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教研相比,网络教研更加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有利于落实校本教研,有利于整体开展区域性教研和发挥课程专家引领作用。目前,教师个人、学校、各级教研部门以及新课改的课程专家们纷纷搭建和利用不同的网络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教研。然而,网络教研并非只是传统教研与网络资源的简单叠加,而是应网络应用的现状而生的一种系统的、崭新的教研形式。会利用良好的网络平台去享受超级的网络教研资源,会在相互交流的超级互动中得心应手地去表达自己的新思想和新体会,这仅仅是达到网络教研“形”的追求,而网络教研的有效组织和管理,才是网络教研的“神”的所在,才是充分提高网络教研实效性的关键所在。 教育博客(群)通常由校园网、区域性教育城域网或商业性教研机构网等免费提供平台的技术支持。由于具有零成本、个性化、时效性、准公共性和双向互动等特点,博客深受广大教师们的喜爱。资料显示,随着“校校通”工程的普及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加速实施,许多省、市、县(区)的教育主管部门都陆续在其教育城域网上建立起了地区性的教育博客(群)。甚至一些发达地区的中小学也在其校园网上建立了教育博客(群)。教师们通过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掌握并创建自己的教育博客了。教师们从自己的教育博客中找到了“话语权”,他们从最初的书写自己的学习心得、教育反思和人生感悟开始,逐渐发展为今天的运用教育博客进行教学研究和远程协作。 研究发现,在许多网络教研的成功案例中,影响最大、绩效最显著的,要数区域性教育城域网上的教育博客(群)。典型的省域教育博客(群)是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主办的“成长博客”网站(http://eblog.cersp.com)。2004年秋,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利用“成长博客”开始了系统的、多学科的、全方位的网络教研。从统计数字上来看,仅在2007年1月份里,其博客网站的点击数就达18,025,,811人次,访问者发表的评论有44,164篇。典型的市域教育博客(群)是江苏省的苏州教育博客(群)。苏州市电教馆馆长金陵曾撰文指出:从苏州信息化研究型教师的成长来看,Blog促进教师专业化经历了由“形”至“神”的深化过程。在县(区)级和校本教育博客(群)中,像江苏太仓教育博客网和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教育博客这样的成功典范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随着网络教研影响的不断扩大,在校园网综合平台上建立“校本教研网”,已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标志。校本教研网通常由主网、教研资源库、教育博客(群)、论坛和主题学习及研究网站等构成。 调查发现,校本教研网的建立不仅可以使校本教研便于操作,而且还有利于数字化教研资源库的建设,有利于以此为平台的教改课题研究的深入进行,有利于主题学习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校本多学科的协作,有利于校本研究梯队的建立与和谐发展。 2004年,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开始网络校本教研的实践、通过积极有效的校本培训和网络校本教研的有序实施、教师的教研、网络应用以及整合教学的投入程度和实践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与其相对照,浙江嵊州市城南小学则通过在校园网平台上建立“电子研究包”和“共享资源库”的方式,方便教师进行网络教研,同样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区域性教研网是由省、市或县(区)等教育部门主办的教研网,通常是建立在区域性教育城域网平台上,其主要功能是立足于区域内的中小学校的数字化教研网络,推进区域内基础教育教研的整体发展。区域性教研网通常有主网、教研资源库、教育博客(群)、论坛和课题研究网站及各校的校本教研子网等构成。 由于区域性教研网均隶书于本地区教育、教研主管部门,故区域性教研网在网络教研的管理上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在宣传上更具有导向性,在内容上更符合本地区的教改要求,在教研的形式上更加切合本地区的实际。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在我国所有的省、市都建有不同名称的教育教育教研网,大部分县(区)也在自己的教育网上不同程度地设有网络教研类似栏目。像海南、浙江、广东等省的省域教研网上的网络教研,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市域教研网如山东的淄博、江苏的苏州等,由于更加贴近各校一线教学实际,开展得同样毫不逊色,深得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喜爱。值得一提的是,江西的南康采用“建网、搭台、校本教研”的模式,用网络教研整体推动农村课改,则树立了欠发达地区县域教研网的成功典范。 全国性学科教研网大多是由国家各学科课标组主要负责人主持建立的。从调研情况来看,全国性学科教研网已经或正在向立体化的网站群方向发展。全国性学科教研网络的主要功能包括: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立体化学科科研队伍;实现学科课程教改和教师成长的专业引领。 在这类网站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国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标负责人、南京师大李艺教授主持的“信息技术课程网”(Http://www.ictedu.cn)。该网站群由主网(ICT课程网)、大路论坛、信息技术课程网影音站、人工智能教育网和中国教育游戏研究网组成。主网作为门户网站,主要用来发布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的相关信息、分类研究资源、以及链接子网等。其中“大路论坛”是其“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的主要网络教研平台。“大路论坛”以“坚持面向实践、鼓励个性反思,追求学术品位”为宗旨,本着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程网络教研和教师运用为原则,辟有思想时空、网络教研、课程标准、学生社区、知识广角、资讯往来等栏目。