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56|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无挥毫爽歪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9 09:4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胸中有丘壑  腕底竞风流


                                                                                                                                                                                         文•管季超

     书法这个东西,往低了说,就是用软塌塌的毛笔来写汉字。写字哪个不会?有何难哉?人们往往会轻忽了它的价值;若是往高了说,书法是最能体现汉民族文化精神和审美趣味的一门高级的艺术。

        书法上手似易,拿起毛笔就能弄,但是得法进境甚难。许多人白天黑夜地写,纸墨费了不少,也难登堂入室。在中国历史很长一段时间里,凡是读书人,人人会写毛笔字,而且以我们现在的眼光看,大多还写得有相当水准。但那时人们似乎并没有把书法家当做一个专门的社会角色。王羲之写《肚痛贴》时绝没有想到是在写一件流传后世的书法杰作。大概是功夫到了,艺境也到了,随手一弄,就成了我们眼中的宝贝。

        现而今是网络时代,好多人连钢笔也拿得不多了,遑论用毛笔。能够玩一玩毛笔的人物稀而贵,只要写得有点儿模样,就自认为或被认为是‘书法家’了。

       能用毛笔写字的人(即所谓书法人口),在整个社会中占比并不大,但因为中国人实在太多,所以绝对数也是相当不少的。

       这中间,真正入而能出,形成个人书法风格的,犹如凤毛麟角,确乎稀少。

      老无,就是我的书法家朋友中,最让我佩服的朋友之一。他的书法,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风,犹如注册了商标,熟知他书法面目的人,在任何地方看到其作品,一眼即可认出。

        老无书艺,独树一格,其人又性情温和,待人朴诚。在书法圈中摸爬滚打近三十年了,在全国各地的‘粉丝’挺多。

       近些年来,官方的或民间的各种书法选集,往往都来向老无约稿。他的字与当今名家大家的作品放到一起,并不稍逊颜色,为咱孝感人争了脸面。

        笔者与老无订交近二十年,过从甚密。因为住得近,隔三差五就跑到他书房里一边聊天,一边看他写字。

        老无写字时的状态很松弛,毛笔在他手上似乎特别听使唤。有时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古诗文集,翻开一页,信笔写来,即成妙品。老无脑袋里储存的古诗文也不少,在书法笔会上,落笔便写,烟云满纸。

       书法是在平面上呈现的视觉艺术,并不要求在书写时有表演性,但我总觉得,老无挥毫时的那份潇洒劲儿,颇具观赏性,感觉真叫爽歪歪。

    早年,老无在楷书上,于欧阳询《九成宫》、颜真卿《勤礼碑》下过苦功,北碑汉隶亦有所会心;于行书,摩右军溯其源;习米芾、王铎取其势;学赵之谦,得其韵;草书,则于《古诗四帖》、《书谱》及明清诸大家乃至当今名家,均有所取,亦有所弃。

       身体强壮的人,多不挑食,且吸收功能好。老无学书取法之广,悟性之高,亦非一般书家所及。蜜成花不现,在老无的书法作品中,我们能十分肯定地感受到古今碑帖的滋养,但是并不能简单地将其归入哪一家。书史上经典作品的优良基因,被老无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了内敛平和、儒雅醇厚的独特风格。

       老无并不老,五十还不到。这个年龄,正是书法家书艺再求进境的年龄。老无对自己的书艺,从来都很自信,因为他知道自己下过苦功;老无对自己的书艺,也从来都不自傲,因为他在心中为自己设定了更高的目标。

       书法艺术的魅力,正在于永远有更高的境界存在,让你能无限地趋近,又很难企及。

       追求更高境界的过程,要费辛劳;生命的完满与人生的幸福,也正在于追求艺术至境的路途中。                          
      
                                                                                                                                                                            2010.9.8.夜。急就。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9-14 04:09:40 | 只看该作者
http://xnjyw.5d6d.com/thread-24762-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4762-1-1.html

[教育达人]何处寻?[教师之友网]走透透。。。。。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9-13 02:01:13 | 只看该作者
季超陪着老无来谢观众访客。。。





老无的答谢词:


      
[引用]
      此网展在李波版主和季超兄等的精心策划下终于与大家见面,老无诚惶诚恐,自知水平有限,自不量力。其一算是交差,其二欲借重大家的批评以待提高。
      此次展出作品大部分为老无历年在各网站发过的旧作,少数小品为展出前夜急就。于此展出,愿为引玉之砖,以活跃槐荫书画版面,引书画网友睠顾,收获网友精彩批评。
     衷心感谢槐荫论坛的朋友们!衷心感谢全国各地关心老无的朋友们!感谢大家对此帖的关注,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对拙作进行认真的分析和中肯的批评。  
     感谢老友季超兄执笔圈点老无,陪槐荫论坛网友看老无书法展。
    令我感动的是,大家不惜牺牲很多时间来读拙作,回帖支持老无,尤其是大家说老无。悠斋柳朝霞、湘仔、不觉、何志斌、我是霸王、岑山、方一半、朱银富、吴荣标、居宇轩、彭少兵、墨海沉浮、牧云轩主人、闲人万里、三醉轩主 、耕砚堂 、管布坤诸友,对拙作进行了大篇幅的评论,老无将铭记在心,在此,恕不一一回复。
     令我不安的是,网友们皆捡温柔而美丽的赞美之辞高论拙作,少了尖锐刻薄之语来鞭笞老无。老无明白,这都是朋友们给我面子,毋令我难堪;老无也明白,其实拙作并没有朋友们说的那么高明, 并非那样高水准, 并没有那么完美,皆是溢美拔高之辞,老无面上高兴,心中惭愧。
     幸好,居宇轩、墨海沉浮、耕砚堂、梦入江南诸友直抒胸臆,切中要害,令我思考,令我欣慰。
     艺术之论,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老无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我之不足,朋友们当直言。古人云,道义相砥,过失相规,老无能得畏友如众,不亦乐乎!
     发帖于此,希冀大家真心批评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老无未得道,然没有停止对道的追求。
     再次感谢所有关心关爱老无的朋友们,欢迎大家继续批评,老无在此鞠躬!


