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育需要有根本的改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3 11:06: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语文教育需要有根本的改革

作者: 唐晓敏
  
  网上有一篇叶开的文章,叫“给女儿催吐,吐出小学语文中的那些垃圾”,看了之后,很有感触。
  文章说:
  “我拜读了小学二年级的教材之后才发现,这样一本第二学期的课本有四十多篇文章,除了是两篇选自学者季羡林和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的文章外,其他的全是来自由上海本地的小学语文教师组成的编委们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编委们自得其乐,把供几百万小孩子阅读的教材,当作自己的黑板报和吐痰盂了!”
  文章的语言尖刻了些,但道理是对的,而且是触及了语文教育的根本问题。我们的基础语文教育,主要问题是营养不良。学生所学的课文,大都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东西。
  这个问题,其实早就有人指出了。有研究者曾将前苏联的语文与我们的语文加以比较,说到,前苏联的语文,字数是我们的7倍,更重要的是,前苏联的语文课文,有大量的优秀作家的原著:
  
  苏联小学四年所用的语文《阅读课本》(全四册)全部翻译成汉字,印刷字数是92万字。当时我们小学头四年的语文课本只有12•5万字,相当于人家的1/7。
  苏联课本这92万字,选有著名作家的作品有:
  老托尔斯泰 27篇
  普希金 23篇
  米哈尔可夫 20篇
  乌申斯基 17篇
  克雷洛夫 17篇
  伊萨可夫斯基 15篇
  此外还有契诃夫、屠格涅夫、莱蒙托夫等100多位俄罗斯古典作家和苏联作家的部分原著。
  这位研究者感叹:“而我们小学头四年的语文课本、一篇文学原著也没有。一代代未来的花朵就在这贫瘠的环境中捱过了一生受教育的黄金时代。”
  外国是这样。我们国家,在上个世纪中期以前也是这样:也是给孩子准备了很丰盛的精神食粮。虽然那时候社会经济状况很差,但在精神营养上却不亏待孩子。
  我的一个朋友王丽,编了本书《我们怎样学习语文》,选的是“过来人”所写的文章,通过这些文章,我们能够了解当时的孩子学习的是什么。
  周汝昌回忆说,自己小学四年级学的是《古文观止》:
  “先生在台上高声朗读,我们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我特别喜欢其中的《李陵答苏武书》、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王勃的《滕王阁序》,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以及苏东波的《赤壁赋》等等。这些书,当时读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它有什么用处,后来做了新闻记者,靠爬格子生活,才知道儿时无意中得来的学问,对我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敏泽回忆说:
  “我从五岁进入私塾,一学就是五年。
  “进入私塾之后,首先要学的是《百家姓》和《千字文》,待这两种蒙童读物读烂、背熟之后,接着就进入了《四书》、《五经》的学习。依次为《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诗经》、《尚书》。对于古书的学习都是要求从头至尾背得烂熟之后,才可以丢掉不读,开始一种新古书的诵读的。”
   “有些书,如《古文观止》之类,由于学习时间较晚一些,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再加上它所选录的记述文、论说文等等,大都写得很生动、形象,读起来也津津有味,令人回味无穷。至于一些抒情性散文,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李密的《陈情表》之类,读来更是令人回肠荡气,兴致盎然,其乐无穷。”
  
   而我们现在的语文课文,用刘锡庆先生的话说:“实在是太‘水’了,不是记不住就是记住了也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它本身的‘含金量’太低了,不能终身受用——整个小学六年,所有‘课文’除了完成‘识字’任务外,大多淡忘了,它不能作为‘文化积淀’存留下来以长期使用,这真是一种智力开发上的极大浪费!”
   这就是我们语文教育的根本问题。虽然学生也辛苦地学,老师也辛苦地教,但这些课文 本身没有什么营养,你怎样学、怎样教,也学不出营养,教不出营养。近些年,我们不是没有搞语文教育的改革,但主要是在“教学方法”上动脑筋,方法的改进当然也不是没有意义,但其意义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什么食物。若只是白开水,用杯喝、用碗喝,坐着喝、站着喝,大口喝、小口喝……这又有多大的区别呢?
   我们的语文课文,常常让我想到前几年发生在阜阳的“大头娃娃”事件,那些孩子所喝的奶粉,是没有什么营养的奶粉,虽然每天喝得很多,但结果孩子仍然是营养不良。
   语文是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它不止是教给学生知识、让学生掌握一种技能,语文是给学生精神生命的课,它起的作用是建构人的心理世界,关乎人的气质、境界、襟怀。这是人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东西。我们今天的语文课文这样低下、苍白、贫乏,这不仅仅是语文的悲哀,也是我们民族的悲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15:35 , Processed in 0.06405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