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8|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孝昌县中小学图书阅览室建设现场会在小河中学举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5 19: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孝昌县中小学图书阅览室建设现场会在小河中学举行 [转]

      2010年5月5日孝昌县中小学图书阅览室建设现场会在小河中学举行,孝昌县教育局分管领导何联平主席、装备站负责人徐耀科长、武汉《写作》杂志社有关领导、小河中心校校长吴小松及孝昌县各中小学校长参加这次会议。会上,吴小松校长致欢迎辞,小河中学校长周毅作了图书阅览室工作经验介绍,《写作》杂志就合作共建阅览室方式进行介绍,何主席对全县阅览图书室共建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对全县装备工作建设做了安排部署。会议由徐科长主持。
2#
 楼主| 发表于 2010-5-5 19:59:10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0-5-5 20:01:12 | 只看该作者
管季超网上向老朋友 孝昌县教育局何联平先生问好。。。。
4#
 楼主| 发表于 2010-5-5 20:07:49 | 只看该作者
南京市中小学“图书阅览室”建设规范
2006-3-26
  图书阅览室建设规范









1            引言









1.1、为科学、规范和高质量地建设好中小学图书阅览室,依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依据语文、综合社会实践等相关课程对图书阅览室的要求,依据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建设规范。









1.2、图书阅览室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它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终身学习意识与习惯的重要平台;它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基地;它是各类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保证。









2            定义









2.1、《图书阅览室》是图书馆(室)的组成部分,是供师生进行书刊、书报阅读,查阅收集各类信息资料,开展研究与自主学习的空间与平台。









2.2、《图书阅览室》按使用对象划分,可分为《教师阅览室》和《学生阅览室》二部分,按其阅读介质形式划分,可分为“纸质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二种。









3            建设目标









图书阅览室的建设,要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3.1、有人性化的阅览环境与空间,体现出自然气息与读书氛围,成为师生喜爱的学习、交流与研究活动场所。









3.2、普通的《图书阅览室》有简单朴素的阅览设备,如桌椅、书刊架等,和现代化的工具手段,如复印机等。《电子图书阅览室》,则有多媒体电子阅览设备,如计算机及其网络。能使阅读者,感受到学习条件简单、朴素,使用工具方便、现代、高质。









3.3、有人本化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使管理人员与阅读者和谐共处,达到阅览室对师生的服务温馨、自然和人文化;有相关的现代化管理设备(条形码管理系统),达到管理的高效率。









3.4、有收藏充足的书刊(电子阅览室为电子读物、音像资料等)和相关资料,达到《中小学图书馆规程》的标准要求,并有特色地增加符合学校校本课程、办学特色等方面的书刊、资料。使收藏量能较好地满足学习、研究和拓宽视野的要求。









4            建设方法









4.1尚未建有阅览室的学校,按本规范的要求与标准建设;已经建有阅览室的学校,可对照本规范进行评估。达不到本规范要求的,进行升级改造;达到要求的,可以不断完善和创造特色。









4.2、新建阅览室的学校,要根据学校的教室条件,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特色等,在广泛听取教师、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多方论证,制定建设方案。不能在没有充分听取意见或论证方案的前提下,由后勤部门独立操作建设。









4.3、教师阅览室与学生阅览室要有恰当的距离或分界,以适应教师与学生二个不同群体的心理、学习方式和习惯。









4.4、阅览室建设所需的相关硬件、设备,如阅览桌椅、报刊橱、条形码管理系统等,按教育技术装备的相关规定进行立项,以装备项目方式纳入到教育技术装备政府采购过程中,有计划、有规范地开展建设。









4.5、规模大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单独建设《电子阅览室》或作为学校图书阅览室的一部分。规模小的、条件不足的学校,可以将《电子阅览室》与《网络学习室》合二为一。六轨以上的高中,则必须建“电子阅览室”。









5            建设标准









5.1、建筑面积:阅览室建筑面积,依据《南京市办学条件标准》建设。有条件和创特色的学校,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增加阅览室建筑面积,也可在多个点设立阅览角,以增加阅览室的总面积。教师阅览室的建筑面积可因校而异,不必讲究统一的规则,可依据教师办公室的分布或教师要求,个性化地安排。









