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生物教师博客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1 16:57: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中学生物教师博客群(2012版不断更新)作者:永恒的追求
   互动平台博客链接 读博文是我网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读同行的博文,因为博文中会储存着许多让您预想不到的宝贵资源,博文中不仅有专业疑难问题的分析、优质的备课资料以及博主曾经发表过的论文,还有一些教学生活中酸甜苦辣的教育随笔。一篇篇看似简简单单单的博文,背后不知道为之付出了多少个日夜。
回忆自己建博之初,为了能多读一些同行的博文,在网上漫无目的搜索,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位教师的博客中看到了一些汇集生物教师博客的链接,大约例举了50位教师左右,那时真的感到很幸运,感谢这位曾经汇集的老师,让我可以及时分享到名师们的教学风采。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部分链接无法打开,部分博主不再写博,要么已转移到其他网站,不利于后来者分享曾经的成果,重新整理或者建立新的链接是很有必要的,但一个人的搜索能力有限,希望博友们看到后可以在我的博客中回复新的链接,不断更新完善同行的博客链接。
善于借用网络寻找同行博客,分享前辈们的教学心得,相信能为您的专业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与帮助。
1 从名师博客中寻找
名师博客往往点击率都相对很高,除了日志中很多原创作品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外,博客版面的其他链接也不容忽视,如:
1.1 夏献平教师工作室
在“教育○科普&”栏有:吴成军老师人教社)    林祖荣老师    张洁老师 的链接。   
“省工作室成员”:  何彩霞老师    陶勇老师    陈章雄老师
1.2 林祖荣老师
博客“友情链接”中有  郭军英老师   包春莹老师(人教社   翟贵君老师     张超老师
按照这样的推理,在张洁老师的博客中也可以找到: 李能国老师的博客
以此类推,逐级放大寻找,可以找到:   烈文胡客  辛建福老师    杨自西老师  郑云兢老师
2 从网站中寻找
2.1 中国生物课程网
该网站的“成长博客”一栏有“推荐博客”,就目前来说,虽然该网站提供的部分链接有部分教师已经不再继续耕耘自己的博客,但是通过浏览曾经的博文,仍能为新教师们的成长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真标华的博客          驼走大漠教育教学反思(2012年4月停笔)
迎着新思考之风飞翔(现转:网易博客(专业版)、(新浪博客(生活版)
李洪娇的博客    谢登峰的博客     happyyin的博客
2.2  168教师博客网站
伟老师的博客     陈卫东老师的博客          高中生物教育        杨京举老师
2.3 内质网互动平台
李金安老师   王彬老师        常正良老师        李希明老师   王文芳老师    
罗军辉老师      谢佳老师      蒋迎仙老师       夏焦兵老师          李成云老师   
周菊英老师       邓过房老师     蒙庚阳老师    卢徐斌老师
2.4 教育1+1网站
孙明霞老师(曾经耕耘的博客)       刘本举老师(曾经耕耘的博客)         朱小毛老师
2.5 其他博客
  红元帅的博客        黎工之家         (holy98)的BLOG南海中学西樵分校:生物沁园      
小叶子     生物圈的博客      如水    王甫荣的博客     依然的BLOG     唐志哲blog
布老虎      



   
  
以上是自己在建立博客时,曾经试过的搜索路径,博客链接排名不分先后。今天(搜索日期2012-8-10)重新回顾并建立链接,给新建博客的生物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特别说明的是还有更多优秀的生物教师博客没有能及时建立链接,望教师们谅解,还恳请博友们通过博文后的回复提供链接信息,以便进一步补充完善。
教学资源因我们无私的链接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目标:相互学习  共同进步
(注明:不断更新)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6:58:18 | 只看该作者
生物学习方法指导
转载▼



在高中生物的学习方法和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初中有着明显的差异,如何学好高中生物是许多高一同学所面临的难题。本文就如何想学生物,学好生物谈两点。
    1 生物是一门实用性强的学科在生活生产中在许多问题都是可以用生物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生物学教学本身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并要向学生传输正确的健康观点,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以后的生活服务。以下就抗生素和人体健康讲两个方面的事例。
    1.1 抗生素与生物学
    1.1.1 滥服抗生素现象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新条例,要求自2004年7月1日起,对未列入非处方药目录的各种抗生素必须凭医师处方才能购买。这是为什么?请看这个一个病例:道尔顿两岁了,长得聪明可爱,有一天,他发烧了,母亲给他服药并精心照料他,但是两天后道儿顿的病情不但没好转反而恶化了,母亲连忙把他送进了医院。医生检查后,发现道儿顿得了脑膜炎,凭借现在的医学水平,这并不是难以治愈的疾病,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医生给他服用了治疗这种疾病的抗生素,但道儿顿的病情却一再恶化,他甚至昏迷了过去。道尔顿的家人夜以继日地守在病房外,焦急地盼望孩子能够抗拒死神的召唤。医生也想尽一切办法来挽救他的生命,最后不得不使用了一种昂贵且含有潜在毒性的抗生素——万古微素,终于将道儿顿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这是几年前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故事,为什么普通的抗生素不能挽救道尔顿?原因就是滥服抗生素使得道尔顿体内的细菌对普通的抗生素已经产生了抗药性。这种情况并不是个别现象,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因为滥服抗生素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1.1.2 感冒时要使用抗生素吗人类的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是由各类呼吸道病毒引起的,由细菌引起的只是极少数。病毒是一类比细菌小得多,一般需要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微生物。它们的生长特点是细胞内寄生,即侵入人的细胞后,躲在细胞内生长繁殖。目前使用的各种抗生素对病毒是完全没有作用的。抗生素可使95%以上由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疾病得到控制。
    1.1.3相关生物学知识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失去细胞壁的细菌在低渗环境中易吸水而破裂,影响其增殖并使人体的免疫系统将其消灭。而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构成的,没有肽聚糖,所以使用抗生素无效。青霉素类为最早用于临床的抗生素,疗效高,毒性低。主要作用是使易感细菌的细胞壁发育失常,致其死亡。人、哺乳动物的细胞无细胞壁,因此有效抗菌浓度的青霉素对人、哺乳动物机体细胞几呼无影响,因而对人体副作用较少。若长期乱用、滥有抗生素如青霉素等会破坏人体内的菌群平衡,对人体内的菌群进行人工选择,耐药性弱的菌体死亡,存活下来的都是耐药性强的菌体。乱用、滥有抗生素还会引起病菌基因突变。
    1.2健康与生物学
    1.2.1 关注健康糖尿病、高血脂、艾滋病等,都是人类现在所面临的健康问题,而另一方面在人群也有营养不良的现象。如何预防这些疾病?在高中教材中对于健康问题是比较的关注,有许多相关章节中都有知识,如必修第一册的第三章第六节的《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第四章第二节《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的调节》等。
    1.2.2 肥胖对高一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遥远的词,但其基本的知识还是应当了解。肥胖引起的原因的遗传因素也有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是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日常的膳食中,糖类、脂类以及蛋白质的摄取过多所致。在人体内,摄取过多的糖在氧化分解,合成糖元后,还可转化为非必需氨基酸和脂肪,这也会导致肥胖的发生。脂肪摄取后主要是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过多的摄取蛋白质后也后转化成脂肪。在三大营养物质的转化中糖可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只能少量的转化为糖类。要避免肥胖,就应适当控制每天的三大营养物质的摄取。
    1.2.3 营养不良一些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如何保证营养物质的供给?营养不良时主要表现为蛋白质的摄取不足。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有二十种,其中十二种可由人体合成,但还有八种必需氨基酸必需从食物中摄取,这八种氨基酸是“一两色素本来淡些”(异亮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蛋氨酸(又名甲硫氨酸)、缬氨酸)。在植物性食物中的蛋白质中缺少必需的氨基酸如大米缺少赖氨酸,玉米中缺少色氨酸、赖氨酸。在我国南方以大米为主食,体内会缺少赖氨酸而导致营养不良。但在豆科植物中赖氨酸含量比较丰富。若以大米为主食,掺食豆类食品,可以提高摄入的蛋白质的利用率,改善人体的营养状况。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学习生物对自身的生活、健康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此来动学生积极地去学习生物。
    2 如何才能学好生物
