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管季超07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球最美的100浪漫之城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3:02:07 | 只看该作者
阿格拉——绵绵无绝期的相思


传说中的阿格拉堡和世界闻名的泰姬陵就在那里,用简单的语言无法形容出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进入阿格拉城,需要经过长长的引道进入主陵,然后就会豁然看见眼前的泰姬陵,色彩顿时变得鲜明。两边的清真寺散发出圣洁的红色光茫,这时候天空的蔚蓝色和所有的建筑组成了最完美、最和谐的色调。
亚穆纳河畔终年水流湍急,沿岸却时有干旱,也许只是因为那一个遥远的故事。没有人愿意忘记这个故事,只要顺着亚穆纳河往前走,就会不由得拾起记忆中的浪漫,走进泰姬陵。
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国王沙•贾汗为纪念亡妻修建的陵墓,他发誓要建一个配得上他妻子的、独一无二的陵墓来纪念她。但是他的愿望未能成真,沙•贾罕在造就了泰姬陵之后却因为其子篡夺王位,被囚禁在阿格拉堡的一座小楼中,甚至不让他看到泰姬陵。传说中沙贾汗过于思念他死去的妻子,每晚只能透过一块水晶石的折射,遥望数公里外的泰姬陵。
此刻泰姬陵似乎已经不只是一个女子的陵墓,而像一个巨人般坚强地挺立,用它的躯体见证了一个恒久的爱情传说。站在泰姬陵之外,隔着流淌的亚穆纳河可以看见对岸的茉莉宫。宫殿由大理石雕琢而成,并且镶嵌着彩色的石头,阳光从大理石镂空的窗子中窜进来,满地的五彩斑斓。沙贾汗就住在那里,在遥望泰姬陵中郁郁终老。而此刻站在沙贾汗的对岸,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阻隔看见他那满头的白发……
古人将东流之水喻为无情韶光,因为曾经的一切都已远去,伸手却无法挽住。无法为逝去的万物而哭嚎,但永远无法弥补失去的一切,只能远远的凝视或者想念。
太阳缓缓闭上双眼,泰姬陵风采依旧。将要黄昏的时候,天边的云彩上多了一抹淡淡的绯红。
4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3:02:41 | 只看该作者
卑尔根——爱哭的山城


北欧的大城市总是让人向往,挪威西海岸陡峭的峡湾线上被7座山峰所包围的卑尔根,就是这样的一座古城。城墙不高,总是方方正正地围着一些巨大的建筑。放眼望去,四周是满眼的葱绿。
卑尔根是怀旧的,剥落的墙壁上依然留有百年之久的印迹,没有欧式的浪漫,也没有文艺复兴式的典雅,但总是有许多人在城墙边的巷道之中络绎不绝地穿行和追随。
这是一座细雨纷飞的港口城市,灰色的天空阴霾而忧郁,宛如一位爱哭的女子。因为下雨,空气总是很清新,而城市周围的村镇也是那么整洁。房屋清一色的白墙红顶,就像童话中的小房子。远处的海面和天空浑然一体,白色的帆船从中间漂过,分不清哪里是船,哪里是海鸟。从岸边看日出是再好不过了,到了早晨,旭日从东边的海岸线上升起,把古城上空的迷雾渲染成金黄色,卑尔根的古老城墙若隐若现,仿佛传说中的仙境。
从城区散步来到码头,沿途在街道两侧看见气势雄伟的玫瑰环塔和罗马式的圣玛丽教堂,城市里到处洋溢着港口的商业气息和浓郁的艺术氛围。金色的雾里,朦胧中看见海边的港湾里停着一艘艘白色的私家游艇,好似朵朵盛开的雪莲花。
4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3:03:26 | 只看该作者
三亚——在海风中一个温柔的约定