5.2、阅览坐位:阅览室阅览坐位的建设可分固定坐位与自然坐位二种。固定坐位是指桌椅相对固定的坐位,中学按201的人位比,确定坐位数量,小学按251的人位比,确定数量。自然坐位是指不固定的,没有桌只有椅,或桌椅皆无的可读书空间。阅读不必正襟危坐,可自然化、人性化一些。可席地而坐,也可依柱而立。坐位的数量原则,是能满足一定数量的学生同时进入阅览室。教师阅览室的坐位则以固定坐位为主为好,以便能为教师开展科研、备课而用。其数量按阅览室空间大小而定,有一定的量即可。教师阅览室的建设,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与教师咖啡厅(茶座)相结合,以人文化的方式建设。









5.3、物理设备:阅览室的物理设备有桌椅、书刊架、出纳台及管理工具、办公装订设备、复印设备等。有条件的学校,可增加计算机借阅管理系统。如“条形码管理系统”。(电子阅览室的物理设备与配置标准,参阅《网络学习室》)。学生的阅览桌椅以朴素、简单和适应青少年的身体成长为原则,制定规格参数。教师阅览室的桌椅,则可依据学校的特色,自行购置有特色的桌椅,如藤椅等。以上物理设备的具体规格与参数,也可参见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编制的配备参考方案与配置参考目录。









5.4、环境建设:学生阅览室的室内环境,以宁静、快乐为基调,以读书为主题,由师生共同创作一些书法、绘画作品,布置到墙壁、书柜上或空间中。或以校园文化为内涵进行环境装饰。教师阅览室的室内环境,以优雅、清静为基调,以哲学、人文为主题,配以休闲空间(茶、咖啡设备与空间),进行必要的装饰。









5.5、经费标准:经费预算按以下三部分进行,一是木器设备,指桌椅、书架等物理设备;二是办公设备(包括复印机、计算机及管理系统);三是装修工程。升级改造的学校也依据这三方面,对增加的部分进行预算。









6            管理要求









6.1、有具体分管的领导,有专兼职的阅览室管理人员。分管领导要对阅览室的教育教学功能与管理要求有较高的认识,能有效地指导管理人员,能创造性地管理。规模小的学校管理人员可兼职,兼职要计工作量。规模大的学校,与图书馆人员统筹安排,以专职为主。管理人员要求有一定的专业素质,或经过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的上岗培训,能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能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交流、沟通与合作。管理人员的编制执行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规定。









6.2、建立具体的阅览室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开展阅览室的管理工作;建立管理人员的考核办法,并有效地开展考核;制定学生课余和结合学科教学开展阅读的指导意见,加强对学科教师指导学生利用阅览室开展阅读、开展研究性学习和专题研究等方面的指导,并开展相应的考核,确保阅览室的作用与功能发挥。









6.3、发挥图书馆与阅览室工作人员的能动性、创造性,每学期举办形式多样的、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也可与学科教学、教师相结合,开展读书、研讨、竞赛等活动。









6.4、建立合理、科学的作息时间,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努力增加阅览室的开放时间,要求在双休日、节假日和课余对学生开放,真正让学生有时间、有心情去阅览室读书。要建立学生借阅图书制度、学生阅读奖励制度等,努力提高图书借阅的周转率。同时,要适当的安排指导老师,参与到学生业余的阅读活动中去。
5#
 楼主| 发表于 2010-5-5 20:08:57 | 只看该作者
广东省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标准







