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大社“创意写作书系”新书发布会隆重举行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1-2-16 17:45:41 | 只看该作者
串词创意作文






本版整理 黄冉 郑艳琼 陈瑶  





  关键词

  铅笔 洗澡 谎言

  颠倒的世界

  □刘书欣 学军小学 四(5)班

  

  有一天,我刚回到家,就发现书桌上有一张门票,上面写着:

  颠倒世界之旅门票

  地点:家里的衣柜中

  密码:DDWGHYN

  我很好奇,便走了过去,按下密码。突然,一股巨大的蓝色旋涡把我吸了进去,不过几分钟就到了。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派奇怪的景象:马路上走的全是小孩,而从学校里传出的读书声却是大人们的。走进学校,大人们正在听写,可他们写字用的都是橡皮,写错了就用铅笔来擦!

  转眼到了写作业的时间。有一个大人对小孩说了谎言,而小孩并没有批评大人,而是大大鼓励他说假话,还给了他一个大大的皮球,奖励一个小时的游戏时间呢!

  写完作业,自然要洗澡。在颠倒世界中,洗澡得用冷水洗,边洗边说:“好暖和呀!”所以,颠倒世界中最赚钱的工作就是医生,因为许多人一洗澡就感冒发烧流鼻涕!

  

  德斯传奇之二

  □陈敏佳 胜蓝教育集团学校 六(1)班

  

  上次鼻子失踪记讲了蓝眼小镇上,有个叫德斯的男孩梦见自己变成了神仙,这次又会有什么好玩的事发生呢?让我们去看看吧!

  德斯的父母是开澡堂的小老板,每天都有很多人到澡堂里洗澡。可说来也巧,德斯却不怎么爱洗澡。因此,他身上总是带着一股酸酸的臭味,久而久之,他周围的东西也总带着一股刺鼻的气味,就连书本文具也不例外。在这之中,最惨的要数一支铅笔了。这支铅笔是一个迪佳公司开发出的新产品——它不用削也永远用不完,所以德斯最爱用它,害得这支铅笔即使捂上鼻子也能隐隐约约闻到它的臭味。

  一天这支铅笔终于忍不住了,它实在受不了这种恶臭了,于是,它打算在深夜里和别的文具啊书籍啊一起逃离德斯的家。它趁德斯不在时,赶紧召集了所有的“受害者”。其他文具听铅笔一说,纷纷附和道:“太好了,我们一定要逃走!”夜晚降临了,这支铅笔等德斯入睡后,赶紧把大家叫拢了,排好整齐的队伍,蹑手蹑脚地来到窗边,从窗缝里跳了出去,然后逃得无影无踪了。

  第二天早晨,德斯起床后发现房间里空荡荡的,所有文具、书都不见了。突然,他瞥见了一张纸条上的留言:我是你心爱的铅笔,你实在太臭了,使我乃至整个文具家庭都变得臭烘烘的,我们实在受不了了,便只好弃你而去了,希望你改掉这个不爱洗澡的坏毛病,那时我们就会回来的。德斯看了伤心极了,他以前经常用谎言来骗父母洗过澡了,为了心爱的文具,德斯从此认真地好好地洗澡,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心爱的铅笔和文具们又回到了他的身边!

  

  关键词

  电影 行走 严厉

  电影奇异旅行

  □曲戈 采荷一小教育集团 六(3)班

  

  2525年。

  听说冬不耷拉国发明了一种可以真正进入电影世界的玩意,我准备去玩玩。坐了一天的波光777,真有些累,四下里寻找着这个”高级电影仪”。还好这只是一个岛国,我掏出翻译机问了些人,坐了几趟车,不久就到了。

  定睛一看,没想到这个小国还挺发达的么,商业、旅游业,哪一项都让我大饱眼福,电影院更是金碧辉煌,走进去,付了票费,领到了一身衣服,听说,只要穿上这身衣服往幕布上一撞,就能进入电影世界。