    2.1从思想上要有正确的认识上述事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学科的具体应用。对于准备选择文科的学生来说,了解一些生物学知识对以后的生活是有好处的,使其有想学生物的愿望。但对准备选择理科的学生来说,则应当做到我要学生物,我要学好生物。生物不是象物理,数学那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但基本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还是要求的。特别是现在对理科生来说,生物是高考的必考科目,更应引起同学的注重。
    2.2做好学习的基本环节
    2.2.1 课前预习这是了解教师将要讲什么的问题,这也是所有学科都要求的。
    2.2.2 处理好听课记笔记的关系我个人认为在听课时不必专门准备听课笔记本,在生物学教材中有许多空白处,这就是记笔记的好的地方。特别是老师上课时为了板书的规范而书写的内容不必花很时间去记,将更多的时间用来理解上课时老师所讲的内容。在书上或笔记本上记下来的应当是老师上课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及补充,而不能成为板书的抄书员。有许多同学做的笔记就是在书上做记号,在一些看书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句子下划线。但这种做记号的方法常会出现你没有做记号的地方在某次考试的中考就这是它。所以在看书时最好不要做记号,但为了帮助自己在较短时间找到知识的重点、难点,可以在一些关键词下做一下记号,这样可以避免对复习课本时产生干扰。
    2.2.3 课后训练作为一门自然学科,要理解知识,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做题是必须的,但在学习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学会取舍是平时正确处理训练与知识掌握关系中的一个技巧。在时间比较充足的时期里多花一点时间做题,认真地读题,分析题意;在时间较紧张时,选择一部分题做,但也要认真地读题,分析题意,做一题是一题。如果确实是学的比较吃力,可以向老师说明情况,每次都只选择其中的一部分题去做。现在同学中普遍存在作业的“克隆现象”,作为学生应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这样虽可以应付老师,但无法应付真正的知识。
    2.3 学习生物时一些小技巧
    2.3.1学会观察生物是一门与生活生产联系非常紧的学科,在学习时不能成为书呆子,在平时应当做一个生物学知识的有心人。在闲暇时间去观察身边的花草动物,只能这样才能更多的识别生物,了解生物,增长生物学知识。做为一门自然学科,生物科学习时有许多实验,大家不要小看了课本的上实验。在课本的实验中有许多的实验原理、方法、技巧都平时考试做题中常会运用到的一些技巧。这几年的高考题中都有大量的实验设计题,只能通过做实验、理解实验的方法,才能比较有效去完成。
    2.3.2学会总结在学习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时,同学们常会因为没有学习有机化学而难于理解氨基酸在脱水缩合肽链时发生的变化,不能完成相关计算。首先应通过观察一些常见氨基酸的的结构式,找出氨基酸要结构上的相式之处,即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在脱水缩合时,总是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相连,脱去一分子水。将氨基酸想像成一个人,右手是氨基,左手是羧基,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就像人右手拉左手,拉成一个排,其中有N-1双手相握,还有一只左手和一只右手,即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拉成M排即有N-M双手相连,即脱下N-M个水,形成N-M个肽键,还有M个右手和左手没有相拉。
    又如在学习细胞器时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总结:有膜的细胞器有哪些,没有膜的细胞器有哪些;在具膜的细胞器中哪些是双层膜,哪些是单层膜;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有哪些;植物所特有细胞器有哪些;植物的细胞器有哪些,动物的细胞器有哪些。通过这样一些归纳就比较容易找到知识的联系,这样记忆起来就方便了。
    又如在学习有丝分裂时,只这是一个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现象,同学们在学习难于理解显微世界的现象,并且难于抓往有丝分裂的关键,不易理解和记忆。可以借助一些顺口溜来记忆:“间期复制加合成,前期两消两出现,中期排队赤道板,后期两套移两极,末期与前期正相反,至此两核已建立,质分过程板板壁。”要这个顺口溜比较好地归纳了有丝分裂过程的一些动态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再找到染色体和DNA分子的变化规律。
    如果你找到了学习生物的一些小巧门,其实学习生物是不难的,在所我任教的高三学生中有的到高三时才开始注重生物的学习,这时只他认真地去听,去做题,仍是可赶上来的,但只是时间精力要比一二年级就注重生物学习的同学花的多。希望你们在现在的学习中就注重生物的学习,这样在高三的学习中你才会有时间向更好更高冲锋。
    又如在学习细胞器时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总结:有膜的细胞器有哪些,没有膜的细胞器有哪些;在具膜的细胞器中哪些是双层膜,哪些是单层膜;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有哪些;植物所特有细胞器有哪些;植物的细胞器有哪些,动物的细胞器有哪些。通过这样一些归纳就比较容易找到知识的联系,这样记忆起来就方便了。
    又如在学习有丝分裂时,只这是一个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现象,同学们在学习难于理解显微世界的现象,并且难于抓往有丝分裂的关键,不易理解和记忆。可以借助一些顺口溜来记忆:“间期复制加合成,前期两消两出现,中期排队赤道板,后期两套移两极,末期与前期正相反,至此两核已建立,质分过程板板壁。”要这个顺口溜比较好地归纳了有丝分裂过程的一些动态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再找到染色体和DNA分子的变化规律。
    如果你找到了学习生物的一些小巧门,其实学习生物是不难的,在所我任教的高三学生中有的到高三时才开始注重生物的学习,这时只他认真地去听,去做题,仍是可赶上来的,但只是时间精力要比一二年级就注重生物学习的同学花的多。希望你们在现在的学习中就注重生物的学习,这样在高三的学习中你才会有时间向更好更高冲锋。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6:59:05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生物学特殊知识归纳 作者:ghs1971
生物学特殊知识归纳 

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菌不一定全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根瘤菌是消费者。
消化液中不一定含消化酶,如胆汁不含消化酶。
动物不一定只是消费者,如蚯蚓、蜣螂同时也是分解者。
植物不一定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是消费者。
真核细胞不一定都进行有丝分裂,如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哺乳动物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作用是运输氧气,但红细胞只能通过无氧呼吸的方式供能。
有叶绿体的细胞不一定能合成葡萄糖,如C4植物叶肉细胞有结构完整的叶绿体,但葡萄糖的合成(暗反应)却在维管束鞘细胞中完成。
黑藻不是藻类,属于高等植物中的被子植物的单子叶植物纲、水鳖科、迨簟
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但植物细胞不一定含叶绿体,如植物根尖等非绿色结构的细胞不含叶绿体。
有液泡的细胞不一定是植物细胞,如低等动物的细胞也含有液泡。
植物细胞不一定都含液泡,如根尖分生区等的细胞。
有细胞壁的不一定是植物细胞,如细菌、真菌等的细胞也含细胞壁。
原核细胞不一定都有细胞壁,如支原体无细胞壁。
有细胞壁,用纤维素酶处理,有变化的不一定是植物细胞,如蓝藻等是例外。
有细胞壁,用纤维素酶处理,无变化的不一定是原核细胞,如酵母菌等真菌是例外。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6:59:34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23点概念区别作者:ghs1971
1.    类脂与脂类
脂类:包括脂肪、固醇和类脂,因此脂类概念范围大。类脂:脂类的一种,其概念的范围小。
2.    纤维素、维生素与生物素 纤维素: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结合而成的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能为一般动物所直接消化利用。
维生素: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人和动物缺乏维生素时,不能正常生长,并发生特异性病变——维生素缺乏症。
生物素:维生素的一种,肝、肾、酵母和牛奶中含量较多。是微生物的生长因子。 非还原性糖:如蔗糖内没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的基团,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
3.    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与二苯胺试剂 斐林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还原性糖存在的试剂。很不稳定,故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5g/ml的CuSO4 溶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时,再临时配制,将4-5滴B液滴入2ml A液中,配完后立即使用。原理是还原性糖的基团—CHO与Cu(OH)2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蛋白质存在的试剂。其包括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1g/ml的CuSO4溶液)。在使用时要分别加入。先加A液,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再加B液,这样蛋白质(实际上是指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与Cu2+反应生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
二苯胺试剂:用于鉴定DNA的试剂,与DNA混匀后,置于沸水中加热5分钟,冷却后呈蓝色。
小结
鉴定          试剂           是否加热            现象
还原糖      斐林试剂         是                砖红色沉淀
脂肪          苏丹Ⅲ           否                橘红色
