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闹市中惬意地耕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7 17:26: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闹市中惬意地耕读
来源:中国教师报 2010年2月3日     作者: 解成君
     编者按:为什么在他的课堂上,孩子会“拒绝”下课?为什么课堂上无意间的“小问题”能让他悟出发人深省的“大道理”?为什么听课的人都称他的数学课“语文味”十足?是什么使他的课精彩迭起?又是什么推动他迅速成长?
 华应龙的回答每次都是“读书”二字!
一位连如厕都要小步跑,甚至忙得磕破脑袋的名师,是如何坐拥书城,气定神闲地读书的?本期“名师面对面”栏目,就带领大家走进华应龙的读书世界,领略他在读书中的蜕变……

  中国教师报:没想到您的办公室里就有这么多的书,您有没有统计过自己有多少藏书?
  华应龙:这里的书只是我藏书的一部分,2002年我从江苏调入北京的时候,什么都没带,只带了书和书柜,整整一卡车的书,正应了那句话:“孔夫子搬家,尽是书。”所以当我把家安顿好了,邻居家的一个小孩伸着脖子一看,很诧异地问:“叔叔,你家是卖书的吗?”
  和一般老师相比,我读书应该算比较多的。因为,我真的觉得读书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从小我就喜欢读书,也很愿意买书。记得有一次,我在书店看到一本喜欢的书,但是钱不够了,为了把书买回家,我不但花光了回家路费,还到外面把钱包给卖掉了。
  关于藏书的数字我没有仔细计算过,据我估算,没有一万册,也该有八九千册了。说起藏书,我在江苏的时候,还获得过县城十大藏书家的称号呢,虽然有人比我藏书多,但是评委会认为我是藏书、读书、用书做得比较好的,所以就入选了。
     
  中国教师报:您对阅读有偏好吗?您认为教师应该读哪些方面的书?
  华应龙:我读书比较杂。首先我觉得学科类的书是一定要读的,作为数学老师,数学专业类的图书是一定要读的,比如《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数学史大系》、院士数学讲座专辑,再比如邵光华的《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等。除此之外,还应该读一些数学普及类的读物,这对我们小学数学老师是很有好处的,像上海谈祥柏教授写的书就很好,还有《神奇的数字》等一系列的图书。另外,张景中院士也组织了一些数学大家出了一套“好玩的数学”丛书。这样的书我都是成套地买,没事做的时候,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或者是想调剂一下的时候,就拿过一本来看。
  我很喜欢古代文化,像《论语》、《管子》、《老子》、《学记》等,古代文学方面,我会读一些唐诗宋词,和古人对话,很享受。我觉得做老师的都应该好好看看《学记》,其实新课程的很多理念,《学记》中早就有了,而且说得非常好,与现在新的理念都是相通的。
  而思维方式类的图书,我也很喜欢的,比如上海交通大学王健的《超越性思维》,很多地方我都读了两遍。这类书,对改变思维方式很有帮助。
  此外,哲学、教育随笔、教育理论方面的图书,我也都广泛地阅读。比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卢梭,米兰昆德拉,周国平,石中英,郑金洲,张楚廷,肖川,吴非,李希贵等等,他们的书我都会去读。
  
  中国教师报:您常常在课堂上引经据典,是不是和您的阅读涉猎广泛有关?
  华应龙:是的,比如,《老子》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没事就拿起来读。我在等车、等飞机的时候,包里都会放一本《老子》,我各种版本都有。它是一本讲“道”的书,我觉得里面有很多形而上的东西,与数学是相通的,所以我常常在课堂上引用老子的话。
  
