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族文学”上了新闻联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13 15:38: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民族文学”上了新闻联播

   叶 梅

  三天前,我在内蒙呼市出差,突然接到电话,一位小伙子的声音,说:“我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拍摄组的蒋晓平,我们要来采访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版,20号播出。”

  在之前,我知道有关领导对此事做了安排,但没想到这么快。于是第二天凌晨,坐了第一班飞机回到北京,当即赶到了后海大翔凤胡同——我们民族文学的小院,跟同事们做了一些准备。在电话中,蒋晓平告诉我通共最多也只有一分钟,于是我想将民族文学的同事们弄到一起,让他们拍些编辑的画面,还有我们这个曾经为马峰、丁玲先后居住过的小院,也挺有意思。然后我们说上几句关于这三种刊物的意义。

  可事情却没这么简单。昨天央视摄制组果然来了,戴眼镜的蒋晓平,还有摄像老汪,先是细细地交谈,问了民族文学自创刊以来的许多情况,又问了这三种版本产生的经过,其实早在此之前,我们都准备了一些文字资料,很丰富的,包括申请刊号的报告,许多少数民族作家的反应,还有一些座谈会的综述。晓平仍然穷追猛打地问了一个多小时,我说不就是一分钟吗?

  他说是啊,可我们得把事说明白了。

  好不容易开拍,拍刊物,新出版的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版的封面。从外到里,文字图片都拍到了。让我说几句话,我说了:“创建于1981年的民族文学主要刊载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一直以来被少数民族作家和读者视为精神家园。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又创办了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三种版本,这是新时期多民族文学繁荣发展的结果,也是党和国家长期以来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是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办好民族文学,将会对促进多民族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进步发挥积极的作用。”

  但小蒋还接着问,并且说了一句让我感动的话:“说点更实际的。”旁边的老汪也这么说。

  于是又说了很多。

  又拍我们的编辑,满族李霄明、赵晏彪,维吾尔的艾克拜尔。吾拉木,还有锡伯族的哈闻,侗族的杨玉梅聚在一块看电脑上的稿样,还有我们的年轻人,蒙古族的小郭,朝鲜族的海玉,还有老杨,小邹,小汪、小查等从胡同里走来,经过了茅盾题写的刊名,然后走进小院……

  一直快到中午,新华社跟着又来了一位摄影师,还有一位文字记者小璩,央视两位才说:我们撤了。

  我问:明天能播吗?晓平说:等着吧。这几天要上的新闻特别多。

  前两天,他们还去作家出版社拍了共和国作家文库的出版,是现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何建明接受的采访。到了晚上,得知他这条新闻原定播,可临时又被拿下了,没有了位置。我想,民族文学这条能否上,也说不准。

   今天下午四点20时,民族文学事业发展部主任赵晏彪突然来电话,说央视来电说马上要在CCTV新闻里播出,我和家人打开电视,过了四点半,身穿红衬衫的海霞果然笑眯眯地说开了:“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版今天创刊了……。”在她的解说中,出现了上述的一些画面,有年过八旬的玛拉沁夫——民族文学老主编。(自然还有现任民族文学杂志社主编叶梅,她向电视观众讲解了民族文学少数民族版本创办的过程,以及温总理为我们杂志的题词:办好民族文学,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与鼓励。应该说,《民族文学》的创刊是老一辈人的伟大贡献,那么《民族文学》三个少数民族版本的问世,是叶梅主编的再创辉煌,把《民族文学》推向了一个更高的位置,是里程碑式的大手笔。晏彪按)

  后来一看,长达一分钟20秒。

  到了下午六点半,接到蒋小平的短信:“所拍新闻已上今晚联播约19:20后的简讯,欢迎收看。”

  期待着,一条条地过去了,看到了作家社的文库,又过去了几条新闻,还是没有。担心之中,又看到广西穿着红衣的壮族少女歌唱的画面,喜庆得很。突然一转,画面上出现了我们挂在后海小院门外的“中国作协民族文学”的牌子,然后伴随着三种刊物黄、红、绿的封面,张宏民浑厚的男中音说:“民族文学蒙古文藏文维吾尔版创刊。”

