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6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29 13:13: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岳新中
(新蔡县教育局教研室  河南  新蔡  463500)
【摘要】本研究报告,就我县农村30所初中留守学生的教育情况进行调查。调查从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及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几个方面,采用问卷、座谈、走访等形式,共收回学生问卷千余份,开座谈会30余场,走访学生监护人近百人,获得了第一手材料,分析了教育问题形成的原因,得出的结论是:校长不重视,学校没有科学的教育管理措施,班主任工作不具体,任课教师无任务。基于此,本报告提出了符合当前农村初中教育管理的几点对策。本报告分四个部分:(1)留守学生及研究意义;(2)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现状与思考;(3)农村初中对留守学生教育的现状及思考;(4)关于农村初中留守学生教育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农村初中;留守学生;教育;调查;思考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rural areas left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education and thinking
Yue xinzhong
【Abstract】The present study, the 30 rural Icounty students in 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remain under investigation. Survey of students from the remaining life, learning and the formation of non-intelligence factors in several aspects, the use of questionnaires, discussions, visits and other forms of student questionnaires were returnedover a thousand copies, more than 30 games to open the forum, visit the guardians of students who nearly
first-hand materials,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education, ca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do not
attach importance to school principals, school there was no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education, class work is not specific, non-task teacher. For this reason, this report presents the rural junior secondary education in line with the current management of some countermeasures.The report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1) stay of students 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2) in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tay with the status quo thinking; (3) in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 stay status quo and thinking in education; (4) remain on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ducation Strategies.
【Key words】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Stay students; Education; Investigation;Thinking

