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我们与香港教育背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4 13:27: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我们与香港教育背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郭上达

  4月15日,我在市一中报告厅有幸聆听了香港兆基创意书院校长叶建源先生的一场精彩演讲,演讲的题目为 “在东亚地区的教育改革声中谈创意教育”。

  叶先生以全球化的视野,幽默风趣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方式,分析了当前世界尤其是东亚地区的教育现状,列举了东亚地区教育的成就与不足,并就其传统的教育方式作了反思。他以大量的视频、图片等实例,介绍了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等地区在教育上的改革与探索,引伸出“创意、互动、个别化”是当今东亚地区推进教育改革的追求,进而提出“才华、包容、科技、技艺”等创意教育发展的思路。

  听完叶老师的演讲,我深深的感到内地与香港教育背后的文化与我们内地或珠三角地区教育背后的文化价值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过今天的报告会,我觉得比较之下他们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一、平实(注重实际)

  话语方式平实,非常实际。整场报告会,我们所听到的语言,平时得几乎连普通老百姓都可以听得明白。叙述方式平坦,没有什么高潮起伏。所论述的观点也比较低平,没有什么高调,但实在。引用大量实例,这些例子有具体的出处、数据、校名等支撑。感觉这些事件这些问题这些观点就在我们身边,已经是我们的生活的一部分,并没有远离我们,而且我们都有能力还可以努力去尝试。这都非常符合香港人“非常实际”的文化背景。

  二、方便(人本理念)

  一张张数码照片的展示,小电影的演示,课堂实录片断的剪辑……相当方便。我想,这跟香港地区作为信息产业发达城市的文化有关。信息化意识在教师的教学日常思维和行动里边已经体现。充分利用数码相机,把需要表达的场面拍下来进行power展示,几乎没有任何结束和硬件难度,非常简单非常真实,体现了信息化是为“人”服务的,人是中心,体现了“以人为本”文化背景。根据现有的技术和能力水平,利用信息化为提高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服务,几乎不增加人们的负担。这跟我们的信息化概念会有所区别。我们往往追求信息化的硬件建设,大手笔投入,而实际运用没法跟上,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我们有时会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为了做课件而做课件,花相当大的时间人力把课件做成极其完美,最后忘了课件为了什么,造成信息化没有带来人们工作的方便反而成了极大的负担。我们的信息化投入,真正做了什么,没法普及的原因何在,主流导向有没有问题,造成典型的本末倒置的根源又是什么……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三、节约(价值追求)

   在报告会的一些幻灯片或课堂录像中,我们不难发现:香港或澳门地区的教室里头的电教设备也很落后,就一台大约30英寸的电视机。当然,我们不排除他们实行小班制班级人数比较少的因素。相比我们不少学校已经大投影进课室,硬件武装据说完全可以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叶先生也说,像一中这么高档次的学校报告厅在美国也难以找到,不知这话真否?地球人都知道,我们内地目前的经济水平并不比香港或美国高,相差甚远。我们的学生教材包装印刷质量不差,又不能重复利用。而在香港地区一套教材可以哥哥用完妹妹接着用。这些意味着一种是否节约的价值追求。并不是人家不重视教育,而是把好钢用在了刀刃上。校舍不见得漂亮,可能教师的培训进修花功夫;教学实施不见得高档,可能切实提高了教师的福利待遇,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回顾我们,政府也非常重视教育,花了不少金钱投入教育,只不过投入的方向不同而已。我们更多地考虑了投入多少,而对投入效果则相对较少考虑。我们对形式注重了,对内涵可能忽视。

http://blog.cersp.com/105576/995857.asp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31 15:10 , Processed in 0.19842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