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非》、《非非评论》联合评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3 13:56: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非非》、《非非评论》联合评出——        
             2011年中国诗歌界十大新闻
                                   
    一、广东《作品》杂志以大魄力集中刊发中国当代诗人的长诗并设立长诗奖。

    广东作协主办的《作品》杂志, 2011年第一期起,以专门的篇幅同时在上半月刊和下半月刊集中刊发中国当代诗人的长诗作品并设立“长诗奖”,到目前为止,已经刊发了陈先发、安琪、张执浩、格式、周伦佑、余怒、孙文波、雨田、寒烟、陈小蘩、董辑等数十位诗人的长诗佳作。
    长诗是最能体现诗人综合创造力的诗歌文体,而现代长诗更以其包容性、丰富性、实验性和总结性而对诗人的创造力构成综合的考量。《作品》的这一编辑举措,在中国新诗近百年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在流行文化盛行,严肃文学被严重边缘化的今天,《作品》杂志此举,对当代诗歌特别是长诗写作的推动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诗歌与人》出版“诗人批评家诗选”。

20113月初,由黄礼孩主编的民刊《诗歌与人》推出“诗人批评家诗选”,此诗选基本上囊括了近30年来中国最有影响的诗人批评家们的诗歌和他们关于诗歌本体的文章,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中国现代诗歌写作和理论研究的厚度、广度和深度。
现代诗自出现之日起,就呈现创作和批评、理论双轨并行集中于某个作者一身的奇怪现象,很多重要的现代诗人同时也都是重要的诗歌(文学)评论家和理论家,中国也不例外。黄礼孩无疑敏感于这一现象,并用自己的方式予以呈现。作为知名的诗歌活动家、民刊主编和另类的诗歌出版家,黄礼孩此书无疑是2011年度中国诗界的一个亮点。《诗歌与人:诗人批评家》共收有一行、马知遥、世宾、华清、刘波、西渡、沈奇、张桃洲、陈超、林贤治、周伦佑、罗振亚、姜涛、赵思运、耿占春、徐敬亚、唐晓渡、海上、梦亦非等数十人的诗歌作品和有关于诗歌本体的精彩文章。
  
      三、北大新诗所组织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十卷本《中国新诗总系》 。

中国新诗自诞生至今已近百年,但是并无比较完整的诗歌总集,北大新诗研究所力图填补这一空白,由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组织编选,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冕担任总主编的大型中国新诗选本《中国新诗总系》(简称《总系》)2011年初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总系》选收了19172000年间的中国诗人创作的新诗作品4千余首,以每10年为一卷,另有“理论卷”和“史料卷”各一类,一共十卷。各分卷主编分别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姜涛、孙玉石、吴晓东、谢冕、洪子诚,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程光炜,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王光明、张桃洲、吴思敬,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刘福春。《总系》编选工作2006年初即开始启动。各卷除入选各个时期诗歌作品外,另有谢冕教授所撰写的“总序”和各分卷主编所撰写的该卷“导言”。


      四、 “第三极神性写作”高端联谊会在汉中举行。

2011421日至25日,“当代诗歌精神重建主题研讨暨第三极神性写作高端联谊会”在汉中举行,会议由第三极神性写作诗派发起并主办,汉中市摄影家协会、汉中市地方文化刊物《文化汉中》编辑部协办。张德明、燎原、李震、董辑、安琪、老巢、原散羊、胡亮、宋醉发、十品、南鸥、尚飞鹏、刘亚丽、李小洛、周长圆等15位国内一线诗人批评家应邀出席会议。第三极神性写作首倡人、本次诗歌研讨会总策划刘诚,以及古岛、黄文庆、黑河、屈永林、潘鸿宾、黄兵、金霞、侯莉、宁慧平、高视惠、郝雁飞、宋爽、王建科、李锐、朱飞、张浩洁、李青石、万敏杰、杨建平、徐燕等38位汉中诗人与诗歌批评人士以及在汉中的高校专业文学研究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与会诗人、评论家们围绕“当代诗歌精神重建”和“第三极神性写作”表述各自观点和意见,进行了自由和深入的讨论,并作了书面发言。这次诗歌研讨会的论文将于201110月结集出版《第三极》(第六卷)汉中诗会专号。