我县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约占全县学生总数的50%,这部分学生由于监护人的缺失或转移,大部分学生心理不健康,学习成绩差,甚至行为不规范。县教育局教育股、教研室对此高度重视。2008年1月成立留守学生教育联合调查小组,对全县30所农村初中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历时三个月,通过问卷、观察、家访、座谈等形式,分别从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及非智力因素的形成等多方面进行调查。现取得了第一手材料,分析了教育问题形成的原因,得出了结论,提出了符合当前农村初中教育管理对策,为我县留守学生教育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依据,由此而采取的教育措施,通过一年的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活动力求实事求是,深入探索留守学生教育规律,解决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从而推动教育改革实践,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本次调研活动对农村初中学生教育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值得推广。
1.关于“留守学生”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1.1在回答“你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1)每月花费在500—1000元的占留守学生总数的25%强;(2)吃住在校的占30%,(其他大部分留守学生吃在学校附近的居民家庭或在亲戚、好友家);(3)监护人大多由祖父母、叔、伯或外祖父母、舅、姨、等人监护;(4)和父母保持信息畅通的占70%以上(他们大多有手机,有和父母联系电话)。
1.2在回答“你的学习情况如何?”(1)上课正常的占78%;(2)作业按时按量完成的占65%;(3)上期期末成绩平均不及格的占班额的90%(农村中学班额在80—90人之间;班额小的在60—75人之间);(4)特别喜欢某一学科的占95%以上。
1.3在回答非智力因素状况的问卷中,有几点表现:(1)独立生活能力较强,96%以上的学生会洗衣、做饭,少数学生还照顾老人(比如照顾年迈的祖辈人;照顾比自己小的弟弟或妹妹);(2)学习自制力差的占80%以上(他们从不做家庭作业);(3)性格暴躁的占30%以上;(4)自信心差,有激情但不能持久的占86%。
从上述问卷调查的结果不难看出,农村留守学生的现状不容乐观。(1)经济宽裕而无人监管,造成学生滥花滥用,滋生了学生铺张浪费的坏习惯。加之学校校舍条件差,不能满足全部学生食宿(现在农村中学仅有一部分学生寝室,学生不能全部住宿);(2)学习差的客观原因多是小学阶段学习无人监管,基础不实,入初中后成绩更差,主观上的原因是学生本人丧失学习信心,无力完成学业。(3)目前农村初中教师教学水平偏低,课堂效率低。(4)留守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育存在盲区,从学校领导到班主任以至课任教师,均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导致学生性格暴躁,缺乏自信心,甚至经常作出违反学生守则的行为。
2.关于学校对留守学生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调查组走访了十几位校长,他们仅关注留守学生的守纪、住宿等情况,而对留守学生的学习、非智力因素培养等关心则少得可怜;绝大部分校长只把这些部分留守学生当成普通学生管理或者当成典型学生(学校认为是双差生即:学习、品德均差的学生)去处理,不能从根本上认识,解决。(1)学校政教处是管理学生的主要职能部门,然而在调查中未发现一所学校有关留守学生专项管理措施,实际上在这方面政教处是很少关注的或不管。(2)走访近百位班主任,在提及到留守学生管理时,他们都说这没有系统研究过,也没有具体的管理计划和管理措施。遇到这类情况也只能和学生家长打打电话,或通知学生的监护人解决偶发事情。(3)在对任课教师调查“平时你怎样配合班主任做好留守学生教育的?”a.没有做过家访的占95%。b.找学生单独谈心的占10%;c.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占20%;d.少有和学生交往的占70%。
从校长、政教主任到班主任、任课教师乃至整个学校,教育留守学生几乎处于无监管状态。可以明显看出:校长不重视,学校无管理计划和措施,班主任无管理行为,任课教师无管理意识。
3.关于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几点对策
3.1建立健全校长负责制度,把留守学生的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摆在学校议事日程上。
3.2成立以校长为主要领导的领导组织,制定教育管理措施,狠抓落实。措施要具体而且要具有可操作性,长效性。
3.3建设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体系,争取学生在家有人关爱,在校有人教,在社会上有人管。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具体做法:(1)建立留守学生档案,确保从小学到初中档案记录清楚,便于班主任了解情况,因材施教。(2)建立家校联系,保障学生在校表现能及时告知学生家长。(3)定期召开监护人座谈会,监护人与学校能及时沟通,互通情况,共同管理。(4)坚持开展“几个一活动”,即每周让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打一个亲情电话,发一封感情短信等。
3.4班主任是教育留守学生的主力军,班主任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每周开一次班会(当然班会上不完全解决留守学生的问题),经常开展谈心活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2)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即让品学兼优的非留守学生帮助留守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3)做好家访工作,班主任积极主动的走入留守学生的监护者家中,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与监护人一起完成转变学生的工作。
3.5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看电影、开故事会、革命史知识竞赛等活动,以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生活热情、学习热情。
3.6以“八荣八耻”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明荣耻知羞耻,从而规范其行为,养成良好习惯,健康成长。
3.7发挥任课教师的辅导作用。任课教师要做好个别辅导工作。要把留守学生分别承包到任课教师,做到时时都有人过问留守学生的进步情况。做到男女教师分工明确,男女教师分别教育男女学生,如对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努力做到具体细致有成效。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是当前农村初中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解决留守学生教育管理问题又是其核心部分,因此,这项工作的开展必须遵循其自身的规律,研究并发现其科学的管理措施,根据调查得出的结论,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建立长效机制,方能取得成效。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9 20:43:00 | 只看该作者
广水市初级中学2009-2010学年度无辍学班级初查结果公示

依据本单位申报,经专班初查,广水市初级中学2009-2010年度无辍学班级为:
应办中心中学二(8)
陈巷中心中学一(1)
一(4)

实验中学一(1)
一(2)
一(3)
一(4)
一(5)

一(6)
一(7)
一(9)
一(10)
二(1)

二(3)
二(6)
二(7)


城郊中心中学二(4)
三(8)

太平中心中学一(3)
二(3)

李店中心中学一(3)
李店初级中学一(1)
蔡河中心中学一(4)
二(2)

马坪中心中学二(2)
二(4)

十里中心中学二(2)
宝林中学二(2)
三(3)

