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感怀 [李煜诗 胡成佳注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26 16:09: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古今情思 于 2010-10-7 10:58 编辑

                       怀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注释】 感怀:有所感触;感伤地怀念。
发(fā):生长。李锴《述身赋》:“草迎岁而发花。”  
烟雨:烟雾般的蒙蒙细雨。刘禹锡《竹枝词》:“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凄凄:寒凉貌。《诗· 郑风· 风雨》:“风雨凄凄”;又,悲伤貌。《关尹子· 三极》:“人之善瑟者,有悲心则声凄凄然。”  
凭阑:靠着阑干。  惆怅(chóuchà):因失望或失意而哀伤。《楚辞· 九辩》:“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    会:领会;理解。如“心领神会”。《韩非子· 解老》:“其智深则其会远,其会远众人莫能见其所极。”   
潸(shān)然:涕下貌。《汉书· 五三· 中山靖王胜传》:“纷惊逢罗,潸然出涕。”


      这是一首悼亡诗,是后主为悼念昭惠皇后所作。
昭惠皇后是周宗的女儿,小字娥皇。有倾城倾国之貌,通书史,善音律,兼擅歌舞。十九岁时入宫为后,与李煜情深意笃。死时年仅二十九岁。
李煜曾亲撰诔文,对她的容貌、体态、才能以及夫妻间的恩爱生活,都作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还有不少诗歌也是为她而作。
本诗起句“又见桐花发旧枝”,诚是睹物思人,见花而想到自己朝思暮念、魂牵梦萦的爱妻昭惠皇后的花容。说“又见”,是指不只一次地见到桐花发于旧枝,也就是说不知多少次地由此勾起对爱妻的深切怀念。只是花谢还能再发,而人死却不能复生,实在令人伤怀。而尤其令人触目神伤的是,自己又置身于薄暮冥冥、凄凄飒飒的“一楼烟雨间”“凭阑惆怅”。此时此刻的心情“人谁会”——何人能够理解呢?想着想着,便“不觉潸然泪眼低”啊。至此,读者也不能不为之掩卷垂泣了。

                            


   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
   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注释】层城:古代神话谓昆仑山有层城九重,分三级——下层叫樊桐,一名板桐;中层叫玄圃,一名阆凤;上层叫层城,一名天庭,为太帝所居,上有不死之树。见(《淮南子·地形》、《水经注·河水 》)《文选》汉张平子(衡)《思玄赋》:“登阆凤之层城兮,构不死而为床。”后也用以比喻高大的城阙。《文选》晋陆士衡(机)《赠尚书顾彦先》诗之二:“朝游游层城,夕息旋直庐。”指京师。   
自持: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绪。   
烟月:雾霭中的月儿。   
芙蓉城:四川城都的别称。五代后蜀孟昶于宫苑城上尽种芙蓉,花开如锦,因有锦城之称,又名芙蓉城。(见明代何宇度《益部谈资》) 又,传说仙人所居之地。  蛾眉:亦作“娥眉”。女子长而美的眉毛。常指女子貌美。《诗·卫风·硕人》:“螓首蛾眉。”《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亦借为美人之代称。白居易《长恨歌》:“宛转蛾眉马前死。”


      这首诗继前一首之后,将痛悼亡妻昭惠之意,从空间与时间上,作了进一步的拓展。设境较前一首更开阔。前一首所写,仅限于一楼所见。这一首则是从“层城”落笔,想象宏远,给人以“上穷碧落”之感。试想,登上“层城”也“无复见娇姿”,还能到哪里去寻觅爱妻的倩影呢?
诗的首句从空间上作了这样的扩展之后,次句便从时间上着墨,说是“佳节缠哀不自持”。时值“佳节”,当然也就“倍思亲”,加倍“缠哀”,乃至于不能“自持”了。接下来第三句“空有当年旧烟月”,是说当年的烟月今时倒是依旧迷人,正所谓“桃花依旧笑春风”。而今日之烟月愈是姣美,愈似昔年,便愈断愁肠。原因是风物虽在,而人已亡故,“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故后主不由感叹其“空有”而已。正因其烟月空自妍,也就更增其“缠哀不自持”的痛切了。也正因其“不自持”,感情控制不住,故有了“芙蓉城上哭蛾眉”这一情真意挚、失态、失声、哀戚感人的收束。
[声明;本文首发湖北《教师之友网》,转载请尊重知识版权,保留作者名及源网站。http://xnjyw.5d6d.com/redirect.php?tid=24711&goto=lastpost#lastpost]
     
http://xnjyw.5d6d.com/redirect.php?tid=24711&goto=lastpost#lastpost
2#
发表于 2010-9-26 17:56:48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4 06:47 , Processed in 0.07931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