     五、内蒙古赤峰市“红山诗社”一年推出两册《红山诗刊》。

近些年来,中国的地域诗歌受到了较多的关注。作为诗歌外省中的外地,内蒙古赤峰市的现代诗写作活动无疑是本年度中国地域诗歌的一个亮点和兴奋点。201011月份,在张永渝等赤峰本地诗人的力主下,赤峰诗人成立了立足本地、放眼全国的“红山诗社”,成员主要以内蒙、辽宁、河北、山东、吉林等地的诗人为主。至今已出版了两期大型诗刊《红山诗刊》、《赤峰新时期诗选》、《红山诗丛(5部)》等书刊,其中《红山诗刊》放眼全国,魄力颇大,至今为止已经发表了周伦佑、周伦佐、海上、余刚、刘诚、马永波、安琪、董辑、雨田、郭力家、梁雪波、袁勇、林忠成、蒋蓝、格式、原散羊、郁郁、陈东东、刘漫流、王楚、陈小蘩、金汝平、陈先发、赵思运、南鸥、老巢、顾北、钢克、龚盖雄等诗人的诗歌、随笔、评论等多首(篇),刊发了马永波、武靖东、晴朗李寒、殷晓媛等翻译家的翻译作品,同时大量刊发本地诗人的诗歌和评论作品,在全国产生了较好的影响。除出版诗刊、书籍外,“红山诗社”一直致力于将现代诗歌引入大中小学校园之中,他们持续开展的“现代诗教进校园”活动波及当地的小学、中学、高中和大专院校,对于现代诗的解读与普及产生了深入人心的影响。
  
       六、北岛回国,参加官方主办的青海湖诗歌节。

     201188日(11日结束),第三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开幕,来自60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及国内的200余名中外诗人参加了本届诗歌节活动。其间,多年和国内文学体制毫无关系的北岛以嘉宾的身份自香港来青海,参加了青海湖国际诗歌节。这是北岛出国20多年来首次获邀回国参加官方的文学活动。北岛2007年被香港中文大学聘为教授,现居住和工作于香港。他上一次回国是10前的2001年,事由是为父亲奔丧。作为中国诗歌的一个象征性人物,北岛回国参加官方的文学活动,传递出了复杂的信息,此事也引起了海外媒体的关注,有多位著名评论家和学者就“北岛的被招安”发表了措辞尖锐的评论。


      七、宁夏阳光出版社出版《70后·印象诗系》。

201110月,宁夏黄河出版集团阳光出版社计划出版的大型诗歌诗系作品辑——《70后·印象诗系》首批10本( 桥《第二季水瓶谷物》、张尔《乌有栈》、白鹤林《车行途中》、阿翔《少年诗》、吴铭越《野鼠受难记》、育邦《忆故人》、邹旭《地方志》、张值《张值诗选》、安石榴《钟表的成长之歌》、康城《溯溪》)正式出版。据悉,《70后·印象诗系》将推出4070后诗人,涵盖全国18个省(直辖市)。该诗系由60后学院诗人臧棣主编。


     八、《锋刃》“衡山诗会”专号出刊。

    2011年11月,隐匿16年之后,由湖南诗人吕叶主编的《锋刃》复刊号出刊,推出“衡山诗会”专号。该专号装帧豪华,以上下两卷近900个页码的内容汇编了2000衡山诗会和2010衡山诗会主题论坛与自由论坛部分的现场录音和速记文本,以及衡山诗会结束后诗坛内外对两届诗会的大量评论文字,基本上原汁原味的还原了“衡山诗会”的本貌,专号同时集中刊发了60余位当代中国实力诗人提供给衡山诗会的诗歌文本,另以磁盘方式附有影像资料。该刊出手豪放,魄力惊人,肚量雄壮,图文并茂,具有极强的资料性、可读性和文本性,是阅读和研究当代中国诗歌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也是当下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诗歌选本。


