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教育家群” 一个新时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2 19:34: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教育家群” 一个新时代



2009-12-15
  来源:中国教育报
“教育家群” 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教育现象。历次“教育家群” 的产生, 都对教育乃至社会变革、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都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的文明进步。研究历史上的“教育家群” 现象, 有助于我们从历史的视角了解教育家生成的规律, 有助于我们促进产生当代中国教育家群。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哪些“教育家群”?
在5000年的中国历史上, 无数的教育家灿若星河。其中,春秋战国时期、两宋时期和近现代之际是教育家大批涌现的高峰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家群”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教育史上出现了第一个“教育家群”。主要原因是当时处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是中国教育的“第一次转型期”。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私学大师,如孔子、孟子、老子、墨子和荀子等。他们开宗立派,提出各自的思想主张,对后世中国教育、文化发展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些教育家们在各种不同的地域文化以及各自不同的生活阅历和教育实践背景下, 所提出来的不同的教育思想相互影响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正是这“百家争鸣”的宽松形势打造了诸子百家, 发展和完善了各家的思想和学说。可以说,这一时期涌现的以孔子、老子、墨子、荀子等为杰出代表的诸子百家,是我国古代最具智慧的学术群体,他们在教育思想理论和教育实践上的贡献具有开天辟地的始创性。儒家的“德教”, 道家的“自然无为”、“行不言之教”,墨家的“兼爱”、“尚贤”,法家的“明法度”、“重赏罚”等,熠熠生辉,照耀史册。其中,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孔子, 被后世尊称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宋代的“教育家群”
两宋时期, 中国教育史上出现了第二个“教育家群”。宋代涌现的教育家人数较多, 并形成了众多小群体和教育流派,主要有以“宋初三先生”胡瑗、孙复、石介为代表的传统儒学(又称“湖学”), 以“荆国公”王安石为代表的“荆公新学”(又称“王氏新学”、“临川学派” 等),以“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和南宋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又称“道学”、“义理之学”等),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又称“陆学”),以南宋吕祖谦为代表的中原文献学(又称“吕学”、“婺学”、“金华学”),以南宋陈亮(永康之学)、叶适(永嘉之学)为代表的事功学,等等。可以说,宋代是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是一个学派林立的时代。这是继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后,我国古代学术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黄金时代。宋代一些名师巨儒时而出仕,时而讲学,或同时在多个教育机构流动任教,学生则慕名追随。宋代教育家相互间的学术交往极其频繁, 既有深度,又有风度,相得益彰。
近现代之际的“教育家群”
近现代之际, 中国教育史上出现了第三个“教育家群”。这一时期是中国教育的“第二次转型期”。由于当时中国社会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态,内外矛盾复杂,社会动荡不安,为教育家的产生创造了催生的条件。这一时期涌现的教育家数量空前庞大, 在短短几十年中迅速形成教育家群。当时最为著名的教育家有严复、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张伯苓、陶行知、陈鹤琴、成仿吾等。中国近现代之际的“教育家群”,与前两个高峰期的“教育家群”相比,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面临着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历史重任。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教育救国” 的思想影响汇集了一批批有识之士。从救亡图存的功利主义目的出发, 教育家们在短短几十年中试图把西方300多年间出现的各种新的教育理论搬取过来, 作为自己批判和改造旧教育的思想武器, 对传统教育思想的批判不免有些矫枉过正。与当时的中国社会一样, 教育家们在风雨飘摇中奋争、尝试、前行。
国外历史上出现了哪些“教育家群”?
