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管季超07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球最美的100浪漫之城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2:40:41 | 只看该作者
悉尼——梦幻中的白色翅膀


从天空上往下看,悉尼是一个碧波荡漾中的城市。也许今天的澳洲人会问,是什么把他们冲上这片快乐而安逸的海滩?
在海滩上看这座城市,最抢眼的当数悉尼歌剧院了。悉尼歌剧院每年举办约三千场大大小小的演出,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音乐中心。如果说悉尼是一座岛屿或一片海滩的话,悉尼歌剧院应该是登陆者或到海滩游玩的人们累时休息的帐篷。是的,悉尼歌剧院的确是全世界人向往的地方。从外观上看,像三组白色的巨大壳片,南北长186米,东西宽97米。临近海岸的部分看上去像几艘白色的帆船,可惜的是这座耗时16年之久的歌剧院的设计者丹麦建筑师J.伍重并未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如今已开成绚烂之花。
从悉尼歌剧院向对面望去,茂密的树林中点缀着几点红色,真有点“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视觉冲击。这样看,悉尼又好像是一幅水粉画,湖蓝色的水面上几笔锌白色,那应该是帆船吧,顺着风而行,虽然动作缓慢,却带给人温暖和宁静的气息。
悉尼歌剧院是一只千年的鸟,像梦中的翅膀一样,永远伫立在这座世界大都市的边缘;像梦中的母亲一样,它温柔的抚摩着悉尼的人们;像梦中的雪莲花一样,它常年在悉尼湾岸边开放,似乎永远也不凋谢。白色的海鸥像是悉尼歌剧院的孩子们,那些天使在悉尼湾上空沿着优美的弧线飞翔。
悉尼湾把整个城市分成南北两个部分,而悉尼湾两岸各式的别墅给静静流动的海水增添了生机。站在悉尼湾大铁桥上眺望,记忆中的一句诗悠然飘来: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这个时候的心应该是晴的吧,视野豁然开朗,两岸的景色逐渐明快起来。
悉尼是伟岸的,而悉尼湾大铁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有男子汉般的阳刚。在夕阳的余辉中,黑色桥架上的聚光灯照向天空,宛如待发的弓箭。
转眼已到了傍晚,头顶的云彩被黄昏的色调渲染得姹紫嫣红。如果此时站在高处看夕阳的是一位白胡子的老者,那就有“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般的悬念和神秘;如果是一位将军,那就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般的聪慧和壮美。悉尼湾大铁桥如一把长弓,和白色的悉尼歌剧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粗壮和柔媚融合在天海相接的杰克逊湾。
有人说悉尼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也许你认为他夹杂了个人的情愫,但如果说悉尼西郊的蓝山是悉尼城最美的地方,则毫不过分。在阳光的照耀下,满山的桉树散发出黛蓝色的氤氲,从悬崖绝壁飞流直下的瀑布在不远处形成安静的小溪,消失在林海。
在蓝山的“美景世界”里可以乘坐世界上最刺激的缆车,这种沿着52度的角度斜向下冲的感觉,像书中描述的“自由落体”运动;登山吊车最具有特点的应该是透明的玻璃底座,胆小的人是不敢往下看的,因为身体正下方就是峡谷。
感受完刺激惊险的缆车之行,在蓝山边缘的小店里找个靠窗的位置,要一盘零食,从室内看外边的蓝山,又是另外一种感觉。蜿蜒的峡谷被云雾笼罩,仿佛有神仙在此居住。如果真的在这里长期定居,原始的森林和现代人的感性交织在一起,也许真能找到做神仙的感觉。坐上缆车在419米的轨道上俯视幽深的峡谷,就像在睡梦中飞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里,飞在小动物中间,逐渐进入一个叫做童话的世界。
这里的人们和动物是亲密的朋友。随意地走在路上,就会遇到成群的鸟在广场上悠闲地踱着步子,或者飞到任意一家人的窗户上温柔地撒娇。