       九、《独立》推出“21世纪中国先锋诗歌十大流派”专辑。

     201112月,《独立》第18期大篇幅推出“21世纪中国先锋诗歌十大流派”专辑。《独立》是四川独立诗人发星主编的一本卓有影响的民刊,多年来致力于体制外写作、少数族裔写作、隐态写作和地域写作的文本整理和传播。此次出版“21世纪中国先锋诗歌十大流派,”准备期即达4年,该《诗选》由著名先锋诗人、诗学理论家周伦佑先生作序。《诗选》图文并茂,除作品外,兼顾了资料性等,因而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由发星选编的十大流派分别为:非非主义:后非非诗歌;《独立》:“地域写作群体”;《存在》诗群;打工诗歌群体;“北回归线”诗群;新死亡诗派;垃圾诗派;《活塞》群体;神性写作;现代禅诗派。

   
    十、安徽诗人陈先发获首届“海南岛诗歌双年奖”。

由《青年文学》杂志社、北京风至飞扬广告有限公司、海南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主办,海南省青年作家协会协办的“海南岛诗歌双年奖”于201112月颁出,安徽诗人陈先发获奖并荣获8万元奖金(税前)。“海南岛诗歌双年奖”于2011年设立,每两年奖励一次,目标为“最富创造力的年轻汉语诗人”。本届评委为吴晓东(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何言宏(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少君(诗人、海南省文联副主席、海南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温远辉(评论家、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夫刚(诗人、《青年文学》杂志执行副主编)、纪少飞(诗人、海南青年作家协会主席)、艾子(诗人、海南省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
  
   ☆(本年度“中国诗歌界十大新闻”由《非非》杂志、《非非评论》副主编董辑执笔撰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b28200102dvy1.html
2#
 楼主| 发表于 2013-3-3 13:59:57 | 只看该作者
2011年中国十件有影响力的诗歌事件
  
                                《黄河诗报》诗刊
  
  (1)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和文学院联合主办的“当代散文诗的发展暨‘我们文库’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12月9日-11日)。
  
  (2)牛汉和日本诗人谷川俊太郎获得2011年第三届中坤国际诗歌奖。
  
  (3)著名女诗人柯岩去世(2011年12月11日)。
  
  (4)中国首场当代艺术与诗歌界跨界的文化艺术事件———“词场·诗歌计划2011”中国当代艺术与诗歌第一回展在深圳拉开序幕(11月15日)。
  
  (5)诗人手札展亮相宋庄(2011年10月29日,“历史·新宋庄”艺术大展在北京上上国际美术馆开幕。)
  
  (6)重庆理工大学文学艺术与知识产权研究所主办的《新诗》创刊号出版上架。
  
  (7)“中国当代诗歌奖(2000―2010)”评奖于2011年3月28日揭晓。伊沙、洛夫、王家新、华万里、南鸥等获中国当代诗歌创作奖;吴思敬、吕进、徐江、陈仲义、陈超等获得中国当代诗歌批评奖;李笠、树才、黄灿然、许渊冲、张智中等获得中国诗歌翻译奖;杨克、傅天虹、潘洗尘、黄礼孩、刘福春获得中国当代诗歌贡献奖。
  
  (8)朵渔、安琪、沈浩波、李小洛、江非、胡续冬、宇向、丁燕、李成恩、马非获得2011年第三届“中国当代十大杰出青年诗人”奖。
  
  (9)2011年9月“中生代诗人——两岸四地第四届当代诗学论坛”在台北举办。
  
  (10)第二届「香港国际诗歌之夜于2011年11月10日至13日在香港举行。
  
  

  
                        2011年中国诗歌十大事件
  
                    《第三极》诗刊、第三极诗歌论坛、第三极作家群落编
  
  2011年就要过去了。一年来,面对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各类重特大灾难频发的社会现实,中国诗人由网络狂欢回归写作,进入了一个相对沉静的时期,虽缺少深刻表达时代之痛的震撼性力作,但写作实绩仍不容小觑。另一面,诗歌民刊在困境中顽强生存,各种诗歌活动此起彼伏,整个诗坛沉静中有喧哗,纷繁扰攘而亮光频现,看似无序而我行我素兀自运行。受关注范围所限,我们推举出了“第三极版”的2011年中国诗歌十大事件。
  