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办的“新思考”网(Http://ww.cersp.com)就属于典型的国家综合教研网。“新思考”网不仅注意及时发布最权威的新课改和教研信息,而且围绕着有利于网络教研的开展、教师的专业成长、专家引领、师生教与学的互动等原则来设置分类合理的栏目,提供丰富的资源和链接。尤其是“在线研讨”,为国内知名的课程、教研专家与教师进行点对点或点对面的互动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网络教研是便捷的通信工具,网络是无限的资源库,网络是人际交往的大舞台,同样,我们也应该将网络教研的视野扩展为教研资源的网络化、理解为一种跨区域的、同济互助的教研合作。尤其是在新课改实验区进一步扩大的今天,只有建立了“大网络教研”的理念,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去实现教改问题的公开化、教研资源和成果的共享化、教改研究的合作化。“大路论坛”上的“基于网络平台的课例反思研究”和“与你同行”项目的“专家指导下的远程合作研究”等均是比较成功地体现“大网络教研”神韵的成功案例。然而,目前这样成功的案例寥若星辰,网络教研仍然缺少内涵的支持。 开展网络教研,首先要有网络教研平台,而平台的好坏,主要是看栏目(或子网)的设置是否有利于教研的开展,网络资源的数量、质量是否满足教师需要,使用者是否便利等。调研发现,校本教研网及市、县)区)级区域性教研网主要存在问题有:栏目设置随意性大,网络资源库更新不及时,在管理上“技术”与“业务”分工不明确,与上层教研承上启下的作用发挥得不够,缺乏网络教研的系统意识等。 实践证明,具有好的网络教研平台,只是技术的保证,而网络教研的有效组织和管理,才是充分提高其绩效的关键。作为网络教研平台的组织者(或主持人)应该充分发挥教研行政组织和学术团体的作用,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本区域内教研活动的开展。调查发现:在校本教研中,主要的问题是有些学校的网络教研分工不够明确,“运动式”的功利思想较严重,缺乏计划性和延续性,将校本教研与网络大教研割裂开来,在区域性网络教研中,主要的问题是教研行政组织和学术团体的功能发挥得不够,地区全局性整体网络教研的意识不足、在对全地区网络教研进行指导、引领及以课题为抓手的问题上,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宣传的力度不够,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强(譬如招标课题、自报课题的审批、为远程合作研究牵线搭桥)等。在全国性学科网络教研中,主要的问题是学术梯队建立的不够完善,对一线教师实行有效的专业引领措施不多,论坛的学术味不浓等等。 网络教研的主体应该是来自于一线的广大教师。网络教研的优势除了具有无限的资源库功能、便捷的沟通与交流平台外,就是突破地域和时空限制,使参与者人人平等,人人都有话语权。 调查中发现,活跃在网络教研前台的往往只是少数的“常客”,而更多的教师则喜欢做“潜水者”,仅仅把网络当成获取信息的平台,缺乏积极参与和同济互助的意识,教师在教研论坛上发帖时,长出现信息表达得不够明确,在反映教改困难时,理性的、学术的成分不够,“怨”、“愤”、“水”的成分却过浓。有的教师把教育博客只当做“电子笔记本”,“杂”且随意,博文中多用连接,缺乏界面的友好性等,这些都是信息素养欠缺的表现。 诚然“大学—中小学联合(University-School Joint)”的教育研究和发展模式能够很友好地实现优势互补,共同促进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发展,也有利于发挥专家对新课改的引领作用。但是,在国内实施“基于网络平台”U-S合作研究的专家却屈指可数。更何况,这些“稀有”的专家们通过网络平台主动对一线教改进行引领的不多,常见的是去实地做报告。这些做法不仅发挥不了网络的“放大”功能,而且对提高网络教研绩效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 要想全方位地厘清网络教研问题,提高教研实效,不仅要用系统观念,从教研网的建设、网络教研的组织与管理、教师的积极参与和专家的引领等方面入手,还要注意达成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结合、网络教研和校本教研的结合,从而更好地实现形神兼备的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的组织既可以按区域性或校本教研的计划进行,也可以由教师个人自发或数人合作进行。研究的问题既可以来源于教研行政机构、学术团体的“招标”,也可以来自于一线教师的积极申请:既可以是新的教育理论问题,也可以是来自于课改一线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是教师独立实施,也可以进行跨区域的校际间的同济互助,设置是同专家进行“U-S”合作。在网络教研中,教师的个别问题,可以请专家或优秀教师对其进行指导;而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则可以进行集体“会诊“,乃至于向国内”招标“。总之,有效的网络教研既要有针对性,又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校本教研通常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业务水平,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而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开展校本教研不仅可以解决本校教师在教改中所遇到的问题,增强教研的实效性,而且还可以激发教师和校内各组织(包括学科教研组、教研部门等)的潜能并促进其发展。大力推进网络教研的主题是广大的学校一线教师,网络教研的最重要目的也是解决新课改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若从这一角度来看,网络教研只有关注了校本教研,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的积极性,才能使网络教研具有更加踏实的生命力。 网络教研开展伊始,教师们可能经过短暂的培训之后就能具有开展网络教研的“形”,而要到达有“神”的地步,则需要教师在网络教研的实践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提高。当教师在网络教研的实践中,达到了形神兼备时,网络教研的行动自然会更加趋于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