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要有“神经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5 08:49: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要有“神经质”
    文◎俞永军

    冯卫东,这个名字,早有耳闻,甚至有点崇拜,常常把他作为自己的榜样,或者前行的航标。我不知道,南通是不是出人才,但我知道,南通人很务实,不管做什么事,要么不做,要做就把他做好。不像有些地方,表面文章做得好,骨子里并不支持,甚至是反对,只是碍于面子,或者为了自己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才冠冕堂皇地搞一些活动。
    冯卫东很能写,他的文章常常见诸于各大报刊杂志,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总能从琐碎的教学点滴中发现有价值的元素,并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最近一段时间,我关注南通比较多,比如凌宗伟校长,成尚荣老师,李吉林老师,张文质老师,我知道张老师不是南通人,但最近总往南通跑,原因何在?我想,是有一定道理的,南通这片肥沃的土地,滋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很想去看看,遗憾得是,一次次擦肩而过,尤其是今天暑假,接到凌校长的邀请,接到木云(《教师博览》编辑)的电话,可我要参加广西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习,只能遥想未来。
    直到有一天,我欣喜发现,冯卫东老师要来我校讲学,尽管我知道,这是学校为即将举行的主题班会课大赛做准备,尽管我知道冯老师要讲的时间仅有半天,但我还是早早来到学校,来到指定会场。
    冯老师,还是老样,如几年前在无锡看到的一样,体力充沛,精神抖擞,坐在台上,就是一种踏实,一种稳重,一种精神,淡定自若,宠辱不惊,胜似闲庭信步,坐看云起云落。从他开讲,到结束,整整三个小时,冯老师妙语连珠,激情澎湃,旁征博引,大气磅礴,时不时博得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引发阵阵会心的微笑。
    整场报告,我最欣赏的是冯老师提出的一个观点:教师要有“神经质”。说“神经质”,其实就是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个敢于思考、敢于质疑的大脑。人云亦云,鹦鹉学舌,难成大器,唯有进得去出得来的气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气度,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获得进步和成功。
    他举了一个例子,一次班会课上,一个孩子泪流满面地诉说上学年一次课间没有用功学习,虚度光阴,悔恨不已,说时光如果到流,她将重新做人,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好好学习,不玩耍,不唠嗑,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最终博得老师和同学的阵阵喝彩和掌声。课上,冯老师觉得很不自然,很难过,他认为,玩耍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处于青少年时期,适当玩乐有助于人格的健全,俗话说,会玩的孩子才会学习。为此,冯老师想到普京,他的童年在打斗中度过;想到奥巴马,他的课堂几乎在昏昏沉沉中度过。随后,冯老师写成一篇近三千字的文章《孩子,我难过着你的难过》。
    再如,对于洪氏教材中选用的文章《甜甜的泥土》,他也甚为不满。他说,对于一个离婚率居高不下的社会,几乎每个班都有像“王小亮”一样的孩子,为何我们还要用仇视的眼光去看待继母?即便“王小亮”的继母凶恶无比,时不时唆使父亲毒打他,但毕竟这只是个案,不是所有继母都这样,事实上,很多继母做得比生母好。冯老师质问我们是如何教这篇课文的,有没有发现班上的单亲子女?是不是再在这些孩子的伤口上撒一把盐?的确,你让这些孩子如何对待继母?如果继母像生母一样,学了这篇文章,他会认为继母在做样子,是一种虚伪的表现;如果继母像“王小亮”继母,他会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所有继母都是铁石心肠,都是心如毒蝎。
    惭愧的是,我没有想到这一点,面对班上某女孩,一个和继母生活的孩子,我依旧滔滔不绝的数落继母的种种不是。生母在苦苦等候自己的孩子,想要送上他最爱吃的奶糖,但他不敢带回家,只能埋在雪地里,最终化入泥土,使得泥土也甜甜的。记得当时,我还很细致,很深入地分析王小亮为什么“哭了”,为什么又“笑了”。现在想想真汗颜,我没有顾及所有孩子,没有考虑她,一个和王小亮的女孩,一个和继母生活在一起的女孩。
    教师要有“神经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教育无小节,处处皆楷模。当我们用去心发现,用心去教育,我们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很多现象是合乎常理的,也是易于接受的。比如,青春萌动,情窦初开,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正如歌德所说:“天下哪个倜傥少男不善钟情?天下哪个妙龄少女不善怀春?”关键是我们怎样去引导,怎样去教育。我们要让她们做一个“守住花期”的孩子,要让她们明白“羞答答的玫瑰静只能悄悄地开”,要让他们知道“过早地放飞感情的白鸽,衔回的定是一枚苦果”。而非禁止和堵截,批评与惩罚,甚至当众嘲弄与讥讽。
    冯老师讲得很好,很实在,平淡之中透出真情。而这种真情就是源于他对教育的爱,对孩子的爱,唯有爱,才能站在孩子角度去考量问题,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当然,冯老师的有些观点,我不敢苟同,甚至是质疑。比如,他认为“舍我其谁”的词语不应当出现,说这是一种文革遗风。我不知道冯老师如何看待美国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可以说只要他们出场,多半是头昂昂的,透着一种骨气,眼光咄咄逼人,透着一种霸气,再加上振臂捶胸,上下跳动,旁若无人地行走,难道这不是一种“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相反,我们不少队员,鬼鬼祟祟,怯怯弱弱,还未比赛就已经输了一半,谈何真正的较量?
    冯老师说,我们不能从一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显然冯老师就是从一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文革遗风不好,但不是所有遗风都不好。“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固然是错误的,但冷静思考,难道一点道理都没有?正如科举制度,谈起它,我们的脑海就冒出孔乙己、范进这类深受毒害的知识分子,事实上,科举制度还是有其可取的地方,至少说对人才的公开选拔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瑕不掩瑜,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丝毫不影响我对冯老师的感谢,对冯老师的崇敬。事实上,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只要自己的不足不影响自己的发展,甚至是他人的观瞻,我想也无关紧要。吹毛求疵,不是我们的目标,但就问题谈问题,才是我们永恒的动力和追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7 12:46 , Processed in 0.07208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