  我还有些不相信,只是先把手伸了伸,想试探试探,没想到手一下便陷进去了,接着人也吸了进去,睁眼,发现自己已经在电影里了,真的人物,真的场景,角落里还一直有一个人,支着个饮料摊子,坐在那悠闲地品着茶。哦,那是管理员。

  我在里面玩得好不快活,先是行走,走着走着就高兴地跳了起来,我一会儿摸摸这个演员的耳朵,一会捏捏男一号的鼻子,没想到男一号竟然回过头来对我说:“小孩,我们在商讨国际大事,你可不可以先不打扰我们?”把我吓了一跳,一高兴就不小心碰到了管理员旁边柱子上的一个按钮,霎时,跳到了下一个电影,管理员狠狠地瞪了我一眼,严厉地说:“小孩,别乱撞!”我吐了吐舌头,到旁边去玩了。

  无聊了,就到管理员那里买瓶饮料喝,看看时间不多了,心里就痒痒,悄悄地搞起了恶作剧:趁人不备把饮料倒一点在男一号的茶里,我看他皱着眉头喝茶的样子,心里真快活!

  广播里发出了“本次时间已到,请离场”的声音,没办法,躲也躲不过去,到头来还是被管理员轰出去。我伸了个懒腰,本次旅游结束。


  关键词

  山茶花 牺牲 封面

  老战士的感人故事

  □金奕泓 文一街小学 六(2)班

  

  有一位老战士牺牲了,他曾经是一个保卫边疆的战士,如今他却为了一朵山茶花而牺牲了,某杂志就把他的照片作为封面,让大家都记住他和他为何而去世的故事。

  那是一个雨天,老战士去山上采药,雨天路滑,山路不好走,老战士走得很慢,忽然他的眼前闪过一抹白色,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山里的孩子,采了一朵白色的山茶花;他又想起了十年前离他而去的老伴,老伴最喜欢的就是白色的山茶花了,他们结婚时很穷,他又是个保卫边疆的战士,根本买不起什么花……此刻,他想采一朵白色的山茶花,就算不是当面送给老伴,但是只要送了,他的心里也就踏实了。

  雨天,原本崎岖不平的山路,变得坑坑洼洼,有些地方还很滑;在陡峭的悬崖旁就有一朵白色山茶花,老人去采的时候根本没注意那个地方的险境。老人采到了那朵花,高兴极了,就在这时老人一不留心,滑了一跤,从悬崖上掉了下去。

  人们找到他时,老战士手上拿着那朵花,一脸笑容,仿佛要去见他的老伴一样......


  关键词

  山茶花 牺牲 封面 铅笔

  洗澡 谎言 电影 行走 严厉

又见那片山茶花……

  □赵衫佳雯 学军小学 五(2)班

  

  记得看过一部电影很感人,结尾有很多壮士都牺牲了,背景有大片大片的红色山茶花,场景美丽壮观,特别迷人,我被感动得流泪了,山茶花的美也因此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

  看完电影,我立刻就把记忆犹新的山茶花画在了纸上,彩色铅笔画的山茶花非常淡雅。它——美丽的山茶花,成就了我一个美好的心愿:立志做一名导演。为了这个美好的梦,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我画的美丽山茶花的画纸,给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做封面,提醒我用实际行动追求梦想。

  此后,我一直惦记着这个梦想和那一大片美丽壮观的山茶花。于是,我上课发言越来越积极,作业完成得越来越整洁……起初那一段时间,我就连行走、洗澡时也憧憬着我的梦。这一切让我觉得有梦想真是一件好事,我的生活越来越有情趣了,我为长大能努力写好剧本而努力!甚至,我为了学会照相取景而去专门借高级照相机,然后拼命学习……渐渐地,我的各课成绩都名列前茅,能力也不断提高,还担任了学校大队委,我什么都想学,就是感觉时间不够。

  梦想是一种神奇的力量,一直鼓舞我努力向前进!我把我的梦想告诉了爸爸妈妈,妈妈很支持我,但是爸爸却严厉地说:“导演可不好当,要有才华、有能力,有好身体不说,还要情商高,能吃苦,有团队精神……”虽然爸爸给我泼了一盆冷水,但我还是坚定地对爸爸说:“我就是要当导演!”

