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运用“反向推导式”方法上好美术欣赏课的尝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22 21:40: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运用“反向推导式”方法上好美术欣赏课的尝试

罗才斌

摘自:《耕研人工作室》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中,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教师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倡导新型的课程理念。“反向推导式”方法上好美术欣赏课,就是我在学习新课程理念基础上的修正。所以,只有创造和谐、平等、自主的教与学的氛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美术欣赏,“反向推导式”。
审美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特别在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面对新课程的改革,这种改革的新理念必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不仅仅丰富了他们的文化艺术生活,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最终创造美好的生活。一位先哲曾引用黑格尔设想的一个生动比喻,来说明人类在创造活动中实现其本质力量产生的愉悦:“一个小男孩,将一块石子投入水中,他看到水的涟漪不断变大,他欣赏自己的创造,从中得到无比的欣喜……。”这就是一种创造,是一种观念的革新。
在初中阶段,审美教育更显示出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这时的学生从原来的快乐、无拘无束、天真活泼变得沉默、羞涩和严肃,他们要寻找一种新的适合表现自我意识的方式,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如果灌输给他们一种起着心灵感应作用的思想教育---审美教育,就能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教育,不知不觉地受到高尚,健康的思想感情的熏陶。这种教育的特殊效果,是一般道德说教难以达到的。而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已接近成热,是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刻,他们的自信、自尊都在增强,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接触面也更加广泛,他们求知欲强烈,学校教师传授的知识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渴望从各种渠道接受新观念,接受新知识。在这时,审美教育更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艺术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情感性正是对感情真挚奔放,形象思维极强的青少年学生作用是最大的。
因此,做为美术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欣赏好一张画,一件工艺品,而更重要的是带动学生能独立的去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有选择的接受新的观念。由被动变主动的去观察、分析优秀作品,从中获取营养。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首先,选择优秀的画家,优秀的作品。上课时要先让学生对画家的思想和人格精神有个充分的了解,然后对其作品进行分析时,融入画家的思想和为人,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接受了思想教育。要知道一件伟大的艺术品能得到“永生”,不仅仅只有外表的美,而更重要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在他的一生中,生活非常贫穷,但他从不放弃学习和研究。他在天文、数学、生物、医学、绘画等都有很高的成就。人们说他是个“天才”。但这一切跟他的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他的代表作品《蒙娜丽莎》是一幅肖像画,描绘的是一位普通女性形象。不管是从表现手法还是内容,作品都显示出画家本身对自然,对人类,对科学的一种持肯定态度思想。他的这种思想在他的绘画中得到了永生。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欣赏美的同时也接受了艺术家的积极思想的教育。
又如:凡高他并不太在乎人们是否理解和接受自己的作品,他只是把画画当作宣泄情感的一种最佳方式,并且他有着和雷诺阿一样的追求。“我画画不是使人苦恼,而是使人们快乐。”他的代表作《向日葵》,作为一副静物画,从它色调,布局,瓶花的特定形成构成,以及笔触的运用,油彩技法上的处理,都是显示出画家对自然,生命,人生的独特情感的体验,传达出一种既热烈又悲伤,既骚动又孤寂的心理情绪。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凡高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体会到这盘俯仰张弛挣扎的向日葵的内在涵义,充溢着张力的新生命在凋残痛苦的旧生命种诞生。学生在欣赏时自然而然地想象到凡高地一生,沉默,欲喊又喊不出来的压抑人生。而更重要的是凡高的这种爱心和渴望生活却永远留在学生的心中。
其次,在进行欣赏教育时,有必要的让学生允分地了解中国的艺术,提高民族荣誉感。融入爱国教育和乡土教育。如:中国古建筑(宫殿建筑、园林建筑、民居建筑),中国绘画----水墨画,中国石窟艺术等。使学生真正懂的如何去挖掘美、改善美、创造美。
当然,要达到一定的审美效果是离不开审美过程和方法。欣赏教育也要遵循一定的科学方法,在高中阶段,学生各方面均有一定的发展,利用他们这一时期的特点,让学生真正从主观自觉的角度上来分析优秀的中外艺术作品。做到有章可循,提高学习自主性。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以“反向推导式”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反向推导式”教学法就是根据美术作品中的一些符号,一些信息,反向推出作者及作品中的思想和影响。他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地积极性,用敏锐细致的观察、推导的分析,并发挥自己的想象,深入地理解作品中地每种符号,从而总结概括出艺术特色,真正做到细致地欣赏作品。
反向推导式美术欣赏教学的步骤可分三个。
一、设问阶段:让学生根据自身所掌握的美术知识,生活经验,从作品中的信息想象出作品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目的?具有什么思想情感。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去表现。如:十九世纪最伟大的雕塑家罗丹的《思想者》,在作品中,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思想者的造型语言是什么,形象是喜悦的还是悲伤的?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内涵?罗丹为何要这样去表现他?在形式上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段来塑造形象,构图有何特点?学生可以主动的去把握这些疑点。又如: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启发学生自己提出一些问题,这件作品画了些什么,形象怎样?表达了什么思想内涵?作品有那些美点,形式上有什么特色等。在这一阶段,学生是主体,发挥学生的个体作用,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二、分析评价阶段:在这一阶段实施时,首先是学生自己分析评价作品,阐述自己的观点,得出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其次是教师综合分析评价,既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又整体分析评价作品。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陈述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观点,学生自己是如何看待《思想者》的,对作品做出自己的评价。此时,学生是主体,是演员,教师是导演。同时允许学生对作品持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并对不同意见展开讨论。对《思想者》的讨论后,他们会同时浮现双重的现实感:一种是通过洁白润泽的大理石,造型语言等材料和媒介透出的再现形象;另一种是由这个再现形象激起的对外部客观现实的联想。这两种现实都在幻觉中产生,从再现形象到客观现实往复多次,构成心灵意象的跳跃感再现。这时欣赏进入一个较深的阶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对他们的不同观点应采取宽容的态度,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作品做出解释。教师可以适当的加以提示和补充,但不能用成人的观点强加予学生。最终学生达到心灵深处的审美愉悦。
三、总结归纳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首先是学生自己小结,谈自己的感受。然后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各种解释,进一步启发引导,要把握作品的主次。找出作品的最佳美点和精神所在。如《思想者》,他的疑重,他的沉思,他的紧促、团缩而有力的男性人体,表现了人对现实世界的某种痛苦的深沉思考。体现的恰是梦想与现实,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矛盾。既是一个思想者形象的写照,更是一个人类意识的体现。他是个充满生命力的形象,是罗丹对社会深刻思考和精神力量的永恒体现。至此,学生的感触产生了共鸣,思想得到了升华。
最后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归纳出作品的艺术特色。最终感受艺术的真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美术素养。
所以,“反向推导式”欣赏教学法,还在于它能根据结果,以讨论为主,反向推导出它的内容。这样,它克服了从介绍作者、历史背景、分析内容、总结艺术特点的一般顺序的方法,并打破了以教师解说为主的灌输型的弊病,从而把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其实这正是新课程主导思想的体现。
通过这几个步骤进行教学,学生能亲自对作品有个深刻的解释与价值的判断,掌握欣赏方法。长此以往能培养学生掌握美术欣赏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而教师,必须对欣赏的作品有更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整个课堂地进程,收到预期地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多方面的了解学习,必定会对美术有新的认识,在欣赏美的同时,既自觉的接受了思想教育,也接受了新观念。
以上是我对高中美术欣赏的几点肤浅见解。应该说,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参考书目]:
1、中国美术教育,1998年第3期,1999年第1期。
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3、顾平《学校美术教育方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 20:33 , Processed in 0.10306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