数量
馆(室)类别

项目
省一级学校
市、县重点学校
普通完全中学
数量
馆(室)类别

项目
省一级学校
市、县重点学校
普通初中
数量
馆(室)类别

项目
省一级学校
市、县重点学校
普通小学
生均图书拥有量(册)
60
50
40
生均图书拥有量(册)
40
30
25
生均图书拥有量(册)
30
20
15
生均年递增量
1册/人
1册/人
1册/人
生均年递增量
1册/人
1册/人
1册/人
生均年递增量
1册/人
1册/人
1册/人
文艺类图书占总藏书量%
54%
50%
40%
文艺类图书占总藏书量%
54%
50%
40%
文艺类图书占总藏书量%
54%
50%
40%
报刊种类
150
120
100
报刊种类
80
70
60
报刊种类
60
50
40
工具书、教学参考书种类
300
250
200
工具书、教学参考书种类
180
150
120
工具书、教学参考书种类
120
100
80
图书馆(室)面积(㎡)
800以上
600
400
图书馆(室)面积(㎡)
600
500
400
图书馆(室)面积(㎡)
400
300
100
教师
阅览室
座位面积(㎡/座)
3.2
3
2.1
教师
阅览室
座位面积(㎡/座)
3.2
3
2.1
教师
阅览室
座位面积(㎡/座)
3.2
3
2.1
座位占教师人数比例
30%
30%
30%
座位占教师人数比例
30%
30%
30%
座位占教师人数比例
25%
25%
25%
学生
阅览室
座位面积(㎡/座)
2
1.8
1.5
学生
阅览室
座位面积(㎡/座)
2
1.8
1.5
学生
阅览室
座位面积(㎡/座)
1.5
1.2
1
座位占学生人数比例
17%
15%
13%
座位占学生人数比例
17%
15%
13%
座位占学生人数比例
17%
10%
6%
藏书室(册/㎡)
400
450
500
藏书室(册/㎡)
400
450
500
藏书室(册/㎡)
400
500
600
管理工作办公室使用面积(㎡/座)
7
6
5
管理工作办公室使用面积(㎡/座)
7
6
5
管理工作办公室使用面积(㎡/座)
7
6
5
电子阅览室
一、环境条件
1、自然光及辅助照明,台面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 200 Lx,书写黑板宜设局部照明,其垂直照度的平均值不应低于200 Lx,不均匀度不应低于0.7,台面无阳光直射,宜安装窗帘,室内无眩光。2、自然通风,室内空气流通,换气应达到3-5次/h,使室内CO2的浓度低于1.5%。3、室内环境噪声应低于.50分贝。4、室内温度以不高于30℃为宜,宜安装空调(5~10匹)。5、供电:配参数电源,内设控制中心,集中控制学生电脑。6、配备防火、防盗等安全设备。
四、配备标准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要求
数量
单位

1
控制台(内置控制及设备)

1
采用防酸碱pvc面料
2
教师座椅

2

3
多媒体电脑
教师用
1
作服务器用
二、设计要求
1、具有良好的防雷设施,防静电地板,远离有强电磁场辐射和有强腐蚀性的物体。2、单独接地电阻≤4Ω,接入楼体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1Ω。3、湿度适宜,设在楼房的中、上层,不宜设在地层和顶层。4、电脑台位间的最近距离不小于1300mm。5、所有计算机联网,并与校园网相连。
4
网络信息口

4

5
网络
10/100M

6
打印机

4
在线公用
7
学生计算机

50
无盘工作站可配U盘插口
三、面
1、
每间电子阅览室宜50个座位,使用面积不少于1.9㎡/座。

2、
视学校的实际情况,可设1~2间电子阅览室。

8
耳机

50
(选用)
9
电脑台

50
结构外形自选
10
学生凳
钢塑结构,可升降
50

11
参数电源

2

基础
设施
1、
有办公桌、出纳台、目录柜、文件柜等

2、
有书柜、书架、陈列柜、阅览桌椅、报刊架等

3、
有装订、防火、防尘、防盗、防潮、防霉、通风设备及防蛀措施

4、
照明设施齐全,采光通风良好

5、
各类图书馆应配有计算机、视听室、复制等设备

1、
有办公桌、出纳台、目录柜、文件柜等

2、
有书柜、书架、陈列柜、阅览桌椅、报刊架等

3、
有装订、防火、防尘、防盗、防潮、防霉、通风设备及防蛀措施

4、
照明设施齐全,采光通风良好

5、
省一级学校、市、县重点学校图书馆应配有计算机、视听室、复制等设备

1、
有办公桌、出纳台、目录柜、文件柜等

2、
有书柜、书架、陈列柜、阅览桌椅、报刊架等

3、
有装订、防火、防尘、防盗、防潮、防霉、通风设备及防蛀措施

4、
照明设施齐全,采光通风良好

5、
省一级学校、市、县重点学校图书馆应配有计算机、视听室、复制等设备

人员
配备
1、
人员配备
学校类型
省一级学校
市、县重点学校
普通完全中学
1、
人员配备
学校类型
省一级学校
市、县重点学校
普通初中
1、
人员配备
学校类型
省一级学校
市、县重点学校
普通小学
人员数量(人)
4
4
3
人员数量(人)
4
3
2
人员数量(人)
2
1
1(或兼)
2、
应配有具有中级职称以上(或有大专学历以上)的负责人和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图书馆业务,相对稳定的管理人员。

2、
省一级学校、市、县重点学校配有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负责人,普通初中应配备有高中学历,熟悉图书馆业务,相对稳定的管理人员。