广办武元中学三(8)
现予以公示,如有不实,请举报(截止时间:2010年9月4日)。
举报电话:6233510

广水市教育局
二O一O年八月三十日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9 20:49:35 | 只看该作者
撑起一片爱的晴空
——十里中心中学《留守生教育与管理》课题研究侧记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留守生问题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由于十里地处城乡结合部,是一个劳动力输出大镇,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这些在外打工的人员常年不在家中,大多把孩子托付给老人或亲友,经调查发现我校留守生占学生总数的27.1%,这些留守生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引导和有力监护,当中的相当一部分心理健康、性格形成、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方面出现偏差、厌学、逃学、辍学等普遍现象,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中成了问题学生。
为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校从2007年开始进行了“留守生教育与管理”课题研究,就是努力让留守生能安心读书,让留守生家长能安心工作,以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的稳定,办人民满意学校。
经过两年的努力,我们不断研究出对学生关爱、教导、转化的途径和方法,并取得了一些成效,我们的做法可以归结为“一二三四五”(即成立一个专班,搞好两项调查,构建三维关爱网,设立四个子课题,取得五大成效)。
一、成立一个专班
成立专班,就是要明确责任,高度重视,2007年,我校申报留守生课题后,迅速成立了课题研究专班。校长吴立波(湖北省骨干教师)任课题组组长,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与理论指导。教导主任周鹏(随州市课改先进个人)任课题组副组长,负责课题研究组织协调,具体实施和了解本地区的初中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工会主席吴克锋(广水市优秀班主任)为课题组主要成员,主要负责个案研究及工作总结。吴立斌(广水市课改先进个人)主要负责主题活动,开展个案研究。徐运梅(随州市优秀教师)负责留守生心理健康辅导。韩红梅(广水市十佳师德标兵)负责搜集整理资料、建立专题博客。优秀班主任徐承海、杨甫龙、黄小丽负责个案研究,进行对比实验。用吴立波校长的话说:“我们可谓抽调最精干的力量,倾全校之力搞课题研究”。此外,学校的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优先服务于课题研究。学校还每月拨款近千元用于课题研究,虽然学校经费紧张,但课题研究需要的经费都是有求必应。
二、搞好两项调查
搞好调查,才有发言权,才能对症下药。
1、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了留守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
我们把留守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作为关爱工作的切入点,进行了心理素质的测评,掌握了问题留守生的主要特点,他们突出表现为:自私自卑、孤独离群;欺骗说谎、东游西逛;胸无大志、随遇而安;偏激敏感、情绪波动。2008年调查发现,61%的留守学生不愿向父母、老师讲心里话,每学期主动与父母联系、汇报情况不到5次的留守生多达92%,有83%的留守生与托管监护人关系不融洽,69%的留守生对学习的优劣无所谓,对自己的将来没有明确的目标,15%的留守生对困难和挫折的处理方法过激或不知道怎样采取正确的途径去解决。
2、以社会调查为主,开展了留守学生监护教育方式的调查。
2008年春召开的家长会上,父母亲自参加的不到30%,针对“代理家长”这一较为突出的现状,学校通过家访,摸清了留守学生的监护形式:一是隔代监护,由于年龄、观念等方面的悬殊太大,弊端十分明显;二是托付亲戚、朋友监护,但因缺少血缘关系,把握教育的方式、教育程度的分寸难,出现了难管、不敢管、管不了的现象;三是在学校寄宿或在学校周边租房独立生活,他们缺乏亲情的呵护和有效的监管,自控力弱,课余时间和双休日的安排随意性强,易感染社会不良风气,养成不良习惯。
三、构建三维关爱网
为给留守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我们着力构建了“学校——村社——托管监护人”、“学校政教处——班主任——托管监护人”、“班主任——科任老师——非留守学生”的“一外两内”的留守生关爱网络。我们积极争取村社干部的参与,配合留守学生的托管监护人做好工作,把留守生的关爱、教育、转化效能最大化的发挥。同时发挥政教处、团支部的优势,协同各班主任,注重挖掘学科教师和非留守生的潜能,使他们成为关爱留守生的重要主体,开展了丰富的帮扶留守生的活动。
四、设立四个子课题
“心动不如行动”,子课题的开展就是有针对性的行动,可将趣味性和教育性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1、欢乐大家庭。“家庭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然而,留守生却望着远方暗自落泪,他们有“家”,但爸爸妈妈却不在家。为让他们健康成长,我校特创办了“留守生之家”,把教学楼一楼最东边的一间教室作为“留守生之家”,内有一台电脑、一台电视机、一部电话、桌椅、图书、棋子等。按事先制定好的活动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如洗菜做饭、缝衣服,朱萍颇有感触地说:“以后我也能像大人料理些家务了。”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在快乐中成长。
