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赏析小说的一般路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9 22:53: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赏析小说的一般路径

程予东

学生喜欢读小说,而喜欢的原因主要就是小说的故事情节吸引人。语文教材里小说的篇章也不在少数,倘若学生离开了老师的教学解读,他们对小说的理解还是仅限于故事情节吸引人好看的话,我只能说学生欣赏的水平还是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既然是个例子,小说的教学是不是就应该像数学教学一样,老师讲授了一种类型的题目,接下来学生遇到了比较接近的题目就可以独立完成了。

虽然这样的比较显得有些拙劣,但两者之间还是有可比性的。因为一般情形下,小说具备比较固定的要素。那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这三个要素中人物处在核心的地位。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所熟知的环境的作用是这样的: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衬托人物思想性格或中心主旨。例如《故乡》开头的环境描写就起到衬托人物悲凉心情的作用。例如《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在教室之外所感受到的非同寻常的安静就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曹操煮酒论英雄》中有关雷声的描写内容就为下文刘备借雷声来掩饰曹操说破英雄而产生的恐慌做好了情节的铺垫,这里的环境描写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而故事情节呢?它越曲折多变起伏跌宕人物的思想性格就越丰满形象。一般情况之下,我们很难看出人物的内在思想性格特征,而在故事情节的矛盾冲突变化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就会极大限度地展露出来。利益的面前可以区分贪婪和廉洁自律,困苦面前可以区分真情和假意,危险面前可以区分镇定和慌乱等等。总之矛盾冲突越尖锐人的性格展现越充分。故事情节里的矛盾冲突越多情节就越吸引人。环境和情节的作用最后的指向皆是人物形象的展示。所以我们说小说的三要素中处在核心的是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化、典型化,小说虽是虚构的世界,但是又折射着生活。小说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体现社会意义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在阅读小说的时候就有路径可以遵循了。那就是要求我们首先明白小说写了怎样的故事情节,其次找出情节里涉及到的人物形象有哪些,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怎样,人对人对事的态度是怎样的,最后思考人和人关系态度为什么会不同,探究态度不同的原因和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思考小说的现实意义。

例如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文章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于勒由于好吃懒做把自己的和他兄长的那份家产全部占完耗空之后被家人打发去了美洲,后来他写了封信说自己发了财并且希望能够赔偿因自己而给家人带来的损失,所以菲利普夫妇日思夜想,对于勒极尽赞美之词,但是后来在菲利普夫妇一家人准备去旅行的途中意外的看到了落魄的于勒又背后责骂不休,回来的时候改乘了别的船。小说塑造的人物有菲利普夫妇,两个姐姐,约瑟夫及于勒。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无不反映了资产阶级身上自私自利的本性,在他们的世界里钱是第一位的,为了钱可以抛弃亲情。而约瑟夫对于勒的态度与他们的父母恰好相反,作者塑造约瑟夫的形象显然是为了反衬菲利普夫妇的。这个孩子给落魄的叔叔小费,心里默念着: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亲弟弟,我的亲叔叔。正体现了他身上的善良,但是小说的结局却是这样安排的: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了圣玛洛号船,以免再遇见他。作者在这里不是分明在告诉我们善良的力量在那样的社会中是多么渺小,那是一个金钱可以异化人的关系,可以吞没善良的心灵的社会。作者在小说的结尾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极度悲哀和深刻失望。于勒以前是一个混混,但是现在他靠自己的劳动来求得生存,这表明了他人性的复苏和回归,作者写改变了的于勒是为了反衬菲利普夫妇不变本性的。

如果我们把欣赏小说的基本路径指点给学生,相信他们会触类旁通,自己的思维能力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和提高。授之与鱼,莫若授之与渔。当是也。

【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afb4960102vys4.html

【程予东博客:[url=]走在风外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ouzaifengwai[/url]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1:02 , Processed in 0.08572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