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报刊编辑出版工作中的常见错误及其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3 13:28: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报刊编辑出版工作中的常见错误及其分析

王自立

    编辑工作是对文化现象进行鉴别、筛选并对其加工制作成文化产品的工作。编辑工作的整个过程必须体现传播先进文化、弘扬先进文化这一崇高目的。

    由于人们世界观、价值观以及认知水平、反映客观事物能力和水平的差异,文化现象也就存在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好与坏之分,所以对于具有选择功能、加工功能的编辑来说,坚持文化产品导向的正确、知识内容以及思维方法的正确,就成为自己忠于职守的必然要求。同时由于编辑出版从业人员准入制度不够完善、不够规范,编辑的文化背景不尽相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要达到这一要求就更显得有其艰巨性和紧迫性。

    我们关注办报、办刊理念的构建、品牌的打造、市场竞争力的形成等都十分重要,但这些问题的解决从本质上讲有赖于报刊整体质量的提高。任何一个了解编辑工作的人都明白,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是编辑工作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不可能想像,一种存在多种错误的报刊会受到读者欢迎并具有市场竞争力。此外,编辑工作自身的跨学科性、多学科性,不是通过一两本教科书可以教会的,而必须依靠自己在实践中去学习和领悟,尤其是从个别错误的教训中反思和培养出干预、防止某一类型错误的能力。具有纠错能力、“抗错”能力才有可能去追求正确和完美。错误应当成为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从而学会认识错误、避免错误,编辑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才会切实得到提高,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去做一个称职的编辑、优秀的编辑。

    报刊编辑出版工作常见错误的类型:

    一、 违背办报宗旨

    国家为了加强对报纸的宏观管理,达到促进结构合理、规范和繁荣出版市场的目的,对报纸的性质和内容定位、读者定位作出了明确规定,报纸取得刊号之前就要对报纸的办报宗旨和读者对象等方面进行审查,并在报纸出版后进行年检,但是少数报纸由于种种原因,违背办报宗旨的情况时有发生。比如有的家庭教育方面的报,顾名思义是为家长或家长学校办的报纸,但大多数内容却是有关少年儿童的习作和课业辅导,变成了少儿报纸。这类错误往往受利益驱动,有意而为之,属于行政管理部门查处的范围。

    二、 报纸版面分工不规范、不准确

    报纸版面(4版、8版、16版等)一般有明确的分工,有些报纸在这些内容编排方面学习借鉴了杂志栏目的编辑方法,呈现出专版文章杂志化的倾向。这些尝试都是允许的。应当注意:版面名称、专栏名称要清楚醒目,既划分版面,又引领读者阅读。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版面分工不清晰、不明确,甚至出现编辑的错误。如:某报第1版已刊登“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重设师范生免费制”,第2版又刊登“教育部酝酿直属6所师范院校重设师范生免费制”,这是一条过时的消息,与第1版消息相矛盾,属编辑工作的失误。又如某报第1版的文章与第5版的文章同举某重点中学一例,文章的主要观点都是对分层教学错误做法的批评,也属于同种类性质的错误。更有甚者,某报文章题目是“师范生享受免费教育”,内容则是如何办好民办学校,这类错误属于不同版面的题文“安装”错了。

    三、 稿件中常见的错误

    1. 原则性、导向性错误(这类错误主要表现为随意分析一些政治事件,乱提政治口号,或是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错误理解)

    例1:某评论员所写评论中有这样的论述:“为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此稿将“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混作一个目标提出,不符合中央有关精神,属于乱提政治口号的错误。

    例2:中央提出“以人为本”之后,有的报刊提出“以问题为本”“以服务为本”,也犯了例1相同的错误。

    例3:某报反映某高校“牢牢把握先进性教育活动和二次创业这两个学校发展的中心任务。”此稿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与学校二次创业相提并论,犯了导向性错误。

    例4:某刊拟刊登某校校长介绍学校管理经验的文章。文章写道:“学校的学风是以苦为乐,知难而进,强调一个‘苦’字,倡导一种苦文化。”又写道:“择校生进校后根据考试成绩进步名次给予择校费减免奖励。”

    这些提法完全违背国家的教育方针,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倡导苦读苦学,甚至倡导苦文化是教育思想的严重偏差,此外将分数当作金钱奖励,既犯了同样的错误,也必然引发学校乱收费。撤下此类稿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例5:某学生刊物刊登“什么样的大学值得向往”一文,作者对综合性大学和专业院校作了分析比较以后说:“高中生朋友……高考的时候尽量瞄准综合性大学这样的目标。……跟同等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专业化学院相比,综合性大学在知识、学术、文化、精神等领域的优势是无需证明的。”作者显而易见是鼓励学生要去报考综合性大学,这样必然形成高考、高招的错误导向。由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同规格、不同类型的人才,各种学校都有自己的培养目标的要求,为此国家既要调整各种类型教育(高教、普教、职教)的结构,又要调整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专业结构,否则教育就难以均衡发展,难以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此外,在原则性问题上易犯错误的还有台湾问题和民族宗教问题。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3 13:29:26 | 只看该作者
2知识性错误

