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科书的人文价值载体:传统文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15 11:19: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科书的人文价值载体:传统文化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研究为例

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 邓过房

摘要:诗词,文学名著,名言,中医文化,古典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在人教版教科书中都有所体现,那么,编入这些人文素材到底有什么深意呢?我们又该如何去领悟呢?本文以人教版必修教材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教科书中与我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并利用内容统计法和频度分析法,进行人文价值取向的统计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科书;中国传统文化;人文价值取向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涉及的范围广,样式多,数量杂,诗词,文学名著,名言,中医文化,古典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中学生物教材中适当引入一些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人文素材,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及其与人文的关系,理解科学与人文都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自身的不同方式[1];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在科学与人文之间建立一座沟通桥梁,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认识到人类的前进需要科学与人文这两种智慧光芒的照耀。

1. 教科书图像系统类目人文价值取向内容

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必修2-遗传与进化》、《必修3-稳态与环境》,3册教材中引入了一定量我国古现代优秀的文化精华,通过深入细致的挖掘后,所有人文素材及其相对应的人文价值取向如表1所示。

表1. 教科书中国传统文化(C)类目人文价值取向内容统计与分析
模块


人文素材
人文价值取向
所在页数
所在栏目








必修1《分子与细胞》
/
/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与邹承鲁院士的一席谈
C1/C3
扉页
科学家访谈
S2
S2-2
Protein一词源自拉丁文proteus
C4
P20
正文
S5
/
小诗
C1/C5
P77
章首页
S5
S5-1
加酶洗衣粉广告设计
C1/C4
P86
练习
S5
S5-2
杜牧:秋夕
C1/C2/C3/C5
P88
问题探讨
S6
/
小诗
C1/C2/C5
P109
章首页
















必修2《遗传与进化》
/
/
我赞叹生命的美丽──与杨焕明院士一席谈
C2/C3/C4
扉页
科学家访谈
S1
/
小诗
C2/C3/C4/C5
P1
章首页
S2
/
小诗
C2/C3/C4/C5
P15
章首页
S2
S2-1
诗句: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C1/C3/C5
P23
正文
S2
S2-3
牝鸡司晨
C1/C5
P40
自我检测
S4
/
小诗
C1/C3/C4/C5
P61
章首页
S5
/
小诗
C3/C5
P78
章首页
S6
S6-2
漫画
C1/C2/C3
P108
自我检测
S7
/
小诗
C5
P109
章首页
S7
S7-1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1/C3/C5
P112
思考与讨论
















必修3《稳态与环境》








/
/
生命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与孙儒泳院士一席谈
C1/C3/C4
扉页
科学家访谈
S1
/
小诗
C1/C2/C3/C5
P1
章首页
S1
S1-1
《红楼梦》:女人是水做的。
C1/C3/C5
P2
正文
S2
/
小诗
C1/C3/C4/C5
P15
章首页
S3
/
小诗
C1/C3/C4/C5
P44
章首页
S3
S3-2
宋代著作《种艺必用》
C1/C4/C5
P52
练习
S3
S3-3
苏轼《格物粗谈-果品》
C4/C5
P53
问题探讨
S4
/
小诗
C1/C3/C4/C5
P59
章首页
S4
S4-1
哲学观点
C5
P64
练习
S4
S4-3
《诗经-小雅-小宛》
C1/C5
P77
练习
S4
S4-4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C1/C2/C5
P81
思考与讨论
S6
/
古代哲学与现代文学
C1/C2/C4/C5
P116
章首页
S6
S6-1
文学作品《韩非子》
C1/C2/C3/C4/C5
P122
练习
S6
S6-2
诗句:天涯若比邻
C1/C2/C5
P123
正文
S6
S6-2
孟子:天人合一
C1/C2/C3/C5
P128
正文
S6
S6-2
老子: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C1/C2/C3/C5
P128
练习

注:表中SX:指第X章,SX-x,指第X第x节(如,S4指第4章;S4-1,指第4章第1节。)下同。

2.频度统计

通过对表1所有数据的统计,最后结果如表2所示。
2.教科书中国传统文化(C)类目人文价值取向频度统计与分析
















3.结果分析

3.1整体方面

从上面表1、表2所提供的数据可知,人教版这套必修教材在我国传统文化这个方面,整体上追求“诗词生物学文化”和“唯物主义价值观”这两类人文价值取向,出现频度分别有26次和23次,占所有内容的半数以上。出现这样的价值倾向,原因可从以下两方面来可虑:

第一、古典诗词中有大量对花草树木、鸟禽虫鱼等生物现象的刻画,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和人文价值[2]。这样,在教材中引入一定量的诗词,可以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享受我国先人诗词的生物学人文文化,培养高尚的古典人文情操,提升自我人文素养;

第二、这样的选择安排,呈现出上述的人文价值取向,也符合《课标》中关于这方面的课程目标设置要求,《课标》(2003)中提出使学生“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当然,这也在某种程度上,符合现代思潮的文化发展,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融合与协调发展。


3.2具体方面

3.2.1必修1──人文价值观

《分子与细胞》这个模块,整册教材引入了系统分析思想,即以“细胞”是一个生命系统,然后围绕这个系统,从各个方面来展开阐述。其中,引入了一定量的我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人文素材,体现出相应的人文价值取向。并且在教材中呈现的形式也比较多样,这些人文素材,在教材中的大部分栏目都有出现,如科学家访谈、正文、章首页、练习、问题探讨等,都能找到相应的内容。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该套教材出现与我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有14次,体现出的人文价值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唯物主义价值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类的永恒情感、乐于学习和享受生物学文化。每个方面都有一定的比例,和相应的人文素材,使得学生在学习时,得到相应的人文思想感染,同时也给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了另一条拓展教学思想的路径,延伸教学内容。尤其是在“唯物主义价值观”这一人文价值取向方面,这也是新课标明确要求的。

第5章第2节的节头,引入了一首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可以给人以诗词人文文化的陶冶,短短28个字,就形象生动的描述出了失意宫女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不过,这不是教材引入它的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它的出现,也是整个高中阶段,在生物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一首诗词,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给大家,包括学生和老师,一种诗词生物学文化的导向,更深层次的说,是要我们更加的关注我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生物学相结合,达到提升整个民族的人文素养目的。这首诗中的流萤,生物学术语就是萤火虫,从诗歌中的一个词汇,联系到生物课程中的生物学知识,萤火虫发光的生物学意义等。事实上,尽管文艺作品的内容千差万别,形式千姿百态,但无一不是来源于社会生活,因此,真实也同样是它的生命。其真实包括客观景物、事实的真,也包括主观上的思想情感之真(许自强,2002)。真正能打动人的诗歌,或者是对自然现象的真实反映,或者是诗人个人真实情感的流露,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谭永平,2003)。生物科学与诗词人文,并不是相互隔离,相互独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补充的。

3.2.2 必修2──诗词与情感

必修2模块和必修1相比,教材在编写时,加入了更多的与我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表7和表8显示,共出现的频度达到了29次,3册书的三成多,人文素材内容也比较丰富,主要有:我赞叹生命的美丽──与杨焕明院士一席谈、章首页小诗、诗句: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成语:牝鸡司晨、漫画、严复等人引入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出现在“科学家访谈、章首页、正文、自我检测、思考与讨论等教材栏目中。这些人文素材,集中体现的人文价值取向,一方面是“享受诗词生物学文化”,如第1章,第2章,第4章,第5章,第7章共5个章节,都配有一首人教版特色的原创配诗,体现出编者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值得我们学习。这些小诗,既高度的凝结整章所要讲解的课程内容,又无处不让你感受到一股股人文气息,扑面而来,体验着,回味着。“八年耕耘源于对科学的痴迷,一畦畦豌豆蕴藏遗传的秘密。实验设计开辟了研究的新路,数学统计揭示出遗传的规律。”──痴迷,蕴藏,开辟,揭示,这些都是人文字眼,体现孟德尔的科学人文精神。“基因在哪里?悠悠百年,寻寻觅觅。怀疑、争论、推理……最终是观察和实验,探明它神秘的踪迹!”──寥寥几个字,把我们带入了探寻基因的无烟“战争之中”,悠悠百年,寻寻觅觅,这些富有人文思想的字眼,在以理性思维为主的教材中出现,给人一道靓丽的人文风景;“生命的图案,扑朔迷离:从信息到物质,从蓝图到现实,繁复、简约,粗放、精细,是谁创造出,如此的和谐与统一”──多美的诗,多浓的人文味,仿佛一幅幅漂亮的生命图案,展现在我们眼前。最后一句,采用拟人化的写法,更加生动的让我们感受到基因的作用,同时家加入了社会人文元素,构建和谐文化,灌输唯物主义价值观。其它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另一方面是“展现人类永恒情感”,在我国传统文化方面,每一部优秀的作品,都有着丰富的人文情感,或喜或悲,或酸或甜,或乐或哀,亲情、感激、同情、敬畏、坚毅等等,这些人类永恒的情感,承载在一部部文学作品,一首首经典诗词,一句句名言诤语中……如我赞叹生命的美丽──与杨焕明院士一席谈,这则人文素材,杨焕明院士像一个长辈一样,言传身教,和风细雨,娓娓道来,他告诉我们,生命是美丽的,探索生命的奥秘一定会使我们的人生更美好,也将使生命世界更美好,同时,杨院士还解读了一幅在《科学》杂志上刊登的,蕴涵着中国悠久文明史的图片,民以食为天,充分的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科学与人文的和谐统一[3]。

