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国两岸三地视觉素养培养特色及启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9 11:07: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国两岸三地视觉素养培养特色及启示

作者:王凤侠(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江苏南京210097

      [摘要]
    视觉素养是一个正在兴起的领域,在“读图时代”需要具备视觉素养,视觉素养的培养在我国两岸三地也已悄然进行,本文就我国两岸三地的视觉素养培养的特色做了描述,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认为视觉素养的培养应与媒介素养结合、应与艺术教育课程结合、应与民族传统文化结合、应利用现代媒体为支撑。以期对视觉素养培养实践有一点借鉴意义。
    [关键字] 视觉素养;视觉素养培养

一、“读图时代”需要具备视觉素养
    不可否认,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世界图像时代”,图像作为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视觉体验,人类眼观的欲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传统的“读文”时代变成了“读图”时代。在“读图时代”传统的“看”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行为,我们不仅要“看”,还要“看见”,更要“看懂”。那么如何才能“看懂”?又怎样培养这种“看懂”的能力?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视觉素养的概念,视觉素养(visual literacy)一词最早是由J.戴伯斯(Debes)在1969年提出的,他把视觉素养定义为“指一个人通过看与此同时产生其他感觉,并将看与其他感觉经验整合起来的一类视觉能力。发展这些能力对人类正常学习来说是根本的。当这些能力得到发展时,它们使有视觉素养的人能区分和解释视觉行动、视觉物体以及自然的或人造的视觉符号。创造性地运用这些能力,他能理解和享受视觉交流的杰作。”简单地来说视觉素养就是指理解、创作和交流视觉形象的能力。[1]进行视觉素养教育也就是培养“看懂”的能力,达到“有意味的看”的能力。视觉素养已经成为21世纪学习者的基本素养之一。在视觉文化的影响下,近几年来,我国的大陆、台湾和香港对视觉素养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也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