  中国教师报:您读了那么多的书,阅读为您的职业成长带来哪些帮助?
  华应龙:我觉得自己成长蜕变最强大的助力,就是源于阅读。刚参加工作的头几年,我的课堂语言很成问题,说话总“打结”。正在我苦恼的时候,我遇到一本书——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优质课的设计与施教》——这是一本课堂实录型的书,我反复地去读,去体悟在课堂上话应该怎么说。是读书帮助了我,教会我这个讲课不会说话的人说话。
    还有华罗庚的那本《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它让我对数学的理解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所以说,只有读书才能把课讲得更有“深度”,更有“厚度”。
  此外,我也很喜欢佛家的书。而佛学中提倡的“信、解、行、证”,更是为我的成长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
  所谓信,就是要树立一种信念;而解是解悟,明白它包含哪些方面;行,就是要去做;证,就是证悟,反思。就拿新课程来说吧,要想真正开展好新课程,这四步就一步也不能少。“信”——首先你要树立新课程的理念。“解”——新课程提出了很多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新思想,新提法,新观点,这些背后包含着什么内涵?这就是解的工作。有的老师根本不知道,有的也只知道一句口号。北师大出版的“《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数学老师一定要读。我和我们学校的年轻老师说:“除非你不想做老师了,否则这就是饭碗,谋生的工具。”“行”——就是去实践,然后去悟,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证”——做了之后,把自己的所做、所见、所闻回过头来再去悟的这个过程。这些是需要旷日持久的功夫的,这也是我们老师缺乏的。
  中国教师报:您似乎很擅长“证”,为了小女孩那句“您这不是打击我们成绩好的人”的质疑,您就一思再思。
  华应龙:我这么做,是因为我享受到了乐趣,那种生活的乐趣,教学的乐趣,和学生交往的乐趣,所以我就愿意去琢磨,我认为这是一种享受的过程。《我就是数学》这本随笔集,就是我自己的反思集合。
    至于如何才能学会反思,这是一种循环,还是要去读书,如果你书读得不够多,那么,你就反思不下去,也就不能触类旁通了。而当我们深入下去,发现问题,就像爱因斯坦说的:“提出一个问题是很伟大的”,所以,每次当我发现问题的时候,都是很兴奋的。
  中国教师报:在您的成长中,阅读还带给您哪些影响?
  华应龙:我想,最主要的应该是对生活心态的影响吧。读书使我对心态的调整、对问题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观。
  比如说:你对一件事是有一定看法的,尤其是当自己在小学数学界有了一定的名气之后,看待问题可能会武断,常常会说“我看得是对的,你看得是不对的”,或者我现在是对的,原来是不对的。读书让我醒悟到,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是那个摸象的盲人,只是看到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你看到这面,认为是对的,别人和你不一样,不一定就是错。
  再比如,当自己不成熟,或者参加比赛不成功的时候,你该怎么看待?这是很多老师都会遇到的问题。读书改变了我对事情的看法,让我明白:一个事情成功有很多因素,我自己努力了,这就足够了。没有十全十美的课,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解脱出来,才能更好地发展。所以我开始找自己的问题,课也就越来越好了。
  
  中国教师报:现在很多老师都觉得在生活太忙碌了,没有时间读书,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华应龙:读书对我来说不是一种负累,而是一种积极的“偷懒”。我把读书当作一种调节的方式。身在名校,当教师忙,当领导更忙。但是我觉得读书是忙碌之后的一种调节方式。就像马克思累的时候做数学题一样。我读书没有固定的时间,但是每天都会读。在江苏的时候,我有一个很大的书房,北京这边住房小一些,但是我在每个房间都放了书柜,就连床上都有。这样,我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始阅读。
  而且,我觉得读书不仅是对身体的一种调节,也是对心理的一种调节。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也会读书。心情不好的时候,你拿出《老子》读一读,马上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佛家的书我也喜欢看。佛家讲“空”嘛,能让你看开,而不执著。台湾星云大师的书《包容的智慧》,我就很喜欢看。
  
  中国教师报:您常常“见缝插针”地读书,是怎么让自己在短时间静下心来的?
  华应龙:里奥·巴伯塔在《少的力量》一书中告诉我们,每个时间段就做一件事,不考虑其他的事情。这样的“用心一也”很重要。因为,当心很浮躁的时候,就会急功近利,短期行为比较多,不想自己要有一个比较多的时候来界定来提高什么。忙一段时间后,就奖励自己读一会儿书,真是很享受的事情。
  
  中国教师报:那么您觉得怎样读书才是最有效的?
  华应龙:当然是带着问题去读书。当你带着问题去读书的时候,书中有效的东西就会跳出来!所以你最好是,缺什么读什么,想研究什么读什么,遇到什么问题就去读什么。比如,在执教新课程中“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这一新课时,为了上好这堂课,我在备课中就此内容参阅了二十多本书。
    此外,我认为报纸杂志比书更实在,因为它们和现实联系得更紧凑一些。我觉得一份报纸或杂志中有一两篇文章,愿意看下去,就值得了,有一点对自己有触动、有启发,就很满足了。

    华应龙 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
    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报刊上发表了400多篇文章,主编、参编了20多本教学用书。先后参加了“苏教版”和“北师大版”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编写和审定工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7 10:38 , Processed in 0.06523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