  
  
  一、中国当代诗歌奖(2000—2010)揭晓,数十名诗界人士获奖
  
  2011年3月,由《中国当代诗歌》编委会、国际诗歌翻译研究中心、《世界诗人》(混语版)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中国当代诗歌奖(2000—2010)揭晓。在读者和评委的支持与精诚合作下,“中国当代诗歌奖(2000—2010)”的评选工作,秉持“公开、公正、透明”与“网络性、公众性、学术性”相结合的原则,历时四个月(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于2011年3月28日公布了获奖名单。伊沙、洛夫(台湾)、王家新、华万里、南鸥获中国当代诗歌创作奖,吴思敬、吕进、徐江、陈仲义、陈超获中国当代诗歌批评奖,李笠(瑞典)、树才、黄灿然(香港)、许渊冲、张智中获中国当代诗歌翻译奖,杨克、傅天虹(澳门)、潘洗尘、黄礼孩、刘福春获中国当代诗歌贡献奖。
  
  二、当代诗歌精神重建研讨暨第三极神性写作高端联谊会汉中举行
  
  2011年4月21日至25日,由诗人刘诚总策划、由第三极神性写作诗群发起并主办,当代诗歌精神重建主题研讨暨第三极神性写作高端联谊会在历史文化名城汉中举行。燎原、李震、张德明、老巢、安琪、宋醉发、十品、董辑、南鸥、原散羊、尚飞鹏、刘亚丽、李小洛、周长圆、胡亮等15位国内一线诗人理论家,包括刘诚、古岛、屈永林、潘鸿宾、黑河、濮水钓叟、郝雁飞、李东、宋爽、西子西子、叶平、何定明、肖建新、侯莉、高视惠、宁慧平等在内38位汉中诗人诗歌批评人士及王建科、李锐、朱飞、李青石、李仁义、杨建平、金霞、徐艳、万敏杰、吴元贵、申景标、虞征等文艺界和高校文学研究者与会。会议期间,与会人士围绕诗歌精神重建和第三极神性写作各述己见,进行了自由和深入的探讨。
  
  三、第六届诗歌与人诗人奖颁出,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获奖
  
  2011年4月23日晚,由《诗歌与人》主办的第六届“诗歌与人•诗人奖”揭晓,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获本届大奖。特朗斯特罗姆因远在瑞典且行动不便未能出席颁奖典礼,由他的中国朋友,也是他作品的汉语翻译者李笠前往广州代替他领奖。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是当代欧洲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1954年因出版诗集《诗十七首》引起瑞典诗坛轰动,后来出版了诗集《途中的秘密》、《半完成的天堂》、《声响与足迹》、《狂野的市场》、《路径》、《为生者与死者》等,作品不断获得国际文学大奖。1990年患脑溢血致右半身瘫痪,但仍然坚持写作。“诗歌与人•诗人奖”给特朗斯特罗姆的授奖词充分肯定了他的地位:“只有少数人才能以天纵之才抵达被人敬仰的境界。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是这样的诗人。他以时为隐藏、时为显露的诗歌写作才华成就了一首首神奇的火焰之诗……特朗斯特罗姆犀利而形象地感知着社会现实,他独自的思想保存着记录、批判和由此得出的通向梦境、意志和艺术共有的自由向度……”巧合的是,北京时间2011年10月6日下午7点,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四、第九届华语传媒文学大奖诗歌奖揭晓,欧阳江河获奖
  