3.2.3 必修3──天人合一

《必修3-稳态与环境》,该模块在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上,处处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让学生乐于学习,有这乐观、悲悯、关怀等人文情感,还有科学的唯物主义价值观和人文生物学文化。出现的总频度为:49次,是三必修模块中,出现我国传统文化最多的一册书,其中“唯物主义价值观”占了26.5%,“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占了14.3%,“人类的永恒情感”占了16.3%,
“乐于学习”占了14.3%,“享受诗词”占了28.6%,这些人文价值取向,都有所体现,也有所偏重。在教材中出现的形式,也趋于多样化,有的在“科学家访谈”栏目,有的在“章首页”栏目,有的在正文里面,也有的在练习里,或者在问题探讨中等。

生物学文化从知识体系的构建、表述到学习活动的设计,或隐或显地渗透着人文素养的培养。从孙儒泳院士科学贡献的介绍,到教材中一首首小诗中;从《红楼梦》的女人是水做的,到宋代著作《种艺必用》;从苏轼《格物粗谈-果品》到《诗经-小雅-小宛》;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到古代哲学与现代文学;从文学作品《韩非子》到诗句:天涯若比邻;从孟子:天人合一到老子: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处处都在科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人文思想。

如在教材第128页,讲述可持续发展思想时,引入了我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和庄子等提出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这个命题是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和谐态度在哲学上的凝练的表达,有人认为,这一思想包涵着三方面的内容:人生存与天地之中,是其中的一部分;人应顺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而不是与其对抗;人的道德原则也应当合乎天道,这是人的最高觉悟。这种相对比较严肃的古代哲学命题,在教科书中出现,让我们去思考,给我们提供探索的空间和牵引着我们步入人文哲学大门[4]。

另外,在本册书的最后一个STS栏目中,关注的是“生态伦理道德”,这是一个既热点又永恒的话题。文中指出:其它生物同人类一样,都有各自存在的价值和生存权利。开始引导大家关注并保护与我们相处在同一个自然界的其它物种。有一个例子值得注意,就是关于我国在修建青藏铁路时,为了保护藏羚羊,不干扰它们的正常生活,修建了专门的涵洞,并规定列车在行驶时,不准鸣笛,这些举措,是多么富有人情味,富有人性的。

也有人研究讨论过,生态伦理道德和我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首先,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中,都有生态道德伦理观。儒家的生态道德伦理观是“仁”与“义”,道家的是“道”与“德”;其次,在儒道的哲学思想体系中,还有生态伦理规则,一方面是生态从善原则,一方面是生态弃恶原则[5];儒家的人民爱物,道家的道法自然,是前一方面的集中表现;儒家的钓而不纲,道家的无己无为,则是后一方面的最好阐释。

参考文献
[1] 谭永平. 从生物学与人文的差异与重合 浅析生物学教育教学中诗词的引用[J].生物学教学,2003(11):8-9;
[2] 黄真池.古典诗词中的生命现象与生物教学[J].中国科技博览,20097:230-231;
[3] 朱正威,赵占良主编.生物2-遗传与进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 侯样祥编.科学与人文对话 [M].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330-332;
[5] 侯样祥编.科学与人文对话 [M].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33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4:01 , Processed in 0.07951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