有人说一个城市没有灵魂就不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如果把比萨斜塔看作是意大利的灵魂,把长城看作是北京的灵魂的话,想找出三亚的灵魂还真的不容易,因为三亚没有显著的标志性建筑,也没有豪华的宫殿。但是如果经过一个地方事先不知道那是哪里,却看见了满城的椰树,那么这就是三亚。从飞机上看三亚,透过层叠的云彩,在阳光的照射下,仿佛是椰树的海洋。
在中国海南岛的最南端,椰树在海风中飘拂,就像旖旎少女的秀发一样,招摇着卖弄风姿。椰子树下总会有帅气的小伙子在卖椰子,那不但是人们喜欢的天然饮料,而且浑身是宝,还可以做成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椰树是伟岸俊秀的男子汉,它日夜倾听着汹涌的海浪亘古不变的声响,在这片热带的红土上默默生根发芽,为三亚的人们带来清凉的绿色。
除了惊奇于三亚峥嵘的绿色和盛开的鲜花之外,人们还惊奇于三亚的稀少人烟。三亚几乎没有工业厂房,没有污染,走到任何一个地方都是蓝天白云和闪烁的白砂。热带的风总是灼热着人的脸颊,而冬天里的三亚吹着微微的凉风,让人不愿相信这是在地球上最热的地方之一。很多人到三亚总是选择冬天,因为这时候的三亚湿润而凉爽。有时候三亚还下着雨,徜徉在雨中,不禁被海边的风吹得打了个寒战。黄昏的椰树在细雨中飘摇,像一个温柔的女子,虽然看不见她迷离的双眼,却早已经在心里编织着这个冬季的温柔迷梦。
悠闲地在海滨漫步,走在浪漫的白色沙滩,尽量什么都不去想。闭上眼,摒住呼吸,拾起被冲上海滩的小鱼,然后用耳朵听这美丽的天籁之音,窥视来自大海深处清澈的灵魂。
海上吹来的风拂面而感觉不到清凉,空气里少了嫩草的芬芳,多了点海水的腥味。这样的沙滩让人感到快乐,每踏出一步都要小心翼翼,用体温触碰潜意识里美丽多姿的细砂以及沉睡在海底千年的珊瑚。
南山寺慈祥的观世音仍然在海平面上矗立着,远处的身影越来越大;天涯海角的一片巨大的礁石,似乎已经沉睡了千年,甚至更远。太阳爬到天边,于是看见了宛如轻纱薄缕的白云,在一望无际的万里长空飘浮,仿佛是在等待与岁月签下的约定,只留下一抹悠悠的清风……
44#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3:03:59 | 只看该作者
海德堡——把心遗失在寂静的城池