    ①题目方面

    题目是概括文章内容的简短词句或短语。通常有以下错误。

    例1:文题不符。一篇消息题为“周济深圳观艺展发感言”,消息中周济并未发表感言,拟题不当。另一篇文章讲述音乐是最早开启人的心智、培养人的美感的学科,但该文的题目却写为“音乐——人生最早开发的学科”,其意思已变作音乐是被人最早开发的学科,题目与文章内容南辕北辙,应改作:“音乐——最早开发人生的学科”。

    例2:概念理解错误。一篇介绍学校素质教育的文章拟题为“培养既具素质又有特长的学生”,属于对基本概念理解错误。“素质”与“特长”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有个性、有独创、有特长是具有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素质全面的学生肯定有某一方面的特长。这可能是作者对“合格+特长”这个教育模式的错误套用。

    例3:将生造词语写入标题。有一篇介绍教学经验的文章,为了凑成三个两字词组,写成“精垫、精讲、精练”,“精讲、精练”大家可以理解,“精垫”则使人感到一头雾水,因为这是对“精心铺垫”的随意缩写,属生造词语的错误。

    此外,大标题与小标题重复,基至小标题可以涵盖大标题,也是标题制作一忌。如大标题是“倾心教育一片情”,小标题又是“道是无情胜有情,”就是这类错误的例证。

    ②内容方面

    例1:全文逻辑关系混乱。有一篇文章叫做“激活语文课堂八法”,具体介绍了“研讨法”、“辩论法”、“实例法”、“拓展法”、“比较法”、“观赏法”、“学生主讲法”、“室外写作法”,作者为了拼凑“八法”,使得全文内容重复交叉,由于对事物逻辑关系认识不清,想得糊涂也就难以写清楚。来稿中此类稿件甚多。这就要求编辑要帮助作者摆脱“新八股”影响,扎实练好写作的基本功。

    例2:文章无新意,重复人们熟知的概念。某刊发表“校长在校本培训中的角色”一文。因为在学校实际工作中校长领导“校本培训”本是人所公认的事实,不必再去议论,所以该文的小标题“校长是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策划者”、“校长是校本培训的参与者”、“校长是校本培训成果的分享者”,就把“第一责任人”可以包容的问题分开叙述,而显得毫无新意。如果作者涉及校长在校本培训中应当解决教育理念、价值导向等问题,则比这样把人们熟知的道理重复一遍要困难得多、复杂得多了。

    例3:观点和材料不统一。一篇指导校长如何做好学校管理的文章,题为“校长最该忙什么”。作者提出校长除了作好决策和用好人之外,要理清思路。思路要注意具有科学性。这些话无疑都是正确的,但后面举的例子不是学校的例子,而是全县教育工作发展思路的例子,与全文观点显然不一致。

    例4:缺乏知识准备,该写的没写。有一篇游记题为“游白鹿洞书院”,对书院的自然景色作了详尽描述,而对白鹿洞书院在教育方面的地位、建树却很少涉猎,特别是没有写到白鹿洞书院教规。这个教规体现了朱熹的教育主张,是世界教育史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是此后中国封建社会书院办学的模式图,至今国外很多教育家还在对它进行专题研究。这篇稿件虽因为终审编辑提出了意见得以修改补充,但还是说明编辑文化知识的积累是十分重要的。

    例8:常识性错误。

    其一,报刊上常常出现“德育教育”“美育教育”的说法,这是对专用名词简称的误读。德育,是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美育是以培养审美能力、美的情操和对艺术的兴趣为主要任务的教育。如果说成德育教育、美育教育则实际上包含了两个“教育”,犯了语义重复的错误。

    其二,“中小学校长是学校的法人”。“法人”不是指具体人而是指根据法律参加民事活动的组织,如公司、社团等。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亦可称作法人代表)。这种错误是缺少法律知识想当然造成的。

    其三,某刊一篇文章题为“提升学校领导班子执政水平”。这是由于作者对学校单位性质理解发生偏差,致使整篇文章阐发观点的立足点出现错误。学校是事业单位无政可施,何谈提升执政水平?

    其四,“汲取教育理论科学营养”,“理论”、“科学”不必重叠使用。改作“汲取教育理论营养”或“汲取教育科学营养”均可。

    ③引文方面

    文章经常要引用名人名言,使文章更为生动、深刻。明引,必须一字一句遵循原文原著;暗引,意思也要与原著、原文一致。

    例1:某刊刊登一位教育名人的文章,其中引用了鲁迅的话,误为“浪费他人的时间等于图财害命。”鲁迅的原话为:“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见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编辑是从网上查对这句话,故出现了这种错误。

    例2:“一位教师在全县模范教师巡回报告会上说:‘……对于生命而言,要存活,只要一箪食,一缽水足矣。’”这是对论语的一种暗引,论语原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因此,“一瓢饮”不得改作“一缽水”。