  之后,我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每天坚持跳绳,坚持读英语,坚持写作,坚持认真完成作业,每周我还坚持上兴趣班,克服了挑食的毛病,我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爸爸妈妈都看在眼里。有一天我正在跳绳,爸爸突然把我拉到一边神秘地说:“其实当导演挺好的,其实爸爸先前的说法是一个“谎言”,爸爸就是想让你好好跳绳,锻炼身体……”爸爸说着,还一脸坏笑。我知道爸爸那是善意的谎言!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是啊,梦想的力量是惊人的,是强大的!想着,想着,我仿佛又看到了那片美丽壮观的山茶花……
22#
 楼主| 发表于 2011-2-16 17:47:04 | 只看该作者
艺术:从独创性写作到创意产业












艺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层次、多侧面的巨大复合体。过去我们研究艺术问题只局限于艺术创作领域。它既有形上的精神探索,也有更大量的操作应用层面的东西。商业参与了全过程。所以,当下的艺术创新必须依据今日艺术发展的语境。它已不再仅仅借助个体艺术家灵感突发,天才辉耀的偶发机缘,而是整个艺术创作机制、艺术传播构成与艺术参与的行为活动方式的全面创新。从艺术本身来说,当下的艺术创新必须注意当代艺术范式的多样化或多元共生;注意将艺术创新作为一个复合工程来运作;而艺术产业的发展则取决于创意,今日的艺术是一种“创意产业”。

那么,今日艺术发展的语境是什么呢?我想主要提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媒介革命与视觉文化的转向;第二,审美的日常生活化和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第三,消费时代的来临与消费主义的兴起。第四,艺术中介机构的高速发展;第五,内容产业的兴起;第六,建立文化艺术产业的对位性机制——市场条件下的文化艺术保护机制。
先说媒介革命与视觉文化的转向。当代科技的发展引起当代社会主导传媒形式的变化。

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传播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激光技术等高科技广泛运用于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之中,给当代文化艺术的存在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在文化领域掀起了新科技革命的旋风,已经导致新兴文化形态的崛起和传统文化形态的更新。文化生产方式工业化,实现了从文化手工业到现代文化大工业的深刻变革,直接导致文化工业革命。文化作坊让位于文化工厂,社会文化大生产取代个人文化小生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

高新技术的产生和现代工业的发展,对传统艺术方式造成巨大冲击,不仅导致所有传统艺术形态的升级换代和现代更新,而且创造了大量崭新的艺术形式。文化艺术领域内部发生了行业内的大调整、大改组,新的艺术传播媒介如电视、卫星电视及网络文化的发展,使得一些昔日文化艺术界的“龙头老大”风光不再,转而成为电视业、音像业的补充,而网络文化则为人类创造了新的数字化生存的新方式。

主导传媒形式的变化举足轻重,它不仅引起了原有艺术生态格局的全面变化,也改变着整个的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就是经济,文化就是市场。文化成了生产力发展中最积极的推动力。法国学者阿曼德.麦特拉在其《国际图象市场》一文中指出的:“文化部门的不断的商品化以及相应的新传播技术的发展,已将文化置于产业结构与政治结构的中心。对于欧洲大部分国家来说,这是一种十分新近的情形。原先文化与产业之间的关系只集中于文化与国家关系的论争之中,现在已经逐渐进入新的层次,并且已产生与现存文化定义的决裂。”这就是说,新的传播媒体造成了某些传统艺术行业如剧场艺术的衰落,现代声象技术冲击并消解着部分民间民俗艺术。因而我们必须重新认真审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艺术对于整个社会结构的形构作用,改革不适应新形势的文化体制,制定新的更合乎文化创新的当代文化保护政策,建立新的文化运作方式。