                 苏丹Ⅵ            否                红色
蛋白质      双缩尿             否                紫色
DNA          二苯胺            是               蓝色
4.    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
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结构,一般只能放大几十倍至几百倍。
亚显微结构:能够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直径小于0.2μm的细微结构。
5.    原生质与原生质层 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动植物细胞都具有,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主要由蛋白质、脂类、核酸等物质构成。
原生质层: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只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它与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相比,缺少了细胞液和细胞核两部分。
6.    赤道板与细胞板
赤道板: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这个平面与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类似于地球赤道的位置。
细胞板: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的一层结构,随细胞分裂的进行,它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
7.    载体与运载体
载体:指某些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如细胞膜上的载体。
运载体:在遗传工程中,用于把外源基因运入受体细胞的运输工具,它必须具备的条件是: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
8.    糖被与珠被
糖被:在细胞膜的外表,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功能,如:保护、润滑、细胞表面的识别。
珠被:植物胚珠组成部分之一,位于胚珠的表面,包被整个胚珠,具保护作用。胚珠形成种子时,珠被发育成种皮。
9.细胞液与细胞内液
细胞液:植物细胞液泡内的水状液体,含有细胞代谢活动的产物,其成分有糖类、蛋白质、有机酸、色素、生物碱、无机盐等。
细胞内液:一般是指动物细胞内的液体,是相对细胞外液而言的。
10.原生生物与原核生物
原生生物:指体积微小、单细胞或群体的真核生物,用鞭毛、纤毛或伪足运动。如草履虫、衣藻、变形虫等。
原核生物:指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它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器较少,一般只有核糖体,如支原体、细菌、蓝藻和放线菌等。
11.细胞株与细胞系 细胞株:动物细胞培养中,原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传10代左右就不容易传下去了,细胞的生长就会出现停滞,大部分细胞衰老死亡。但是有极少数的细胞能够度过“危机”而继续传下去,这些存活的细胞一般能够传40-50代,这种传代细胞叫做细胞株。
细胞系:细胞株细胞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当细胞株传至50代以后又会出现“危机”,不能再传下去。但是有部分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并且带有癌变的特点,有可能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制地传下去,这种传代细胞称为细胞系。
12.层析液与解离液
层析液: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所用的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这样,几分钟以后,叶绿体中的色素就在扩散的过程中分离开来。
解离液:解离就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该药液称解离液,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所用的解离液是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1:1混合液。 的比值,提高的途径有光照强弱的控制,CO2的供应,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13. 呼吸运动、呼吸作用呼吸运动:指胸腔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
呼吸作用:生物体细胞中的有机物在细胞中经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或其他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也叫细胞呼吸或生物氧化。
14.生长素、生长激素、生长因子与秋水仙素
生长素:一种植物激素,即吲哚乙酸,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细胞伸长)等作用。
生长激素:一种人或动物的激素。由脑垂体前叶分泌,是一种蛋白质,具有促进人或动物生长的作用。
生长因子:某些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但自身又不能合成的微量有机物。主要是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是微生物的五大类营养要素之一。一些天然物质,如酵母膏、蛋白胨、动植物组织提取液等可以提供。
秋水仙素:一种从植物秋水仙中提取出来的生物碱,能诱发基因突变,在细胞有丝分裂时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15.雌激素、孕激素、催乳素和促性腺激素 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的类固醇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卵子的生成,激发和维持雌性的第二性征和正常的性周期。对机体代谢也有明显影响。
孕激素;由卵巢分泌的类固醇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等生长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条件。
催乳素:由垂体分泌。主要作用是调控某些动物对幼仔的照顾行为,促进某些合成食物的器官发育和生理机能的完成,如促进哺乳动物乳腺的发育和泌乳,促进鸽的嗉囊分泌鸽乳的活动等。
促性腺激素:由垂体分泌。主要作用是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16.中枢神经(系统)与神经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指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包括脑和脊髓。
神经中枢: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体的某一项生理活动,这部分结构叫神经中枢,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
17.白细胞介素-2与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2:效应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增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还能增强其他有关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干扰素:效应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抑制病毒增殖,保护细胞不受病毒感染。
18.无性生殖细胞与有性生殖细胞
无性生殖细胞:其产生不经过减数分裂,无性别之分,发育成的后代也无性别之分。无需经过两两结合,就能发育成新个体。如根霉产生的孢子。
有性生殖细胞:其产生需经减数分裂,有性别之分,如精子和卵细胞。需经过两两结合,形成合子,才能发育成新个体,后代有性别之分。但有些不经过两两结合也能发育成新个体。如蜜蜂中的雄蜂就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形成的。
19.极核与极体
极核:是被子植物胚囊的结构之一。每个胚囊中有两个极核。它是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4个大孢子细胞(其中3个消失),一个大孢子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 1个卵细胞、2个极核和5个其他细胞。它们的基因型都相同。受精时两个极核与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极核,以后发育成胚乳。
极体:由动物的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伴随卵细胞形成的。通常一个卵原细胞经两次细胞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这四个细胞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极体不参与受精,产生后逐渐退化消失。  
20.核苷、核苷酸、核酸
   核苷:由含氮碱基与五碳糖(核糖或脱氧核糖)结合而成的化合物。与核苷酸的区别为不含磷酸。
核苷酸:由含氮碱基、五碳糖与磷酸三者组成的化合物,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因含糖的不同,可分为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酸可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21.遗传信息与密码子
遗传信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密码子:遗传学上把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叫做一个密码子。
22.质体与质粒
质体:植物细胞质中的一类细胞器,具双层膜,依其所含色素不同,可分为白色体(不含色素)、叶绿体和有色体。
质粒: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是细胞染色体外能自我复制的很小环状DNA分子,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其能“友好”地借居在宿主细胞中,一般来说,它的存在与否对宿主细胞生存没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复制只能在宿主细胞中完成。
