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姓名中的文化礼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4 19:32: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姓名中的文化礼仪2011年08月17日

来源:凤凰网星座 作者:董易林


姓名中的文化礼仪(图片来源:资料图)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究其根源,却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其诞生之初,其实是为了封建社会统治的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故而不可避免的带有封建色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礼仪不断的完善和更新,形成今日自由平等,和谐共生的文化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传承。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有着重要的价值。
中国人讲究长幼有序,尊老敬贤更是我国传统文化所为推崇的,这就离不开礼仪的规范。“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则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礼仪即是指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以求提升个人品德,和谐人际关系,以求达到为人榜样,受众人景仰。其中年龄是区分长幼的重要指标,但是由于某些特定的因素,这其中也就有了一些瑕疵,由此而来,前人便开始用辈分来确定在家族、亲友的长幼先后中所居的地位,使“长幼有序,尊卑有礼”。
在这其中,姓名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清楚地表明辈分,以确定彼此之间的常有尊卑,中国人非常聪明地在姓名上下工夫,使同姓之人可根据姓名中暗含的关系,来确定自己的位置,而异姓之人,也可根据自己与其他姓氏之间的联系,确定彼此的长幼次序。
这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确定下严格的辈分用字;如孔子在其死后,为历代皇家所推崇,自明代起,姓名多由御赐,明洪武33年(1400)御赐10字:希言公承彦宏闻贞尚衍;清乾隆5年(1740)御赐10字: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道光19年(1839)御赐10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另外一种是不同辈分的人,选择不同偏旁的字。这一点在《红楼梦》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如,贾家第一辈,用“水”字偏旁(贾源、贾演);第二辈,选用“人”字偏旁(贾代善、贾代化);第三代,选用“文”字偏旁(贾政、贾赦、贾敏);第四代,选用“玉”字偏旁(贾珠、贾珍、贾琏等);第五代,选用“草”字头旁(贾芹、贾兰、贾芸等)。
此外,同辈之人,也有相应的方法鉴别和区分,这种情况体现最为明显的则是古时兄弟之间,用不同的表字,来方便外人确定。“文台有六子,长子孙策,字伯符;次子孙权,字仲谋;三子孙翊,字叔弼;四子孙匡,字季佐……”,这说的就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孙权兄弟的排行,以“伯仲叔季”,使得外人知其名,亦可知其简单的家庭情况,便于交流。
由此看来,以辈分命名,不仅可以确定彼此之间的长幼次序,又增添了同族之人彼此之间的联系,增强了国人“根”的情感纽带关系,更是代表了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5 06:01 , Processed in 0.0967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