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国艺术媒体现状浅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31 17:59: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国艺术媒体现状浅析
                             
日期: 2012-2-8

   作者:王维胜     来源: 人民网   
  当代媒体根据其所对应的传播服务领域,或多或少具有社会风向标式指向意义,可以说,媒体反映着不同社会领域外延内涵生动的变化。本文从传播学意义上对艺术媒体的分类、功能以及我国艺术媒体的现状加以浅析。
  艺术媒体的媒介分类
  媒体的划分有不同角度,统而言之可划分为大众媒体、专业媒体两大类。艺术媒体按介质,大致分以下三类:
  一是平面媒体,新闻出版体系将其划为社会科学、文化大类下的艺术专业报纸、期刊,也可包括获准在大陆、内地直邮的港台期刊。从媒体专属专业传播、运营角度看,这一类平面媒体才是专业艺术媒体。不过这类媒体变化中的现实(内容)已超越了形式界定的窠臼。
  二是大众媒体的报纸、广播电视系统的艺术专栏、文娱、艺术频道、专题片等。这些是大众媒体向艺术领域的拓展。从媒体运营的整体架构看,它们只是节目或栏目多元化的努力。正如前文所言,从媒体专属专业传播、运营角度看,它们尚不属于专业艺术媒体。
  三是基于网络数字媒体的传播艺术类内容的音频、视频等。对于此类媒体,能否登上“艺术媒体大堂”仍有异议,至少未被视为主流媒体。
  环视我国艺术平媒(鉴于上述媒体分类)市场,发行量达到1万份以上的就算表现不俗了,这与我国艺术的发展现状极不匹配。
  艺术媒体与艺术门类发展的不对称现状
  由于迄今还没有公认的艺术分类标准,各个艺术理论的派别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有西方学者认为“在时间轴上越靠近现代的艺术分类,就越繁复而且具有争议”。从目前艺术平媒存量和分类看,其创办经营思路大致有两种:
  “圈内读物”:走对应学科门类之路。这类如关于书画、建筑艺术等的媒体,往往依托艺术界学会、协会和院校,具有会员式特点,媒体传播服务类似于学报,是专业人士“圈内读物”。它们构成了艺术学划分的一个个专属“夹层”,学术使命决定了它们不必追求向下传播。不过专则专矣,传统的过细区隔不利于当代艺术日益融会贯通。艺术学科门类横向的适度比较、借鉴能产生艺术技术边际效应,譬如手绘漫画之于动漫,进而到电脑动漫再到网络游戏。这并不是说要办一种囊括所有艺术门类的媒体,艺术门类如此繁多,那不是某一种媒体的使命。但是,我国艺术界和艺术爱好者仍有一种媒体需求,那就是需要既能满足基于学术技艺传播和交流的需求又能走出门户区隔局限的艺术媒体。因为需求创造机遇空间。
  “小众读物”:侧重艺术品鉴赏和交易收藏。进入新世纪,中国经济一路高速发展,富裕阶层的成长,造就了对艺术品收藏交易的空前高涨的需求,十几年来基于这一产品链、市场链的媒体层出不穷,这类媒体抱负很大,目标是数百万身家上亿的老板和藏家。显而易见,那是市场“看不见的手”在发力。市场也是一把双刃剑,“疯狂的石头”是会砸人脚的。
  在市场中,这类媒体因种种原因也有办得较好的。这里仅举三种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杂志。《芭莎艺术》,时尚传媒集团的首本艺术杂志。显然,该杂志因全球化经营的背景和集团在中国十几年的耕耘,有相当的影响力,不可小觑。《艺术沙龙》,由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的艺术季刊,是国内第一本为艺术家在杂志上办展览的读图杂志,旨在成为流动的“美术馆”。《艺术沙龙》以刊物为主体,以专业网站与沙龙展为两翼,实现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值得关注的是该刊一出手就以全媒体业态发展。《CANS艺术新闻》,由中国台湾出版,港台、大陆均有发行,突出新闻资讯,重点报道内地、港、台三地和苏富比、佳士得拍卖的最新动态,并对《拍卖年鉴》顾问群所提供的市场数据,分析、整理,还有各地展览的资讯提供给读者。以上三本杂志反映了非常强的市场价值取向。它们与战略合作者在一系列从艺术品鉴别到拍卖交易的市场链条中,形成了完整成熟的操作流程,并且它们在艺术品市场上体现了媒体功能。
  艺术媒体琢玉之功
  比起其他媒体,艺术媒体更要讲求媒体艺术。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迅猛发展的环境里,艺术平媒应坚守“内容为王”定律,占领艺术学以及各艺术门类发展的制高点,“高山流水”方能觅得越来越多的“知音”。以专业造诣广结专业人脉是平面艺术媒体先天优势。专业造诣一是采编团队自身艺术学养;二是对艺术媒体的媒体艺术的把握和构建,借用马克思的一句名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批评的武器在此指艺术媒体,而武器的批判指媒体艺术。艺术媒体有了正确的社会指向并不能自然成功,还必须构建磨练出高超的媒体艺术。
  同时,还应看到,今天的媒体环境以及媒体所能产生的效应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的环境里,艺术媒体如果死守纸媒介传统“武器”很难杀出重围,必须掌握并利用基于移动互联新媒体这一“新武器”,同时寻求与广电媒体互动合作,最终形成多媒体业态模式。
  目前,与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以及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现状相比,艺术媒体的发展还有一定的不足。今年8月,新闻出版总署审核批准了一本艺术类新期刊--《人民艺术家》,该刊由新闻出版总署主管、人民出版社主办。艺术之本在于人。艺术家既是艺术的创造者,也是艺术传承的载体。艺术家及其代表的艺术流派可自高端切入,为读者客观、理性地解读艺术,这也是《人民艺术家》杂志要努力的方向。《人民艺术家》还将努力反映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成就,以及艺术品市场发展的诉求,并努力适应当今媒体发展的新趋势,走出一条艺术媒体发展的新路。
  今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非同寻常的文化发展纲领,揭示了包括各艺术门类在内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趋向。随着国民艺术修养、鉴赏水平快速提升,随着大众对艺术品投资消费能力节节攀高,平面艺术媒体由“小众”趋向大众化的走向越发清晰,那种艺术传媒姹紫嫣红、风生水起的新境遇将会到来。

关键词:艺术媒体 传媒 
2#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8:20:3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艺术媒体?
                             