在著名的罗福特街有典型的民居,烟囱里还冒着烟,外墙用砖砌成,和远处的高楼别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湿润清爽的海风吹到大街小巷,有时还能偶然尝到咸味。高大的悉尼塔矗立在城市里,空气中弥漫着娴静的气息。
刚到悉尼的那段时间,常常会觉得无所适从,因为悉尼很大,繁华的摩天大厦和自然的绿树红墙,使人一进来就有进入田野的感觉。但是这里并没有田野,有的是灯红酒绿,有的是幽雅的公园和高耸的维克多利亚皇后大厦。前卫艺术与民间艺术在这里并不分家,因为这是在悉尼。
悉尼人热爱生活,这里的温馨是最纯正的,就像在伦敦的铁桥上看日出一样,在悉尼感受浪漫和家庭式的短途旅游,或者亲自驾驶环保的电动汽车自由穿行在郊区的农场。向身边的人要一捧饲料,撒到地上,不出几秒钟就会有小动物走过来。胆量大的人还可以跨上马背,跟着牧民的马队从茂密的森林穿过,做一回原汁原味的“牛仔”。
毫克斯贝利河在悉尼城喧嚣的声音中默默流走,去寻找海滩、森林和安静的人们。悉尼是个自由的舞台,也是个历史博物馆,更是个现代艺术的实验室。许多天才艺术家从这里走向世界,从世界又走向这里,于是悉尼不再寂寞,人也不再寂寞。
蔚蓝的太平洋拥抱着悉尼,情人港的风光显得旖旎而纯情。悉尼的美丽并不只属于澳大利亚,它是属于全世界的;可是悉尼的博大和广阔却让整个澳大利亚瞬间完全归属于悉尼。
蓦然发现已经爱上了悉尼,悉尼生活的温馨,路边鲜艳的枫叶,以及情人港的缠绵私语。此刻悉尼歌剧院依然安静的泊在白帆逐浪的悉尼湾,好像要安然入睡,而市区依旧喧嚣……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2:41:32 | 只看该作者
纽约——繁华的贵族摇篮


纽约是标准的繁华都市,林立的高楼大厦,频繁穿梭的地铁,多彩的霓虹灯。从某种角度看,纽约是一个美人,而且是一个标准的美人。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安详和郁郁寡欢都集中在纽约身上,任何人都属于它,它却不属于任何人。
冬天来了,宽敞的街道上走过行色匆匆的人们,大城市的快节奏在这里一览无遗。冬天,纽约天黑得特别早,街边的小树被绑上层层环绕的灯线,在依稀能够辨认出天色的傍晚,发出梦幻的色彩。
城市的上空漂浮着幽雅的旋律,教堂的晚钟伴随着几只鸽子微小的身影从头顶飘过,恍然如同身处欧洲的某个小镇。钟声似乎停了,但纽约没有停,纽约的人也没有停,水深港阔的纽约港也没有停。哥伦布却停下了他的脚步,在他发现这块土地之后五百多年的今天,那个“从天上掉下的一块地”竞成为世界大都市。
曼哈顿是纽约的心脏。在这个狭长的小岛上,闻名于世的景观,五彩缤纷的多元文化使人目不暇接。踯躅在曼哈顿最繁华的第五大道,道路两旁的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闪闪发亮,让人不由得感叹,这就是世界经济的核心。
第五大道汇集了世界上所有精品服饰,人们可以找到所有顶级的牌子。置身于此,随时都能领略到贵族的奢靡与繁华。当年这里还只是一条乡间小道,今天它已经是纽约的商业中心。几乎没有街道能像第五大道那样,能够包揽这么多家货品齐全的商店,让人喜爱的商品应有尽有。在第五大道你可以感受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浪漫。
远处,长达25公里的百老汇大道被各色的建筑装点得如同雨后的彩虹。阳光被稠密的摩天大楼遮住,射进来的只有一道光,好似中国武侠小说中的刀光剑影。头顶的这道光使整个街道显得阴暗,也许这就是百老汇大道又被称为“五彩世界”的原因吧。在这条美丽与丑陋同路、富裕和贫穷共生、繁华与凄凉并存的路上,将纽约的内在展现得淋漓尽致。
再往远处走,150年前的“三一教堂”默然矗立,笨拙的钟声隐约的向外扩散。在这条彩虹般的街道上,所有的巨型建筑都巍峨的耸立着,无数灯光闪烁不停,七十多层的大厦雄风凛然。
曼哈顿第42大街、弗洛德街和第7路交叉的三角地带的时代广场上,直冲云霄的高楼和天空上五光十色的光环使人如入梦境。这里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可乐广告的霓虹灯从楼顶直铺到楼下,豪华的轿车被挂在楼上,3.2万立方英尺的广告在著名的弗利斯剧院门前镶嵌着,如果不是置身其中,还真的以为那是童话。