                                       2010年9月13日凌晨
15#
发表于 2010-9-12 02:46:47 | 只看该作者
[季超旧文句]

  古往今来,骚人墨客大都有为自己书斋冠名的雅习幽兴,例如王维之竹里馆、李清照之归来堂、怀素之绿天庵、沙孟海之兰沙馆、刘正成之八方斋…… 当代硬笔书法界有此雅嗜者,亦不乏其人。

   例如沈鸿根之松竹轩、郑明耀之松竹溪堂、熊志凌之柳堂、李迎春之虚空轩、董洪涛之集契斋、管布坤之清寂轩、王登峦之依水居、黄开城之遂真堂、陈则威之听云楼、王洪宇之汲美轩、赵志成之琴鹤堂、刘志之文心阁、黎明之 堂、张华庆之闲意堂、李冰之牧云轩、陈航之梦斋、李庆绿之枕涛居、高甬春之默绿斋、黄文泉之真籁室、唐昌飞之抱朴斋、陈云石之布衣堂、崔学路之佛堂、李怡恰之逸鹤斋、王堂兵之二水居、朱勇方之成蹊轩、陈克年之嘉桐书屋、陈先郡之听雪楼、祁斌之行斋、许海泉之韵挥谷、羊元高之谷雨轩、李春勇之鉴古斋、冯岽智之静学庐、周继中之寂斋、熊伟之墨石斋、杨卫列之如水天空、马新俭之翰逸斋、彭洪顺之积字斋、荆霄鹏之听雨斋、朱玉华之凝一居、刘文辉之雪吟轩、倪俊冬之一默斋、柳长忠之玩艺堂、陆舍无之无我楼、杨剑之静远室…… 斋号或多或少总有些寓意,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词隽意蕴,总要有些个性有些“讲头”才好。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960337.html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9-11 22:58:48 | 只看该作者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9-11 01:28:38 | 只看该作者
转帖:辽宁大连网友·牧云轩主人评老无


                                     散虑逍遥 别有天地  
                                      

                                                ——观陆舍无网展有感  
      
      老无算是老朋友了,但至今没能见面。这要感谢网络世界的快捷与方便。
      老无方方正正的大脑袋让人过目不忘(看照片),感觉其人一定正直而率真。知道他在硬笔书坛是员猛将,没想到毛笔书法他竟有如此境地,难怪硬笔如鱼得水了。
      老无的书法,字如其人,一派天真烂漫,线条扎实有力,结字也是拙趣满纸信手拈来,让人顿感轻松自然,而又传统不俗。
      一个书法人,一生都要临古帖学传统,最难是从古帖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书法表现风格,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艺术语言,这方面,老无已经得道。大巧若拙。老无在书法的天地里心驰神往,既有何绍基的不走寻常路,又有八大山人的奇妙造型,还有谢无量的散淡自然。此生最爱笔墨间,散虑逍遥别有天。老无真情投入的本色书法,自然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赞赏。


牧云轩主人 顿首   
                                   

                                                2010.9.10.22:47:32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9-11 00:13:14 | 只看该作者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9-10 23:53:52 | 只看该作者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9-10 20:17:26 | 只看该作者
9#
 楼主| 发表于 2010-9-10 20:13:30 | 只看该作者
[季超即兴论坛扇宝帖]/


       那一天,坛友于平建,江颢,吴峰,刘应宁,还有不会泡论坛滴管季超和电脑培训大师秦戈相邀去拜访本地书画名家。在路上,听荷乡渔姑说闲人万里在南方赚了大钱,回家开了个千色生活馆,我们决定莫慌访名家,先去瞄哈。
      一进门,天啊,一色的金艺画框,所有作品都是刘凡志老先生托裱的。大堂经理见我们一干人等舞情弄墨,酷得就像灌篮高手,疑似歹人,由吗不让我着进气,非要对暗号,sw0001,她说错鸟,再答阿保0491,连忙把我桌往zf369雅座让。吃鸟几颗哈哈兽递的糖,品品屁屁熊沏的产川茶,看看湖海风云榜,我们洗尘出了精舍。
      刚出气,正瞄倒剑萧生在看秤星,心无杂念,冇望倒我桌从他边哈穿过了二木林。在耕砚堂,我们硶倒郭方颐先生铆画,一人搞鸟一张。在五味斋,与墨有缘。人人乱绕鸟几张。在琴乡阁,我们拜了佛缘堂。在听秋馆,我们推窗看那出岫游云,谈了些淡淡花语,筱斋主人猛然想起;天啊,冇到花满楼气,伙计们,要不气哈,那里是正宗农家菜,由农师毕业的木兰童子名橱主理,龙夫兄每次吃完,都深山含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20:34 , Processed in 0.12029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