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懂才是好文章——百年白话文运动与新时代文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4-29 09:17: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好懂才是好文章——百年白话文运动与新时代文风
  1919年“五四”新文化浪潮中掀起的轰轰烈烈的白话文运动,至今整整一百年了。回望百年白话文运动的风雨历程,让我们看见新的东西。
  从文言到白话,实际上经历了缓慢的“破茧期”:
  鲁迅在“五四”时代发表的《狂人日记》被称为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但小说开头的一段序言,是用文言写的:“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1925年孙中山立的遗嘱,仍是文言的:“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1937年出版的《国语辞典》,是第一部现代汉语词典,其释义不是纯正白话,有明显文言色彩。如解释“人民”时说:“犹言百姓。”新中国成立前的媒体语言,皆是半文半白的。
  可见,虽早在“五四”时期就大力倡导白话文,但其兴起历程却艰难而悠长。
  毛泽东的许多文章堪称白话文典范。比如,他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像一个人一样,有他的幼年、青年、壮年和老年。中国共产党已经不是小孩子,也不是十几岁的年轻小伙子,而是一个大人了。”如此晓畅易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文字,不禁让人惊诧,这是20世纪40年代写出的。无怪乎胡适说:“共产党里白话文写得最好的还是毛泽东!”
  新中国成立后,白话文才真正畅行起来,半文半白的旧文风一扫而空。因为新社会的媒体,就像上面提到的毛主席那篇文章一样,是面向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人民大众的。
  在上述两个时代白话文态势的强烈对比中,可以窥见:言语之风,在相对平稳的社会中,变化缓慢;社会急剧变革时,则变异迅速,其疾如风。
  当今社会行驶在快车道上,祖国面貌日新月异,白话文也在快速演进。随便翻开哪天报纸,就会发现寻常“大白话”频频跃然纸上,如“撸起袖子加油干”“马上就办”“像钉钉子一样”……这些口语说法,百姓一望而知。网络上的“大白话”更如滔滔江河。
  不过,时下白话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长文多、套话多、引用古诗文“流行语化”。此外,有的文章过度追求“文辞斐然”,词句雕琢太过,都不流畅、不好读了。有的偏好“古风”,甚至偶见通篇文言的“赋”,我真想问编者:有几个读者会把这样的文章读完?
  在快马加鞭前行的新时代,应大力提倡清新、自然、流畅、洗练的语言新风,当以口语为主,杂以文言词语,让文章既平易近人,又不乏文采。
  80多年前,鲁迅先生曾说:“从活人的嘴上,采取有生命的词汇,搬到纸上来……”(《且介亭杂文二集·人生识字糊涂始》)这句话今天仍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新时代白话文追求的目标,应该是让千百万群众“好懂”。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2:58 , Processed in 0.07299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