神秘的奥登林山峡谷两旁绿树成茵,从看不见的峡谷里流出蜿蜒的内卡河浩荡地汇入广袤的莱茵平原,最终消融在茫茫莱茵河。而海德堡就在内卡河的沿岸,好像熟睡在大山的温暖的臂膀中,从悬崖上俯视整个城市,简直就是梦中的花园,视线中间还氤氲着朦胧的水气。
海德堡叫人想起19世纪浪漫的德国。在青山环抱中的海德堡,在绿水间的海德堡,在古老的赤墙白瓦的倒影中的海德堡,在许多人的心中,浪漫而温馨。一些诗人来到海德堡,为它的迷人和淳朴,为它的放浪于形骸之外而深深折服。于是,没有哪部文学著作抑或艺术作品把海德堡遗忘,它成了人们心中的宁静港湾和精神寄托。
实在是不知道海德堡有什么理由让人宠幸一生甚至永恒,也不知道这个城市用什么甜言蜜语或者浪漫迷人的建筑打动了多情的诗人和艺术家。即使不是伟大的诗人和艺术家,也会被风情四溢的城市风光感动。海德堡仿佛有着咒语般的力量,使心爱的东西得以留住,然后大方地舍弃它不需要的。马克·吐温年老的时候曾说要再去一次海德堡,可终于未能如愿;伟大的诗人歌德“把心遗失在海德堡”,给海德堡的女人写过无数封求爱信却郁郁而终。
海德堡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欢快节奏的传统小镇,也是一个现代的宁静都市。远远看去,一座红褐色的古城堡屹立在内卡河畔的王座山上,这座建设了400年的独特城堡,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神话。城堡用内卡河的砂岩筑成,城堡周围枝繁叶茂,城内结构复杂。几百年来一直在不断的完善,终于形成了巴洛克式、哥特式和文艺复兴式等三种风格有机结合的建筑群。可是就像幸福的梦容易残破一样,海德堡城堡在战乱中饱经苦难,变得满目沧夷。但残垣断壁依然折射出当年的华采,马克·吐温在情书中写道:你如同暴风雨中的李尔王。
海德堡城堡之外有一座古桥,叫做卡尔特奥多桥,跨越内卡河南北两岸,南岸的桥头堡与王座山上的海德堡城堡遥相呼应。最美的应该是桥上的两个人,选帝侯卡尔特奥多和智慧女神雅典娜,仿佛海德堡的王子和公主,两人充满希望地看着远处的苍穹,目光坚定而深邃。桥上模糊的闪出一个身影,也许是诗人歌德吧。
桥头有几个德国年轻人在拉手风琴,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在此时化作悠扬的琴声,漂浮在内卡河的水面上,飞到海德堡上空,有月的浪漫夜晚即将降临。
古桥旁边有两座圆柱形的塔,像卫兵一样守卫在城市的入口。从塔下面的石洞进去,经过一条漆黑的隧道,便来到了海德堡老城。这感觉很像当年陶渊明走进桃花园或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豁然开朗。老城的古朴建筑在现代化的步行街豪普特街的衬托下更显得含蓄,如同闭月羞花。
老城区里有一座建筑是必须去的,那是就海德堡大学。怀着慕名景仰的心情参观这所德国最著名的大学,走过诗人歌德常经过的小路,还有韦伯曾经住过的小房子。虽然伟人已经远去,但依然可以感受到那份清净与孤独。
陆续地走过了旧大学南侧的大学广场,经过马丁路德和奥古斯汀修士谈话的小屋,走过令人费解却又啧啧称赞的学生监狱,从老城区走出,心情忧郁起来。走着走着就不想走了,想停留片刻。街道两边是斑驳的门廊和红色屋顶,还有隐约的内卡河的流水声,仿佛时间将回到海德堡历史上的某一个时期,然后再回来。
从豪普特街上走,空气中弥漫着欧式的咖啡香味,一定要迈着缓缓的步子,因为歌德曾这样走过。豪普特街的西面是俾斯麦广场。如果是向西走,就能看到热闹的集市广场,广场的地面上镶嵌着大片的美丽鹅卵石,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闪光,好像一颗颗绚丽的钻石。广场中央的大力神海格立斯喷泉此刻就像正在燃放的烟花,鲜艳夺目。广场周围曾经还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圣乔治骑士之屋,不过现在应该见不到它的原貌了,因为已经成了饭店。在这里吃一顿大餐,终于明白,吃饭不但要看饭菜,还要看地点,在这里吃饭感到特别的惬意。从玻璃窗里往店的对面可以观赏到典型的巴洛克建筑圣灵教堂,婀娜的尖塔耸立直上,给人肃然起敬的感觉。
来到海德堡,如果不去主街的选帝侯博物馆,应该是一件憾事,因为那里珍藏着著名的海德堡人化石,隔着一层玻璃与遥远的海德堡人对视,仿佛自己也回到50万年前的那个时代,过着简单而淳朴的生活。
海德堡是宁静的,鲜花盛开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里,好似一幅逼真的油画。置身于峡谷之间,在内卡河边悠然的散步,几只美丽的白天鹅游弋在水中央。清凉的风将头发吹散,一路的疲惫一扫而空。海德堡与来这里的所有人都素不相识,但是它却能触动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内卡河北岸的山丘上有一条寂静的哲学家小路,黑格尔曾在这里散步和思考,也许并不是为了哲学或者其它,而是单纯的欣赏这美丽天使的灿烂音容。
对面就是海德堡,徘徊在小路上眺望海德堡的旖旎风光,忽然感到孤独,于是迅速画一张速写,将这一刻留住,化为永久的记忆。
4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3:04:37 | 只看该作者
温哥华——叛逆的宁静理想


温哥华不但是西方的边缘,而且是东方的第一个城市,于是不经意间就会被人加上了神秘的色彩。如果去温哥华,一定会感到惊奇,并且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温哥华是一个恬静的、温柔的、美丽的城市,同时在这种安静的调子中折射出现代城市的自由不羁与绚丽多姿。在温哥华没有永远的居民,只有永远的过客。因为即使是在温哥华生活的人,也难以分辨出生活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大都市是不是在旅游。
夏季的阴雨连绵在温哥华已经司空见惯,但天空也偶尔放晴。人们在天晴的时候最喜欢打高尔夫、滑雪或是单纯地晒太阳。躲在喧嚣的城市之外,享受着太平洋碧蓝的海水映衬下的惬意和宁静。
恬静的游客在海滩上享受着阳光的沐浴,远处连绵不断的青山或岛屿,都令人心驰神往。无数的白帆停泊在那一湾浅浅的海港,岸边古老的议会大厦在暖暖的阳光下熠熠生辉。人们无忧无虑地坐在码头上看江湖艺人的精彩杂耍,任时光在笑声中流转。
温哥华始终是叛逆的,这种精神使得它能够接受各种文化的精华,创造出更为丰富的文化。前卫的艺术家在咖啡馆和街头展示他们的抽象或写实的作品,带给人们艺术的享受。温哥华还有数不胜数的咖啡馆,似乎它们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的一部分。
夜晚静悄悄的,街道两旁的房子里水晶吊灯在门前的花圃的映衬下特别的温馨。对于一些人来说,布伦兹、格拉巴贾巴,那充满诱惑的香味就像是兴奋剂,在炎热的夏夜或寒冷的冬季中缓解着焦虑抑或忧伤。咖啡永远不会让人过度的兴奋或者狂躁,而更多代表的是一种闲适的生活理想,一种小资的情调。
有人说温哥华“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春天鲜花绽放,夏天松柏青翠欲滴,秋天红枫飘落,冬天雪花纷飞。那也许是一种感觉吧,任何人都能感觉得到的感觉。
4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3:05:17 | 只看该作者
日内瓦——永恒的精神坚守