国外历史上的教育家同样是群星灿烂, 其中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时期、18 世纪末19世纪初和现当代四个时期, 是教育家产生的高峰期。



古希腊时期的“教育家群”
公元前5世纪, 在古希腊的商业中心雅典, 贸易发达, 社会分工趋于细密, 社会文化繁荣, 为教育家的产生提供了最优的环境和条件, 由此产生了国外历史上的第一个“教育家群”。与中国古代历史惊人的相似, 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影响后世的一批巨人, 最为著名的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德谟克利特等。由讽喻法、助产法、归纳法、定义法组成的“苏格拉底教学法”, 影响了世界两千多年。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三座里程碑。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以其综合和适中的特色,除了欧洲中世纪早期,几乎对每一个时代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马克思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群”
14至16世纪,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使了资本主义的萌发。在这资本主义社会的孕育期, 出现了欧洲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它是继古希腊、罗马文化繁荣之后在欧洲出现的第二个文化高峰期。文艺复兴时期的资产阶级提倡的新文化和世界观被称为“人文主义”, 即以“人” 为中心的文化。人文主义教育即以“人” 为中心的教育。“人文主义” 作为文艺复兴这一运动的主要思想旗帜, 被用来反对封建神学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它要求解放人的个性,恢复人的价值,发展人的能力,反对宗教对人的发展的禁锢。这一运动促进了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人文主义教育改革发端于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 波及尼德兰(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地)、法国、英国等国家, 其代表人物有维多里诺、伊拉斯谟、拉伯雷、蒙田、托马斯·莫尔等。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形成了三种重要思潮:一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以培养自由理性人为目的, 主张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维多利诺、蒙田等为代表);二是新的宗教教育思想, 与中世纪不同, 强调宗教的个人性、世俗内容、科学思想和新教伦理(以马丁·路德、加尔文、罗耀拉等为代表); 三是功利主义教育思想, 突出自然科学教育、实用主义教育, 强调人的创新、冒险精神和创业意识培养(以培根、夸美纽斯等为代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教育家群”18世纪末,人类历史又一次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时期, 即1789年在法国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大革命廓清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道路, 为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要求, 改变了许多世纪以来封建社会所造成的黑暗与愚昧, 成为了教育家的又一个高峰期, 涌现出又一个“教育家群”。这一时期, 最为著名的教育家有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福禄贝尔、欧文、第斯多惠、斯宾塞、乌申斯基等。裴斯泰洛齐以其“教育爱” 取得了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上的双重收获和世界性影响。赫尔巴特一生致力于建立科学的教育学体系, 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福禄贝尔是幼儿园的创立者, 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被誉为“幼儿教育之父”。斯宾塞学识渊博, 一生著述甚多, 被誉为“第二个牛顿”、“现代亚里士多德”。
2#
 楼主| 发表于 2012-6-2 19:36:09 | 只看该作者
现当代的“教育家群”
20世纪40年代末期以来, 以信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浪潮出现了。人类几千年的缓慢发展历史时代宣告结束, 进入了“人的世纪”。人的教育与发展成了现当代社会最紧迫的问题。教育处在人类社会迎接信息时代挑战的前沿, 世界各国无不把教育改革与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教育改革成为全球性的趋势。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就出现了众多的教育思想流派, 他们都对教育进行了孜孜以求的探索, 形成了各自别具一格的思想景观, 主要有进步主义教育、改造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存在主义教育、结构主义教育、新行为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科学主义教育等众多教育思想流派。在这“流派林立, 百家争鸣” 的时代, 涌现出了一批卓越的教育教学思想家, 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理论体系。如美国的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布卢姆的掌握教学、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苏联的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协调发展教育、联邦德国的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瑞士的皮亚杰的游戏教学、保加利亚的洛扎洛夫的暗示教学,等等。
历史上的“教育家群”有哪些特征?
政治、文化、民族、地理、经济等诸多不同的背景影响, 表现出相当的差异, 如历史进程差异、发达水平差异、宗教色彩差异等, 但同时也有着极为相似或是相同的演进规律, 对后人富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这里择其显著特征, 概要梳理如下:
出身的多元性。“教育家群” 中的教育家表现为出身的复杂性, 如从中国看, 既有封建统治阶级中的开明之士, 也有出身于封建士大夫营垒, 在维新运动时期实现了自我转变的代表人物; 既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 也有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革命家。从国外看, 同样出身复杂, 如有议会成员、贵族、主教、官员、经理、工程师、编辑、校长、教师等各种不同的出身。
集群的师源性。教育家之所以出现集群, 往往是由于产生了“宗师” 和其高徒。正是有一代或几代、几十代的追随者的传承与发展, 造就了“ 教育家群”。如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有弟子三千, 尤其有孟子等一批圣贤之士, 形成了最为强势的“ 教育家群” 。还有“ 希腊三贤” 美誉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师徒三人也造就了名垂史册、影响巨大的“教育家群”。再如, 裴斯泰洛齐创办了“伊佛东学院”, 成为教育改革者的“朝圣地”, 对著名的教育家里特、劳默尔、赫尔巴特、福禄贝尔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而形成了具有历史作用力的“教育家群”。