从曼哈顿临街向左穿过百老汇街,一直走到头,不到1公里,就能看见赫德森河的河畔公园。公园北起亨利——赫德森大桥,南到南渡口,长约24公里的河岸,都是一片醉人的绿色,连成一片的绿色植被海洋。园内绿茵遍地,绿树环绕,一个人走在灰色的石板路上,如入无人之境。河畔公园的路面是灰色的,路边的水泥靠背坐椅已很陈旧,有些木条已经失落,只剩下水泥的支架。成群的鸽子在公园的各个角落里散步,行人走过来它们也不避开,好像它们是这里的主人。路面上散落着还未来得及清扫的金色树叶。走到路的尽头,可以看到一座巍然伫立的哥特式教堂。十多层高的正方形钟楼,四角分层次竖立的小柱上布满了各类信徒们的塑像或宗教造型。
在曼哈顿惜土如金的地面上,哥伦比亚大学颇有声誉。艾森豪威尔在竞选总统前,曾经担任过该校的校长。学校虽然不大,甚至有些狭小,但花园式的布局使整个校园显得宽敞明亮,舒适静谧。由礼堂两侧的小路向后走去,小块布局的各具特色的教学楼如花园般分布在路的两侧。白色花岗岩的墙体(设计者匠心独运的在某处再加上一块褐色的砖墙)、透明的落地玻璃窗、淡绿色的屋顶,明显少了普林斯顿田园式的悠闲和自然,但色彩丰富的画面又很温馨,别有风味。
曾经的贫民窟林肯中心已经重建并成为纽约的古典音乐中心,远处隐约的闪过一个人影,伯恩斯坦带着他的《西城故事》来了。世界上各种肤色的人在这里汇聚,敲打着铙钹的黑人如痴如醉的自弹自唱,无论声音有多大都不会有人阻扰;开放的性文化和现代行为艺术鳞次栉比,令人瞠目结舌,相信这是一个小国所难以为之的。
进入纽约港,高举火炬的自由女神气势壮阔地屹立在水天之间。水中的星光和天上的星辰遥相呼应,散发着这座当时世界上最高的纪念性建筑所独有的魅力与气魄,代表着自由、和平、平等的自由女神雕像在月光下用她那神圣和庄严的目光俯视着浩瀚的大西洋,手中高高举起的火炬在夜色中焕发出异样的光彩。
走在华尔街上,哼一曲老歌。怀旧的音调在中央公园的花花草草中繁衍生息,也许将来再到纽约的时候你会想起,自己曾经在这里唱过!
纽约是张扬而极有个性的,可有时候却可怜得让人顿生怜悯之情;纽约是温柔而体贴的,可有时候,纽约也给人客居他乡的感受。走出纷扰繁华的市中心,在城郊的一条小河边停下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心情兴奋中带着一点紧张。远远的,好像在朦胧中听到自由女神的呐喊。
夜色降临,有一丝困意,却无法安睡,继续沿着河边这条路走去,却找不到尽头……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2:42:11 | 只看该作者
北京——西山的温柔丽影


这座古老的城市有说不尽的典故,也有欣赏不完的风景,还有逛不完的大街小巷。从这些繁华又古老的街道走过,只要稍加留心,就能够发现蕴藏在其中的魅力。
印象中北京的大街小巷总是沐浴在春风里,似乎这里只有春天。即使是大雪纷飞的日子,空气里飞的也好像是柔软的鹅毛,顿觉温馨无限。北京的年味总是很浓,老人和孩子都穿着新衣服,家家门口挂着大红灯笼。
华灯初上的王府井大街的小吃夜市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悠闲地在步行街上漫步,东安市场的霓虹灯把大街装扮得异常美丽,在黄昏时分走过文津街,驻足在紫禁城的护城河边,遥望沿岸一排排的“水上人家”,等夕阳把东西方的角楼染成金黄色。隐约传来大钟的几声清脆声响,从东华门大街向西望去,故宫的角楼在夕阳下熠熠生辉。
在京城里工作可以忙忙碌碌,又可以自在清闲。晚饭后悠然地散步,到后海去享受一下老北京的生活乐趣。这里的一切都令人心醉神迷,即使是再简单不过的生活片段,也使人羡慕神往,也许这就是人们戏称的“老北京”的魅力所在。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多元化使北京充满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气息。在高档的咖啡厅和志同道合的友人轻声慢语,或者到街头小巷的酒馆去疯狂地痛饮生啤,都是人生的一种享受。
在北京,可以游览壮丽的万里长城,登上九月飞雪的东灵山,去拒马河畔的十渡,或者不去参观优美的风景名胜,只是驾车在开阔的四环路上飞驰,到有绿色草木和农田树木的地方休息,亲近一下原生态的自然;也可以在一个空闲的中午走过将近百级的石阶,登上鼓楼,远眺北海的白塔;还可以在风轻云淡的日子,在清澈的蓝天的映衬下,清晰地看西山温柔的丽影。
从高处俯瞰京城,这是一座被历史和文化孕育了数千年的城市,在诸多文人墨客的妙笔下充满无尽的神秘和永恒。当尘世喧嚣再一次从人群中涌来,北京人的生活依然自由自在,在五千年历史的浪潮中显得无比从容,仿佛发出鼓和萧的声响,沉重有力而又清脆。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2:43:04 | 只看该作者