37.5米,是日内瓦坚守的底线。这一高度,是100年前建造的圣彼埃尔教堂的楼高,后来成为日内瓦建筑的标尺,也成为日内瓦人的精神防线,没有其他建筑可以超越。也许正是这样的日内瓦,在人们的心里更加娇气。
在莱蒙湖右岸的阿丽亚娜公园里有一座特殊的建筑——万国宫。登上顶端,就能清晰地眺望欧洲第一峰--勃朗峰,周围是浓重的白雾,恍如隔世。“日内瓦”这极其小气的名字,好像是万国宫的随从秘书,频频出现在国际的会议上,令世人由衷的赞叹并且向往。
日内瓦的新城建在莱蒙湖边,两旁悬挂着黄绿相间的彩灯,随处可见公园内茂密的树林。街道是用光滑的石子铺成的,赤脚走上去还能起到按摩的作用。无论是站在哪里看日内瓦,呈现在眼前的都是一个鲜花怒放的美丽城市。
经过汝拉山一条曲折的小路,一直走到威严的圣彼得大教堂。这里真是高处不胜寒,从底下喷薄而出的水气和对面远处气势磅礴的阿尔卑斯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且相互呼应,都是白色的,再停留一会可能就不知道哪里是山上的白雪皑皑,哪里是脚下的白色雾气。
日内瓦已经与周围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人们在莱蒙湖上游泳,或在阿尔卑斯山区滑雪,或是到郊外游玩。日内瓦是一幅画,巍峨的山,清澈的水,还有七彩的花和绿色的草。河流经过,仿佛是性感的美女在悠扬的跳着古典舞蹈,令人如醉如痴。
如果幸运,在老城区的一座小宅院里可以感受到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气息,还可以沿着诗人雪莱的足迹走遍莱蒙湖畔,别有一番情趣。日内瓦的咖啡代表着城市的宁静和朋友间的友谊。每年的4-10月之间,日内瓦城区到处摆满了露天的咖啡座,好像热闹的咖啡节。
日内瓦是温柔而体贴的,尤其是在晚间,可以喝一小杯瑞士本土的葡萄酒,趁着微微的醉意,脸上泛起淡淡的红潮。虽然并没有醉,但这可爱的日内瓦早已经把你的灵魂夺去,也许从此将相守一生。
4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3:06:05 | 只看该作者
波恩——月光下的白色圣诞节


波恩总是给人寒冷的感觉,但在这雪花纷飞的国度,并没有冻结人们对“白色圣诞节”的期待,以及广场上人们热情的喧闹。
圣诞节来了,耶稣也来了。虔诚的基督徒默念着,却不曾出声,而人们也好像已经懂得了圣诞的真正蕴义,不禁想起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平凡中充满了真爱。一根烤肠和一杯红酒或许就是这热闹节日的全部。空气里充斥着寒冷,却丝毫未能阻止大街上行人匆忙的脚步。淡粉色的市政厅门前小广场上还有唱歌的艺人,空气里于是充盈着声音的震颤。人群中的每一个笑容都灿烂而充满阳光,有时遇着喜庆的婚礼,还能使人瞬间忘记了寒冷。漫步在波恩的街头,古朴的老式建筑整齐的排列着,就像退休的军人在接受新的检阅。
在波恩几乎是不会迷路的,因为每个路口都会有清晰的木质路牌,也许在不知不觉中会顺着这可爱的导引走向那浪漫的“月光”——贝多芬故居。驻足仰视这座老式的建筑,贝多芬安静的喘息声似乎在美妙的音符中飘浮,恬静的韵律从他手指间流淌出来,是那么轻盈。转眼间夜幕降临,月光从窗户窜进来,在古老而悠扬的琴声中打了一个转,然后消融在空气中。
沿着贝多芬当年走过的小路走出阁楼,耳畔仍然回响着那动人的旋律,虽然是在雪花飞舞的冬夜,依然感到无限的温暖,这旋律也许是贝多芬心底最美好的回忆吧,此刻也演化成波恩的浪漫。
4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3:06:40 | 只看该作者
锡耶纳——未曾休眠的花香


