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教育家群” 一个新时代
2009-12-15
来源:中国教育报
“教育家群” 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教育现象。历次“教育家群” 的产生, 都对教育乃至社会变革、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都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的文明进步。研究历史上的“教育家群” 现象, 有助于我们从历史的视角了解教育家生成的规律, 有助于我们促进产生当代中国教育家群。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哪些“教育家群”?
在5000年的中国历史上, 无数的教育家灿若星河。其中,春秋战国时期、两宋时期和近现代之际是教育家大批涌现的高峰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家群”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教育史上出现了第一个“教育家群”。主要原因是当时处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是中国教育的“第一次转型期”。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私学大师,如孔子、孟子、老子、墨子和荀子等。他们开宗立派,提出各自的思想主张,对后世中国教育、文化发展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些教育家们在各种不同的地域文化以及各自不同的生活阅历和教育实践背景下, 所提出来的不同的教育思想相互影响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正是这“百家争鸣”的宽松形势打造了诸子百家, 发展和完善了各家的思想和学说。可以说,这一时期涌现的以孔子、老子、墨子、荀子等为杰出代表的诸子百家,是我国古代最具智慧的学术群体,他们在教育思想理论和教育实践上的贡献具有开天辟地的始创性。儒家的“德教”, 道家的“自然无为”、“行不言之教”,墨家的“兼爱”、“尚贤”,法家的“明法度”、“重赏罚”等,熠熠生辉,照耀史册。其中,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孔子, 被后世尊称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宋代的“教育家群”
两宋时期, 中国教育史上出现了第二个“教育家群”。宋代涌现的教育家人数较多, 并形成了众多小群体和教育流派,主要有以“宋初三先生”胡瑗、孙复、石介为代表的传统儒学(又称“湖学”), 以“荆国公”王安石为代表的“荆公新学”(又称“王氏新学”、“临川学派” 等),以“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和南宋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又称“道学”、“义理之学”等),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又称“陆学”),以南宋吕祖谦为代表的中原文献学(又称“吕学”、“婺学”、“金华学”),以南宋陈亮(永康之学)、叶适(永嘉之学)为代表的事功学,等等。可以说,宋代是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是一个学派林立的时代。这是继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后,我国古代学术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黄金时代。宋代一些名师巨儒时而出仕,时而讲学,或同时在多个教育机构流动任教,学生则慕名追随。宋代教育家相互间的学术交往极其频繁, 既有深度,又有风度,相得益彰。
近现代之际的“教育家群”
近现代之际, 中国教育史上出现了第三个“教育家群”。这一时期是中国教育的“第二次转型期”。由于当时中国社会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态,内外矛盾复杂,社会动荡不安,为教育家的产生创造了催生的条件。这一时期涌现的教育家数量空前庞大, 在短短几十年中迅速形成教育家群。当时最为著名的教育家有严复、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张伯苓、陶行知、陈鹤琴、成仿吾等。中国近现代之际的“教育家群”,与前两个高峰期的“教育家群”相比,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面临着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历史重任。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教育救国” 的思想影响汇集了一批批有识之士。从救亡图存的功利主义目的出发, 教育家们在短短几十年中试图把西方300多年间出现的各种新的教育理论搬取过来, 作为自己批判和改造旧教育的思想武器, 对传统教育思想的批判不免有些矫枉过正。与当时的中国社会一样, 教育家们在风雨飘摇中奋争、尝试、前行。
国外历史上出现了哪些“教育家群”?
国外历史上的教育家同样是群星灿烂, 其中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时期、18 世纪末19世纪初和现当代四个时期, 是教育家产生的高峰期。
古希腊时期的“教育家群”
公元前5世纪, 在古希腊的商业中心雅典, 贸易发达, 社会分工趋于细密, 社会文化繁荣, 为教育家的产生提供了最优的环境和条件, 由此产生了国外历史上的第一个“教育家群”。与中国古代历史惊人的相似, 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影响后世的一批巨人, 最为著名的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德谟克利特等。由讽喻法、助产法、归纳法、定义法组成的“苏格拉底教学法”, 影响了世界两千多年。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三座里程碑。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以其综合和适中的特色,除了欧洲中世纪早期,几乎对每一个时代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马克思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群”
14至16世纪,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使了资本主义的萌发。在这资本主义社会的孕育期, 出现了欧洲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它是继古希腊、罗马文化繁荣之后在欧洲出现的第二个文化高峰期。文艺复兴时期的资产阶级提倡的新文化和世界观被称为“人文主义”, 即以“人” 为中心的文化。人文主义教育即以“人” 为中心的教育。“人文主义” 作为文艺复兴这一运动的主要思想旗帜, 被用来反对封建神学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它要求解放人的个性,恢复人的价值,发展人的能力,反对宗教对人的发展的禁锢。这一运动促进了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人文主义教育改革发端于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 波及尼德兰(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地)、法国、英国等国家, 其代表人物有维多里诺、伊拉斯谟、拉伯雷、蒙田、托马斯·莫尔等。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形成了三种重要思潮:一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以培养自由理性人为目的, 主张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维多利诺、蒙田等为代表);二是新的宗教教育思想, 与中世纪不同, 强调宗教的个人性、世俗内容、科学思想和新教伦理(以马丁·路德、加尔文、罗耀拉等为代表); 三是功利主义教育思想, 突出自然科学教育、实用主义教育, 强调人的创新、冒险精神和创业意识培养(以培根、夸美纽斯等为代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教育家群”18世纪末,人类历史又一次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时期, 即1789年在法国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大革命廓清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道路, 为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要求, 改变了许多世纪以来封建社会所造成的黑暗与愚昧, 成为了教育家的又一个高峰期, 涌现出又一个“教育家群”。这一时期, 最为著名的教育家有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福禄贝尔、欧文、第斯多惠、斯宾塞、乌申斯基等。裴斯泰洛齐以其“教育爱” 取得了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上的双重收获和世界性影响。赫尔巴特一生致力于建立科学的教育学体系, 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福禄贝尔是幼儿园的创立者, 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被誉为“幼儿教育之父”。斯宾塞学识渊博, 一生著述甚多, 被誉为“第二个牛顿”、“现代亚里士多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