上海——华贵的东方古城


远远地看见东方明珠电视塔在浦东新区陆家嘴世纪大道上熠熠闪光,于是心情豁然开朗。在浩瀚的太平洋西岸,杭州湾的北岸,亚洲大陆的东面,长江三角洲前缘,滚滚长江的入海口处,凛冽的海风把人从旧时的记忆中唤醒,这已经不是当年的上海滩,而是一座精致的都市,这就是“东方之珠”——上海。
这并不是遥远印象中的上海。从石板铺成的吴江路开始走,晴朗的阳光遮盖住一排法式的木椅,在花坛的周围等候客人的光临。远处早有几个人在椅子上坐下了,用一张大报纸遮住整个头部,身体靠在椅背上享受这自然的恩赐。散漫的阳光懒懒地落在小朋友的红领巾上和脸上,于是整个下午都想在坐在这里,因为吴江路的安静和谐,因为午时的时光最美丽,最诱人。
吴江路仅仅百余米,却融汇了酒吧、茶坊和咖啡等几十家小店,各种风味绝不重复,于是逛了一遍。从咖啡屋里出来,满街都是温暖的感觉。此时已过了下午,而黄昏还没有拉开帷幕。
和几个朋友相约一起去静谧的雁荡路,因为这里的特色建筑只有在临近傍晚的时候才开始卖弄迷人的风姿。路的西侧是白色的外墙,黑色的各式栏杆,那是三十年代的公寓造型,在今天看来也并没有落伍。东侧是西班牙式和罗马式的建筑,但想要给整个小区的建筑说出个所以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到了黄昏,阳光开始变得腼腆,在这个时候直奔衡山路。街上的灯笼挂了起来,虽然没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清一色的红,但80年代遗留下的中国的风韵,依然旖旎多姿。
路两边的法国梧桐不时掉下几片发黄的树叶,还能碰见几座好似哥特式的教堂建筑,仿佛置身于巴黎的浪漫情怀。在哈根达斯的小店里看见一对对亲密的情侣,会发现好像全世界只有自己是单身。
上海的傍晚过得特别的快,一晃就过去了。而穿梭在衡山路上的行人,依然行色匆匆。路过香樟花园,推门而入,和想象中的并不一样,红色桌布前只是三杯两口的啜饮。离开的时候忽然想起巴黎的香榭丽舍,这时方才知道为什么说上海是世界的缩影。
路旁的店面很有上海本土的文化特色,比如“红土地”,比如“幸福时光”,比如“寒舍”,海派的文化形态在延续,显然不是上海滩时代的传统意义的文化。米色的墙,红色的屋顶,还有形状各样的窗户,说不出是什么建筑,但可以肯定那是上海的。
不知什么时候,衡山路已经被远远甩在身后,同样的夜色笼罩下的巨鹿路,是一条酒吧街,和衡山路相比完全没了高贵和典雅。曼哈顿酒吧的外墙上贴满了名片,很多游客纷纷合影留念,只是在晚上,不很清晰。一到周末,这里的人总是很多,喝醉了没关系,去舞池里放松一下,把一个星期或者更长时间的疲惫和郁闷都挥发出去。这条街上并没有什么人,所有的人都陶醉在酒吧里,不仅仅是因为酒,这里的音乐也是可以醉人的。
已经到了凌晨,酒吧的角落里响起了久违的《上海滩》,趁着醉意,徜徉于滨江大道。华贵的外滩建筑,别具一格的异国风情,波光粼粼的黄浦江,一切美景构成了东方古城特有的韵味,像一曲琴萧合奏,清脆而悠长。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2:43:41 | 只看该作者
广州——夜色里传说的温情

有一个很美丽的传说,在古时候,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仙服,骑着五只颜色各异的山羊,然后把羊衔着的稻穗赠给百姓,并祝愿此地永无饥荒之后离去,留下的五只羊变成了石羊。从此,广州就有了“穗城”、“羊城”的美称,“五羊”也因此成为广州的象征。
广州敢为人先却不激越,它美丽、温柔,和气宽宏,却又沸腾。广州在花团锦簇的同时也经历着痛苦与重生。有人说广州活在记忆里,活在梦里。可广州几百年前便已不再沉睡。广州不仅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而且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港口。广州是一本书,永远都读不完;广州是一首歌,不需要咖啡的浪漫。
来到位于越秀山南麓的东风中路看那座八角形大殿式建筑中山纪念堂,正面悬挂着先生亲笔书写的“天下为公”的牌匾,让人不自觉地搜寻起有关广州的记忆——它的绚丽多彩和疼痛。