2、
省一级学校、市、县重点学校应配备高中以上学历,熟悉图书馆业务,相对稳定的管理人员,普通小学图书馆可配备熟悉业务,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管理员。

1、学校对图书馆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有领导分管,有经费保证。2、应有图书总帐和分类帐两本帐目。3、应有书名目录、分类目录和著者目录。4、图书按“中图法”分类。5、新书应及时验收,登记和编目,新书应在10天内上架并流通。6、报纸当天上架,刊物两天内登记借出。7、报刊应每月装订成册,并登记。8、保持馆、室清洁、卫生。9、图书应用计算机管理,实行电脑编目、检索、管理等。10、图书馆应建立:①管理人员岗位职责。②书刊借还制度。③藏书及资料管理规则。④阅览室守则。⑤赔偿制度。⑥图书的剔旧和处理办法。11、向师生开架或半开架借阅,借书处和阅览室开放时间不少于40小时/周。
1、学校对图书馆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有领导分管,有经费保证。2、应有图书总帐和分类帐两本帐目。3、应有书名目录、分类目录和著者目录。4、图书按“中图法”分类。5、新书应及时验收,登记和编目,新书应在10天内上架并流通。6、报纸当天上架,刊物两天内登记借出。7、报刊应每月装订成册,并登记。8、保持馆、室清洁、卫生。9、省一级学校、市、县重点学校图书馆用计算机管理,实行编目、检索、管理等。10、图书馆应建立:①管理人员岗位职责。②书刊借还制度。③藏书及资料管理规则。④阅览室守则。⑤赔偿制度。⑥图书的剔旧和处理办法。11、向师生开架或半开架借阅,借书处和阅览室开放时间不少于40小时/周。
1、学校对图书馆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有领导分管,有经费保证。2、应有图书总帐和分类帐两本帐目。3、应有书名目录、分类目录和著者目录。4、图书按“中图法”分类。5、新书应及时验收,登记和编目,新书应在10天内上架并流通。6、报纸当天上架,刊物两天内登记借出。7、报刊应每月装订成册,并登记。8、保持馆、室清洁、卫生。9、省一级学校、市、县重点学校图书用计算机管理,实行编目、检索、管理等。10、图书馆应建立:①管理人员岗位职责。②书刊借还制度。③藏书及资料管理规则。④阅览室守则。⑤赔偿制度。⑥图书的剔旧和处理办法。11、向师生开架或半开架借阅,借书处和阅览室开放时间不少于40小时/周。
书刊
使用
1、利用黑板报和视听室介绍新书目录,推荐好书。2、积极开展对师生的出借服务,教师全天出借,学生定期出借,提高书刊流通量,每个学生每年借书15册(次)以上。3、合理安排时间,认真组织学生到阅览室,开展形式多样的读者活动。4、配合学校工作运用剪报、图片、图书等展开宣传教育活动。5、对学生开设阅读指导课。
1、利用黑板报和视听室介绍新书目录,推荐好书。2、积极开展对师生的出借服务,教师全天出借,学生定期出借,每个学生每年借书12册(次)以上。3、合理安排时间,认真组织学生到阅览室,开展形式多样的读者活动。4、配合学校工作运用剪报、图片、图书等展开宣传教育活动。5、认真做好导读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开设阅读指导课。
1、利用黑板报和视听室介绍新书目录,推荐好书。2、积极开展对师生的出借服务,提高书刊流通量,每个学生每年借书10册(次)以上。3、合理安排时间,认真组织学生到阅览室,开展形式多样的读者活动。4、配合学校工作运用剪报、图片、图书等展开宣传教育活动。5、对学生开设阅读指导课。
备注
本标准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教基[2003]5号)和我厅《广东省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规程》(粤教装备[2000]11号)制定。
6#
 楼主| 发表于 2010-5-5 20:10:14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建议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王 生
2010.3
案由:
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充分发挥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案据:
作为传播文化,向广大师生提供精神食粮的图书馆,责无旁贷地被推向了教育教学的前沿阵地。学校图书馆是师生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开设第二课堂教学的主要场所。一个出色的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取得教育成就的基本条件。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明确规定:“中小学图书馆要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包括图书和图书馆知识介绍,工具书使用方法,文献信息的选择和读书方法等方面的指导。”长期以来,中小学图书馆在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所存在的问题相当突出。主要问题有:
1.藏书不足,过时陈旧图书过多。前些年,为了实现“普九”任务,有些学校为凑足图书册数,大量购进便宜图书,还有一些学校的图书是由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捐赠的,这些图书并没有专职人员进行筛选,有不少也不适合学生阅读。近年来,随着图书价格的一路飙升,让办学经费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农村中小学更是望而却步,根本无法按照《中小学图书管理规程》添置相应的新书。因此大多数中小学图书馆(室)里收藏的多是一些过时的资料,而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及教材的变化,这些资料不但已经失去了参考价值,而且对学生有误导作用。
2.馆舍简陋,设备条件太差。图书馆(室)间数、面积与学生、教师设座和要求差距很大,不少中小学基本上没有学生和教师阅览室。尤其是农村小学,馆舍规模小,设施简陋,几张旧桌椅,几个旧书架,美其名曰“图书室”,就算是有了图书室。还有一些图书室形同虚设,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是“铁将军”把门,也有不少学校在各级达标验收结束后,就把图书室腾出来作教室用了。
3.人员紧缺,管理水平较低。目前,中小学图书管理人员普遍偏少、素质偏低。相当多的学校把一些老弱病残人员或勤杂人员安排到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要求都相当高的图书馆(室)来工作,超过98%的中小学图书管理员不是专业出身,这些教师普遍缺乏专业管理知识,甚至连最起码的图书分类、编目等基本常识也不懂,能做的只是“借还图书”的登记工作。如此的管理队伍、管理水平,与新形势下对中小学图书馆的要求不相适应。
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中小学图书馆(室)是学校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最重要、公共化的教育资源,是为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配合新课改进行教育教学科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翼。图书馆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个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是学校办学条件的基本要求,是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图书馆建设不达标的学校,就不是一所好学校。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图书馆建设摆上议事日程。
2.加大经费投入。有关主管部门要大力支持学校图书馆建设。要有一定的经费投放预算。地方有关部门要有一定的学校图书馆建设经费投放计划和标准。学校要加大图书馆建设的经费投放指标,同时,可发动社会力量帮助图书馆建设。
3.充实优秀图书。作为中小学的图书馆,在藏书建设过程中,把专业方面的各种教学参考书和相关的报刊作为重点,学校要精挑细选,利用有限经费,尽可能多地购置优质优廉的图书来充实图书馆,给师生提供优秀的、有价值的图书。
4.优化管理队伍。图书管理是专业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同时也是一种复杂而繁琐的工作,管理者一定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的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热爱图书管理以及较高的管理水平。在人员编制上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培养专业管理员,专门从事图书馆的管理。
5.建立健全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工程,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要有制度保证。因此各有关职能部门应该联合出台一系列有利于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的硬性规定;要加强中小学藏书室、中小学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的硬件建设,努力按师生比例要求设阅览座位;要切实抓好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室)图书的配备工作,图书生均藏书量应遵照“两全普九”和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量配备标准》要求执行,而且每年新增图书比例应不少于藏书总量的3%进行递增,做到图书结构合理,保证图书质量,提高图书的可读性。
7#
 楼主| 发表于 2010-5-5 20:12:20 | 只看该作者
     当前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转载]