二、我国两岸三地视觉素养培养特色
    1.台湾地区:
    (1)通过艺术教育课程,培养中小学生的视觉素养。目前台湾对中小学生的视觉素养的培养,从政府到专家学者都比较重视,在理论和实践上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首先,台湾从一九九八年颁布“国民教育阶段九年一贯课程总纲纲要”,将原为单科的美术科、结合音乐、表演等艺术统整为“艺术与人文”科,将艺术学习与人文素养的培养相结合,该课程要达到的主要目标是:第一,使每位学生能透过审美及文化活动,体会各种艺术的价值、风格及其文化脉络,珍惜艺术作品,并积极参与多元文化的艺术活动。第二,使每位学生能了解艺术与生活的联系,透过艺术活动增强对环境的了解;认识艺术行业,扩展艺术的视野,尊重与了解艺术创作,并能身体力行地在生活中加以实践。由于“视觉文化”概念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且渗透在学生日常生活之中的广告影象、漫画、卡通、国际网络、电玩等,早已拓宽了学生对影象的接触面,因此有学者提出“视觉文化艺术教育”的概念,并主张从精致艺术走向大众艺术,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训练和对民族文化、多元文化和全球性跨文化的重视。在实践中尝试“超广度与超深度视觉艺术课程发展模式”。即以一个或一组“艺术品”为基础,建构一个既兼及深度也顾及广度的艺术教学单元,建构符合“地域性”(如不同族群、文化圈、社区等)需求的课程。
    其次,不少的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中小学生的视觉素养研究,其中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的郭祯祥博士就从艺术教育的视角关注新世纪视觉文化对艺术教育的影响。而戴倩文教师则从国小学童解读绘本图像来研究中小学生的视觉素养,主要从四种不同层次:①事实层次。②诠释层次。③应用层次。④交互激荡层次,来了解不同年级国小学童解读无字图画书之方式及其在解读无字图画书之视觉素养的不同。
    (2)充分利用网络,培养大众的视觉素养。视觉素养学习网http://vr.theatre.ntu.edu.tw),由文建会委和台湾大学戏剧系李贤辉副教授建构的,以提升全民视觉素养为目的,该网站内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创作和艺术史三个部分,为读者提供视觉素养以及国内外艺术作品之相关知识。包括:虚拟教室、画家介绍、博物馆集、网络艺廊、教案观摩、参考网站、美育论坛、论坛选粹、学术论文等模块,试图达到以下三个目标:提供视觉素养知识与国内外艺术作品欣赏;提供即时互动的美术教育环境及推广网络学习环境;鼓励学术界以网页为媒介,为社会大众改写学术研究成果。其中的“虚拟教室”系参考教育部所订定的美劳课程范围和美国的美术教育课程内容而设计,包括了鉴赏领域、表现领域和生活实践领域三个学习方向,主要通过美术鉴赏活动、网络多媒体教学活动以及从美术鉴赏与表现活动中,与社会大众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
    真纳视觉文化网站http://www.sincerephoto.com.tw)真纳视觉文化网由真纳摄影网(创办于1978年)发展而来,主要通过摄影作品来展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如衣、食、住、行,风土人情,社会景观等,虽然该网站更多的是用于商业目的,但是其丰富的摄影作品和相关知识的资源库,仍可作为大众视觉素养培养的一个有效平台。特别是其2006年的专题《从空中看台湾》以真纳之眼,带领大家发现台湾之美,将台湾丰富的山川水泽、城市发展、地理生态、以更具宏观的角度呈现。使大家在欣赏台湾美景的同时了解台湾文化。
    总之,台湾地区已经充分意识到视觉素养的重要性,通过和艺术教育,以及和现代技术的结合,通过开发和利用族群资源和民间艺术,来提高视觉素养能力。
    2.香港地区:香港地区对于视觉素养方面的介绍主要是通过网站来进行推广的,特别是对“视觉文化”及视觉影象或“动漫画”的关注较多,其本质也是对视觉信息的欣赏、创造和交流的过程。
    (1)香港的突破网站http://www.breakthrough.org.hk),[突破]成立于一九七三年,为一间非牟利青少年文化、教育及服务机构,本着基督关怀全人发展的精神,以综合及整全的模式,提供前瞻、创新的服务,帮助青少年发掘潜质,培育廿一世纪领袖。突破网站以发掘青少年潜质和提高青少年媒介素养能力为主要目的,包括文字、影音等10大模块。该网站也可作为视觉素养培养网站,特别是其中[影音]模块和[文化活动]模块,[影音]是藉原创作品及青少年参与的电子影音媒体制作,让他们在共鸣里得到启迪与盼望。[文化活动]是培具文化反省能力的领袖,内设有演艺厅及画廊,筹办各类艺术展览及文化活动,提高青少年对视觉艺术的欣赏。
    (2)大专动漫画联会,成立于一九九七年四月,由香港大学、香港教育学院、岭南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浸会大学七间大专院校的动漫画学会组成。主要通过动漫欣赏、动漫创作和动漫知识问答来提升动漫画的地位,传播动漫画文化,从成立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大专动漫画问答比赛和三届全港动漫画问答比赛,从2003年开始举行全港动漫歌唱比赛。并发展了[动漫联盟]、[动漫同人志]等数十个网站。
    3.大陆地区:大陆地区直到近几年才有学者提出视觉素养这个名词,而且对应的理论研究还很缺乏,但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却早已渗透其中。最明显的是体现在基础教育中,在基础教育中利用美术教育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和信息技术课程等,融入对视觉信息的解读、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大学生的视觉素养的培养,在大学阶段开设相关课程,并已有初步成效。
  (1)基础教育中对视觉信息的解读、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养。在基础教育中,主要是通过美术教育课程来提高中小学生视觉信息的解读、创作和交流能力: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明确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通过对美术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在该《标准》里根据不同的年级分为4个阶段,但不论是哪一阶段,都是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来进行的。在“造型·表现”领域主要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通过看看、画画、做做,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设计·应用”领域主要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在“欣赏·评述”领域主要通过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在“综合·探索”领域,利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像、创作、表演和展示。由此可见,在美术教育里已经融入了视觉素养教育的内涵。
    (2)大学教育中的视觉素养培养情况。在大学生的视觉素养培养方面,南京师范大学视觉文化研究所的张舒予教授走在国内前列在南京师范大学面向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生开设了“视觉文化与信息技术”必修课,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了“视觉文化素质教育”公选课,以提高视觉素养和唤醒“文化自觉意识”为目的。在“视觉文化与信息技术”课程中,结合民族传统的视觉文化资源,从对视觉资源的解读和视觉资源的开发两方面入手,让学生自主开发我国历代的视觉资源,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出来。在“视觉文化素质教育”公选课上,开设了“思维导图”、“服饰文化与媒介素养”、“影像文化与媒介素养”、“闪客文化——flash”以及“中西绘画比较等专题,来提高本科学生的视觉素养水平。为便于交流和理论研究还建立了资源实践网:“视觉文化”网站(http://www.fromeyes.cn)。