广州的夜是宁静的,对面的珠江如神话中的玉带,周围仿佛是迷离的仙雾、翡翠般的云山,彻夜灯火通明的酒家也融进这幅大写意山水般的意境里,若有似无。于是趁着这朦胧的月光,去半山腰膜拜达摩、六祖的遗迹,眺望山下的羊城,想起佛家的一句话:一切归于零。
广州不是虚构的神话抑或童谣,而是一场永没有终点的梦。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2:44:30 | 只看该作者
香港——熠熠闪光的东方明珠

明朝的时候,香港岛南部的一个小港因转运香料而出名,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香港”。尽管后来香料的种植和转运逐渐消失,但“香港”这个名称却被保留了下来。
记忆中的香港总是被夜色笼罩,当太阳睡去,香港却醒了。白天看见的平静的海面,在夜幕降临的时候迅速跳跃起来。灯光闪烁的高楼在维多利亚港的海水里映出奇异的倒影,好像在豪华的舞池里翩翩起舞。
香港总给人时尚的感觉,它流着中华民族的血液走向世界。香港的建筑不是大陆的朴素,也不是西方哥特式的神秘,而是像宝珠一样的明艳和金碧辉煌。于是站在港口的一边,对着香江发一会呆,或者抽一支烟,眼前是汽船的呼啸而过,身后是金光闪烁的城市。
从远处望去,香港岛好像有烟花在山腰开放,在水里的倒影也随着波浪缠绵不清。落日好像是一个调皮的孩子,将天染红,将海染红,然后自己跑了。于是看那红色,孤单的悬在天边。
这么美丽的黄昏,维多利亚港的海风却有点冷酷无情,无论是在夏天还是冬天,香港的风总是凉的。在维多利亚港感受夜晚的风,那是一种独特的身心体验。海风虽然冷,但那是从远处的岛屿吹来的不含任何杂质的风。于是任风吹拂着长发和皮肤,享受一次纯净的“海风浴”。
在来香港之前,心情烦躁的如同二战后的战场,即使清理,也会有残留的火药味。但是香港的夜空和维多利亚港的海风似乎有一种洗涤尘埃的魔力,心情瞬间变得舒畅,甚至开始享受这亲切的海港的精神慰藉。
在湾仔与浅水湾之间的南望山上,占地73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公园散发出花的香味,于是顺着香气寻路,差点迷失在这个世界最大的海洋公园。公园里不但有花草树木、动物水族和水池石山,还有庙宇、佛塔等传统的东方建筑,反映了中国从夏朝到清朝约5000年的历史,不但可以游玩赏心,还可以感受一次历史的轮回,做一个中国历史的准见证者。
往港岛西边走,便可到达339米的太平山,山中草木丛生,奇峰异石林立。从“姻缘道”走过,忽然想起“浪漫”二字,这应该是天然抑或原始的浪漫。站在太平山上看夜色中的港岛和九龙,好像两颗夜明珠熠熠生辉。
上环路边的小贩别具特色,这些小贩们周到的服务足以和商场的媲美。再往西走就是位于干诺道中和摩利臣街交界的西环,这里耸立着一座爱德华式建筑风格的购物中心,香港是购物者的天堂,不论价格和服务都可称为世界之最。这里的交通是繁忙的,恰好印证了香港的快节奏。无论是繁华的交通路段,还是居民区的小街小巷,到处是匆匆的身影。工作之后的娱乐似乎也是快节奏的,这里的赛马活动的人均投注额居世界首位。
从港岛的会展中心缓缓地来到维多利亚湾,不知从哪里发出的轻音乐伴着船身颠簸的声音,形成一曲简易的交响乐。两岸灯火通明,霓虹闪烁着七彩的光芒,香江盘旋的曲线宛如一位温柔的少女,此刻显得别样妩媚。
此刻已不那么喧哗了,一个人走走,心里想着“不辞长作香江人”,眼前是中环广场与中银大厦,中环中心户外的横条广告牌,灯箱上红橙黄绿青蓝紫交替掩映。
如果真的想静下来慢慢欣赏不夜城的繁华,最好是独自乘坐天星小轮在维多利亚港里缓慢的行驶,让娴静的海风吹拂着脸颊,享受一份天然的按摩和清净的孤独。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2:45:40 | 只看该作者
澳门——星空灿烂在春风沉醉的晚上




海风温柔地掠过珠江口西南岸,美丽的澳门睁开惺忪的眼睛,与珠海市的湾仔和横琴遥遥相望。
威严的古堡式炮台和东方寂静空灵的寺院,破旧不堪的碎石路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澳门是中西文化的融合再凝固,数百年的风雨在空气中孤独地弥漫,忧郁而安静。
市政厅前方的广场周围更热闹,干净宽阔的广场周围是各具风情的小巷,还有从不远处传来熟悉的叫卖声,带给人葡萄牙和荷兰式的异国风情,还有中国人特有的亲和感。即便豪华商业街和集市小区有多么的喧闹,印象中的澳门总像一位羞涩的少女,恬静而悠闲。
在繁华的市政厅周围,在圣保罗教堂的大三巴牌坊里,剩余的一半古老城墙依然在凛冽的风中坚强地站立。大火烧了三次,它也挺立了三次,可以想象残垣断壁上的精美浮雕在烈火中是多么的惨烈。这座教堂见证了澳门数百年的漫长历史,熊熊大火燃烧在沉郁的珠江口。