23.、自交、回交 自交:雌雄同体的生物同一个体上的雌雄交配。一般用于植物方面,包括自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遗传学上把基因型相同的两个个体相交也称为自交。 回交:两个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杂交,所得的子一代继续与亲本相交配的一种杂交方法。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7:00:04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高中生物100个经典结论作者:ghs1971
《绪论》
0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和结构基础(细胞)。
0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0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04.生物体具应激性(生物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0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0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0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0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并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0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的基本元素为C、H、O,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的基本元素为C、H、O,包括脂肪、类脂(如磷脂)和固醇(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占细胞干重的50%以上,其基本元素为C、H、O、N,基本单位是约20种氨基酸(2个氨基酸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从而依次连接为肽链)。蛋白质分子结构上具有多样性(由于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不同,排列次序不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决定了其功能上的多样性(如:结构物质,催化,运输,调节,免疫等),所以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的基本元素为C、H、O、N、P,基本单位是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核酸分为2类:DNA(脱氧核糖核酸,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少量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和RNA(核糖核酸,主要在细胞质中)。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单独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细胞膜外表还有糖被)和功能(物质交换,如自由扩散、主动运输等;细胞识别;分泌,内吞和外排;排泄;免疫等)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结构特点)和选择透过性(功能特性)。
17.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有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含少量的DNA和RNA,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有双层膜,内部含由囊状结构堆叠成的基粒(囊状结构的薄膜上含光合作用的色素和光反应的酶系,基粒间的基质中含暗反应的酶系和少量的DNA和RNA),是绿色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增大了膜面积,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细胞板)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分裂间期)和染色体(分裂期)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核膜为双层膜,上有核孔)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保持完整性是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
27.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所有的细胞都来自细胞),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一般具有不可逆的特点。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只有少数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34.ATP(三磷酸腺苷,简式A-P~P~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3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36.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7.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主动运输)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8.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39.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0.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1.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反应式: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大多数生物)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多数高等植物无氧呼吸的方式,酵母菌等)
C6H12O6——→2C3H6O3+能量(动物、乳酸菌,马铃薯的块茎、甜菜的块根、玉米的胚等)
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42.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4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如顶端优势就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
44.在未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注意:此方法仅对以果实作为收获对象的植物有效,对以种子为收获对象的植物,如水稻、小麦、油菜、大豆、向日葵等,则无效。
45.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46.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和内环境稳态(水盐平衡、体温平衡、血糖平衡)的枢纽。
47.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和拮抗作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48.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49.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释放递质来传递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50.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51.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52.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53.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54.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下形成的。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55.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56.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57.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58.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59.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60.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61.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2.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63.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64.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胚(子叶)吸收,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