  然后闪过了。

  6秒钟。

  是的,6秒钟。但我相信却是多少人的期待:热爱并使用母语的人们,用这三种文字创作的作家,关注民族团结和交流的人士,曾经为此付出心血的民族文学的一代代编辑,甚至还有昨天不厌其烦采访并拍摄的两位记者……。

  他们采访了那么多,虽然一次只播了1分20秒,一次只有6秒。但已经让世界知道了。

  在采访时,蒋晓平不止一次地说:“原来是这样的。”

  在说到55个少数民族还有22个民族在使用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在说到还有6000多万人在使用汉语之外的民族母语;

  在说到蒙古族有2000多人、维吾尔有3000多人,藏族也有2000人在省、自治区以上刊物发表过母语创作的作品时……;

  在说其实一种语言就是一个文化物种时……,他都不住地点头,说:“原来是这样的。”

  这些都没有播出。可在今天晚上,全世界都已经知道了:中国有“民族文学”。
2#
发表于 2010-4-10 10:32:19 | 只看该作者
《民族文学》创刊于1981年1月,是我国唯一的全国性少数民族文学月刊。创刊以来,《民族文学》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始终坚持“二为方向”,不断推出精品力作,发现培养少数民族文学新人,成为繁荣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培养壮大少数民族作家队伍的重要园地。从这里成长起一大批在海内外具有影响的少数民族作家,许多作品已被翻译介绍到国外,对推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作家都在《民族文学》发表过作品,不仅丰富了我国新时期文学画廊和当代文学,而且彻底离别了千百年来许多少数民族没有自己书面文学和书面文学作家的历史,他们的第一代书面文学作家从这里起步登上中国文坛。《民族文学》正是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直接参与者和见证者。与此同时,《民族文学》注意翻译介绍用母语创作的各少数民族语种优秀作品,是海内外读者、学者了解和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趋势与发展轨迹的最佳窗口,已经成为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重要文学期刊。主 管:中国作家协会
主 办:中国作家出版集团
主 编:叶梅(土家族)
副主编:李霄明(满族)
编 委:(以姓氏笔划为序) 扎拉嘎胡(蒙古族) 艾克拜尔·米吉提(哈萨克族) 叶 梅(土家族) 白崇人(回族) 伍略(苗族) 玛拉沁夫(蒙古族) 吉狄马加(彝族) 李传锋(土家族) 李霄明(满族) 金哲(朝鲜族) 民震(壮 族) 赵大年(满族) 查干(蒙古族) 特·赛音巴雅尔(蒙古族) 益希单增(藏族) 格桑多杰(藏族) 晓雪(白族) 高深(回族) 彭学明(土家族) 彭荆风(汉族)
邮 箱:mzwx@263.net.cn
电 话:010-66180356
010-66570580
传 真:010-66158513
地 址:北京西城区后海南沿
大翔凤胡同3号
邮 编:100009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257-2850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463/I
国内邮发代号:2-206
国际邮发代号:M504
出版日期:每月1日
定 价:8.80元
3#
发表于 2010-4-10 10:33:43 | 只看该作者
《民族文学》杂志社诚聘驻外工作人员启事



《民族文学》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的国家级大型文学期刊,也是全国唯一的以刊登少数民族汉文作品的月刊。自1981年创刊至今,已成为了各民族作家的创作园地,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为了更好发挥《民族文学》传播和纽带作用,现在全国各地级市以上城市诚聘12名驻当地工作人员。

应聘条件:
一、
遵守国家法律,品德良好,热爱文学工作。

二、
具有较强组织能力,活动能力,能够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所聘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与职责:
1、承担杂志社特派记者的工作,完成杂志社布置的任务。
2、宣传、推广《民族文学》杂志,动员社会各界订阅。
3、联系当地作家的作品推荐给杂志社。
4、组织开展《民族文学》与当地各界的文化活动。
5、定期反馈《民族文学》在当地相关信息。

应聘人员应填写“应聘人员登记表”,(来电来函索寄)连同简历并一寸免冠照片两张、身份证复印件寄到《民族文学》杂志社,一经录用,将办理聘用工作证。并将提供相应的工作支持。

联系地址:北京西城区后海南沿大翔凤胡同3号《民族文学》杂志社

编:100009

话:010-66158513

联系人:
徐永利
赵锦中



《民族文学》杂志社广告发行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 22:30 , Processed in 0.14421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