从圣保罗教堂出来,从幽静的岩石洞穿过,就进入了圣地亚哥酒店,到二楼的露天的休息大厅里眺望远处的海面,身边有古树环绕,瞬间如同身处仙境。酒店的装饰和风格叫人回到了过去的葡萄牙时期,红瓦白墙上生动的浮雕纹样和室内的水声潺潺,吸引了很多人来此度假。酒店里还有精巧的圣雅各伯教堂,两百多年之后的今天,这里竟成了年轻人的结婚礼堂。让人心动的是,酒店的礼车是一种后面系着汽水罐的三轮车,所有新人在此结婚,都要搭乘这种如童话般的车子,在幸福的路上一路前行。
窗外的海面上升腾起一阵水雾,也许是汽艇留下的。在那朦胧的氤氲中似乎有一个亲切的形象在心中闪现,于是沿着路环岛的叠石塘山环山而上,那朦胧的雾气迅速消散,一座巨大的汉白玉雕像妈祖慈祥地站在眼前,高19.99米的雕像伫立在澳门的最高点,无论从何处都能远眺妈祖的风韵。从前人迹罕至的路环岗顶,自从澳门回归中国后一直车水马龙,甚是热闹。人们感谢这个伟大的女神给人们消灾解难,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默默地守护着澳门人。
路环岛接近海的地方有一片天然的黑沙滩,迤逦的沙滩旁有新建成的威士汀史丹福酒店,酒店周围则是气派的高尔夫球场。人们在这里游泳或者休息,仿佛远离了尘世喧嚣,忘记了世间的一切。
在澳门的西北角有一块填海而造的区域,孙中山先生市政纪念公园就坐落于此。走在弯弯的小桥上,瞻仰那尊“永远的握手”雕塑,眺望珠海的朦胧景色和公园的小楼亭台,别有一番兴致。
和许多大城市一样,澳门在夜幕降临的时候也挂出了灯笼,昏黄色的灯光照得人心暖暖的,白天喧哗的街道在夜色中显得温柔和妩媚。可以一个人走在浪漫的大街上,也可以和好友坐在安静的小酒吧里,或者干脆走到音乐喷泉下面体验一次“自然之音”的洗礼。
春风沉醉的晚上,在星空下踏着月色,走在澳门的小巷里,昏暗的灯光并不耀眼,于是想起《七子之歌》,不禁哼了出来,眼睛酸酸的。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2:46:45 | 只看该作者
伦敦——彩虹般的浪漫雾都


美丽的泰晤士河哺育了英格兰的灿烂文明,距入海口88公里处,在英格兰东南部的平原上,便是这灿烂文明的结晶:伦敦。曾被人们称为“伦底纽姆”的伦敦,在第一座横跨泰晤士河的木桥落成时便已经开始了它浪漫的征程。
当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向人们敞开它那广阔、深邃的怀抱,人们常常会迷失其中。这个曾经力挽 “七大洋” 狂澜的伦敦,如今是那么美丽和温柔。散步于波光粼粼的泰晤士河边,伴着伦敦的忧郁,静静地回忆往事,也许在这里可以将你想忘记的一切统统忘却。
抽个空隙去“看望”一下英国女皇。和想象中的一样,外围是御花园,每个季节都会有不同的鲜花盛开。富丽堂皇的白金汉宫之外的广场上有一座金色的胜利女神像,在黑色的栅栏的守护下肃穆而辉煌。在这里最不能错过的是白金汉宫守卫换岗仪式,那好像是一场演出,威武的形象和换防过程叫人目瞪口呆,更有一些摩登少女向帅气的士兵挤眉弄眼。
从白金汉宫走几步出去就到了唐宁街,一进去便感受到强烈的政治气氛,运气好的话还能碰到激情的演说,那当然是原汁原味的慷慨激昂。伦敦颇有名的“牛津街”是小贩的世界。在街头走走停停,似乎沿街的小贩们的商品比商场里的更有意思。红色的电话亭和街头的大笨钟早已经随着繁华的生活被人们遗忘了,这些一度是伦敦的标志的东西早已远去。那些被遗忘的角落,成为了游客合影留念的好去处。
爵士蓝调蔓延在各色的街头小酒馆,这是最有本土味道的,任何人在里面的身份一律平等,傻傻地想一下,能被称为“酒鬼”似乎也很有意思。
萨廖埃尔·约翰逊感慨的说,“当你对伦敦厌倦之际,就是对人生也已经厌倦了”。这并不是一个表面奢华的城市。提起伦敦,大多数人都联想到“雾都”之类的并不欢愉的词汇,因为伦敦确是与雾有着密切的关系。也许是和它的经历有关,也许是多年的战争将它动人的笑容洗刷,也许是过多的伤感记忆将它的眼睛湿润。伦敦是极易哭的,每次痛彻心扉都禁不住流泪,至此大雾弥漫。有着三、四百年历史的英国古代建筑分布于泰晤士河两岸,泰晤士河畔成为煽情之雾的源头。哥特式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斯科特将它的风格做了小小的改动,从诺曼式到文艺复兴建筑的式样,但仍离不开哥特式建筑的高耸的尖塔和直线式的塔楼,热烈如火。