三、启示
    纵观我国两岸三地的视觉素养培养,不论是从其已经进行的情况还是其发展的趋势,都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视觉素养与媒介素养相结合。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价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2]在“读图时代”,大量视觉信息充斥社会的各个角落,对视觉信息的选择、理解、评价以及创造成为媒介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这与视觉素养的目的就有了一些共通性,而且从香港和台湾的现状来看,已经有将视觉素养的培养放在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和相关的网站来进行(如香港的突破网站,台湾的政大传播学院媒体素养研究室)。而且,从可行性方面来说将视觉素养与媒介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是扩大视觉素养宣传面和提高大众的视觉素养的一条捷径。因为不论是香港、台湾或是大陆,媒介素养教育都已在轰轰烈列的进行,而且还都有一些做的比较好的,知名度比较大的媒介素养的网站,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媒介素养原有的资源,来推广视觉素养的相关知识和提高大众的视觉素养。
    2.视觉素养与艺术教育课程相结合。台湾、香港和大陆的视觉素养培养最主要的一种途径就是通过艺术教育课程来实现的,如台湾的“视觉文化艺术教育”,大陆的美术教育。如何通过艺术教育来提高视觉素养,以及如何将视觉素养教育融入原有的艺术教育课程中,这已经引起教育界广泛的关注,2003年12月18日—21日,在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举行的第四届海峡两岸美术教育交流会(Th4th Annual Cross-strait Art Education Symposium),就以“视觉文化与艺术教育”为主题,来自台湾、香港和大陆的学者探讨了如何在视觉文化语境下进行艺术教育,探讨了在视觉信息大量冲击下,艺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选择图象?如何培养学生有批判性的头脑?如何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生活素养?因为艺术教育课程自身特点,能提供视觉素养相关知识,相信随着众多专家、学者和学科教师的关注,会更多地在艺术教育课程中渗入视觉素养能力的培养。
    3.视觉素养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综观台湾和大陆的视觉素养培养,无一例外的都非常关注民族传统文化在其中的作用,台湾提出在进行视觉文化艺术教育的时候要关注族群文化,大陆地区在美术教育课标中也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在张舒予教授对大学生进行视觉素养培养时,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关注民族的传统文化。视觉素养培养与民族文化结合是“读图时代”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必然。因为在全球化进程中,我国和所有非英语发展中国家一样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传承并发扬本土的民族文化?我们要利用“读图时代”带给我们的机遇,利用图像有着文字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以及图象的易读性,将我们传统的民族文化,特别是一些优秀的视觉资源呈现出来,不仅可以提高受众的视觉素养,更深层次上又可以唤醒受众的“文化自觉意识”,还可以让世界了解我们。
    4.视觉素养以现代媒体为支撑。现代媒体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主的媒体形式,现代媒体的优势有:(1)现代媒体表现形式丰富多样,能呈现出文字、图象、声音乃至视频和动画等信息,可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绘声绘色轻松愉快的情景。(2)交互性强:多媒体信息是超文本结构,克服了传统的线型结构的缺陷,,使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内容,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扩散思维方式和思维积极性。(3)突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大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信息内容,开阔了教学视野,使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学习时间。使学习途径更广泛,为教育社会化,终身化创造了条件。在大众传媒高度发达和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优势,进行视觉素养培养,可达到两方面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媒体开发视觉教育资源,呈现视觉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传播的快速、范围广进行大众视觉素养的培养。而且在目前几乎没有设置专门的课程来进行视觉素养培养的时候,利用网络来提高大众的视觉素养能力,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径。
    总之,视觉素养是一个新的正在发展中的领域,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论证研究。视觉素养的培养也还需要相应的理论基础和进一步的实践研究和总结。对于技术、网络在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视觉素养、媒体素养、信息素养三者之间有何关系?视觉思维与视觉素养的内在联系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还有待于解决,但是在“读图时代”,视觉素养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将为教育技术工作者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为教育技术开辟一个全新的领域,所以我们教育技术工作者不能漠然视之,而应密切关注,更应“有所为”。

注释:
[1]张倩苇.视觉素养教育一个亟待开拓的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2(3).
[2]陈文敏.信息时代的高校媒介素养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5(10).
参考文献:
[1]郭桢祥.视觉文化与艺术教育——台湾地区实施“视觉与人文”课程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美术教育,2004(5).
[2]狄智奋.对话“视觉文化”——第四届海峡两岸美术教育交流会[J].中国美术教育,2004.2
[3]戴倩文.国小学童解读绘本图像之视觉素养研究[J].http://203.71.167.144.
[4]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5]http://www.fromeyes.cn,视觉文化网站.
[6]http://vr.theatre.ntu.edu.tw,台湾视觉素养学习网.
[7]http://www.sincerephoto.com,真纳视觉文化网站.
[8]http://www.breakthrough.org.hk,香港突破网站.
[9]http://www.mediaed.nccu.edu.tw,台湾政大媒体素养研究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1 04:38 , Processed in 0.16647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