在世纪之交文学艺术发生了文化的“转向”中,最为抢眼的景观是视觉图像的“转向”。今日的视觉图像铺天盖地,无所不在,它已经“帝国主义式”地占领了文化的大片领地。不管是触目皆是的街头广告,还是热浪叠起的居室装修,不管是电视台的“欢乐总动员”,还是电影《大话西游》,不管是流行歌曲MTV ,还是电视报道美国轰炸阿富汗塔里班,不管是城市白领们翻阅的时尚杂志,还是打工仔喜欢的卡通读物,我们都离不开图像,我们生活在一个视觉图像的时代。
无疑,人们今天的的经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视觉化和具象化了,人们更加关注视觉文化。 人们如今就生活在视觉文化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似乎成了区分当下与过去的分水岭。 因而继文化研究,怪异理论和黑人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之后,西方兴起了视觉文化这个时髦的、也有争议的研究交叉科学的新方法。视觉图像成了从事摄影、电影、电视、广告、美术、艺术史、社会学及其它视觉研究者共同关注的中心,也给我们另一种艺术的欣赏和接受方式。这样一个巨大的转型,给当代艺术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无法估量的需求。需求是终极的动力源。有需求必定有发展。

第二,当代社会与文化的一个突出变化是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媒介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影响、改变、形构着我们日常工作、交往、休憩、娱乐以至内在心理世界的活动方式。在今天,审美已不再专属于文学和艺术,审美性也不再是区别文学于非文学、艺术与非艺术的根本要素。这一现象在已引起全球艺术家、美学家、艺术理论家以及文化学家、社会学等的广泛关注。西方美学家艾迪拉多.德.弗恩特在题为《社会学与美学》 的一篇文献综述中曾指出:西方的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审美化(aestheticization)过程,以至于当代社会的形式越来越像一件艺术品,审美化正在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组织原则。德国美学家艺术理论家维尔什也认为:我们的社会正在经历着一种美学的膨胀。它从个体的风格化、城市的设计与组织,扩展到理论领域。 今天的审美活动已经超出所谓纯艺术的范围、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艺术活动的场所也已不再是与大众的日常生活严重隔离的高雅艺术场馆,而是百姓可以自由出入的空间,如城市广场、购物中心、超级市场、街心花园,艺术接受休闲化与日常生活化了。在这些场所中,艺术活动、审美活动、商业活动共展并存,交错进行,互惠互利。由之,高雅文化与大众通俗文化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面对这种当代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方式,我们的艺术家、艺术工作者必须密切关注,深入思考,转变观念,适时调整战略,抓住创新的契机。

第三,在当代世界,消费主义漫漶于全球,商品的价值已不再是商品本身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或具有交换价值,而在于人们对个体欲望的满足。消费成了一切社会归类的基础,也成了一切文化艺术活动的基础。作为市场社会的“经济人”,人们不但消费物质产品,更多地是消费广告,消费类像,消费品牌,消费欲望,也消费符号。文化商品化了,文化进入了消费。这是一个由仿真与幻象架构的“超实在”的文化世界。消费模糊了物质和精神的界限,也模糊了享乐与艺术的界限。正是这种消费文化无所不在的漫漶,改变了人类数千年来对精神、艺术以及自身生存意义的固有认识和界定,也选择着、创造着、生成着新的文化观艺术观。美国后现代理论家杰姆逊曾经这样描述道:西方消费社会包括:“新的消费类型;人为的商品废弃;时尚和风格的急速变化;广告、电视和媒体迄今为止无与伦比的方式对社会的全面渗透;城市与乡村、中央与地方的旧有的紧张关系被市郊和普遍的标准化所取代;超级公路庞大网络的发展和驾驶文化的来临 ……”,依照这一标准,当代中国都市已进入一个准消费时代。艺术活动日益深入地市场化、商业化与产业化;艺术产品的生产无不受制于消费社会的无形的手操控和拨弄。文化艺术生产机构与传播机构(如出版社、画廊、音乐厅、博物馆等)在种类与性质上已发生变化,各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的中介机构出现;与之相应,“新媒介人”阶层(比如艺术经纪人、传媒中介人、制作人、书商、文化公司经理等)出现,这些“后知识分子”处在精英知识分子和大众之间,他们对艺术家熟悉,又有很强的操作能力,能用消费的方式把艺术推向大众。总之,我国文化艺术场域发生了整体转型,它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文学”和“艺术”了。但我国当代的艺术从总体上看并没有对这种文化的转向作出积极的有实践意义的回应。

