,最后就可能对这本书真的一无所知了。
许多书其实是连略读都不值得的,另外一些书只需要快速读过就行了。有少数的书需要用某种速度,通常是相当慢的速度,才能完全理解。
要了解一本难读的书,其间的障碍,非一般所谓生理或者心理障碍所能比拟甚或涵盖。会有这些障碍,主要是因为阅读者在面对一本困难——值得读——的书时,完全不知道如何是好。他不知道阅读的规则,也不懂得运用心智的力量来做这件事。不论他读的多快,也不会获得更多,因为事实上,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就算找到了,也不清楚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
me:很多书我看不下去,我现在明白了。
阅读的本质是一种活动。想要读的好,一个主动、自我要求的读者,就得采取一些行动。
主动的阅读基础: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1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这本书的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
2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这些组合成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讯息。
3 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
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除非你能回答前两个问题,否则你没法回答这个问题。在你判断这本书是否有道理之前,你必须先了解整本书在说些什么才行。然而,如果你又读得很认真的话,你会觉得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个自己的判断。光是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够的。
4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情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知提供了资讯,还起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俗话说:“你必须读出言外之意,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为什么在书上做笔记是不可或缺的:
1 那会让你保持清醒——不只是不昏睡,还是非常清醒。
2 阅读,如果是主动的,就是一种思考,而思考倾向于用语言表达出来——不管是用讲的还是写的。
3 将你的感想写下来,能帮助你记住作者的话。
一个人如果说他知他在想些什么,却说不出来,通常是他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想写什么。
me:看了书,却不想,只是为了看书而看书这就是书呆子。我需要问我自己为什么要看书。
me:为什么想要看本书?因为我想要了解怎样阅读,我自觉以前阅读很多都是白费力气。
在检视阅读中,要回答的问题是:
1 这是什么yh的一本书?
2 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
3 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你应该做一下笔记,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写下来。
等你做分析阅读时,关于这本书准确性与意义的问题,你就要提出答案了。
q:为什么要分类书籍?
既然书本所要传达给我们的知识不同,对我们的知道方式也会不同。如果我们要跟随这些书本的知道,那就应该学习以适当的态度来阅读不同的书。
任何一本值得读的书,都会有一个整体性与组织架构。否则这本书就会显得乱七八糟,根本没法阅读。而烂书就是如此。
理论性的作品是教你这是什么,实用性的作品在教你如何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或你认为应该做的事。
质疑某件事的有效性是理论,而质疑任何事的目的,却是使用。
分析阅读的规则:
1 掌握一本书的架构。
2 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3 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4 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一本书的作者在开始写作时,都是有一个问题或一连串的问题,而这本书的弄容就是一个答案或许多答案。
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四个规则:
1 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作分类。
2 用最简短的橘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 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
4 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
找出重要单字,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
第六个规则可以说是:将一本书中
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第七个规则是: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
第七个规则:如果可以,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倒是,如果这个论述并没有这样表达出来,你就要去架构出来。你要从这一段或那一段中 挑选句子出来,然后整理出前后顺序的主旨,以及其组成的论述。
规则八:找出作者的解答。
5 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6 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7 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8 圈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第十章 公正地评断一本书
第九个规则:在你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暂缓评论”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说:“我了解了”。
规则十: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
他永远要先想到自己可能误解了,或是在某一个问题上有盲点。在争论之中,一个人绝不能忘了这是教导别人,也是自己受教的一个机会。
规则十一,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作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
第一:要求读者先完整地了解一本书,不要急着开始批评。第二:恳请读者不要争强好辩或盲目反对。第三:将知识上的不同意见看作是大体上可以解决的问题。这个规则再进一步的话,就是要求读者要为自己不同的意见找到理论基础,这样这个议题才不只是被说出来,而且会解释清楚。只有这样,才有希望解决这个问题。
第十一章 赞同或反对作者
偏见与公正。
第一点,因为人有理性的一面,又有动物性的一面,所以在争论时就要注意你会带进去的情绪,或是在当场引发的脾气。否则的nide争论会流于情绪化,而不是在说理了。当你的情绪很强烈时,你可能会认为自己很有道理。
第二点,你要把自己的前提或假设摊出来。你要知道你的偏见是什么-这也是你的预先评断。否则你就不容易接受对手也有不同假设的权利。一场好的辩论是不会为假设而争吵的。譬如作者明白地请你接受某个前提假设,你就不该因为也可以接受相反的前提假设就不听他的请求。如果你的偏见正好在相反的那一边,而你又不肯承认那就是偏见,你就不能给作者一个公平的机会表达意见了。
第三点,派别之争几乎难以避免地会造成一些盲点,要化解这些盲点,应尽力尝试不偏不倚。当然,争论而不想有派别之分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在争论时应该多一点理性的光,少一点激情的热,每个参与辩论的人至少都该从对方的立场来着想。如果你不能用同理心来阅读一本书,你的反对意见会更象是争吵,而不是文明的意见交流。
“我了解,但我不同意”:
1 你的知识不足。
2 你的知识有错误。
3 你不合逻辑——你的推论无法令人信服。
4 你的分析不够完整。
me:读完一本书,都需要问问自己是否同意作者,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又怎么能说是读懂了呢?小说之类似乎不再此列讨论范围。
分析阅读的三阶段
一、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
1 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2 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 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4 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二、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5 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6 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主要主旨。
7 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橘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8 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三、像是沟通知识一样的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A。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9 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
10 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11 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 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 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 证明作者的不合逻辑。
15 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第十二章 辅助阅读
第十三章 如何阅读实用型的书
阅读论说性作品的三组规则
1 找出作品的整体及部分结构
2 定义与诠释书中的共识、主旨与论述
3 评论作者的学说,以赞同或反对的意见完成我们对他的作品的理解。
十五章
阅读抒情诗
1 不论你觉得自己懂不懂,都要一口气读完。
2 重读一遍——大声读出来。
十六章
如何阅读历史书
1 对你感兴趣的事件或时期,尽可能阅读一种以上的历史书。
2 阅读历史时,不只要关心在过去某个时间、地点真正发生了什么事,还要读懂在任何时空之中,尤其是现在,人们为什么会有如此这般行动的原因。
主题阅读
1 找到相关的章节。
2 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3 厘清问题。
4 界定议题。
5 分析讨论。
一 观察研究范围: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
1 针对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目。你可以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的建议与书中的书目索引。
2 浏览这份书目上所有的书,确定那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就你的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二 主题阅读:阅读所有第一阶段收集到的书籍
1 浏览所有在第一阶段被认定与你主题相关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2 根据主题创造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无论作者是否实际用到这些词汇,所有的作者,或至少绝大部分的作者都可以用这套词汇来诠释。
3 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无论作者是否明白谈过这些问题,所有的作者,活着至少大多数的作者都要能解读为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他们的答案。
4 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你要记住,各个作者之间或之中,不见的一定存在着某个议题。有时候,你需要针对一些不是作者关心范围的事情,把他的观点解读,才能建构出这种议题。
5 分析这些讨论。这得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突显主题。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地界定出来。注意:理想上,要一直保持对话式的疏离与客观。要做到这一点,每当你要解读某个作家对一个议题的观点时,必须从他自己的文章中引一段话来并列。


