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坦荡居士:当前诗歌评论五个尴尬的表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6 22:39: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坦荡居士:当前诗歌评论五个尴尬的表情

当今诗坛,诗人和诗歌继续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诗歌专刊、各种五花八门的诗集正出现批量生产的局面。读者主要来源还是诗人们自己,无论如何,诗歌毕竟被热闹了。

值得注意的是——那个架在诗歌创作与诗歌欣赏之上的诗歌评论却遇到了前所没有的尴尬。

出现了诗与诗评极不对称的尴尬。一方面,许多优秀诗作得不到上乘的诗评,另一方面,众多不知所云的诗歌作品却得到多方吹拍,反复炒作,误导了人们对诗歌的欣赏。

归纳几种诗评尴尬之表情。

其一:具体的就像投赞成票一样。这种诗评无任何文学理论可言,就诗论诗,就事论事。往往有一是一,有二则二,实话实说。最多加上点评论者一点肤浅感受。对这种诗评,读者丝毫没有任何印象。此种评论只能以蠢作称之。

其二:人为地升华作品的高度。尽量放大诗歌作品的优点,并加以主观的渲染,以吸引读者的眼球,甚至起到以瑜掩瑕之目的。此评论之法,人们都会看出评论者在故意吹捧其作品。由于这类评论者有一定的功力,存在理性价值,尽管有夸大之嫌,但说得还算清晰明白,让读者还略有些收获。此种评论者可以高才称之。

其三:对庸作平地拨高。其中最普遍的做法是——利用众多诗人和读者缺失文学评论的知识,一味堆砌评论术语,有时为了生动,还故意针对于此作毫不相干的作品进行反评。最好的方法是隐藏反评作品的出处,让人半信半疑,无法考证。此种评论误导读者的危害性最大。

其四:对作品评价云山雾罩:不着边际,大肆喧染。譬如,诗作有如何如何前沿,影响力有如何如何大,简直就是一代宗师,开山鼻祖。如再加上该诗正在参加诺奖评比当中或者作者就是诺奖评委之类的说辞。这样或许会更具说服力。即便是那种被嗤之以鼻的口水诗也是大加赞赏,其用意是让人既能嗅到其味,亦可望见其影。但却见不到其真形。神妙莫测,见首不见尾。(比如:白云、等等)这样的评论达到妙处,甚至连写诗的人也在纳闷:俺写的诗当中居然还有这样的思想火花?俺的诗原来是这么写出来的?作者当然就更难弄明白了,但你还是相信吧:如果不信,就骂你是傻逼,你根本就对现代诗派一点研究都没有,就属俗类。看到这样的评论,我真恨不得给他一记响亮的耳光。此种诗评以精神性疾病称之。

其五:彻底忽悠到底。恍恍惚惚,这似乎到了诗评的至高境界。可谓臻入化境,作者写诗评时,连诗亦不需看,只需进入某种境界,忽哉悠哉,忽忽悠悠。总之这诗评还没有读完就会将人忽悠晕倒。由忽悠,而达恍恍惚惚之境界,恍兮惚兮,不但是诗作者不知道在说什么,而连写诗评的人本人也不知道刚才说了些什么。作为读者如果你不相信,会忽悠得你头晕,因此你必须相信!写这种诗评的人,往往连题目也让人难以理解。一般都是由神性评论家来评论神性诗歌作品。


源文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51a5f20102eb0r.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03:14 , Processed in 0.16466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