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与生活
孙 戈
据说荷尔德林的名言“诗意地栖居”已经被房产商用作房产广告了。如果是真的,这倒是件值得庆幸的事:试想在交通要津竖着的流光溢彩的巨大广告牌上,醒目地写着这几个大字,它的影响力所及之地,“诗意地生活”的概念将得到大大的普及。以我的看法,一个把“诗意”挂在嘴边的社会,在经济大潮的席卷下,还是存有保持人文气息的希望的。
韩东先生说:“美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更重要的是作用于我们的想象,光是运用我们的耳朵、眼睛是远远不够的。文字提供了最好的想象渠道,而诗歌又是文字中最可能趋向完美的。所以说,非读诗不可。”(《读诗这回事》)所以,读诗,实际上是追求美的一种最佳方式,也是一个本能行为。对于“读诗”这一点,耿占春教授《说说“兴于诗”》一文则从人的“心志”成长的角度,论述了读诗对人的意义。我想,他们要说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包括中学生在内的人们一定要读诗,只有多读诗,读好诗,他们才能够充分满足自己对美的追求。
读诗的人未必都能体会诗的好,读诗的人也不一定都爱诗。这当中也要区分不同的情况,有的人是因为“气场”不对,和诗有距离,这无可厚非,也无可如何;有的人则是因为对诗的了解不够,因此不能充分了解和体会诗的美感,对这些人,适当的诗教可以培育或者营造一种读诗、爱诗甚或写诗的氛围,提升他们对诗的认识,从而让他们更加亲近诗,喜爱诗。用“诗样”的语言说,就是“在心中播撒诗的种子”。对于中学生而言,对诗的了解不多,譬如一张白纸,这时候对他们进行诗教,就等于为他们打下审美的底子。
遗憾的是,我们今天诗教的情况不容乐观。抛开诗歌教学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不谈,大学里的研究存在问题,其研究成果也难以和中学教育接轨,这两点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中学诗教:出了问题的研究无从参考,值得引进的研究成果因为和中学教育脱节而无从为中学教学所借鉴。有鉴于此,本刊“语文课程建设”今年将用相当的篇幅关注诗歌教学,其中我们将引进对中学诗教有用的研究理论,本期林喜杰博士《谈谈现代诗文本意义的教学》剖析现代诗文本意义教学的三个层面,是这一系列文章的头炮,反响如何,我们期待读者的反应;刊发诗歌教学的案例,这个之前我们也有所涉及,今年将增加篇幅。希望我们这些努力,能对中学的诗歌教学有所助益。
诗歌有时候并非那么阳春白雪,甚至可以和最日常化的动作联系起来,我的一个朋友上大学时,晚上在寝室洗脚,洗到一半,诗兴不期而至,有不可遏制的意思,她于是马上将其付诸文字。说这个,我是希望通过我们的诗教,拉近中学生和诗歌的联系,如果有一天,“诗意地栖居”不仅仅是房产广告,更是每个人的实际生活,那有多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