65.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66.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可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以后,发育为性成熟的个体。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67.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即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68.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因为绝大多数生物(如所有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及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部分病毒等)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9.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70.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注意其半保留复制和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来完成的。
7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72.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74.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即转录和翻译过程)来实现的。
75.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76.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所以,生物的一切性状都是由基因决定,并由蛋白质分子直接体现的。
77.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78.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79.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80.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8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82.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即雄性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XX,后代性别由父本决定),另一种是ZW型(即雄性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ZZ,雌性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ZW,后代性别由母本决定)。
83.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84.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85.基因重组的两种方式: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二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时,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所以,通常只有有性生殖才具有基因重组的过程。而细菌等一般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的基因重组只能通过基因工程来实现。
86.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
87.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88.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89.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在一定的地区,一年中的降水总量和雨季的分布,是决定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90.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这些生态因素共同构成了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91.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等,都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逐渐形成的适应性特征。
92.适应的相对性是遗传物质的稳定性与环境条件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93.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94.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的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的种群形成群落。种群的各种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生物群落的结构,都与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95.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类型的生物群落。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群落的结构都有差别。但是,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统一的整体。
96.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阳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些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单向逐级递减流动的。
97.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98.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99.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00.想知道今年夏天你将去哪里,那么春天你在干什么?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7:00:42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生物教学疑难解析1作者:libaojian101
疑难问题
问:细胞中化合物对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的是那些?我想是蛋白质和固醇 水和无机盐能是吗?调节和维持含义一样吗? 另外蛋白质的调节作用能包括酶吗? 答:调节和维持含义不一样。无机盐是维持生命活动,蛋白质中的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
问:内质网、高而基体能说有"合成有机物的功能"吗?另外线粒体能分解有机物,但我觉得也可以说能合成有机物比如合成ATP,这样理解对吗?
答:内质网主要是合成作用,高尔基体主要是分泌作用。粗糙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光滑内质网主要合成和运输脂类和多糖。高尔基体的作用:加工、分泌蛋白质和参与植物细胞壁的合成(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时期、参与纤维素的合成)。但有些物质是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的,比如糖蛋白。蛋白质合成:核糖体;蛋白质运输:内质网;蛋白质分泌:高尔基体;蛋白质加工:内质网、高尔基体
问:磷酸肌酸是如何形成的?存在于哪?
答:磷酸肌酸:在肌肉或其他兴奋性组织(如脑和神经)中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高能磷酸基的暂时贮存形式。磷酸肌酸水解时,每摩尔化合物释放10.3千卡的自由能,比ATP释放的能量(每摩尔7.3千卡)多些。
  磷酸肌酸能在肌酸激酶的催化下,将其磷酸基转移到ADP分子中。当一些ATP用于肌肉收缩,就会产生ADP。这时,通过肌酸激酶的作用,磷酸肌酸很快供给ADP以磷酸基,从而恢复正常的ATP高水平。由于肌肉细胞的磷酸肌酸含量是其ATP含量的3~4倍,前者可贮存供短期活动用的、足够的磷酸基。在活动后的恢复期中,积累的肌酸又可被ATP磷酸化,重新生成磷酸肌酸,这是同一个酶催化的逆反应。因为细胞中没有其他合成和分解磷酸肌酸的代谢途径,此化合物很适合完成这种暂时贮存的功能。
  在许多无脊椎动物中,磷酸精氨酸代替磷酸肌酸为能的贮存形式。可用人的短跑为例说明磷酸肌酸的功能。肌肉中磷酸肌酸的含量为17微摩尔/克,全速短跑可消耗磷酸肌酸13微摩尔/克,故它仅可作为最初4秒钟的能量来源,但它可提供时间来调节糖酵解酶的活性,使肌肉通过酵解得到能量
问:动物细胞培养基中为什么要加入动物血清?加入动物血清的作用是什么?
答:血清中含有蛋白质、氨基酸、葡萄糖、激素等,其中蛋白质主要为白蛋白和球蛋白。氨基酸有多种,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基本成分,其中有些氨基酸动物细胞本身不能合成(称为必需氨基酸),必须由培养液提供。血清激素有胰岛素、生长激素等及多种生长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等);血清还含有多种未知的促细胞生长因子、促贴附因子及其他活性物质,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贴附。因此,细胞培养时,要保证细胞能够顺利生长和增殖,一般需添加10%~20%的血清,动物血清还可起到酸碱度缓冲液的作用。(就是提供生长因子)
问:线粒体的部分酶由线粒体的核糖体合成,另一些酶由游离核糖体合成吗?为什么?
答:线粒体中蛋白质的来源有三:
1、由细胞核DNA编码,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中合成;(主要)
2、由细胞核DNA编码,在线粒体的核糖体中合成;
3、由线粒体DNA编码,在线粒体的核糖体中合成。
补充——叶绿体中蛋白质的来源有三:
1、由细胞核DNA编码,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中合成;(主要)
2、由细胞核DNA编码,在叶绿体的核糖体中合成;
3、由叶绿体DNA编码,在叶绿体的核糖体中合成。
问:“ATP是生物体所有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这句话为什么不对?体内有些合成反应不一定直接使用ATP,难道能间接使用ATP吗?