    ④词语方面

    词语方面的错误,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其一,对成语和规定词语的错误使用。

    例1:“时不我待”误用为“时不待我”。

    例2:“不尽如人意”误用为“不尽人意”。

    例3:“并驾齐驱”误用为“齐驾并驱”。

    例4:“顺水推舟”误用为“顺手推舟”。

    例5:“谈笑风生”误用为“谈笑风声”。

    其二,对字词意义理解不准确造成的错误使用。

    例1:“见诸报端”误用为“见诸于报端”。

    例2:“防患于未然”误用为“防范于未然”。

    例3:“迫不及待”误用为“迫不急待”。

    例4:“寓教于乐”误用为“寓教与乐”。

    例5:“忽然有所顿悟”。“顿悟”本有“忽然醒悟、明白”之意,再加“忽然”就成了赘语,犯了词语重复使用的错误。

    例6:“苏东坡确是参透其中三味者”。“三味”系“三昧”之误。“三昧”是佛教用语,意思是指心神平静,杂念止息,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之一,借指事物的诀要、本质、核心,这里用了“借指”的意思。

    例7   有一位作者写某名人的人物通讯,其中一句为:“某名人忝列国内著名作家之中”。“忝列”是自谦词,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这里是作者叙述的语言,意思就完全扭曲了。

    例8  “都说梅葆玖是梅兰芳诸子女中唯一酷肖乃父的。”“乃”为“你”,此处应改作“其”。

    其三,生造词语。

    此类错误往往受流行歌曲以及网络上不规范语言影响所致。如“你心胸还好稚狭”“历史如注,江山如画”“繁硕的星星”“请你悦纳”。

    其四,上下语句文气不连贯。

    某学生刊物访问一位年事已高很有名望的名人,这位名人最后寄语初中学生:“千秋家国事,拳拳赤子心。愿你和你的同学们好自为之。”“好自为之”一般轻则指诫勉,重则指警告,用在这里显然与前文文气不一致,有失那位宽厚长者的身份。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3 13:29:56 | 只看该作者
⑤语法修辞方面

    常见错误,句子一复杂就会出现主语缺失的现象,也还会出现人称错位的现象。

    “的、地、得”的错用,尤其是“的”“地”不分的现象较为普遍。

    此外,“当……时”“在……里”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将“时”“里”遗漏。

    修辞方法的错误,多为比喻不当,本体和喻体缺少内在关联。如“月亮好像浸在墨绿色水晶之中”,月亮无法浸到水晶之中,因此,比喻不当。

    ⑥校对方面

    校对容易出现的错误。

    同音字易错,如“启程”误为“起程”,“莫名其妙”误为“莫明其妙”,“零花钱”误为“零化钱”,“桃花园的原型”误为“桃花园的原形”,“副校长”误为“付校长”。

    此外,还有将“霎”误读为“chà”(应读shà),因此将“刹那”误写为“霎那”。“霎”只用于“霎时间”。

    形近字易错,如“如火如荼”误为“如火如茶”,“噪音污染”误为“嗓音污染”,“点拨”误为“点拔”,“阐释”误为“闸释”。形近字往往是“己已巳”不分,其中“己”与“已”不分较为常见,如“唏嘘不已”误为“唏嘘不己”,“赞叹不已”误为“赞叹不己”,这也很可能是读音错误引起的误写。

    音同形又近的字易错,如:“娓娓道来”误为“尾尾道来”,“署名”误为“暑名”,“烦躁”误为“烦燥”,“辩论”误为“辨论”。

    电脑打字错误也往往没有校对出来,如“审时度势”误为“审时对势”,很可能运用拼音打字法打字,因声母相同而出现错误。此类错误日益增多,需要引起重视。

    标点符号容易出现的错误。两个数字连用以表示概数时,用汉字小写形式,如“七八天”,误为“七、八天”。夏历用汉字,如“正月十三”误为“正月13”。还有20世纪50年代(或上世纪50年代)误为“1950年代”。

    连续使用书名号,其间是否要用顿号,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但是同一本期刊中要不用顿号,要不不用顿号,不要两种用法在一本杂志中混用。

    上面说到的一些错误仅是我在编辑工作中接触到的一些例证,没有也无法概括问题的全部。报刊编辑、出版工作常见的错误至少还应当涉及专题策划、活动策划、封面设计、版式设计以及题图、插图等方面的内容。对常见错误作一些罗列和分析,只是想从以下两方面给大家提供启示。

    第一,编辑要时时记住“绳断细处”的道理。一个细节的错误,既会误导读者,又可能引起读者的反感。报刊的公信力就某种意义来说是维系在细节上。“绳断细处”应当像警钟一样长鸣心头。编辑工作之所以崇高和具有魅力,也就是因为编辑在传播文化的事业中是一个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的人。

    第二,提高编辑素质要努力做到“功在细处”。我们要通过学习、拜能人为师来来充实和提高自己,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对自己编辑工作错误的检讨和反省,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努力使自己做到政治清醒、知识广博、技能全面、心理稳定,把基本功训练真正落到细处,落到实处。

    (作者系江西教育期刊社原社长、中国期刊协会理事、江西省期刊协会副会长、全国第四届百佳出版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7 23:24 , Processed in 0.13455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