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中的所谓“糟粕”多是未被正确理解的精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16 02:11: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经典中的所谓“糟粕”多是未被正确理解的精华
  
唐晓敏
多年来,有人反对学生阅读经典,或者是对阅读经典有顾虑,其原因之一,就是经典中有“糟粕”。但实际上,经典的所谓“糟粕”,常常是源于我们对经典的误解。
如《论语》有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曾受到许多的批判,但这句话的的意思是:君像君的样子,或者说君尽君的责任,然后臣尽臣的义务。钱穆先生对此解释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意思是:君要像君样子,尽君的责任,臣才能像臣样子,尽臣的责任。臣不臣,还是由于君不君。这番意思,到孟子发挥得更透彻,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可见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全该由行政者负责。这也就是“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与此相关的是,人们常常批评儒家主张等级制度,但实际上,儒家主张的是按照人的贤能而在社会上承担不同的管理角色。有人指出:儒家在儒家思想中,有一种虽未明说然而却是根深蒂固的认识:那些出身于艰难困苦的下层社会的人,往往更有资格承担天下国家之“大任”。任于斯人”,都经过艰苦环境锻炼出来的人,特别重视劳动出身的人士,歌颂的对象是农民出身的伊尹,渔夫出身的姜尚,当过囚犯的管仲,“饭牛”的牧人戚宁,用五张羊皮换来的百里奚。这不是很进步的思想吗?
《论语》的有些说法,看上去很难为之辩解,但实际也未必如此。如孔子讲过“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孔子说段话,是对叶公说的,这位叶公夸耀说,他们那里父亲有过错,儿子马上向公家告密。孔子则认为,这并非好事。因为孔子明白,若是政府提倡、鼓励一个家庭的成员相互告发,儿子告父亲,妻子告丈夫,这样社会就会出更大的问题。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样事情就发生过。
在很多情况下,经典中的所谓“糟粕”,实际上是未被正确理解的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7:24 , Processed in 0.07755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