  2011年5月7日,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于广州揭晓,欧阳江河凭借一首未完成的作品《泰姬陵之泪》当选“2010年度诗人”。授奖辞写到:“欧阳江河的诗,意宏文奥,风雅自如。他善于在生活的修辞里铺设叙事的迷宫,在未来里想象现在,并把自己澄澈的洞见隐于冷傲的文调之中。跨越古典和现代,东方与西方,欧阳江河式的雄辩,更像是个体被时代强行征用之后不安的回声。他发表于二○一○年度的长诗《泰姬陵之泪》,神思旷逸,俯仰从容,沉静中带着激愤,器宇轩昂但不乏幽默通达。透过繁华阅尽衰败,透过落寞观看世态炎凉,《泰姬陵之泪》以实写虚,以繁复辨识生命的单纯,以悲心彻悟生死,以泪水作为痛感的标识和爱情的象征,一以贯之地见证了诗人不凡的技艺和勇气。”
  
  五、第十九届柔刚诗歌奖揭晓,主奖由新疆沈苇和江苏叶辉分享
  
  2011年5月28日,由“中国南京•现代汉诗研究计划”承办的第19届“柔刚诗歌奖”在江苏省太仓县沙溪镇颁发,诗人白桦获本届柔刚奖荣誉奖,新疆诗人沈苇和江苏诗人叶辉分别以《安魂曲》(长诗)和《在太空行走》(组诗)分享主奖。沈苇的授奖词写道:“今天的诗人不能不直面这样的险境:如何在重大的公共事件中发出独立的声音,同时又能谨守诗歌的内在律令而不致毁于美学与伦理的失衡。这不仅是对诗人技艺的考验,同时也是诗人强大心智的集中呈现。在普遍孱弱的文本背景下,沈苇的《安魂曲》正是一首努力回应时代之恶的典范之作。”叶辉的授奖词写道:“他擅长于从生活细节中挖掘诗意,以冷静的笔触、简洁而富于形式感的语言揭示某种难以言传的秘密。组诗《在太空行走》视角独特,不事雕琢,通透畅达,在诗人散淡而不无睿智的观照下,世俗的常态吐露出源源不断的新意,熟视无睹的事物中缓缓转动着一个隐秘的宇宙,犹如某种谦卑而平和的思想,处处充满未知与玄机。”青年诗人唐不遇以《我的缰绳拴在你的耻骨上》等作品获新人奖。本届柔刚奖自2010年11月1日启动,截止2010年底收到430人被提名诗人的材料,最终有效提名为283人,经过14名评委的三轮投票最终得出获奖名单。
  
  六、“86大展”二十五周年纪念会在皖举行,中国诗歌流派网同日上线
  
  10月19日,部分诗人、诗评家、艺术家聚会合肥,隆重纪念“1986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25周年,并宣布中国诗歌流派网正式上线。北岛、梁小斌、伊沙、王明韵、沈浩波、李亚伟、杨黎、万夏、默默、欧亚、朱凌波、苏历铭、海波、陈朝华、周墙、老巢、莱耳、张洪波、季平、姜红伟、方文竹、南欧等诗人致电祝贺。86大展策展人,著名诗评家、诗人、中国诗歌流派网主编徐敬亚,著名诗人、原大展主办单位之一《诗歌报》主编蒋维扬,分别在会上做主题发言。与会人员深情回顾了“1986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的举办过程,并以25年后的视角对大展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做了新的思考和总结,并对中国诗歌流派网的定位与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中国诗歌流派网执行主编、诗人韩庆成在会上高度评价86大展对中国现代诗歌发展所做的无可替代的贡献,简要回顾了诞生于大展第二故乡的中国诗歌流派网发起、创建的过程,介绍了中国诗歌流派网版块、栏目设置及近期工作思路。
  
  七、2011年度中国十佳诗人揭晓,十位国内一线诗人上榜
  
  2011年7月,2011年度中国十佳诗人评选揭晓,刘春、庞清明、南鸥、韩闽山、李拜天、凸凹、刘诚、李飞骏、安琪、嘎代才让十位国内一线诗人上榜。此次评选由中国十佳诗人评委会、中国国际文化产业网、海南网、中国媒体网盟、中国企业新闻网、长江日报汉网、每日甘肃、主流网、天津热线、文化中国网、80后之窗、一诺知行网、中国西部开发网、28商机网、中国报业网、河北企业新闻网等联合主办,中国电子网报网、华中网、青年导报网、北京在线网、大河网、远观访谈录、贵州网、国际新闻快讯网、经济网、大河南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青年网、北京资讯网、上海网、上海资讯网、华东网、今讯网、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多家媒体支持,经过海南网总编符国芳、《远观访谈录》总策划远观、文化中国网总编高松、中国音像出版社副总编审孙玉良、80后之窗网总编辑李治仪等评委的推荐最终推选出炉。由于7月份就决出了年度最佳诗人,也引发了一些诗人质疑。
  