第四、传统的艺术消费往往是直接的面对面交流的艺术,其形态是艺术交往的自然经济状态。它不需要像艺术中介机构、文化传播、经纪人、制作人,特别是策划人等这样的中间环节。过去的的时代,文化作为精英艺术是社会“贵族”阶层等很少的一部分人的消费,是象牙塔上即很小的一个精英圈子里的东西。今天这种情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接受美学与读者发应批评所开启的艺术与文学发展的途径包括了策划、代理、市场、经营、销售等连锁反应。当然,除了策划之外,更重要的是投资人。文化艺术的中介机构迅速发展,占据了文化服务中最大的比重和市场运转中最重要的地位。它的急剧扩张是当代消费社会为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的消费需要所产生的机制需要而发生并不断发展的,是依据文化作为巨大的复制工业所需要的庞大而高效的流通、服务机制而发展起来的。文化的大工业化的发展给艺术的消费增加了流通、传播的环节,这个环节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要。在某种意义上讲,其地位和作用超过生产和创作,而策划人、创意者和制作人的地位和作用也超过作为传统的“艺术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或“决定因素”的作家、艺术家和编剧等。
而且,原先的艺术创作可能只是为社会上少数人的工作。但随着各种市场的中介环节、各种现代传媒的发展,艺术不再是精英们专有的象牙塔了,原先只为“小众”进行的艺术创作,现在必须用现代的复制技术和市场手段传播开来,让社会能够更为广泛地最大限度的接受、了解和享用,以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需要。这种走向大众的趋势还在进一步发展。
另一个现象是,现代传播条件下的艺术创造越来越不是单个天才闭门独造的结果,作者不再是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一个复数。大写的个人消逝了,作品实际上是一个不同专业协同作战、共同创造的集体成果。比如当代电影的大制作,就不仅是许多艺术家、各专业的不同工作者协同合作的过程,而且是艺术产业、科技产业的各个部类协同合作的结果。
同时,互联网这种方式开创了人类社会文化交流的新的公共空间,创造了民主交流的新方式。艺术从某种程度上讲,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缥缈圣殿,而成了人人都可参与“过把瘾”的生活方式。
第五、内容产业的兴起。十几年来,知识经济与数字化的出现和广泛运用,曾使世界欣喜若狂,巨量的资金投入了网络业,全世界各行各业都争相到网络业来“烧钱”。传媒变成一个能量巨大的环节,两头小中间大,出现了空前的传媒过剩的现象。
无疑,在新一轮新技术革命的经济环境中,文化发展如果不与高新技术与经济的革命性突破相结合,就会被飞速发展的现实世界淘汰出局。但是,在知识经济的泡沫吹破之后,人们痛定思痛,深刻地思考:造成传媒过剩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实践告诉我们,在基础设施和技术手段达成之后,在传播或发送的方式解决之后,传播或发送什么就显得极为重要。目前,造成传媒过剩的主要原因是艺术创新不足,没有足够多的原创的文化艺术节目提供给传媒。作为“上帝”的消费者们需要什么消费什么,成了发展的关键。事实证明,正是缺乏文化产业的有力支持,知识经济才落入低谷,面临着严重的危机。没有千百万人需要或喜爱的文化艺术的内容或节目,高新技术与新经济就没有了市场,没有了市场也就失去了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无疑,当代新一阶段的技术革命迫切地需要文化产业的支持。因而,从一定意义上说,网络等媒介产业的生存能力取决于“内容”的创造和消费。从发展的环节看,内容产业成了文化经济传播交流的“基础的基础”。