分析阅读的三个阶段十一条规则
第一阶段:
了解范围:这本书谈什么的?
1、你一定要知道自己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越早越好。(分类)
2、使用一个句子,或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概括)
3、将书中的重点章节列举出来,说明本书整体的架构。(梳理)
4、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确定问题的组成主次或先后。(总结)
第二阶段:
理解内容:作者是如何写出来的?
5、找出重要单字。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定义)
6、将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理解)
7、从最重要句子关联中设法架构本书的逻辑。(逻辑)
8、找出作者的解答,哪些解决了哪些没解决。(答案)
第三阶段:
批判思考:是真实的,有意义吗?
9、不了解内容就没有批评权。
10、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11、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第六章 一本书的分类

分析阅读规则一
你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越早越好,最好在你开始阅读前就知道。



    理论性作品是在教你这是什么,它会经常出现(什么)“是”(什么)这样的字眼,比如康德的《纯粹理性。
    实用性作品在教你如何去做到,它会经常出现“应该”和“应当”,“好”和“坏”,“结果”和“意义”这样的字眼。
    在书籍分类上,你要有怀疑心。我们强调过经济学的书通常是实用性的书,但仍然有些经济学的书时纯理论的。
  • 要让知识变成实用,就要有操作的规则。我们一定要超越“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进而明白“如果我们想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利用它”。