  八、第三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举行,立陶宛诗人托马斯•温茨洛瓦获第二届金藏羚羊国际诗歌奖
  
  2011年8月8日,第三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在西宁举行,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外200余位诗人出席。本届诗歌节以“国际交流背景下各民族语言的差异性和诗歌翻译的创造性”为主题,进一步展示青海省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历史资源,通过诗歌节赋予青海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实质,逐步形成文化品牌,提升青海新形象。诗歌节期间举行了高峰文化论坛。8月9日,组委会在青海湖诗歌广场举行仪式,为第二届金藏羚羊国际诗歌奖获得者、立陶宛诗人托马斯•温茨洛瓦颁奖。为期四天的诗歌节还举办了《生命源头的颂歌》交响音乐会、《献给地球的诗篇》大型音乐诗歌朗诵演唱会、采风创作等活动。据介绍,2007年8月9日,来自世界3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位诗人,在中国西部高原青海湖畔,以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的圣洁山水为地理坐标,联合发布《青海湖诗歌宣言》,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由此诞生,成为继波兰华沙之秋国际诗歌节、马其顿斯特鲁加国际诗歌节、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诗歌节、德国柏林诗歌节、哥伦比亚麦德林国际诗歌节之后又一国际诗歌节。
  
  九、诗刊社举办第27届青春诗会,14名青年诗人与会
  
  2011年10月22日至24日,中国作协诗刊社第27届青春诗会在河北省滦南县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位诗人、评论家,与唐山诗人、作家及文化学者共聚一堂,探讨中国当代诗歌的繁荣之路。本届青春诗会分别在滦南、上海两地开展诗歌作品研讨、交流等活动,主题为“评剧故里,滨海水城,让诗歌与青春碰撞,让生命与梦想交融”。陈忠村、杨晓芸、王琪、金勇、徐源、纯玻璃、梦野、花语、万小雪、青蓝格格、苏宁、张幸福、秦兴威、马累等人参加了此次诗会。诗会期间,《诗刊》主编高洪波和雷抒雁、张学梦、李小雨等就当前诗创作现状和诗人的文化素养、自身定位等问题,与青年诗人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十、中国宁夏首届黄河金岸诗歌节落幕,多位国内诗人获奖
  
  2011年11月,“中国宁夏首届黄河金岸诗歌节”历时六个月圆满落幕,刘诚、刘涛、横行胭脂获本届诗歌节一等奖(特等奖空缺)。中国宁夏首届黄河金岸诗歌节由中国作协《诗刊》社、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宁夏自治区文联主办,是全国第一个以“黄河”命名的大型诗歌节。诗歌节自6月启动,以“诗意宁夏,感恩黄河”为主题,旨在领略黄河的自然风光,诠释黄河的文化积淀,歌颂黄河金岸的建设成就,弘扬勇往直前的黄河精神,引领人民群众感恩黄河、关爱黄河、珍惜黄河,接受诗意黄河的滋润、陶冶和提升。活动收到采风诗人和应征诗人稿件共748份、4000多首,经初评委初评和北京专家组终审,评选出一等奖3组、二等奖10组、三等奖30组。11月9日晚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会堂举行了颁奖晚会,10日上午在北方民族大学分别举行了诗歌峰会和文学峰会,在宁夏大学举行了雷抒雁诗歌朗诵会。新华网、人民网、文艺报、中国艺术报、中华读书报、光明日报、南方周末、文学报、宁夏新闻网等百余家新闻媒体对颁奖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7 04:30 , Processed in 0.18106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