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说说孟宗的故里[转]/闲情偶寄 的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9 16:0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说孟宗的故里  
    元人郭居敬所辑《二十四孝图说》一书记载的二十四位孝子故事中,有三位是与当今孝感市有密切关系的孝子。一是黄香(?——106),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县北)人;二是董永(生卒年不祥,约为东汉初人),山东千乘(今博兴)人,有专家认为是因避黄巾之乱随父徙居孝感,可以说是长于斯,葬于斯。民间流传着他卖身葬父于孝感,引来七仙女与他成就百日姻缘的故事,楚剧《百日缘》、黄梅戏《天仙配》等戏剧皆因这一传说而久演不衰;三是孟宗,其故里属地曾一度众说纷纭,许多权威著作或者工具书至今一直把孟宗记载成“江夏武昌”或“江夏鄂城”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所以,对孟宗故里的重新认识,是完全很必要的。
    孟宗(?--271)字恭武,后因避吴主孙皓字,改名仁。少时师从南阳李肃,读书十分用功,每至夜深,且侍奉母亲无微不至。相传他母亲因病思吃竹笋,但时值隆冬,笋尚未生,孟宗入竹林涕哭而笋忽生,得以供母。今天孝昌县有许多村名和地名带“竹”字的地方,如哭竹港等,皆为纪念“孟宗哭竹冬生笋”而产生。
  成人后,孟宗赴吴地做官,初任监池司马,对母亲十分孝敬,经常亲手做母亲喜欢吃的食物,为以对母亲尽孝,公余时亲自结网捕鱼,腌制好后拿回家孝敬母亲。母亲责备他:既为鱼官,应避嫌疑,教育他要公私分明。在母亲的教导下,孟宗逐步明白了做人为官的道理,为官十分清廉,在老百姓中有十分好的口碑,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孟司空”。一次,他任吴令时,适逢母死,他为尽孝,违背吴律,私离吴地(任所在今苏州)奔母之丧,丧事完毕,便让人把自己捆缚住,到武昌吴王处听候法办,吴王觉得此事皆因为其行为属思母之至孝,且素有为官清廉之政绩,遂免死复职。永安五年(262)由光禄勋升任右御史大夫,宝鼎三年(268)任司空,凤凰二年(271)卒于任上。
   明确孟宗故里在孝昌之前,让我们先看看现有的诸多史籍和工具书对孟宗故里是如何记述的。
  《辞海》载“孟宗”条云:“孟宗,三国江夏(治今湖北鄂城)人……”
  《汉语大辞典》“孟宗竹”条云:“……孟宗,江夏吴人。”
  《辞源》载:“孟宗,三国吴江夏人……”
  《中国人名大辞典》“孟宗”条云:“三国吴江夏人……”
  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湖北历史人物辞典》也说:“孟宗,三国时吴大臣,江夏(治所在今湖北武昌)人……”
  仅从以上5例中,就可以看出,工具书对孟宗故里的认定,有三种说法,一是认为他是鄂城人,二是武昌人,三是认为是吴地,从未说过他是“今孝感(孝昌)人”。由于有以上权威工具书的认定,以至于有许多出版物均以讹传讹,如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孝悌故事》一书就误指孟宗为“吴郡人”,中国致公出版社出版的《白话二十四孝图说》一书则干脆说:“晋代,吴郡有一个人,名叫孟宗  ………”书里不仅把把孟宗的故里搞错了,而且连孟宗生活的时代也搞错了!
  从以上对孟宗故里认定的文字记载中,我们可以从那些出版的工具书和出版物对孟宗故里的认定上发现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一般认为孟宗是“江夏人”,但三国时代的“安陆(孝昌地域在其时属安陆管辖)”、“鄂城”、“武昌”等地其时都是隶属于“江夏”这个地方的,看来,要搞清孟宗的故里,首先要搞清当时“江夏”的真正含义。
  江夏,历史上有江夏县和江夏郡之分,江夏县为北魏时所置,治所在今河南泌阳县北,隋开皇初改汝南县置,汉所在今湖北武昌江夏区(原武昌县),这里的江夏县与孟宗的故里是没有关系的。
  江夏郡,为西汉高帝六年(前201)所置,治所在西陵县(今湖北新洲县西)。到了三国时代,江夏郡被一分为二,分属曹魏和孙吴所辖。这是因为,发生在建安13年的赤壁之战,主战场在江夏郡。战后“盖江夏半入于曹氏”,使战前的江夏郡划江一分为二,江北的江夏郡治上昶城(今云梦县西南)属曹魏,辖三县,一为安陆(曹魏时安陆领属今之云梦、安陆、应城、孝南、孝昌、黄陂及汉阳北境);二为南新市县,故址在今京山县东北,今天门皂市一带;三为石阳县,故址在今黄陂县二十余里处。由以上领属关系可以看出,孟宗故里孝昌地域在曹魏之江夏郡范围内,不是在吴之江夏郡范围内。吴之江夏郡虽也领属三个县,为(邾县、云杜县、竞陵县),后虽加领武昌郡之三县,即下雉、阳新、沙羡,但各县辖地均不包括江北之曹魏境内江夏郡之安陆地。《辞海》“江夏”条云:“江夏,郡名,前201首置,治所在安陆(今湖北云梦)……,三国时分属魏吴,两国各置江夏郡,魏置郡治所在上昶城(今湖北云梦西南);吴郡治所在武昌(今湖北鄂城),晋太康元年(280)灭吴后又迁治安陆,并改吴江夏郡为武昌郡……”。这就是孟宗生活时代的江夏郡状况。赤壁之战后,孙权为了巩固这次战役的胜利成果,还特意命大将程普“领江夏太守”,以阻遏魏军南犯,江南江北分属两个不同的政权,即使郡名相同,也不会使南北两个地方的民众和官方交流顺利。此时的孟宗还处在幼年阶段,史书上记载孟宗幼时师从南阳李肃,假如孟宗生长在江南江夏郡,那势必要穿越孙吴、曹魏的军事封锁线从鄂城或武昌县跋山涉水赴南阳(今属河南)那困难是十分巨大的,一个幼年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不远千里只身求学,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当孟宗从安陆地之孟宗故里(今孝昌县东郊)到南阳去时,地理上才是十分近便的。史书上说孟宗“仕吴为……”,如果孟宗原本是吴地人,那就没有必要点出“仕吴”了。今京广线孝昌县花园镇北至广水段,分布有“孝子店”、“东篁店”二站名,连同“哭竹港”等地名。皆为后人纪念孟宗孝亲所命名的地方,三处相距都只有50公里左右,所以,孟宗必然只能是曹魏境内的江夏郡人,而不是吴江夏郡境内之江夏人,其出生地在孝昌县城东郊之长胜村。由于当时孝感尚未建县,故史书、工具书只能泛指孟宗为“江夏”人而已,至于孟宗墓在现江夏灵溪乡清水塘,孟宗母亲之墓在江夏凤凰山下(此指江夏县,即今武汉市汉阳区之凤凰山);武昌有“灵竹院”遗址等等,这正好说明这些都是孟宗“仕吴”的结果,而不能以之反证其出生地不在孝昌境内。《辞海》、《湖北历史人物辞典》在“孟宗”条下加注孟宗为“鄂城”人和“武昌”人,不仅有画蛇添足之嫌,而且有毫厘千里之失,至于其他史书称孟宗为“吴郡”人,则更为错误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14:09 , Processed in 0.07511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