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成名,多从中短篇小说创作开始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2月08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 刘霄)我国长篇小说年产3000部,而中短篇创作面临尴尬:不但刊登中短篇小说的纯文学杂志生存境遇不容乐观,出版社在推出中短篇小说集时也顾虑重重。究竟是何原因?近日,作家张炜与《文艺报》总编辑、评论家阎晶明就“中短篇小说创作与现状”展开对话,深入探讨个中原由。
“其实我最初的创作是从诗开始的,然后是散文和短篇,最后才是中篇和长篇。现在回头读以前的中短篇,觉得当年写的文字那么有青春感和张力。写了30多年,可以说是一路获得,一路丢弃。我希望回归短篇,这里才是显示作家肌肉的地方。写短篇需要更精湛的技艺,它需要你一落笔就在最高点,一个作家如果停止短篇创作,他的状态不会太好。”张炜表示,自己就是从最短的文学诗开始进入文学的,相比起需要漫长劳动的长篇小说,他认为写好一首短诗更困难,“它需要作者的精气神更凝聚,需要一种创作的爆发力,需要所谓的灵感,并瞬间把它抓住,这是很困难的。一首很短的诗,有时候它的价值是很高的,所以历史上留下了那么多的千古绝唱。”张炜认为,在长篇中改正错误的余地很大,但短篇犯了错误不仅仅是重新打磨就可以的,你只能从艺术上做一点点的修理,但最初获得的感动和冲动是别的时候不能重复的。张炜坦言,他把创作年华最旺盛、状态最好的时期,都献给了短篇小说的写作。
以中短篇见长的作家,写作的数量往往较少,如果主要的创作是长篇,那么写作量反而是比较多的。在张炜30年来写过的130多部短篇中,他个人比较满意的大概只有10几篇,尽管每一部短篇都凝聚了他创作时全部的力量。一些作家可以写出相当不错的长篇,但是一部好的短篇也写不出来,为什么?“因为短篇对于语言的要求更高,所以有的时候对于作家的判断,就会以短篇作为标志。”张炜说。
中短篇的创作对于作家如此重要,然而在市场上并不幸运。长篇小说的市场发行量和中短篇小说集的市场发行量却有着天壤之别。面对同一位作家,出版社更愿意出版他的长篇小说,出版其中短篇小说集却要冒风险。在目前长篇小说创作热潮高涨的背景下,中短篇小说的处境和出路又将会怎样?
“其实我们都知道每一个成名的作家,他们走上成功的道路,文学的道路,包括具体来说小说创作的道路,应该说都是从中短篇小说开始的”,阎晶明说。而现在承载中短篇小说的期刊很难进入市场,因此受关注的程度会越来越低,每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数量就远远大于作家中短篇小说集的数量,所以文学图书里有市场效益的,主要的还是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也是由短篇小说慢慢积累开始的,这是过去一直以来的一个理念,同时也是很多作家创作实践所走过的一个历程。尽管中短篇小说的发行传播不易,但作为一个作家,短篇小说创作与中篇小说创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阎晶明强调,相比类似于“百年史”的长篇和更能提供给作者很大空间的中篇小说,短篇小说选材要严,并且写得要深,“实际上它就是截取一个最典型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最后要爆破,要变成一个寓言,通过非常简短的故事,能够映衬一个人生”,阎晶明说:“这正是短篇小说创作的内力,也是它的难点,也是它独立存在的重要原因。”
比如苏童,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同样是署名他的作品,中短篇和长篇小说的命运大不一样。他的长篇小说经常被改编成电影,原著随影片步步走红。而他的中短篇小说,能让读者记住的则不多。对此,阎晶明分析认为,首先是电影电视剧的改编对文学作品的诱惑力增大,很多人写一个短篇小说很难被改编成电影,而长篇小说被改编的机会大得多,尤其是改编成电视剧的机会更大一些,这就是很多人愿意从事长篇小说创作的原因。其次,长篇小说的读者更注重小说的故事、题材,只要写得好,它是一个独立的出版物,它不代表一个人,不是以这个人的符号为象征来出版的。第三,读者审美的需求也不一样了,过去阅读的是文学,现在有些读者就是想从作品当中看到别人的生活,对人物的命运感要求更加强烈,他更想知道这些东西,而对过去纯粹的文学欣赏的观点降低了,这也导致了很多人看长篇,而不看中短篇。
张炜谈到,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短篇小说引起的反响很强烈,整个社会的文学阅读就开始了,中国很多的作家都在那个时候写短篇,后来慢慢地转为中短篇。如今社会更加浮躁了,读者急于看有情节的故事,而不再是欣赏语言艺术,要把一个故事甩得开,写得吸引人,于是就演变成了通俗文学。
作家既然选择文学,就是满足心灵的需要,而不是为了赚钱。张炜希望,要坚持文学的韧性,中国短篇小说的创作才会越来越繁荣,对市场的期待,会慢慢地回归。他建议,作者刚开始写作不要写长篇,因为没有进入到文学内部,文学的核心还是短篇、诗,以及儿童文学。一个好的写作者,首先是一个好的儿童文学作家,和一个好的诗人。如果他本质上不是一个好的诗人,他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杰出的大作家。一个从诗写到散文,到小小说,到短篇小说的人,往往是一个可信的、能够走远的作家。
据悉,此次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中短篇小说精品选》率先推出的三本是贾平凹的《美穴地》、张炜的《生长蘑菇的地方》和刘醒龙的《挑担茶叶上北京》。
<INPUT style="DISPLAY: none" value=0 type=checkbox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