答:不是间接的意思,而是还可以利用其他的物质。直接能源物质可以是ATP、GTP、CTP、UTP、TTP。教材只是提及ATP是生物体内能量的直接来源,但不能理解为ATP是唯一的直接来源,本人认为:ATP只是主要的的直接来源。
问:糖尿病病人尿液中葡萄糖多,为什么带走水分多 答:葡萄糖只要溶于水,才能排到体外,所以才会多尿。
糖尿病的主要症状为: "三多一少"
 ①由于糖尿病病人尿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在排出糖时,要由水来溶解,因而尿量增多,形成多尿;
 ②多尿造成体内缺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于是口渴、多饮;
 ③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分解释放能量的作用,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分泌不足,细胞内能量供应不足,病人总感觉饥饿而导致多食。
④又由于糖氧化供能发生障碍,使得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加强,导致机体逐渐消瘦。
黑光灯
所属分类:
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灯管的结构和电特性与一般照明荧光灯相同,只
是管壁内涂的荧光粉不同。黑光灯能放射出一种人看不见的紫外线,且农业害虫有很大
趋光性,所以广泛用于农业。该灯有H一20、H一4O型号,其额定电压力220V,功率分别
为20W、40W。供电电源可有交流和直流二种。交流供电的有“黑光诱虫灯”和“高压电网
灭虫灯”等。黑光诱虫灯是由黑光灯管及其配件,防雨罩、挡虫板组合而成。使用时在灯下放置一 个盛有杀虫药剂的收集器,把诱来的害虫杀死。高压电网灭虫灯由黑光诱虫灯、变压器、电网及保护指示器等组成。工作时电网上有300O~50OOV高电压,黑光灯诱来的害虫触网即被电击杀死。
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为什么只用蔗糖而不用葡萄糖?为什么动物培养的培养液中用葡萄糖而不用蔗糖?答: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从植物与动物的生理机制去思考。植物与动物的最大差别就是植物是自养型的(光合作用)而动物是异养型的(外部吸收代谢)。植物光合产物是多糖(二碳糖以上,包括蔗糖),贮藏产物形式是淀粉,而淀粉的合成前体就是蔗糖。蔗糖=葡萄糖+果糖,所以蔗糖的合成必须同时要有葡萄
糖和果糖,其实植物也只能吸收葡萄糖和果糖。在组织培养中加入蔗糖,经熬煮和高压灭菌后就会分解成

植物能够吸收的葡萄糖和果糖形式。其实这样看来在组培中,植物也有部分异养的特点,如果在培养基中缺少任何一种糖的形式,植物在自养能力(光合,呼吸,产物代谢等)较差的情况下,就难免会影响其生理代谢。与植物不同的,动物是异养型的他不需要淀粉的积累,也没光合作用,动物细胞本身所处的生理环境和代谢方式就决定了它对糖形式的要求了。1、蔗糖便宜;2、效果几乎相同;3、蔗糖更稳定,灭菌不易被破坏。葡萄糖更不稳定,培养基需添加葡萄糖一般都在灭菌后再兑换。实在要添加葡萄糖那么灭菌温度一般控制在108~110左右,120度灭出来的就有一定程度的碳化了。糖分两类的一是快速碳源还有就是慢速碳前者起作用快但是有时会抑制作物生长的。对于植物组织的分化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导管和筛管的分化有重要作用。早期研究发现(Wetmore,1955),丁香的芽可以诱导邻近的组织分化出维管束,后证明这是芽中IAA的作用。将一块含有14C-IAA和蔗糖的琼胶楔形物插入到愈伤组织切口中,14C-IAA表明蔗糖和IAA通过琼胶扩散到愈伤组织,从而在愈伤组织中造成这两种物质的梯度,在楔形物一颇有同感形成维管束的瘤状物,瘤状物含有一形成层带,一面形成韧皮部,一面形成木质部,与正常的维管束有类似的排列。增加IAA的浓度,导致木质部形成,增加蔗糖浓度则导致韧皮部形成。生长素水平恒定时,2%蔗糖则全部分化出木质部,4%蔗糖几乎全部分化出韧皮部,3%蔗糖则可以分化出二者。所以,生长素和蔗糖浓度决定愈伤组织中维管束的类型与数量。
  Rier和Beslow进一步报道,蔗糖不仅影响细胞的数目,而且影响其结构。低浓度蔗糖(0.5%)诱导出环纹和梯纹管胞,1.5-3.-5%蔗糖诱导出梯纹和网纹细胞。
  细胞分裂素类对促进木质部形成也有作用。它们使碳水化合物代谢趋向于五碳糖途径,促进木素前体苯丙烷的合成,不同的细胞分裂素作用不同。玉米素>激动素>6-BA(6-苄基腺嘌呤),NAA/激动素的比值为0.5/20时有木质部发生和根形成,而比值降为0.025/0.4时,只发生木质部而不发生根,赤霉素(GA)、乙烯、脱落酸对木质部发生有抑制作用。
在基因工程中,人工合成的目的基因没有非编码序列,请问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怎样表达的?谢谢.
这仅仅是获得目的基因,还需要进一步改造。就像教材所说的质粒一样,将目的基因插到启动子等的后面。
在高三生物选修的血糖平衡调节中,为什么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呢?这个问题,我一直弄不明白,麻烦老师祥细解答。
 答:这要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和调节来综合考虑。
①胰岛素的作用是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起降低血糖浓度的目的。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起升高血糖浓度的目的。二者互为拮抗。
②“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这是在血糖浓度本身就高的情况下发生的,此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到抑制。
③“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这是在血糖浓度本身就低的情况下发生的,但升血糖,在于用血糖。而血糖的利用必须进入细胞内。血糖能否进入细胞内,就取决于胰岛素了。胰岛素之所以起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是因为其能够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中,进一步实现葡萄糖的氧化分解或合成糖元或转变成脂肪、氨基酸等。因此,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势必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网络资料:
    胰岛素对高血糖素的所谓抑制,实际上并不是胰岛素的浓度升高而导致对高血糖素分泌的抑制。胰岛素对高血糖素的抑制,是来自胰岛素分泌的时候,B细胞的工作影响了周围A细胞的兴奋造成的。换句话说,人工补充的胰岛素没有胰岛B细胞参与工作,也就根本不抑制A细胞分泌高血糖素。也就是说,人工补充胰岛素不会引起高血糖素分泌减弱。
   高血糖素则是直接作用于B细胞,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所以它们之间是一种相生关系,也就是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而胰岛素本身并不抑制高血糖素的分泌。
   胰岛素直接抑制A细胞的高血糖素分泌,但同时又因为降低了血糖浓度而刺激高血糖素的分泌。何时体内开始增加高血糖素分泌,更取决于身体对血糖浓度底线的生理预期,我们称之为生理下限。当血糖浓度低于这一底线的时候,高血糖素开始分泌增加。这一生理底线不是依据是否正常或者有利于健康来确定的,而是依据人体对这一浓度底线做出的反向调节确定的。我们这样说,是因为人体的反应不总是正确的。
   血糖浓度还直接决定胰岛素的分泌水平。血糖低的时候,胰岛素分泌开始减少;血糖高的时候,胰岛素的分泌开始增加。
    胰岛素的分泌确实可以对相邻A细胞分泌高血糖素产生抑制作用,而高血糖素分泌的时候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则是看不到的。但是,这些影响相比起血糖浓度的影响来是次要的。两种激素分泌状况的调整,最主要依据还是血糖浓度,其中主要是人体对血糖浓度下限和上限的生理预期。事实上激素的作用用以下描述是很恰当的,只是作为一种“刺激物”去调控集体靶细胞内原有代谢过程加速或减慢,它不能发动细胞原来没有的新过程,也不能作为营养物质提供能量,因此,从本质上讲,激素仅仅起着“信使”的作用,传递信息而已。(刘国隆:《生理学》,第278页)
     因此,前面我们使用的激素之间的相互促进和制约作用都只是一种贴近真实的描述,实际上是不准确的。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激素之间直接的相互作用即使存在也是弱的,它们更主要是通过加速或减缓某些生理运动,导致对其他激素的分泌的刺激,从而引起对其他激素分泌的促进或抑制。那么,胰岛素和高血糖素的协调变化是通过人体对血糖变化的整体需求而完成的。胰岛素和高血糖素的浓度变化反过来也会直接导致人体的整体生理运动变化,但这种作用是从属的,胰岛素和高血糖素的变化最终屈从于人体的生理运动需要,而不是相反.
