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蕴藉的木犀花——人到中年(转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31 19:06: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蕴藉的木犀花——人到中年

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寇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孤独的境况写照。她再也不像过去一样,同丈夫赵明诚共赏字画,而是独看诗书;再也没有了当年“烹大龙团”的幸福,而是病骨支离地饮着豆蔻煎茶。这其中物是人非的感慨又岂能是他人能体会得到的!但饱经离乱沧桑的李清照,这时回忆过去的一切,没有了悲伤,如同叙说着别人的故事一样,淘去了岁月之痕,只有一片清静和安宁。诵读这首词,给人一种大悲苦之后的清明感。

李清照的平和,和苏东坡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刻意为之的洒脱是不同的。李清照经历过“烹茶赌酒”的小资情调的爱情生活,经历过“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的潦倒凄凉,到晚年起卧随意的散漫,她从世俗的欢乐,到经历人情的冷暖,归于晚年的自然清静与平和,这是人生境界的自然升华。

池莉说人生的第三重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只是池莉女士的一种向往和对生活无奈的一种自我解嘲。能说这样话的人,想必是到了第三重境界的人,而到了第三种境界的人,是不会再说这样的话。这本身就是一种自相矛盾的逻辑。就像庄子所说的人生最高境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一样。其实庄子自己也没有达到那种境界。他的妻子逝世的时候,他虽然用“鼓盆而歌”来显示自己对人生见识的豁达,但他毕竟还用一种“歌”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情绪,而“至人”是感觉不到自己存在的,所以是不会有悲与喜的情绪表达。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是否真有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也许有吧,因为到了这种境界的人是什么也不会说的,自然也就留不下什么心得体会传之后人。而留下什么境界之说的人,自然如我,仍是俗人。

如其相信人生“三重境界”说,不与去模仿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人为洒脱。生活中太多的苦,人生中太多的不如意,是不会因这种模拟的洒脱而真正抚平心底的躁动。我也不向往李清照晚年的那种自然清静与平和——那是一种失去了激情与创造的暮年写照,是生命临终的一曲哀歌。

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人生也不可能永远没有遗憾。然而,太阳会照常升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自然面前,生命是脆弱的,生命也是伟大的,正是因为这种对生命的敬畏,使人带着不灭的激情去创造人类的文明。我们重温历史的时候,我们只看到辉煌或毁灭。伴随着这些辉煌与毁灭的痛苦或者欢乐,后人是永远无法真切地捕捉。“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生存的人们需要的也只是历史留下的物质和精神,而不是他们的悲痛与欢乐的情绪。

在自然与历史面前,个人的情绪,个人所有的喜乐哀愁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当我们带着夜狼嗥月式的悲痛埋葬往日的恩怨情仇时,我们甚至就要带着孤独前行。但孤独并不可耻,那是对生命的一种敬畏,那是一种成熟的责任感。

自然之人,自然就要顺应自然之理;社会之人,自然要顺应社会之变。经历过苦难的人们,是不应该再让人们从他的身上看到苦难影子,他所展示的应该是一个更具韧性的生命。人生的正道是沧桑,这种沧桑是一种积极地顺其自然的生存状态。

人到中年,少了一份少年的轻狂与愤怒,多了一份自我解剖的理智和岿然面对风雨的沉稳。生命还需要激情与创造,当我们疲累时,不妨站在月下的桂花树前,轻品一缕淡淡的茶香,并让它伴我们生命年轮到老。

2#
发表于 2008-8-1 16:13:26 | 只看该作者
人到中年,少了一份少年的轻狂与愤怒,多了一份自我解剖的理智和岿然面对风雨的沉稳。生命还需要激情与创造,当我们疲累时,不妨站在月下的桂花树前,轻品一缕淡淡的茶香,并让它伴我们生命年轮到老。

3#
 楼主| 发表于 2008-8-6 17:28:13 | 只看该作者

想起了蒋捷《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

蒋捷《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  
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9:03 , Processed in 0.10012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