2、快乐生日。生日是孩子成长的界碑,它是一年中孩子们最期盼的日子。然而留守生却会在这一天黯然神伤,悄然泪下。为了让留守生过一个有意义、快乐的生日,我校特意将他们同月出生的同学召在一起,过一个集体生日。缠彩纸、挂汽球、切生日蛋糕,唱《祝你生日快乐》、《我们是一家》,老师适时赠送“亲情卡”,有一次生日聚会我们记忆犹新,当吴翠萍同学正许心愿时多媒体大屏幕上突然出现一个头像喊着“翠萍”,吴翠萍惊讶地发现这个人就是父亲,这是老师在没有通知她的情况下安排的视频通话,她当时就满眼泪水,哽咽道:“这是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我会铭记终生。”使他们充分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懂得珍惜亲情、懂得感恩,也许这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3、亲情电话。“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如影随形,无声无息设在心底”,留守生更思念远在他乡的父母。我校专门制作了“留守生亲情电话号码簿”,配备了“亲情电话专线”,以解他们的思念之苦。孩子们可在电话中向父母撒撒娇,得到亲情的抚慰,也能感受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如果他们心理发生起伏,父母的劝告入情入理,联系实情,有时比老师的说教效果更好。留守生骆梦颖说:“有了亲情电话,我感觉父母就在身边。”
4、心理辅导。留守生的诸多问题中,大多数源于心理状况,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令人担忧。他们常表现出亲情淡薄,自卑消极、自私任性、自制力差、缺乏责任感,过分放纵等。为了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我校建立了留守生心理辅导档案,并不定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召开留守生临时监护人会议,开展一帮一爱心活动,开设“知心姐姐”信箱等一系列举措,及时做好疏通、转化工作,消除心理疾病。曾自暴自弃,放任自流的留守生姚安意就说:“我懂得了逃避终究不是好办法,勇于面对才会迎难而上。没有心理阴影,我觉得阳光更灿烂。”
五、取得五大成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不断努力,我校留守生工作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培养了一批优秀“留守生”。
我们有意识地塑造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留守生典型,来起示范带头作用。2007年,周主任所教班的问题留守生孙龙因家庭原因造成了他的自闭、思想颓废,在周老师的精心呵护和耐心教导下,逐渐转化成了性格开朗、学业优秀的学生,并一举考上广水市一中。在典型的带头下,绝大部分留守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和改进。
2、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①课题研究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参研教师翻阅大量书籍,参加多种形式培训,多次实践和总结,已掌握了一套教育、矫正、转化留守生的有效办法。②加快了我校教育科研的步伐,教师不再认为教育科研是个“高深莫测”的东西,对教育科研有了全新的认识,热情空前高涨。③形成了一批成果性论文,两年来课题组成员在省、地、市级杂志报刊发表了关于留守生的论文达26篇。
3、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的良性发展。
课题组通过以点带面将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学校其他学生的教育,取得了良好的后续效果。在数学教学上,我校也成立了一个课题研究小组,相信必将取得较好效果。近年来,我校学生的思想稳定,学风浓厚,校风日上,在我市的各项质量评定中年年进步。其它各项工作也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4、课题研究迎得各级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认可。
在课题研究的一系列活动中,我们一直得到各级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中心中学领导、办事处领导和广水市教科所专家多次指导检查工作,市教研室多次来我校看望留守生,并对我们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5、课题研究催生了新的思维方式。
本次课题研究开展得如此有声有色,使我们坚信: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学校领导、师生都很自豪,学校适时提出:在三至五年来把我校打造成广水名校。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我们的雄心壮志。如今,我校硬件、软件建设都已具备,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了课题研究的经验,我校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必将再上一个台阶,打造广水名校不是空谈。
今后,我们将发挥管理实效,创新形式,长期不懈地做好“留守生”工作,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为他们撑起一片爱的晴空。
二00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9 07:53 , Processed in 0.08404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