第七章 透视一本书
分析阅读规则二:使用一个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例如国富论简述:本书在探讨国家财富 的资源。任何一个以劳力分工为主的经济体制,都要考虑到薪资的给付,资本利润的回收,积欠地主的租金等关系,这些就是物品价格的基本因素。本书讨论到如何更多元化地有效利用资本,并从金钱的起源与使用,谈到累积资本及使用资本。本书借着检验不同国家在不同状态下的富裕发展,比较了不同的政经系统,讨论了自由贸易的好处。
为什么大多数读者在被要求说出一本书的重点时会一脸茫然?
1、今天读者普遍不会用简明语言表达自己。
2、大多数读者忽视了这条主动阅读的规则。
分析阅读规则三:将书中的重点章节列举出来,说明他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作者制造骨架,却要想办法用血肉隐藏骨架,让读者去发现它
    大多数书读不出头绪,恰恰是因为作者没有制造好骨架
  • 读者做的大纲完全有可能比书原来的大纲好

分析阅读规则四: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如果问题复杂你应该能够分成或是很多部分,或是不同主次,或是不同先后问题。
理论性问题
       某件事存在吗?是什么样的事?
       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存在?
       或为什么会有这件事的存在?
       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特性及特征是什么?
       与其它类似或不同事件关联是?
       这件事是如何进行的?
实用性问题
       有哪些结果可以选择?
       应采取怎样手段才能获某种结果?
       要达到某个目的应采取哪些行动?
       以什么顺序采取行动?
       当前条件下,什么事情是对的?
       怎样做才会更好而不是更糟?
       在怎样情况下这样做比那样更好?
第八章 与作者找出共同的词义
分析阅读规则五:找出重要的单字。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第一要找出重要单子,第二要确认单字最精确地意义。
例如:
《国富论》:劳工、资本、土地、薪资、利润、租金、商品、价格、交易、成品、非成品、金钱…
《物种起源》:变种、种属、天择、生存、适应、杂种、适者、宇宙、进化… …
分析阅读规则六: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
       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在哪里?
       越重要地方理解越相对吃力。
       阅读的一部分本质是被困惑。
       在困惑处慢读,而不是感兴趣处。
       测验你懂不懂一个句子主旨最佳方法就是”用你自己的话来说“
分析阅读规则七:从最重要句子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逻辑

    记住所有论述都包含了一些声明,其中有些是你为什么该接受作者这个论述的理由。如果你先找到结论,就去看看理由是什么。如果你先看到理由,看看这些理由引导到哪些结论上。
    要区别两种论述,一种是以一个或多个特殊的事实用归纳法证明某种共通的概念,另一种是以连串的通则用演绎法来证明更进一步的共通概念。
  • 每个论述都要有开端,一种是作者和读者都认可的假设,一种是无法否认的道理。找出作者认为哪些事情是假设,哪些是能证实的或有根据的,以及哪些是不需要证实的自明之理。