因此,建设与未来世界新的经济形态和技术形态相协调的新的文化产业形态——内容产业与创意产业,就成了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高新技术需要文化产业。
“内容产业”是90年代中期西方兴起的新兴产业。欧盟Info2000计划中把“内容产业”的主体定义为“那些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产品及其服务的企业”。 内容产业的范围则包括在各个媒介上的印刷品(报纸、书籍、杂志等),音像电子出版物(联机数据库、音像制品服务、一传真及光盘为基础的服务以及电子游戏、动漫画),音像传播(电视、录象、广播和影院等),用作消费的软件等。世界上的大型传媒集团都把自己定位于内容产业商或内容提供商。
第六、当前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建立文化艺术产业的对位性机制:市场条件下的文化艺术保护。新的媒介文化的发展,对传统的艺术方式和艺术经典构成了很大冲击。许多对文化艺术产业怀有疑虑的人主要是怀疑文化产业的发展会严重打击甚至摧毁传统的经典艺术或探索性的先锋艺术等精英文化艺术,那些不能或无法进行市场化经营的艺术种类和非盈利的文化艺术活动将会遭到灭顶之灾。其实这是站在原有的计划经济的基础上思考问题的方式。这里的关键是,文化产业是在市场条件下建立起来的,与之相应的艺术保护也必须以与市场适应的方式来建构。所以,新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将文化艺术分为经营性(以盈利为目标)和非经营性(以非盈利的文化艺术建设为目标)两大部类,在建立市场性经营性的文化产业的同时,还必须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对位性互补的文化艺术的保护方式,二者相辅相成,形成当代文化发展的合理架构。解决了这一问题,就解决了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观念问题。对今后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3#
 楼主| 发表于 2011-2-16 17:48:24 | 只看该作者
写作必需养成习惯,逐梯向上
梦想,如果没拿梯子逐步往上,就永远只是天边的梦想——作品已经在脑海中了,就等你把它下载,把它交给出版社,分享给更多人。


如果可能,也可以向媒体,像是网络、报纸、杂志提案,这样就可以一边定期写作累积稿子,一边达到定期曝光增加知名度的效果。但无论如何,养成定期思考、写作的习惯是很重要的2,我固定在清晨六点至十点写作,因为这个时间广告客户、出版社、朋友、家人比较不会找我。


斯蒂芬˙金说:“当你发现自己有某方面的才华时,你可能会为此练习到指头流血、眼睛脱窗,每次练习都像是一场完美的演出,就算没人欣赏,你仍会乐此不疲,阅读和写作就像学乐器、打棒球、练短跑一样,同样都要努力的练习,我建议每天至少要花四到六小时来阅读和写作……持续的阅读,在不知不觉中可以引导你进入一个渴望写作的情境。”3


你若看到一部很感动的电影(书、旅行、美食……以此类推),找两三个好友讲剧情、讲感动,几分钟后就讲完了(朋友还不一定有耐心听,而且讲完就忘了,什么也没留下来),但如果你在第一时间,把感动写成一篇文章,放博客或是发表在媒体上,就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分享了你的观点、你的感动,你还可能赚到稿费去看下一部电影、找到知己,甚至会有电影公司找你看首映写影评……把表达欲在最浓烈的第一时间向内聚集、沉淀、淬炼、生产上市,就像酿酒,这就是“写”比“说”有更大效益的地方。


在写作过程中,如果你有任何想法欲与读者分享,可以随时写在自序的草稿中,等到全书完成就可以专心把自序写好,然后全书就可以交付出版了。



注1:萧芳贤译。

注2:关于养成写作习惯的好处,可以参看台湾《商业周刊》2007年4月11日《越写,越聪明》的专题,里面谈到:“写作,是心智综合能力的展现,它至少牵动三项能力,包括观察感受力、想象创造力以及逻辑思考力,所以写作最能活化大脑,促进神经回路高度联结,尤其逻辑思考力,更是作文训练脑力的关键。”

注3:引自《On writing : a memoir of the craft》中译为:斯蒂芬˙金谈写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18:18 , Processed in 0.09074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