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孝感旧时的六城四码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26 15:49: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孝感旧时的六城四码头(作者:朱幼勤)

  清代孝感民谚已有“六城四码头、九街十八巷”之说。考察旧孝感“六城四码头”及“九街十八巷”称名的历史,挖掘其人文景物,开拓其特色文化,对于建设孝感文化名城,展现孝感城市建设的光辉历程,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宋太祖即位第二年(公元969年)撤吉阳县并入孝感县,县治紫资砦迁至澴河镇。直至明正德七年(1510年)夯土筑城,建筑土垣城,周围1200百丈,高3丈,阔1丈5尺。两年后才开辟四门,建城楼,又称敌楼。这是突出土垣城外数尺,用砖建筑的墙体,再向上建筑的城楼。城楼下墙体开城门,称之为朝阳门(东门)、复旦门(南门)、迎祥门(西门)、拱辰门(北门)。嘉靖十九年(1540年),澴河洪水冲决了土垣城墙西北角,知县汪克思筑堤防汛,汛后积水人称汪公池。嘉靖二十年新辟小东门。隆庆六年(1572年),知县刘琨重建嘉靖三十九(1560年)被洪水冲毁的南门,并改为石科。万历元年(1573年),知县易元奉檄建砖城,次年竣工,周七里。增设文昌门于儒学之南,又称学门,形成了六门(见《县志》)。
  朝阳之义是早晨的太阳。潘岳《藉本赋》有“若湛露之晞朝阳”诗句。故而东门称之为朝阳门。复旦之义,《尚书大传.虞夏传》,“日月光华,旦复旦兮”。郑玄注:“言明明相代”。旦复旦:“谓光明又复光明”,故而南门称之为复旦门。祥有吉利之义,故而西门称之为迎祥门。《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共同“拱”,《尔雅.释天》,北极谓之北辰。故而北门称之为拱辰门。儒学(学宫)内设孔庙。始建于北宋庆历(1441年)年间(《湖北通志》)。以后历元、明、清各代有毁有建。明代隆庆二年(1568年),知县刘琨,以会贞观向南展拓、改建,在儒学内建孔庙。文昌有光辉文路之义。文昌:文昌星,又称文曲星、文星,主宰功名、禄位的神。故而学门称之为文昌门。(见《县志》)。
  至民国时1926年10月10日北伐军攻克武昌,唐生智部进孝感城,县党部成立。县党部负责人共产党员乐继韶、汤经畲等人全力支持下成立了孝感县拆城筑路工程局(即市政局),梁克成奉命出任局长。城墙周长较长,工程艰巨,民工千余人,云集城周,手挖肩扛,一部分拆下的的砖石用于铺砌街道,碴土用来铺筑北门至火车站的道路。此时孝感城墙全部拆毁,六城不复存在。梁克成系新军管带,是黎元洪的亲信二十一混成旅的军官,武昌起义他身先士卒,十分英勇,孙中山任临时总统后他又荣升,南方议和回原藉孝感县城以私塾为业。因拆城修路,那时百姓称他为“梁拆城”。
  县城(即澴河镇又称首善镇,建国后改名为城关镇)濒临澴河,水上交通十分发达,宋代直至清光绪时,主要的河运码头是城隍潭码头,因码头附近宪司街尾有城隍庙故名。该码头在文昌门及迎祥门澴河段中间处,是用条石砌成的陡峭石壁称之为矶。矶中间铺有斜梯形的条石级,便于船只靠岸后装卸货物。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澴河镇不仅成了商品的重要集散地,而且也是本地传统产品如白布、棉花等的输出地,澴河镇水码头吞吐量空前增长。1886年(清同治五年)至1926年的四十年间孝感水上运输空前繁荣,逐渐形成了新的水码头。因城隍潭码头水深,坡陡,装卸货物不安全加之上下货物十分吃力,故而逐渐冷落。清代澴河故道蜿蜓曲折流经文昌阁前不远地方,此处逐渐发展为水码头。因岸地开阔便于囤集货物,往来货船大都在这里装卸货物。那时人们用“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来形容水运繁荣景象。所谓“拱手”是指船夫双手摇浆如拱(摆)手,“明灯”是指帆船上的桅灯。码头附近生意兴隆,人多财旺遂形成了一条繁华街市,称万福街。清末河道改道,万福街码头冷落,又逐渐形成了西门大、小码头,南门码头,学门码头,小东门上、下码头,民间所称的这四码头,实际上有六码头。其中西门大小码头最为繁荣。杂货、粮食、匹头、百货在大码头装卸;小码头以装卸粗笨货物为主,如豆饼、棉饼、干柴(芦苇)、劈柴、煤炭、煤油、大件棉花包之类。南门码头装卸各类货物;学门是堆放竹木的专用码头;小东门上、下码头分运城内外商户货物;在小东门老荣场之下,还有客运码头。大帆船往来于长江中下游及上游的各大小沿岸码头。中号帆船往来于澴水、涢水各大小码头,也往来于汉水各大小码头。小货船(旧称“桡划”)往来于澴河上下游集镇码头。