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不在于亲本能否产生有性生殖细胞,是吗?那这两种无性生殖方式本质区别在哪儿?孢子生殖为无性生殖不就是因为孢子这种生殖细胞没有性别吗?
答:①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新个体的产生是否由有性生殖细胞或两性(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的合子发育而来。②原则上讲,孢子有“有性与无性”之别。但高中所讲“孢子生殖”中的孢子为无性孢子。这种“无性孢子”是生殖细胞,但没有“性”(雌、雄)之别。故用“无性孢子”进行繁殖后代的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含无基粒的叶绿体,但细胞是绿色,说明有色素,那么鞘细胞内能进行光反应吗?
现行高中《生物》选修教材中有这样的内容:C4植物的叶片中.围绕着维管束的是呈“花环型”的两圈细胞:里面的一圈是维管束鞘细胞,外面的一圈是一部分叶肉细胞。C4植物中构成维管束鞘的细胞比较大,里面含有没有基粒的叶绿体,这种叶绿体不仅数量比较多,而且个体比较大,叶肉细胞则含有正常的叶绿体。有的学生据此推测:在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中的叶绿体由于没有基粒,因此不能进行光反应,只能进行暗反应。  这种推测是错误的,叶绿体中的内膜系统由基粒片层(基粒类囊体)和基质片层(基质类囊体)组成,在基质片层(基质类囊体)和基粒片层(基粒类囊体)上都有光合作用的色素和电子传递系统,都可以进行光反应。据人们研究发现,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中的内膜系统主要由基质片层(基质类囊体)组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周云龙主编的《植物生物学》第201页)。光反应主要就发生在基质片层(基质类囊体)上。下图显示了玉米(C4植物)的两种叶绿体亚显微结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潘瑞炽主编的《植物生理学》第4版第83页)。

玉米叶的两种叶绿体  A.上边是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具基粒;下边是维管束鞘薄壁细胞内的叶绿体,无基粒;固定前24 h暗处理,所以没有淀粉粒  B.维管束鞘薄壁细胞内的叶绿体,无基粒,有淀粉粒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7:01:08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生物教学疑难解析2作者:libaojian101
为什么无籽西瓜里出现了种子?
无籽西瓜是三倍体,由于它的染色体配对发生了紊乱,从而不能正常地进行减数分裂。在分裂前期,每种染色体有三个,组成三价体(三个染色体连在一起),或者组成二价体(二个染色体连在一起)和单价体(一个染色体单独存在)。在分裂后期,二价体分离正常,但三价体一般是两个染色体进入一极,一个进入另一极。单价体有两种可能,或是随机进入某一极,或是停留在赤道板上,随后在细胞质中消失。因此,三价体和单价体的染色体无法平均分配到配子中去。三倍体产生的配子中,具有N和2N的染色体是有功能的,能受精,但这样的配子形成的机率极低。而绝大多数配子含有的染色体是非整倍体。这样没有完整的染色体组,染色体数目丧失平衡,配子的发育就会受到阻碍,从而丧失了正常的生活能力,因此不能正常受精结实。  由此可见,三倍体无籽西瓜一般是不能产生种子的,但并不排除有结出种子的可能。因为三倍体产生的配子中,具有N和2N的染色体是有功能的,能受精,虽然出现机率极低但仍有可能产生并完成受精而产生种子。那么,无籽西瓜里结出的种子是几倍体种子呢?  因此,理论上讲,这样的种子种下去后,得到的植株授以正常二倍体西瓜的花粉,则可能结出(1)普通西瓜(二倍体)或(2)无籽西瓜(三倍体)。
水中毒是怎么一回事?
大汗之后,汗液中的钠盐等随汗液丢失很多,如果此时大量饮水而又没有适当补充盐分等,血液被大量的水稀释,渗透压降低,水就会通过细胞膜渗入细胞内,致使细胞水肿而发生“水中毒”。  
  水中毒对人体损害很大,特别是对大脑细胞的损害较重,因为脑组织固定在坚硬的颅骨内,一旦脑细胞水肿,颅内压力会增高,因此出现一系列的神经刺激症状,如头痛、呕吐、嗜睡、呼吸及心跳减慢,严重者还会产生昏迷、抽搐甚至危害生命。
    因此,大量出汗后,要补充适当的盐分,最好在喝的水中加入适当的盐。外出旅游时,要喝些含钠离子及各种矿物质的汽水、矿泉水等,以补充体内微量离子的不足。
CaCl2为什么能增大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
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又称粘肽。细胞壁的机械强度有赖于肽聚糖的存在。凡能破坏肽聚糖结构或抑制其合成的物质,都能损伤细胞壁而使细菌变形或杀伤细菌,例如溶菌酶能切断肽聚糖中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之间的联苷键之间的联结,破坏肽聚糖支架,引起细菌裂解。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能与细菌竞争合成胞壁过程所需的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氨酸与五肽桥之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细胞壁,可导致细菌死亡。A]
MP,DUV
"mT2J        | n:C氯化钙是一种电解质,会使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大!  
