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明年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材修订
新京报 本报讯 (记者 郭少峰)在回答有关民国时期的《开明国语课本》等教材很受家长和孩子重视的问题时,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明年我们要启动新一轮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修订工作。
老课本受到家长热捧
一套78年前的老课本近日受到年轻家长热捧。这套由叶圣陶主编、丰子恺配插图《开明国语课本》在1949年前共印了四十余版次,在新世纪又被许多家长买给孩子当课外书,以致断货。和开明书店版《开明国语课本》同时热销的还有191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语教科书》、上世纪30年代世界书局出版的《国语读本》。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教材《陈毅探母》、《爱迪生救母》等范文的真实性都饱受质疑。有人指出,现行语文课本存在“四大缺失”,即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
现行教材常被“挑刺”
从2001年开始,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从原来的“一纲一本”发展到后来的“一纲多本”,即从只有一套固定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发展到目前的多套教材。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说,光小学的语文教材就有十几套,初中的教材有八九套,现在的教材应该说呈现了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但这些教材仍逃不脱不断被学生、家长、学者“找错”的厄运。续梅表示,教科书的编写和评价专业性、学术性非常强。她认为对于单篇文章、单个内容的评价,要放到整套教材大的体系当中来评判,才能更科学、更全面一些。
明年启动新一轮修订
续梅在昨天的发布会上表示,教育部对教材的建设始终非常重视。教育部组织专家在去年启动面向二十多个省市的十几万学生的调查,跟踪调查义务教育阶段所有教材的使用情况,目前调查已结束。
她透露说,全国广大师生对于目前所使用的教材普遍比较满意。但在使用和调查当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对于问题和不足,教育部在请相关专家进行整体梳理和进一步的分析。在明年启动新一轮教材修订时,教育部会把这些意见全部反映给编写教材的人士,供他们在修改的时候做进一步的参考。
老师:删除鲁迅一些篇目
新一轮教材修订,扬州教师有什么建议?昨天,记者走访了市区中小学校教师。记者发现,有意见的主要为语文教师。而对于数学、物理、化学学科,少有意见。
“目前中学课本中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鲁智深血淋淋杀人场面,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昨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学语文教师如是表示。
记者发现,关于鲁迅的文章是教师反映的重点,“有一些篇目,艰涩难读,没必要再保留。”几位教师向记者表示。
“苏教版高中语文新课程教材,必修课本的体例编排不够合理。”昨天,我市一位中学教师告诉记者。他认为,目前高中语文教材以文人主题为纲编排,某种程度上不自觉地对文学作品内在规律性有所忽略,重文人主题而轻审美感受。他分析,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语文教学长久以来泛道德化的影响。现代文一些选目不合理,比如在大饥荒饿殍遍地的时期唱颂歌的《长江三日》。
学生:希望文章原汁原味
“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课本里很多文章都没有作者的名字呢?”昨天,一位育才小学学生表述了他对小学语文课本的意见。记者了解到,目前小学语文教材很多篇目确实因为编辑整理的原因,没有作者,或是删改原文。
“希望教材修订能保证原汁原味的文章。”采访中,部分学生建议。
“爸爸,为什么课本上的雷阵雨标志和中央电视台气象预报上的标志不一样呢?”今年3月,我市育才小学学生刘耀文指着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练习六的第一项问爸爸。刘耀文注意到,电视上气象预报上面的图表,雷阵雨是有雨的,还有云,但语文书上只画了个闪电,他觉得很奇怪。他把意见反馈给了教育专家、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主编朱家珑。而收到信后的朱老师非常重视,不仅亲自找气象专家核准,并亲笔给小耀文写了回信,表示编辑部打算在以后的修订中,换掉有可能会有歧意的图标。
部分学生反映,教材中的一些标识不够谨慎,“尤其是语文课本中的一些气象、科技标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