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园林中的语音符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6-14 17:41: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园林中的语音符号
  语言学家赵元任说:“语言是人跟人互通信息、用发音器官发出来的成系统的行为方式。”汉语中有太多的同音字词,音同义不同。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将语音和语义发生转用的修辞手法,称为“谐音”,是语音崇拜的一种表现。语音崇拜源于自然崇拜中对“人”自身的崇拜。古人认为,“名号之正,取之天地,天地为名号之大义也。”因而深信语音有特殊的魔力,用咒语就可以祈福禳灾、降妖除魔。在人们日常交际中,言语知觉以作用于听觉系统的语音为基础,而语音可以直接取得某种约定俗成的语义,不必受字形束缚。因此,谐音已经超越了言语范畴,穿行在一些非言语领域。作为中华文化综合载体的园林,利用谐音大量物化为喜闻乐见的吉祥符号,成为园林的物质构建和装饰元素,散发出汉语的独特气质,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思想观念。
祈吉避凶 五福捧寿
  《尚书》记载的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园林中除了各式“福”字之外,与“福”谐音的吉祥符号更多。“福”与“蝙蝠”的“蝠”同音,所以建筑有“蝠厅”,水池有“蝠池”,雕刻有“五蝠捧寿”等。宋后受流行的“蝙蝠扇”即折扇影响,因“扇”与“善”谐音、蝠即“福”,园林出现了扇亭、扇形洞窗和折扇铺地等,象征扬善、行善有福等。
  葫芦与“福禄”谐音,园林建筑有“葫芦门”、葫芦飞罩、落地罩等,葫芦门环寓意“伸手有福禄”。
  寿,除大量用“五福捧寿”图案,还有用猫和蝴蝶图案,“猫”与“耄”、“蝶”与“耋”谐音,“耄耋”代指“寿”。
  因鱼与“余”同音,“鱼”的符号备受青睐。如三鲤共头铺地,三指“多”,“鲤”与“利”谐音,意为“多利聚头”;击磬双鲤鱼,击与“吉”、磬与“庆”、鲤鱼与“利”“余”谐音,大量见于园林花窗、铺地、木雕、雀替、门楼兜肚等;金鱼满塘,鱼与“玉”、塘与“堂”同音,即“金玉满堂”,见之于园林雕刻的金鱼和水草图案。苏州园林大厅前植白玉兰、厅后植金桂,成为标配,以合“金玉满堂”之意。
  此外,还有如园林廊边玉雕“白菜”陈设,“白菜”与“百财”同音;“八”与“发”谐音,八角洞门、八角洞窗象征发财、发达。花台上种垂丝海棠、白玉兰和牡丹,也取“玉堂富贵”之意。“九”在中国文化中被称为天数,是最大的阳数,“九”与“久”同音,长长久久,连绵不断,受到皇家园林的钟爱。喜鹊登梅花,喜上眉梢,喜鹊梧桐,“同”“桐”同音,意为“同喜”。宝瓶,“瓶”与“平”同音,双宝瓶门相对,为“平平安安”。
民族襟怀 士人风骨
  表达中华民族胸怀宽广、热爱和平的图案,以“六(鹿)合(鹤)同(桐)春”铺地图案最为典型,苏州留园和故宫御花园都有。颐和园乐寿堂前铜铸的梅花鹿(六)、仙鹤(合)和大瓶(太平)组合,取其谐音“六合太平”之意。园林陈设和吉祥图案中还经常出现“大瓶”和“大象”,取与“太平”和“祥”谐音,表示“太平有祥”。
  中国士人偏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风骨。不仅“濂溪乐处”“远香”“香远益清”成为园林景点,而且因“荷花”也称“莲花”,“莲”“廉”同音,一株出水的莲花象征“一品清廉”,寓意居高位而不贪、公正廉洁。
  苏州名园狮子林中有“云林洗梧桐”图。该图源于元末倪云林因友人偶吐一痰在清閟阁下的梧桐根须,驱使僮仆一一加以洗涤的故事。园一名“洗梧园”,“洗梧”也是“洗吾”,洗涤身上世俗的灰尘,抒发高洁的精神品格。元末隐士曹善诚效法云林的“洗梧园”,也筑园名“洗梧”,以表明心迹。“洗梧”成为知识分子志向高远、矗立高洁、心不蒙尘的象征。
  语音崇拜的同时也带来语音忌讳。如颐和园的“豳风桥”,原名“桑苎桥”。清光绪年间,因避咸丰名讳“詝”(与苎同音),且“桑苎”与“丧主”谐音,故取《诗经·豳风·七月》义改为豳风桥。语音禁忌中也包括方言语音。明代陆容云说:“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筷)儿’……”。
中举食禄 高官怀德
  古代读书人的最高理想是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兼济天下。所以,民俗有“前榉后朴”之说。因“榉”与“举”谐音,大门前种上榉树表示中举;“朴”与“仆”谐音,后面有仆人伺候着。堆塑有“公(功)鸡对天长鸣(名)”,谐音“功名”。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于是,匾额用三个圆圈相套,荔枝、桂圆加核桃均为三种圆形水果图,“圆”与“元”谐音,意为“连中三元”。“一鹭莲科”即“一路连科”,以“鹭”谐音“路”,以莲蓬或莲花谐音“连”,或以成片的芦苇象征“连”之意,表达旧时人们对文人一路中科、仕途顺利的祝福。
  “槐”,从木,鬼声;“魁”,从斗,鬼声。“槐”“魁”音同,“魁”即居首,有夺魁之意,“槐”因而成为学宫植物标配。汉武帝时太学旁广植槐树,鼓励学子夺魁,“槐市”也成为学子读书问学之地。宅园住宅前庭植“槐”树,源于《周礼》“面三槐,三公位焉”的制度。朝廷种三槐,三公面槐而坐。“槐”者,“怀”也,指心怀国君和百姓,故有“郁郁三槐,惟德之符”,象征家庭仁德,后衍为高官门第的象征。
  住宅门楼上还常雕刻“十鹿”图,以与“食禄”谐音,表达享受国家俸禄的愿望;园林花窗、铺地都有“瓶伸三戟”图案,“瓶”与“平”、“伸”与“升”、“戟”与“级”相互谐音,意为“平升三级”;鸡冠花加铜镜加爵,寓意“加官(冠)晋(镜)爵”等,期望官运亨通。
  谐音达意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其艺术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化俗为雅。将福禄寿喜财这些世俗愿望,以雅的方式表达出来,使人们在悦目的同时,获得心灵慰藉。诚如美学家朱光潜所言:“心里印着美的意象,常受美的意象浸润,自然也可以少存些浊念。”
  二是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象,使板滞、空泛的内容艺术化。图案的物质具象令人赏心悦目,如仙鹤,神姿仙态、超凡脱俗;梅花鹿,体态轻盈、梅开五福。许多原本互不相干的物件,根据谐音进行了巧妙组合,成为喜闻乐见的吉祥符号,如瓜和蝴蝶,寓意瓜瓞连绵;莲花与鱼,寓意连年有余;万年青、柿子和如意,寓意“万事如意”,等等。
  诚然,谐音不是汉语独有现象,但唯有汉语能将谐音发挥得淋漓尽致。据学者统计,汉语中与谐音相关的仅修辞格就有13种之多。这些外形美丽且寓意深刻的园林符号,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印记和精神标识。
  (作者:赵江华,系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0:15 , Processed in 0.09626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