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通俗歌曲在音乐教学中应具有的地位和作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8 13:07: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通俗歌曲在音乐教学中应具有的地位和作用

  邹洪复

    导读:本文载于《中国音乐教育》(96.6),在音乐教育界进行的通俗歌曲是否进入教材的大讨论中,由教育部主办的《中国音乐教育》杂志本年度共发表此类题材论文12篇,最后以本文做总结,后来通俗歌曲得以进入教材,并且本文所列举的9首歌曲亦都得以选入了音乐教材。

  我们常在校园中听到什么“爱呀,哥呀,妹呀”不适于学生唱的通俗歌曲在不少缺乏赏鉴能力的学生嘴中唱出,令人苦笑不得而又生出些许沉重和悲哀。作为音乐教师,对此采取听之任之抽手旁观的态度是不负责的,一棍子打死的做法也欠妥,弄不好会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现行音乐教材中没有通俗歌曲的一席之地,所以依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通俗歌曲应该不进入课堂。
  在当今世界音乐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和加深之时,美国音乐教育工作者重构了他们的音乐价值观:尊重不同类型音乐和不同价值体系的音乐文化,不在它们之间划分高低等级。(参见《当代音乐教育》L.马克著)不难看出,美国音乐教育工作者并不对通俗歌曲采取冷漠或歧视态度,而是相互尊重,很有些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气氛和求真求实的魄力。
  通俗歌曲作为音乐文化的一部分,笔者赞成通俗歌曲进入课堂,主要有如下理由:通俗歌曲并不等于庸俗歌曲或颓废歌曲,它虽然缺乏高雅、雄浑、阳春白雪的气质,虽然没有严肃歌曲那样崇高、秀美,那样高于生活,但笔者以为优秀的通俗歌曲是以其贴近生活,贴近人们的心灵和现实心态,而更趋向平民化、个性化、大众化。有不少好的通俗歌曲通过其优美的词曲、配器和演唱而显出真、善、美、新、异的良好势头,它们对鼓舞、引导、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调节人们的心境起到了良好的“营养剂”、“清新剂”的平衡作用。比如众所周知的《爱的奉献》、《历史的天空》、《祝你平安》以及《不能这样活》、《弯弯的月亮》、《少年壮志不言愁》等等;它们都能以自身的艺术特色、时代感或多或少给人以慰冀、关怀、启迪、鼓舞和美的享受。这类歌曲雅美清丽而不庸俗,教师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让学生接触。
  而我们的教材所选的歌曲虽然好,曲式规整,写法精致规范,但歌词大多空洞,离现实生活较远,不免带点刻板、单调和循规蹈矩的陈旧感,天天学唱这类歌曲,正如天天只吃同一道菜,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倦感。而让通俗歌曲进入课堂,可以清新、活跃一下课堂气氛,正如天天平静的家中突然来了客人,众人的生活情绪一定会比平时热情、具有活力;所以间或让优秀的通俗歌曲进课堂,可以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劲头,亦可为学生开阔一片新风景,增强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吐故纳新的活力。
  但是,由于通俗歌曲与教材中的歌曲相比,具有非正统、非严肃性、极大的商品性和生活化等等特点,因而有些通俗歌曲在创作和演唱上带有媚俗倾向,甚至走向庸俗的下坡路,所以通俗歌曲在进入课堂过程中,音乐教师必须本着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的高度责任心,做到去其糟粕,吸取精华,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等特点谨慎地选择,大不可自己喜欢,就让学生也喜欢,社会上流行的,就让学生也流行起来。
  笔者认为,选唱通俗歌曲时,首先本着健康向上原则,即与我们学校教育的大环境相适应的歌曲,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动力,健全人格,发展个性,有益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歌曲。其二,求新求美的艺术性原则。比如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讲的是一位女孩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这首歌曲以小女孩与丹顶鹤为意象,一唱三叹,凄惋、怀念而清雅的旋律涤荡我们的心胸,那新美的意境将少女为理想和挚爱而献身的悲壮渲染得淋漓尽致。教唱这类歌曲,既能使学生大受美的感动,又可得些启迪、沉思和心灵的震撼,真正做到以美冶情,以情冶性。其三,实事求是,客观地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选择歌曲。比如对小学生、中学生,由于他们年龄的不同,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旋律简单、内容朴实的歌曲,如《世上只有妈妈好》、《小草》、《外婆的彭湖湾》的等等。但是,笔者也认为有些通俗歌曲是不能直接进入课堂的,比如大喊大叫、宣泄性通俗歌曲或摇滚音乐;比如表现那千奇百态所谓情爱的通俗歌曲。
  另外,通俗歌曲在音乐教学中亦有具体用途。笔者有一学生,考试时乐感、视唱练耳成绩还不错,唱歌也还好,可这学生平时不爱学音乐,问之,则曰酷爱听通俗歌曲。由此,笔者认为多多听唱通俗歌曲可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音准、歌曲的理解力及对旋律敏锐的感受力(当然,多听唱课本上的歌曲效果亦然)。笔者抓住学生酷爱通俗歌曲的心理,让学生每学期正确、完整地背诵默写几首自己所喜欢的通俗歌曲的歌谱,结果一学年下来他们的视唱练耳、乐感及领会歌曲的能力等水平都有明显提高。有时,笔者在讲授较枯燥的乐理知识或歌曲分析时,也选用一些学生喜欢唱的通俗歌曲作范例,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及掌握知识的程度亦都有显著提高。
  由此,笔者认为让优秀通俗歌曲进入课堂,对我们音乐教学本身,对提高学生对通俗歌曲的良好鉴别能力、欣赏水平,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一定会有促进作用。通俗歌曲对某些青少年所产生的不良影响,虽然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比如真正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而创作的通俗歌曲太少;比如充斥影视屏幕的粗劣、丑陋的通俗歌曲和歌星等等。但也有一大部分该归“功”于我们学校和音乐工作者。所以让优秀通俗歌曲“正大光明”地进入课堂,笔者认为完全可行。应引起同仁们和教育有关部门的重视。
  总之,我们目前的音乐教学在对待通俗歌曲问题上,不应该采取“闭关锁国”,也需要开放搞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7 02:16 , Processed in 0.09297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