日期: 2011-5-11

  作者:廖上飞     来源: 《艺术新闻周刊》   
一 作为“话筒”、“扩音器”的艺术媒体
艺术媒体是传播艺术相关信息的平台。在艺术史(理论)进入“跨学科研究”、“体制(制度)研究”时代的今天,艺术媒体在“当代艺术生态”塑造方面所扮演的不可替代的角色是众所周知的。在当下的“艺术产业链条”中,艺术媒体无疑是推广当代艺术最迅速、有效的工具。我们可以说,艺术媒体是“当代艺术工作者们”的“话筒”、“扩音器”。
艺术媒体是“当代艺术工作者们”的“话筒”、“扩音器”。既然是“话筒”、“扩音器”,其便有“好”有“坏”、有“高端”有“低端”、有“专业”有“大众”、有“精致”有“粗糙”、有“学术”有“商业”。有一点是确定的,是在各个作为“平台”的艺术媒体上尽力、尽情“表演”、“发挥”的“当代艺术工作者们”(包括相关艺术媒体的幕后工作人员)共同铸造了这一“话筒”、“扩音器”的“口径”和“震波”。
比起“美术馆”、“博物馆”、“画廊”、“拍卖行”等当代艺术传播机构,艺术媒体显得更“立体”——其囊括了在“美术馆”、“博物馆”、“画廊”、“拍卖行”等机构举办活动的大量信息,更迅速——其以及时性、前沿性、在场性等震撼当代人的神经,更广泛——随着艺术刊物的发行量的增多、艺术网站点击量的直线上升、艺术电视节目收视率的不断增长,当代艺术频繁进入当代人的视线,其在塑造当代人的审美趣味、文化品味方面无疑是极具侵略性、进攻性的。所以,在当代艺术的传播、推广方面,艺术媒体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二 中国特色30年:从“一统天下”到“百家争鸣”
如果我们不曾忘记历史,那么我们肯定记得20世纪80年代“官媒”“一统天下”的局面。传说中的“两刊一报”——《江苏画刊》、《美术思潮》、《中国美术报》以及《美术》、《画廊》等杂志皆是官办刊物。它们必须与政府执政理念(主旋律)相一致,秉持政治至上的办刊理念。从很大程度上讲,那时的艺术媒体是国家美术(主流意识形态)的传声筒。像同时代的其它媒体一样,其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政府的喉舌”。《美术》杂志现任主编尚辉的观点提示出了那个年代“官媒”所扮演的角色,“《美术》杂志在这30年中所起的作用是骨干性的,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党和国家政治、政策的一个晴雨表”。

20世纪90年代,情况没有多大变化,至少“官媒”“一统天下”的局面没有打破。尽管学院媒体异军突起,但是美术学院在中国实际上也只不过是政府的一个机构而已。它们在一致办刊理念的管制下不可能有太多的创意、自由发挥的余地。
真正的变化出现在最近10年。大量“民媒”(“民办刊物”)的创办一改“官媒”“一统天下”的局面。多元的现象是否流于形式尚待观察,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多元往往从形式的多样化开始。可以说,2000年大量网络媒体的兴起和2006年前后民办刊物的大量创刊一改中国20世纪80、 90年代的艺术媒体的格局。事实是,尽管今天的艺术媒体依然得经受“宣传部”、“新闻出版局”、“工商管理局”等官方部门的审查,但是其总体格局已经改变。
三 艺术媒体“新的变革时代”的到来
艺术媒体的单一格局打破了,但“多元格局”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今天的艺术媒体已经毫无问题。恰恰相反,当艺术媒体进入全新时代时,其遭遇以往时代从未遇到过的全新的复杂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讲,机遇与挑战并存,前景与风险齐聚。
“多而不丰——呈平胸状”、“学刊空缺——呈平庸状”、“闭而不开——呈平滑状”,这些都是当下艺术媒体普遍具有的弊病。雷同、没有学术含量、缺乏活力、不具有时效性、唯利是图、制造虚假信息……这皆能从当下中国的艺术媒体(报纸、杂志、网站)上面看到。倘若一本刊物或一个网站存在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可以很肯定的说,其不是合格的艺术媒体。事实是,中国的很多艺术媒体并非传播当代艺术的平台,而是名副其实的“利益集团”。
艺术媒体“新的变革时代”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而到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艺术媒体?我们可以通过回顾中国艺术媒体变革的历史和考察当下艺术媒体的问题寻求答案。就中国艺术媒体变革的历史来看,宽松的政治语境和自由的表达是未来艺术媒体取得提升的前提。而从当下艺术媒体的问题来看,“丰富性”、“学术性”、“活力”、“时效性”等应该是未来艺术媒体的指向。“报道”、“传播”、“推动”、“影响”,这或许是未来中国艺术媒体的工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0-7 00:20 , Processed in 0.07070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