威斯敏斯特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西敏寺教堂的上部园顶高31米,使教堂显得更加神秘和严肃。这里是英国历代国王的归所,从亨利三世到乔治二世的20 多位国王在这里安息。除了王室陵墓外,这里也安葬着许多著名的人物,像牛顿、达尔文、丘吉尔等。迈着沉重的脚步从这里经过,终生难忘。
这里还有个童话,就是此刻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里沉睡的黛安娜,她是最后一个在这里举行葬礼的王妃。在沉睡了多年的梦中,她不再是从前的灰姑娘,王子牵着她的手,铜镜中的自己面带微笑,幸福得无法言语。终于知道她为什么一直这样睡下去了,因为梦中的童话故事更完美浪漫,就像安徒生童话里的结尾:从此,他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时间走得累了,想要停下来和灰姑娘一起神游幸福的童话世界,但大本钟总是无情的拒绝,钟内的齿轮带着惯性,一刻不停地运转,仿佛停止了就再也无法苏醒。
大多数画家笔下的雾都伦敦神秘而冷酷,泰晤士河水被加上厚重的铅灰色,天空因大雾弥漫而变得冰冷而阴霾。不是这样的,伦敦并不是无情的,当马车载着福尔摩斯和华生在大街小巷里穿行,当人们莫名其妙的因清冷的雾气而烦躁时,伦敦恰巧睡着了。它的过去是沧桑的,却不动声色,好像一个与世无争的老人抑或沉静的母亲。艾米莉将伦敦的雾写得逼真浪漫,她笔下所有的角色都浑然一体,仿佛起雾的是文字而非伦敦。
伦敦漫长艰难的历史也造就了一批浪漫的文人和画家,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创作的源泉,找到了毕生的归宿。全世界的灵感好像都聚集在这里,站在大雾弥漫的街头,激动得让人“窒息”。莫奈带着凄凉和忧郁来到伦敦,走到伦敦的桥上遥望远方的海平面,越远的地方似乎越清晰,因为脱离了雾的遮掩。于是,日出,在那一刻铭刻在伦敦的雾里,也铭刻在那遥远的天边。
伦敦的日出是彩虹一般的颜色,每当人们从伦敦塔桥或其他任何一座桥上走过,都不会忘记莫奈,不会错过这个经典的画面。可是工业时代过去了,伦敦黄色的大雾也逐渐远去,就像孩子们所盼望的冬天的大雪,当人们想再沉浸在大雾中感受灰色或者阴沉带给人的抑郁浪漫时,高傲的伦敦已不再给你机会。
伦敦是固执的,她没有因时间而变,无论是好的形象还是坏的,伦敦都始终在以自己的方式存在并快乐着。有时候在空气中嗅到一丝芬芳的清香,请不要惊异,也许那是小路边的野花带给你的惊喜;或者是伦敦街头的酒馆里散发的酒香,正如嗜酒文人笔下所写的:酒好喝,是因为难喝;伦敦变了,是因为它没有变。
也许只是时代变了,那雾即使有,也不再令人惊奇,伦敦逐渐演化成人们心中的印象,就像伦敦的日出。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2:47:24 | 只看该作者
哥本哈根——童话般的城堡和梦乡


记得有一个希腊画家将心中的梦幻城堡画成白色和灰色,一个个圆拱形的门将城池围起来,然后看见城堡的中央站着一个孤独的小孩低下头,好像是在拱形的洞里窥望,那应该是一幅画的一部分吧,抑或是一个经久不息的童话在延续。隔着厄勒海峡和瑞典重要海港马尔默遥遥相对,在丹麦西兰岛东部,这个小小的渔村在沉睡之后醒来,又睡去,于是就在安徒生的城堡里,在海森堡和波尔的回忆里,在美人鱼遥远而深邃的传说里。
徜徉在哥本哈根街头,老城区里有许多古老的宫殿,其中最著名的是克里斯钦堡。它过去是国王的宫殿,谈不上富丽堂皇,也没有威武的士兵,甚至看门的老先生也在打盹。走进去,宛若置身在虚幻的仙境——克里斯钦堡,在东方古老的文明和历史一样遥远的梦里,谁也没有想过所有的梦竟然是现实,这个神话和童话交织的城市,充满着活力和死寂。
在哥本哈根市政厅高105米的钟楼里,有一座机件复杂、制作精巧的天文钟,是梦的起点。有人说,梦是圆的。但是哥本哈根的梦是一个跑道,起点在终点上,就像钟的建造人奥尔森的40年,梦醒了,又睡去。奥尔森告诉人们,一个星期有七天,也有七个梦。
克里斯钦如潮的人流,穿梭的车辆,使古老的市区显得分外繁华。世界第一条步行街斯特洛伊艾在清晨有第一个行人出现的时候开始尽情的打扮自己,直到夕阳西下。哥本哈根的夕阳不是黄色的,却也不是红色的,一个孩子指着天空说是梦的颜色。是的,画家永远也画不出来,只好在画布上涂满了灰色,在夕阳出现的地方抹一笔锌钛白。
安徒生在童话里将自己变成一个虚晃的幽灵,将克里斯钦城的小王子和小动物们聚集在一起,然后进入一个没有人知晓的世界。这个时候希腊画家该是在想怎么将画完成吧,或者是把他的梦延续,于是他将所有的孩子藏在城堡身后,克里斯钦瞬间变得苍白了。