   
    当前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一些村办小学,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却令人堪忧。许多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还非常简陋,且都安排在学校一些令人遗忘的角落;图书馆里充斥着很多重复且不适合学生、教师阅读的,为凑足册数而摆放且布满灰尘的书;图书馆和阅览室的开放也往往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而完成相应的次数……

当前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长期以来,中小学图书馆一直是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学校教育的首选场所,是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是学校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器”和“孵化器”!早在1980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中小学图书馆宣言》就指出:“中小学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事业……一所出色的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取得教育成就的基本条件。”但事实上,当前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一些村办小学,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却令人堪忧。笔者就曾针对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发现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中小学图书馆藏书数量不足,且其中不乏是大量陈旧过时、无人问津的图书,而新近出版的书籍以及文学、科普类等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书较少。前些年,为了实现“普九”任务,有些学校为凑足图书册数,大量购进便宜图书,还有一些学校的图书是由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捐赠的,这些图书并没有专职人员进行筛选,有不少也不适合学生阅读。近年来,随着图书价格的一路飙升,让办学经费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农村中小学更是望而却步,根本无法按照《中小学图书管理规程》添置相应的新书。因此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室)里收藏的多是一些过时的试题、教参等资料,而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及教材的变化,这些资料不但已经失去了参考价值,而且对学生有误导作用,但是图书馆仍不敢贸然下架剔除。作为中小学的图书馆,在藏书建设过程中,把专业方面的各种教学参考书和相关的报刊作为重点,并及时提供和指导学生借阅是有必要的,但如果这方面的书籍过多或过于陈旧,则既不符合学生的阅读需要,还存在着误导学生的可能。
    第二,图书馆(室)间数、面积和学生、教师设座与要求差距很大,不少农村中小学基本上没有学生和教师阅览室。“普九”以来,全国各地绝大多数中小学校都有了图书馆(室),有些条件困难的学校甚至缩小了办公用房也建起了图书室。因此,较之以前,馆舍面积等有了较大的增加。但在调研中笔者也发现,有一些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馆舍规模小,设施简陋,几张旧桌椅,几个旧书架,美其名曰“图书室”,就算是有了图书室。还有一些图书室形同虚设,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是“铁将军”把门,也有不少学校在各级达标验收结束后,就把图书室腾出来做教室用了。
    第三,图书管理人员量少质弱,常规管理不到位。目前,农村中小学图书管理人员普遍偏少、素质偏低。相当多的学校把一些老弱病残人员或勤杂人员安排到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要求都相当高的图书馆(室)来工作,这是对图书馆(室)工作的一个巨大误解,好像谁都可以干好图书馆(室)工作一样。教育部《规程》中明确要求:“图书馆负责人要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有基本的图书馆专业技能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然而,从笔者调研的情况来看,超过98%的中小学图书管理员不是专业出身(这当然也与此类人员教育上较少引进有关),这些教师普遍缺乏专业管理知识,甚至连最起码的图书分类、编目等基本常识也不懂,能做的只是“借还图书”的登记工作。如此的管理队伍、管理水平,与新形势下对中小学图书馆里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从调研的结果可以看出:当前农村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可以说是困难重重。那么如何才能尽快摆脱困境,积极稳妥的推进农村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呢?
    一要转变观念,更新认识。中小学图书馆(室)是学校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最重要、公共化的教育资源,是为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配合新课改进行教育教学科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翼。图书馆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一个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是学校办学条件的基本要求,是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图书馆建设不达标的学校,就不是一所好学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对学校图书馆(室)的地位和作用应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按照教育部颁布的《规程》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与管理工作,认真解决当前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室)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下决心把图书馆建成具有一流条件、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的学校标志性工程,成为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成为师生求知和向往的地方,成为学校最亮丽的景观。
    二要政策倾斜,确保经费。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工程,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政策保护和经费支撑。因此各有关职能部门应该联合出台一系列有利于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的政策,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农村中小学购置图书等支出的需要;要加强中小学藏书室、中小学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的硬件建设,努力按师生比例要求设阅览座位;要切实抓好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室)图书的配备工作,图书生均藏书量应遵照“两全普九”和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量配备标准》要求执行,而且每年新增图书比例应不少于藏书总量的3%进行递增,做到图书结构合理,保证图书质量,提高图书的可读性。
    三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各学校都应按照规定要求配齐中小学图书管理人员,要从政治上、生活上、工作上积极关心、支持他们,要在评优、评模、评职和福利待遇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一视同仁;要重视和加强中小学图书管理人员的外出学习、考察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同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应经常开展对图书馆(室)工作的检查和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人员应给予表彰奖励,对确实不能胜任工作、对工作不负责的图书管理人员应及时进行调整;同时还应开足开好图书情报课和阅读辅导课,提高图书的借阅率、使用率和学生的到馆率,充分发挥图书馆(室)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当然,校情不同,工作的难度会有差异。但相信,只要上下一心共同努力,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定会取得突破性进展。面对今后的工作,还是让我们牢记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应该让学生走进图书馆,让书籍成为青年一代的挚友!”这是关乎我们民族的未来的大事,因为一个热爱读书的国家,必定是个不断向上的国度。
8#
 楼主| 发表于 2010-5-5 20:13:48 |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0-5-15 09:29: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神舟8号 于 2010-5-15 09:31 编辑

中小学图书室大多是徒有虚名,要真正让学校图书室发挥其作用,那还有一段很艰苦的路要走,也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哟!
10#
发表于 2010-5-15 09:38:14 | 只看该作者
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根本就没有正儿八经的图书室,纵是有所谓的图书室也只是用来应付有关部门检查用的,藏书也已经所谓的纸上造册,根本就没有向学生开放过图书室,所有借阅登记都是纸上进行的动作,都是用来应付有关部门检查的档案而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21:22 , Processed in 0.10903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