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用:小学语文教学的回归——读评刘仁增《让语文回家》一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25 15:39: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用:小学语文教学的回归——读评刘仁增《让语文回家》一书
编辑:福建教育出版社数字出版部
浙江教育学院   汪  潮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的低效一直困绕着小语界。究其因,可能纷繁复杂,但从根本上说,主要是至今尚未完全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语文为何?二是语文何为?前者属于对语文学科本质认识的宏观范畴,直接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定位和走势;后者关乎语文课堂如何实施的微观层面,左右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的正确与否。只有宏观认识到位,微观操作得法,小学语文教学才能走出困境,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福建省著名特级教师刘仁增的《让语文回家:刘仁增语用教学新思路》就是试图回答这两个问题的一本好书。
翻开《让语文回家》一书,刘老师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语文教学世界。说熟悉,是因为他的课堂与我们许多老师的课堂一样也有读书、对话、思考等;说陌生,是因为这些读书、对话和思考并没有把学生导向“理解本位”、“感悟至上”的泥沼,而是将他们引向语言应用、言语提升的学习之途,从而把“语文课”上成“语文”的课。用作者的话说,就是“语用”教学。
而这,恰恰构成了《让语文回家》一书的价值取向和学术追求。刘老师很长一段时间潜心于小学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并把智慧的目光投射于教学“本然”的思考上。他通过对我国语文教学的历史渊源与现实状况、国际母语教育的发展趋势等诸多方面的察考,得出这样的结论:“语文教学的‘本然’,其实就是言语应用,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必须定位在‘语用’上。”并坚定地认为,“强化‘语用’意识,打造‘语用型’语文课堂,让文本言语得以‘增值’,让言语技能得到提升,是语文教学的本原旨归,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出路。”这一独树一帜的观点无疑揭示了语文学科的本质,切中了语文教学的命脉,在理解、感悟独霸语文课堂的今天,确实是个可喜的突破,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对于逡巡在回归之途的语文教学,也从另一角度提供了新的路径和通道。
既然是以“语用”为核心而不是以“感悟”为本位的教学,其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又有那些与众不同之处,其实际效果如何呢?这是许多教师所要了解和期待的,也是本书要着力加以阐明的重点内容。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进行了语用型教学的“观点构筑”:观点概述、整体框架、理论探新、历史溯源、现实价值。并从语用教学的内容选择、课堂操作、言意融合、教材编制等四个方面进行“策略建构”,结合语文教学内容进行了具体、充分、详尽的描述。为了让读者有更直观、更真切的感受,全书还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列举了他日常课的18个课堂教学实例,每个实例都由“背景描述”、“教学构思”和“课堂实录”三个部分有机组成,既向读者敞亮一篇课文从文本解读到设计思路再到教学实施的演化、发展过程,又深入浅出、直观形象地展示了语用教学灵动、生动、扎实的课堂操作策略与方法。难能可贵的是,刘老师据此提出了“语用型教学”的一串响亮口号:生命,因语用而绽放;理性,因语用而温润;意蕴,因语用而开掘;语技,因语用而提升。
一个好的教学成果,如果只能远观,不能近焉,更难以推广,仅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品,实在是件遗憾的事。时下,不少老师所普通感到的名师的课好看好听不好学不好仿的弊端,已经成了大家心中的“痛”。《让语文回家》一书不以空洞的理论作为行文的主体,而是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动态地研究和展示语用教学的整体架构、实施策略及课堂效果,告诉人们语用教学不是“阳春白雪”,高不可攀。其实,老师的语用教学,除了他自己在实践外,他身边的许多老师都在尝试运用着。或许是教学思想的“贵族气”与“品质化”,而教学策略的“平民化”与“乡土气”,才使得他的语用教学不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望洋兴叹、鞭长莫及。“语用型教学”的思路人人可以借鉴,教学策略人人可以模仿,教学成果人人可以创造,当然颇具操作性和推广价值。
笔者近两年曾在《福建教育》、《江苏教育》、《语文教学通讯》等刊物上陆续发表有关小学语文教学“语文味”的文章,大声疾呼加强学生的语言习得,强化语言表达形式。在语文教学理念上,这与刘仁增老师殊途同归,不谋而合。为此,我很赞赏《让语文回家》这本书,为它叫好。相信它的出版一定有益于语文教学的研究和发展,很值得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和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者一读。
2#
 楼主| 发表于 2010-8-25 15:39:59 | 只看该作者
对语文本真的追寻与坚守——读刘仁增老师的《让语文回家》
编辑:福建教育出版社数字出版部
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施茂枝
一位教师若不明白自己执教的课程教什么、学什么这一最基本的问题,理所当然会被视为笑话。可是语文教师却常常万般无奈地陷入“被视为笑话”的尴尬境地。由于受传统语文教育与读经、读史融合的影响,也由于语文课程文选型教材的特殊性,独立设科一百多年来,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教学的价值取向,见仁见智,纷争不断。新世纪课程改革以来,这方面更是高论云起,异说迭出。在人文大旗高扬的背景下,对理论标新立异的过分迷恋和热烈追逐,使关于语文课程性质和教学价值取向的众多理论越发“玄妙”,扑朔迷离;老师们难识语文真面,不知何往。
教学通常被称为艺术,但语文教育理论的研究却是纯碎的科学。艺术的使命在于求美,教学艺术具有个性化和多样化。科学的使命在于求真,关于语文课程性质和价值取向的结论只应有一个;而“这一个”就是语文的本真。
刘仁增老师说:“作为一个普通的社会人,你学习语文干啥呢?绝大数人的回答应该是:形成基本的语文能力,供自己一生的学习、生活、工作之需。因此,语文不管怎样学,到最后要来考察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时,语言应用能力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一个人说的话恰当得体与否,写出来的文章漂亮与否,是很能说明一个人的语文水平怎样的。所以,我们认为,语文教学的‘本然’,其实就是言语应用,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必须定位在‘语用’上,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出路。”诚哉,斯言!与其说这是刘老师在创立语文教育的新学说,不如说这是刘老师用最通俗、最朴实、最明了的语言,道尽语文的本真!读罢,由不得你不颔首赞许,甚至有一份“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触。
理论的立新需要探索的勇气、开拓的精神。多年以来,众多的仁人志士怀抱这种精神,前仆后继地行走于追寻语文本真的路上。刘老师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对语文本真的阐释,是理论上追求立新的结果,是探索勇气和开拓精神的体现,但同时我更愿意认为,这是他坚持真理的胆识和见识的体现,是对语文本真的坚守。在语文教育论坛乱花迷眼、唯时髦是求或者随波逐流成为风气的今天,这种胆识、见识和坚守,尤其难能可贵!
刘仁增老师矢志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硕果累累。多年前,有机会通过拜读发表于各种刊物上的文章认识了刘仁增老师;从他为数甚多的介绍教学经验和方法的文章中,领略他的实践智慧,获取许多教益。近年来,他在语文教学研究领域,不断往纵深处开掘,我们惊喜地发现,他的文章数量日丰,在继续扎根于实践沃土的同时,理论上越来越厚实,越来越具有宽度和高度,研究成果有了质的提升。《让语文回家》就是他众多新成果的代表,也是他对我国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又一份宝贵的贡献。“化蛹为蝶”可喜可贺;同时也给了我们这些同行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与刘老师同道,我将视之为人生之幸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13:36 , Processed in 0.15089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