有些书的架构比较松散,段落也比较零乱。你经常要读完整章的段落,才能找出几个可供组合一个论述的句子。有些书会让你白费力气,有些书甚至不值得这么做。
分析阅读规则八:找出作者的解答
你跟作者有共识,并抓到他的主旨与论述了,现在看看:
       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哪些解决了?
       为了解决问题他是否提出新问题?
       无论新旧问题哪些他知道自己没解决?
第十章 公正地评判一本书
主动的阅读不会为了已经了解一本书在说些什么而停顿下来,必须能评论,提出批评,才算真正完成了这件事。
一个人如果不能自动自发的运用独立的判断力,他根本就不可能学习到任何东西。或许他可以接受训练,却不能受教。因此,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这样的读者在最后终于能对一本书提出回应,对于作者所讨论的问题,会努力整理出自己的想法。
分析阅读规则九:在你说出“我同意”“我反对”或“我暂缓评论”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说:“我了解这本书内容了。”
上述三种立场代表了所有评论的立场。你不要以为评论就是要发表不同意见。同意对方的意见,与不同意对方意见都一样要花心力来做判断的。毫无理解便同意只是愚蠢,还不清楚便不同意也是无理的。暂缓评论也是评论的一种方式,那是一种有些东西你还没分析明白,也就是说你还没有被完全说服。
每位作者都有被瞎批评的痛苦经历。这些批评者并不觉得在批评之前应该做好前面的两个阅读步骤。通常这些批评者会认为自己不需要阅读,只需要批评就可以了。演讲的人,都会碰到一些批评者其实根本不了解他在说什么,就提出尖锐的问题的经历。
例如:一个人在台上讲话,台下的一个人一口气或最多两口气就冒出来:“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但我想你错了。”
对于这样的批评,根本不知从何答起。你唯一能做的是有礼貌地请他重述你的论点,再说明他们对你的非难之处。如果他做不到,或是不能用他自己的话重述你的观点,你就知道他们其实并不了解你在说什么。知识你不理会他的批评是绝对有道理的。他的意见无关紧要,因为那些只是毫无理解的批评而已。而只有当你发想某个人像你自己般真的知道你在说什么的时候,你才需要为他的同意而欢喜,或者为他的反对而苦恼。
如果是暂缓评论,如果你对自己暂缓评论的内容是些什么并不明所以的话,这种暂缓立场也不见得有什么高明之处。
关于这个规则,要注意下面几点:
如果你在读一本好书,在你说出“我懂了”之前最好迟疑一下。在你诚实又自信说出这句话之前,你有一堆的工作要做呢!当然,在这一点上,你要先评断自己的能力,而这会让你的任务更加艰巨。
当然,说出“我不懂”也是个很重要的评断,但这只能在你尽过最大努力之后,因为书而不是你自己的理由才能说这样的话。如果你已经尽力,却仍然无法理解,可能是这本书真的不能理解。对于一本书,尤其是一本好说来说,这样的假设是有利的。因此,在分析阅读中,要进入第三阶段之前,必须花很多时间准备前面两个阶段的工作。所以当你说“我不懂”时,要特别注意其中并没有错在你自己身上的可能。
在以下两种状况中,你要特别注意阅读的规则。如果一本书你只对了一部分,就更难确定自己是不是了解了这本书,在这时候你的评论也就要更加小心。还有时候,一本书跟作者其他书有关,必须看完了那本书之后才能完全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更加小心说出“我懂了”这句话,也要慢慢地举起你评论的长矛。
分析阅读规则十: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
如果你知道或怀疑自己是错的,就没有必要去赢得那场争辩。你应该知道,所谓的赢只在于增进知识,而不是将对方打败,你就会明白争强好辩是毫无益处的。而且,就像你反对一样,你也要有统一的心里准备。不论同意还是反对,你该顾虑的都只有一点——实事,关于这件事的真理是什么。
分析阅读规则十一: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做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依据
你要对真正的知识与个人的意见作出区别。如果一个作者的主旨没有理论基础,就可以看作是作者个人的意见。
你必须为自己的观点找出理由来。如果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就是你与作者分享同样地理论。如果你不赞同,你一定要有这么做的理论基础,否者你就只是把知识当作个人观点来看待了。
如果你愿意没那么只是存在于可以辩护的意见之中——那些有某种证据支持的意见。因此,如果我们真的知道些什么,我们就要相信我们能以自己所知的来说服别人。
第十一章 赞同或反对作者
当读者不只是盲目地跟从坐着的论点,还能和作者的论点争锋相对时,他最后才能提出同意或反对的有意义的评论。看懂一本书,并不代表你同意这本书的观点,其实“同意”包含两种意义:一是,你同意用这样的说法来说明一种想法或者说你对作者在文字上的应用没有意见;二是,你同意作者提出的想法或者说你同意他的立场。
如果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在做到理想化的辩论是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你可能带入情绪去讨论。当你的情绪很强烈时,可能会认为自己很有道理。
2.    你要把自己的前提或假设摊出来。你要知道你的偏见是什么,否者你就不容易接受对手有不同假设的权利。一场好的辩论是不会为了假设而争吵的。你要个作者一个公平的机会表达意见。
3.    要学会换位思考。如果你不能用同理心来阅读一本书,你的反对意见更像是争吵,而不是文明的意见交流。
如何表达与作者观点不同,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1.    你的知识不足。
2.    你的只是有错误。
3.    你不合逻辑——你的推论无法让人信服。
4.    你的分析不够完整。
但我要强调的是,你不能任意或轻易使用这些评论,除非你确定能证明这位作者是知识不足、知识有误或不合逻辑,除此之外你还要能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论点才行。你要为你自己说的话提出理由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16:13 , Processed in 0.07254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