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师是什么样的教师
我只想做一名教师
山东寿光世纪郑立平
陈雨婷博士说,教育家要明确“五个能不能”;李剑平院长说,教育家要有“六个维度”;张厅长说,教育家要扎根于实践并以立德树人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专家和领导的报告的确令人自信和向往。
但是,在“职业生涯规划”自2011年开始的第五个五年规划中,我真的只想做一名好教师。抑或有人说我消极,抑或有人说我懒惰,我的确就是这个样子。这个样子,是什么样子?它就是教育家的标准还是必由之路?它是否是教师的追求和成长之路?怎样才能成为名师?我们应该向名师学习什么?
个性化教师。教师成为名师,主要不是靠他人的指点,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奋斗。现任清华附小副校长的窦桂梅,刚分到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时,单位的教学一线岗位已满,被安置在教务处打杂儿。她强烈要求登台上课,曾先后教过音乐、数学、自然、思品课。在其再三请求下,领导终于允许她教语文课。“一定要让自己的生命在课堂上焕发亮丽的光彩,一定要让孩子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就是窦桂梅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这种个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她的工作质量和业绩。现任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的吴正宪老师,长期致力于数学教学改革,形成了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结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特色。
名师是反思型教师。名师注意在选择、确定、审视和检讨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加进理性的思维,实现自己与自己对话。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把教材、学生这些客体作为研究和认识的对象,而且把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过程也作为研究和认识的对象,把教学行为和教学反思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受到理性思维的审视。钱梦龙先生的语文教学思想——“三主+基本式=语文导读法”——在全国语文教育界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曾引起过一场旷日持久的讨论。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作为‘三主’观点的提出者和倡导者,我是绝对站在维护‘三主’立场上的……但是,我同时也认为,‘三主’观点并非无懈可击,‘导读法’也并非一家独尊,它们需要在争鸣、讨论中经受锻炼,在锻炼中求得发展。”
名师是学习型教师。学习教育理论,阅读教育杂志是名师们提高自身修养的一条重要途径。他们通过学习,做到了精心巧授,锐意创新。任勇老师藏书6000余册,还订阅了所有能订到的数学杂志和许多教育杂志。他有一句座右铭:“博览群书,长智长能天地阔;饱阅众卷,增才增识视野宽。”他们之所以成为名师,离不开读书。书籍激荡起他们心灵的涟漪,擦亮了他们的眼睛。他们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赞可夫的《和教师的对话》、朱永新的《我的教育理想》等教育教学书籍。窦桂梅几年的阅读量达300多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整理出50多万字的文摘卡片
名师是情感型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成为名师。”因为只有爱学生、关心学生,才会为他们的成长与发展而改进教育教学。人们说“教育本质上是一个人道主义的事业”,名师们深深领悟了教育的本质,并把这种领悟转化为一种高度的人道主义精神,一种责任感,一种发自内心的工作热情,一种对教育教学精益求精的态度。斯霞创造出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小学语文分散识字教学法,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数量和质量,使所教的学生在两年内就认识了2000多个汉字,读了174篇课文,读写能力俱佳。在新学制实验中,斯老师主张通过生动活泼的授课,提高教学效果,来增加教学内容和识字量,反对延长教学时间,主张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尽可能地去满足学生多方面需要,帮助他们打开知识的闸门,点燃智慧的火花。斯霞老师70多岁时和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帮孩子们甩长绳的情景,至今还珍藏在许多学生的心中。
有了目标,就不怕路远。虽不能至,今生永向往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