有人说,要真正懂得意大利,应该去的地方是锡耶纳。这里的建筑主要是哥特式和文艺复兴式,暗灰色和淡红色的冷暖对比,将锡耶纳与周围的城市对立又统一了起来。
受到东方的狭窄拱廊式风格的影响,锡耶纳的城市建筑统一而密集,色调与周围的丘陵和山融为一体,好像一幅色彩调和的水彩画。
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人文风情,锡耶纳都是一座独特的中世纪风格的城堡。它不仅影响了意大利,也影响了整个世界。这是一个梦一般的国度,至于诞生了多少艺术家也无从数起,总之在每一个角落里都有一段文艺复兴的浪漫情怀。
走在蜿蜒的街道上,地上漫起的尘土使人怀疑已经闯入了上一个世纪。天空和房屋都呈现出原始的轻灵和古朴,甚至有复古的味道。这里的墙永远是明亮的橘红色,在更加明亮的白色路面的衬托下更加散漫和活泼。
天边浮出一抹鱼肚白,眼前的城市有点模糊,分不清是窗子的水气,还是窗外的弥雾。渐渐的,雾散开了,竟然看见了缓缓升腾起的云朵,而云的背后也溢出一抹淡淡的绯红,好像达芬奇在画布上故意涂上的纯色。
忘记了锡耶纳依然被地中海的晨风轻抚着,虽然有一丝凉意,却感受不到寒冷,更多的应该是兴奋吧。忽然一阵风从鼻尖经过,只觉得沉醉,宛如花香的眩晕。站在住处的门口迟迟不肯出门,这时想起川端康成的《花未眠》,是的,锡耶纳的确不曾休眠,锡耶纳的花香也不曾消散。
太阳已经完全裸露出来,强光照在地面上并不羞赧,古老的房屋也显现出清晰的影子。美丽的一天又开始了,小孩子们在大街上争论谁起得最早,殊不知锡耶纳一夜未眠。
49#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3:07:20 | 只看该作者
格拉茨——时光在瞬间逆流


格拉茨在斯拉夫语中意为“城堡”。这是个在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小城市,整个城堡如它的名字一样精致,到处洋溢着傲慢的南国风情。
狭窄的街道仿佛时光隧道,走在上面似乎回到了18世纪的欧洲。古老的大钟敲了几下,萦绕在耳畔,迟迟不肯归去。无论是思想家还是艺术家,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宿,清一色的灰墙红瓦式建筑,古色古香而绝没有现代化的高楼,只有铁轨上列车低沉的轰响使人在历史的沉醉中清醒过来。
登上城堡山俯瞰格拉茨,穆尔河从城区穿过,为这座古老的城市带来了阿尔卑斯山的清爽与宁静。空气中似乎融化了所有的语言、色彩和音符,然后在时光的流逝中逐渐消散在古老的大街上,时光在瞬间逆流。
5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3:08:08 | 只看该作者
鲁昂——印象中的魅惑


静静的塞纳河像一条迷人的玉带缓缓流淌,经过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地方,那就是鲁昂。
在古老的教堂广场上看鲁昂的天空变幻着无穷的色彩,城市里诸多尖顶的塔楼,繁忙的港口,以及远处朦胧的斑斓色彩,一如当年莫奈笔下流动着的魅惑光影。
在往昔的岁月里,鲁昂是属于莫奈的,这是印象派的发源地和乐土。在城市里漫步,也许会偶然间走入11世纪的鲁昂大教堂,这是一栋可以随着光线的变幻而改变面貌的建筑。在画家莫奈的伟大作品中,鲁昂好像只剩下了朦胧的印象,经历了若干年的艰难历练而依然容光焕发。
一场春雨把鲁昂冲洗得清洁如镜。早晨醒来,推开窗户,鲁昂的街道只有零星的几个行人在悠闲地散步,在晨风中宛如印象派的《睡莲》般婀娜多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4 19:18 , Processed in 0.10734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