3#
 楼主| 发表于 2012-6-2 19:36:37 | 只看该作者
数量的倍增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家群” 中的教育家数量不断增多。如从收入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的人数统计看, 春秋战国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共550年, 其中在公元前551年到公元前238年的300多年中, 收入《教育大辞典》的教育家有5位。宋代之前1500年间的教育家仅24位, 而宋代320年中却涌现出38 位之多。近现代之际(出生于1840年后且已于1992年前去世的) 收入《教育大辞典》教育家共228位, 占收入《教育大辞典》中国教育家总数(398) 的57.3%。国外“教育家群” 的教育家数量发展也是随着时代的步伐, 表现出颇为显著的“几何递增”, 尤其是自文艺复兴以来, 三次“教育家群” 的教育家数量大幅度递增。
思想的开创性。“教育家群” 的教育思想不断继承发展、不断创新。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家群” 主要历史贡献是“开拓” 与“创立”, 从思想、宗旨、内容、形式、原则、方法、制度诸方面开拓了中国教育的源头; 宋代的“教育家群” 尽管主要是继承, 但也在继承中不断发展, 在为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夯实基础、加固传统的同时, 进一步深化、细化其教育思想; 近现代之际的“教育家群” 兼具创造性和继承性, 主要历史贡献是“融汇” 与“开放”, 即融汇中西, 开放转化,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国外“教育家群” 亦是如此, 如由崇拜神、崇拜物到崇拜人, 最后实现进入“人的世纪”, 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 不断进行思想开创。再如, 正是由于思想上的开创性, 诞生了诸多个“世界第一”, 苏格拉底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福禄贝尔被誉为“幼儿教育之父” 等。
理论的学派性。“教育家群” 自产生始就表现出珍贵的特色: 学派林立。一群群富有教育理想的团队, 上下求索, 流芳千古。如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出现的“百家争鸣” 局面、两宋时期的学派风潮。国外“教育家群” 的教育思想流派更是异彩纷呈, 各种“主义” 的教育, 或相互论战、或相互包容, 尤其是宗教的影响, 让流派更加复杂。
4#
 楼主| 发表于 2012-6-2 19:37:12 | 只看该作者
效应的里程碑性。“教育家群” 的“群效应” 具有里程碑意义。古今中外, 每个“教育家群” 的出现都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并久远地影响着后世。“教育家群” 的合力作用远大于个体教育家的社会作用力。教育家们相互作用, 兼收并蓄, 不但个体潜能得到较大开发, 整体合力作用更加强大, 这些高大的教育家群像, 矗立在教育史上, 光彩夺目。
价值的久远性。价值影响的久远性表现为“教育家群” 的长期社会影响意义。因为, “教育家群” 的产生过程有利于形成社会教育思潮, 从而产生长久的历史影响作用。以孔子等为代表的“教育家群” 的教育思想影响贯穿古今中外自不必说, 宋朝的“教育家群” 以朱熹的理学理论思想为代表统治了宋元明三个朝代。再如,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自文艺复兴时期始一直到今天影响巨大, 如同在以往中国曾出现过“言必称希腊” 的现象一样, 直至今天, 人们对西方发达国家人本主义的先进教育思想仍倍加青睐。特别是伟大的教育家杜威的“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育思想, 不仅对美国教育产生划时代影响, 而且, 对世界、中国影响深远。
期待我们当代的“教育家群”
某个历史时期之所以涌现出大批教育家,是因为诸多社会因素恰好在这里汇聚,才形成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应该说,今天的中国教育工作者正置身于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期:一是中国教育历经千年“应试教育”磨难经历后进入重新“归零期”;二是时下正是新中国改革开放30年社会快速发展的剧变昌盛期;三是从某种意义上看当今中国社会正步入“第三次教育转型期”,有利于出现第四个中国“教育家群”的形成期。今日之中国,急切呼唤中国教育上层次、上质量、上水平,急切需要教育家办学、“教育家群” 办学。
5#
 楼主| 发表于 2012-6-2 19:37:46 | 只看该作者
以史为鉴, 可知兴替。从千年历史的长河中审视, 中国教育已历经了两次大的转型, 如今正经历第三次重大的教育转型。第一次重大教育嬗变, 基于铁耕问世引起的春秋巨变, 新兴地主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开始聚徒讲学, 出现了孔子等诸子百家, 逐渐确立了“四书五经” 的课程。第二次重大教育转型, 基于蒸汽机发明的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 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之下, 中国教育被迫史地数理化” 的现代教育内容, 但科举制下的应试教育的“怪圈” 仍未能彻底冲破, 仍具有强大的历史惯性。第三次重大教育改变, 基于当今信息技术的出现,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由重视“文史地数理化” 的学科教育转向关注人的生命发展、综合素质的提升、个体潜能的开发的素质教育。“第三次中国教育转型” 是真正意义的教育革命, 是中国教育历史的一次本质提升与飞跃,是中国教育历史发展的新的里程碑、新的起点。重新认识学生,重新认识教师,重新认识校长,重新认识学校,重新认识教育;办新教育,办优质教育,办先进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素质教育,这是当下中国教育工作者的神圣历史使命。而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 需有、应有、只有教育家办学、“教育家群”办学!
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最显著而重要的标志是人的素质的提升和人的发展。而“教育家群”的产生,是人的素质的提升和人的发展的前提、主导冲击力、推进力。对于躬逢其盛的教育家而言, 这是他们的缘分。这样的历史契机可遇不可求,甚至一去不复返。今天, 对于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来说, 幸运的是恰逢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期———走向素质教育。中国的教育工作者, 必然的历史选择就是像教育家一样办学、办教育。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必然的发展就是走向专业化、教育专家、教育家。
从某种意义上说, 改变一个人就等于改变一个国家, 就等于改变一个世界。而“教育家群” 的产生, 有力地影响着更多的人, 改变着更大的人群, 更好地改变着国家、民族和世界。(吉林省教育学院干训办主任、教授 林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5 07:29 , Processed in 0.16396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