  孝感民谚云:“金西门,银南门,迎官送府是东门,挑水卖菜小东门,黑漆棺材出学门,杀人放火是北门。”又云“杀牛剐马是北门”。在四码头中,西门大、小码头范围最大,西至河口,东至西门外濠沟入口处。沿岸帆樯如林,入夜桅灯似星,小舟穿行如梭。“抬码头的”肩挑背驮装卸货物的“吆嗬”声不绝于耳。岸上待运输的货物堆积如山。著名的商号如范义盛、刘祥盛、邓义盛均发家于西门。“德土古”等三家外商煤油公司,“颐中英美烟草公司”等四个中外烟草公司均在西门设有经理部。九家花行布庄在西门吸引山、陕布客,常驻孝感购货。有名的“川南铺谢复顺、杂货铺周源顺、林德茂、谦和顺”也都在西门经营。此外,在西门、京广百货、中药参燕、猪行、铜铺船厂……乃至典当钱庄、澡堂、酒楼客栈、熟食茶馆、“牙行”……各行各类应有尽有。全县商业中心在西门,故有“金西门”之称。京汉铁路建筑后,陆路交通方便,但清末直至民国时三十年代西门依然繁荣。1938年孝感沦陷,金西门被日寇控制。不少商家逃离孝感避难,典当钱庄遭日寇洗劫,外省客商纷纷撤离孝感西门大小码头,街巷冷僻,昔日的“金西门”从此一蹶不振。
  南门码头较小,坡度大,洪水时流速过大,货船不易停靠。枯水季节河水浅,它是季节性码头,货物吞吐量远不及西门码头。南门以零售为主以外,也有不少的专业店铺和手工业作坊。如瓷器、铜器、纸张、文具、鞋帽、糕点、酱园、篾货、木器等,是孝感城区第二个商业中心,故有“银南门”之称。
  旧时从省城、府城来孝感的官员大都乘官船经水路到达后,经东门入城。知县到东门迎接。古人认为紫气是瑞祥之气,古代“紫气东来”表示吉祥,这也是官员从东门迎入的又一原因。故有“迎官送府是东门”之说。
  小东门对面的黄花垸,是孝感县最早围垸垦田的垸子,面积达1500亩。多种萝卜蔬菜及瓜果、莲藕。这里的农民以及周围湖垸的农民,都把蔬菜瓜果挑到小东门外去卖,自明代以来小东门菜市场就闻名于四乡,汉口、滠口、汉阳等地的菜贩也纷纷来这里贩蔬菜用船载运回当地去卖。旧时孝感以澴河水为饮用水,小东门码头有石板铺到河岸,便于挑水,这里附近的居民多以挑水为业。故有“挑水卖菜小东门”之说。
  学门码头起卸的木材中,大都是上好杉树。清末有一鲁姓人赊购了湖南一位树商的杉木,在学门外城墙脚下雇请木匠打制棺材发了大财。城里的棺材铺纷纷将铺集中于学门外遂发展成为一条街。故有“黑漆棺材出学门”之说。
  明正德七年开辟拱辰门(北门)后,出北门便是驿道(官道),经三里棚过理丝桥到陡山铺、桃花驿(杨店),至省城等地,由陡山铺又有驿道至小河溪驿(今孝昌县小河镇)通京城。
  明清时,孝感白布远销青海、宁夏、内蒙、山西、陕西等地。长途贩运白布的客商从驿道到孝感大都在北门旅社居宿。运货牲畜有驴、马也有骆驼。运输量大,牲畜多,死去的驴、马不在少数。剥马皮驴皮的作坊在北门应运而生。残畜被宰杀后煨汤以供客商的熟食小店也较多,故成了“名食”。孝感民谚云:“西门口的油饺(条),北门口的汤锅”。1946年清真寺重建于北外街,阿訇宰牛在北门城外后湖畔。故有“杀牛剐马是北门”之说。明代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部攻下德安府(今安陆)后,随即围攻孝感破北门杀官兵,将儒学付之一炬。张献忠部围攻孝感城,焚烧北门外民宅。清同治四年(1854年)太平天国军攻破孝感城北门。知县李殿华落荒而逃。故有“杀人放火是北门”之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22:29 , Processed in 0.05619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