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带着我们穿越时间 艾傈木诺 时间与风是有关系的,我们在青葱的初秋搭乘民族团结的和风来到北京,来到文学的最高殿堂鲁迅文学院。而今,风吹开了冬季茫茫白雪,吹来了新的一年,吹来了55个兄弟姐妹挥手泪别的归程。此时此刻我怀着万分不舍的心情凝望着鲁院这小小的院子,这个小院永远在我思想里闪耀着鲁迅先生伟大精神的光芒,永远是我心里最温暖的家园。 在鲁院学习的四个月里,我经历了人生中的许多个第一。第一次以德昂族的名字登上了天安门广场的观礼台;第一次走进庄严的人民大会堂;第一次坐在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厅;第一次穿越跨海大桥的雄姿;第一次让磁悬浮带着我飞越陆地;第一次领略泰山五岳之尊的高昂;第一次瞻仰孔府的博大;第一次感受江南的妩媚;这太多的第一次在我心底触击,碰撞,发出闪光的火花。我来自西南边陲,从小生长在那里,虽然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从来不敢想千里之外的绍兴黄藤酒,西湖杨柳,不敢想百草园、兰亭、沈园、咸亨酒店这些诗人向往的地方会留下我走过的痕迹。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没有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就不会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宽阔。这样的感触在地图上是无法感受到的,55个同学中我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因为我们有相同的第一次。在鲁院,我有了第一次战战兢兢的上台表演,第一次手脚发凉的诗歌朗诵,第一次结结巴巴的发言,这些第一次对我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每一个第一次都是我勇敢迈开的步伐。 做为一个人口较少民族的写作者,我感谢生在中国,因为我是幸福的。用父亲的话来说,我是生在了一个好国度,好时代,能走出深山读书、工作、写诗,并得到祖国的关爱和扶持。在鲁院我们学习到丰厚的知识,感受到文化和文学的气息,倾听到来自55个不同民族的声音,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份沉甸甸的收获,沉甸甸的喜悦,沉甸甸的离愁。鲁院更像一个家,有时时牵挂着我们的作协领导,和蔼可亲的老师,真挚友爱的同学们,还有那些每天给我们做可口饭菜的厨房师傅,每天为我们清扫房间的服务员,他们像我的长辈、兄弟姐妹给过我最真诚的关心和帮助,点点滴滴都铭刻在心里。在这特殊的四个月里,我还经历了一次疼痛的第一,10月3日我的父亲过世了,得到消息时我正和同学们在去长城的路上,随行的白院长和温老师像慈祥的长辈安慰着我,及时送我赶去机场,我忘不了同学们陪我一起流泪一起揪心的疼,忘不了班长一路护送我去机场,忘不了老师和同学们一个个担忧、宽慰、鼓励的短信和留言,忘不了梦薇轻轻的拥抱,忘不了萨黛特含泪的眼睛,是鲁院的老师和同学们在我最绝望的时候,教我学会了坚强。 通过在鲁院的学习,我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知识,树立更明确的写作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鲁院,热爱抒写。我愿意用一生的热爱来抒写祖国大好河山和这个美好时代。作为一个写作者,应该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现实出发、从实际出发,从细节出发。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探索和发现,用干净和有力的文字表达出对时代、社会、生活的认知,表达出对审美的判断、对未来的思考。回到家乡后我会勤奋写作,关注民族文化的收集和整理,团结和寻找更多的少小民族写作者。 在扑溯迷离的商品经济浪潮中,鲁院依然闪耀着纯净的精神浪花,依然是我们文学的一片圣土。看着院子里落尽叶的梧桐寂寂的,从大门伸延进来的小路寂寂的,一楼大厅里静默的文学先辈寂寂的,这就是文学写作者应具有和固守的寂寞。我们生活,学习,工作,写作,在每一个位置上活好自已,学会帮助,给予,感激就是精彩地喊出自已的声音,这就是我们的奉献。 风带着我们穿越时间,带来四季,给我们成长,成熟,历练。也给我们记忆,鲁院是我们记忆中最美的片断,温暖人生。 离别之际,55颗心热血奔腾,怀揣感恩。55颗心永远记得我们是鲁院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