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家长不在乎“最强大脑”而是在乎“长板思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25 16:0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家长不在乎“最强大脑”而是在乎“长板思维”
《最强大脑》第一季播出后,在全国刮起了一股“脑旋风”,这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国内教育重智商轻情商的现实。越来越被中国社会推崇的国外教育到底是更关注孩子的情商还是智商呢?他们如何对待天赋卓越的“天才”孩子?新快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几位对美国基础教育特别了解的专家,看看大洋彼岸的美国是如何培养孩子的。
■新快报记者 李杨
高分“学霸”在美国高校未必行得通
●小圆豆子
美国弗吉尼亚幼教、专栏作家
美国人普遍接受“智商是天生的,而情商是可以后天培养的”理念。在工作场合,“软技能”也是相对“业务本领”的另一个重心。
我个人的理解是,所有的家庭都希望孩子上一所好学校、有一份好工作,这是中美共通的。而美国高校的录取方式决定了美国人更重视情商教育。大学的申请材料除了要看SAT的考试分数外,还包括学生的整体素养,如实习、志愿者工作等社会经历,爱好特长,面试,家庭背景,推荐人等等。这就决定了光重视智商、培养高分“学霸”在美国高校未必行得通。
美国中小学也有“天才班”,每年也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但这些成绩在本科“申请包”里,只是一部分。但美国高校并不设置“天才少年班”,只是像《生活大爆炸》里一样,总有一些专业和院校是这群天才的聚集地。
美国的青少年文化并不尊重天才、学霸,“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一不小心反而会成为校园欺凌的受害者,还会被冠上geek(反常的人)、nerd(书呆子)等并不正面的称号。
美国学校和家庭的情商培养,完全贯穿在生活与教学中的每一刻,并不设置特别的课程。美国的成年人跟孩子之间通常会这样对话:
1. “要开饭了哦,不过我知道现在让你放下手里的玩具过来吃饭肯定很不容易。”“今天下雨你不能出去玩一定很难过。”
——“共情”不代表妥协,对小孩来说,这是教给他们各种情绪的表达词汇,当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绪能被理解时,大脑会释放一种类似安慰剂的物质,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会了在出现负面情绪时安慰自己的本领,同样的,也会对别人的情绪产生“共情”。
2.“你看上去很崩溃!确实今天早上似乎没一件事情是顺心的……你想哭一下吗?每个人都有想哭的时候的。来,抱住爸爸,想哭多久我都陪你。”
——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一方面能让孩子走出不良情绪,另一方面也能让孩子知道有这样的情绪并不可怕也不可耻。
3.“你现在又伤心又愤怒,只想大哭大叫。不过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时候。我就在这儿哪也不去,等你觉得可以了,就跟我讲讲你到底有多伤心多愤怒吧。”
——每个人的情绪都有一个起伏到消散的过程,但孩子却往往因为本能地讨厌这种坏情绪反而爆发出更具破坏性的行为。“倾听”这种行为能给孩子的情绪一个出口,也让他们逐渐明白如何冷静面对自己的坏情绪。
4.“我知道杰克不跟你轮流玩玩具让你觉得很崩溃。你可能甚至觉得再也不想跟他玩了。但我也知道其实你最喜欢和他一起玩了。那你觉得你应该跟杰克说点什么呢?”
——在“共情”的基础上,教给孩子面对一件事情不同的解决方法。此外,还有一个方法是演情景剧,我们可以使用玩偶来替代孩子的角色,这样脱离自我的道德判断能更好地让还处在“自我中心”阶段的小孩子明白行为的意义。很多类似的绘本也能起到这个功能。
美国的教育更关注和理解个体差异
●陈忻
美国康涅迪格大学心理学博士,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协会会员
美国的教育,或者说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在于尊重个体。这里的“尊重个体”是指尊重个体的兴趣,个体的特点,不限制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培养“独行侠”,恰恰相反,美国非常鼓励孩子之间的合作,鼓励他们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美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可以与人共事的合格公民,专注但是偏执的人,受欢迎的可能性比情商高的“全人”要低。
很难说美国的教育更关注智商还是情商,这不是二选一的问题。应该说美国的教育更关注和理解个体差异。孩子在人际沟通方面的学习和实践非常受重视。往往越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老师会越重视这方面的培养。
比如我的大宝学习比较超前,有段时间说数学太简单,不太爱上数学课。老师却不会因为他成绩超前,就允许他自顾自地超前学习。而是和大宝商量,每天给他特别的题目让他在有时间时做,或者给他单独上数学课,但同时,会特别督促他和同伴一起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强调人际互动,强调合作。
美国更强调孩子有无过着“充分发挥自己的人生”
●南桥
译者、专栏作家,在美国从事大学课程设计与开发
美国对情商和智商没有这么强调,也没有将其对立。教育学上常说学习的对象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三者相辅相成。有时候被我们误认为是“情商”的品质,比如对他人的理解和体谅,其实也是智商问题。愚蠢的人,即便你让他去思考他人的处境,他们也想象不到,因为他们的视野太狭小,只能坐井观天,一辈子活在自己的成见里。
美国选择“特殊禀赋儿童”(gifted children),可能用的是智商测试,但是让其进入“强化班”(enrichment class),便真的是去“丰富”(enrich)他们,培养他们的横向能力,如创意思考、批判思维等,而不是将其变成深化某学科学习(比如数学)的拔高班、加强班。
总的来说,美国家长比中国家长更会“阅读”孩子,更能耐心地了解孩子的长处,给他们比较多的空间,让其充分发展自己的长项,这就好比一种“长板思维”。如果学校妨碍了孩子某方面的发展,他们甚至会带回家自己教。优秀的孩子可能进入大学的“荣誉班级”(honors class),长大后到底是否做出相应成绩暂不知道,但美国更强调的,是孩子有无过着“充分发挥自己的人生”(fulfilled life)。
美国不会让学生在教育期间背诵乘法表和各种文章
●Sicy
DIYsmart留学分析师,曾在美国中学任教
我认为《最强大脑》只是一个比拼记忆力及记忆技巧的节目。虽然无可否认的是,在提升记忆力的同时,可能或多或少会影响智力发展,但并不能简单地说记忆力强就是智商高,就是“最强大脑”。
美国的教育不会让学生在教育期间背诵乘法表和各种文章,甚至连数学公式,学校老师都会做好一个cheat sheet(公式表)给学生带进考场参考。在中国,记忆力好可能会取得高分,被认为是智商高。但在现代社会,我们越来越达成共识:兴趣才是教育发展的方向。所以更多的是比拼综合素质而不是单纯拼记忆力,拼高分。因此,海外教育不会专门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而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点,在专业领域获得更多更深的发展,做到术业有专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2:28 , Processed in 0.10204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