德国科学家海森堡与丹麦科学家波尔及其夫人玛格瑞特的亡后灵魂的回忆与对话,使“哥本哈根会见”被三个幽灵演绎了4次,每一次都提出不同的可能性,展开对原子弹研制成功前后历史的审视。60多年过去了,哥本哈根依然如故,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每一个从哥本哈根走出来的人都像经历了一个轮回,奥尔森的大钟转了整整一圈,沉睡了然后又醒了。但海森堡究竟跟波尔说了什么,他们的亡魂无法说清楚,梦此刻陷入沉醉。
王晓鹰在梦里将哥本哈根抽象、现实和诗意三个空间扩大了演区,仿佛真如梦一般,睁开眼睛,却看见国王以及克伦堡,鹿园内古木参天,草绿花红,成群的野鹿在林中自由追逐,像班德瑞的洞箫仙境。
梦的彼端,美人鱼静静地坐在海边,背对着一望无垠的大海,后来变成泡沫消失在大海中,谁也不知道后来的故事是什么样。
哥本哈根,那些写历史的人进入这个古老、忧郁和沉睡的城市,总是踟躇:找不到昨天,感受不到今天,也看不见明天。因为无法预知于是童话告一段落,梦也告一段落。
此刻,哥本哈根又睡去了,下次醒来的时候,将是交织在梦与醒的新起点。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2:48:03 | 只看该作者
罗马——精神追求的最远端


也许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给世人制造了这样一个印象,罗马是一切路途的终点站。这不仅仅是地理上的终点,更是精神追求的最远端,显现出罗马的独特魅力。
阿穆留斯发动政变篡夺了王位,为了防止其后代夺权,杀死了自己的侄子,并强迫侄女去做女祭司。不久女祭司竟生下一对双生子。一只母狼在森林中发现两个小孩,不但没有伤害两个孩子,还用自己的们大。这两个孩子长大后领导了亚尔巴龙伽人民起义,推翻了残暴的阿穆留斯政权。他们回到被牧羊人搭救的地方,在有7座山丘的地方建立了罗马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来历,但是不管罗马是怎样产生的,总之是漫长的,深邃的,浪漫的和感恩的。
街道并不宽,两边的建筑似乎是经受了若干次岁月的洗礼而显得斑斑驳驳。走到城市的中心,那是最繁华的地带,不过留给世人的只是残垣断壁,也许世界上只有罗马愿意把这空旷的废墟保留在市中心,巨大的大理石柱仿佛在炫耀着古罗马当年的宏伟风姿。
路两边没有摩天大厦,即使有楼房也都不高,也许没有大都市高楼林立的气派,但罗马人陶醉于这城市的陈旧,城市的房屋很多都在百年以上,自有古老的韵味。墙壁上班驳的颜色,以及每一块花岗岩石砖,都能勾起许多落满灰尘的往事,于是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影像在心灵的屏幕上闪现。
在古罗马城不远的地方,有一座两千多年前的著名古罗马建筑——万神殿,这是马尔科·阿格里帕为纪念罗马帝国的开国皇帝奥古斯都远征埃及的凯旋而建造的。16根巨大的石柱支撑着宏大的古希腊式三角形门顶,墙壁的风格很特别,从下往上渐渐变薄。意大利国王翁贝托一世和他以后十几位皇帝的骨骸都永远的藏在这座富丽堂皇的陵墓里。
漫长的时间使罗马竞技场淡黄色的大理石砖墙变成了黑色,许多地方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颓塌。绕着这座2万多平方米的露天圆形剧场,只看见无数的巨型大理石拱门和圆柱,于是可以想象当年8万观众在此的喧闹场面。
华灯初上,行人接踵穿行在137级石阶铺成的西班牙大台阶上,这样就到了《罗马假日》里的西班牙广场。这里是拜伦、巴尔扎克、歌德等大师居住过的地方,浓郁的文化氛围瞬间充斥在空气中。紧挨西班牙大台阶下部的是石舫喷泉,喷泉背靠波里公爵的楼房,汩汩流淌的泉水对面是威严的海神像,站立在大海贝上,由两匹骏马拉着通过凯旋门。泉水从层层岩石的罅隙中涌出,最终汇成巨大的水池。站在喷泉前面,背向它投一枚硬币,若能投入泉水中,就会有重返罗马的可能。
身后是一段漫长的历史轮回,古罗马的建筑能够保存下来,是一个不需要解释的奇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5 01:30 , Processed in 0.10676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