1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后,染色单体如何分开的问题
  我们知道,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丝、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导致细胞不分裂,染色体不分离,这样,已经复制后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就会导致染色体加倍。但是问题是,没有了纺锤丝牵引,连在一起染色单体如何分开?科学研究发现:后期开始,几乎所有姐妹染色单体同时分裂,此时每条染色单体称为染色体,此种分裂动力并非来自于与两极相连的动粒纤维(纺锤丝)的张力。因为在秋水仙素破坏了动力微管的情况下,两条染色单体也可以分开。一些实验证明是来自于胞质内Ca2+信号的作用。用含有荧光的Ca2+指示剂染料连续监视活细胞,发现到后期时细胞内Ca2+增强10倍。注射微量Ca2+于中期细胞内可以诱导后期早熟,两极有膜囊小泡积累,其中有丰富的Ca2+,与纺锤相邻接有许多小囊泡,可能小囊泡Ca2+的释放,诱导后期的发生。由此可见,具有纺锤丝并非姐妹染色体分开的必要条件。
2三倍体无籽西瓜发育生长素的来源问题
  新教材上册82页讲到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时说:“发育着的种子能够产生大量生长素,在生长素的作用下,子房发育成果实。”而下册教材55页讲三倍体时又言:“三倍体开花时,授以二倍体成熟花粉,能刺激子房发育成为果实(西瓜),因为胚珠并不发育成种子,所以这种西瓜叫无子西瓜”。那么问题就出来了:没有胚珠,不形成种子,也就不产生大量生长素,那三倍体子房如何发育?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所受的二倍体的花粉起了作用。我们知道,三倍体植株在减数分裂时由于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所以产生正常配子(2n或n)的概率只有(1/2)n-1,所以几乎不可能产生种子。但是当其柱头接受了二倍体的花粉后,花粉在萌发的过程中,将自身使得色氨酸转化为吲哚乙酸的酶体系分泌到了三倍体西瓜植株的子房中去,促发了其子房合成了大量生长素;还有,二倍体花粉本身也携带少量的生长素,受粉以后也可以扩散到子房中去,正是这两种途径的共同作用,才促使了三倍体西瓜的子房发育,最终形成了无籽西瓜!。
3花药的离体培养的生殖方式的归属问题
  不少资料上把这种方式归类到了有性生殖方式中的孤雄生殖中,但是在全国知名论坛K12生物论坛中,不少的老师却持相反看法。他们认为这种生殖方式应该是无性生殖,因为,按照有性生殖的概念,这里没有出现有性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当然不能算是有性生殖了,况且组织培养技术实质上是一种无性克隆技术,所以这种生殖方式应该是无性生殖。是这样吗?我们知道,无性生殖的最本质的内核在于,产生后代和亲代遗传物质不变,即基因型不变(不考虑后代基因突变的前提下),但是,花药是母本减数分裂的产物,也就是染色体已经减半,那么所形成的单倍体植株遗传物质肯定与亲代相异,尽管整个过程使用的是组织培养技术,但是培养的起点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外殖体(细胞2N条染色体),而是有性生殖细胞(染色体为N)。所以,把其归为无性生殖是不妥当的。那么,按照教材有性生殖的概念,实质上包含了两层意思:1.产生有性生殖细胞(配子,染色体一般为N),2.有性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事实上两种条件都具备是主流的有性生殖。由于我们看到有性生殖一般都要经历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所以满足条件1也就经历有性生殖中最关键的一步:减数分裂,并且产生了有性生殖细胞,所以,由有性生殖细胞形成个体的方式,把它归类到“特殊”的有性生殖方式(孤雄生殖)中去更合理一些。
4.减数分裂是否有细胞周期的问题
  新教材34页这样定义:“细胞周期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那么减数分裂符合这个概念吗?这个问题在K12生物论坛也引起过争议。我认为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的说法。因为概念中有一个明确的定语修饰:连续分裂的细胞,细胞周期是针对有丝分裂而言的。持相反观点的同行这样反问,减数分裂不也是经历了两次连续分裂,怎么会没有周期之说?对于减数分裂,一定要注意: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共同叫做“一次减数分裂”,经过减数分裂后所产生的子细胞,没有也不再进行连续的分裂。而且细胞周期概念中还有一个“周期性”的意思内涵:一个周期后产生的子细胞又恢复到了初始状态(染色体解螺旋,条数不变,),然后马上进入下一个周期。从这个意义上讲,减数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连续,已经失去了周期性。所以减数分裂不谈细胞周期。我们还可以把连续分裂的细胞叫做周期中细胞,比如:人表皮基底层细胞,部分骨髓干细胞,胚胎发育早期(卵裂期)细胞。其他不分裂和暂时不分裂细胞可以叫作脱离周期细胞,如神经、肌纤维细胞等。5关于人的红细胞的几个问题
  5.1 红细胞的血红蛋白来源及无核无细胞器的问题
我们知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那么其中的血红蛋白是怎么产生的?原来在红细胞发育早期,即早幼红细胞阶段,红细胞体积变小,细胞质呈强嗜碱性,游离核糖体丰富,开始合成血红蛋白核内染色体浓缩成块,核仁消失.以后的发育中,血红蛋白合成量增加,细胞中缺乏细胞器。最后,核被排出,成了终末分化无核红细胞。那么为什么红细胞会“丢失”了核与其他的细胞器呢?这恰恰是红细胞分化(特化)的结果。按照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原则,红细胞的这些特点与其交换CO2 和O2密切相关。细胞体积小,呈圆形,有利于在血管内快速运行,体积小则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提高气体交换效率。细胞内主要是血红蛋白,有助于结合更多的CO2 和O2。所以红细胞这种高度特化结构是与其功能紧密相关的。
  5.2红细胞吸收如何吸收葡萄糖的问题
红细胞摄取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也就是在载体蛋白的协助下,葡萄糖沿着浓度梯度(电化学梯度)减小的方向进行。若以葡萄糖浓度为横坐标,转运速率为纵坐标,将会发现,协助运输曲线和酶促反应(横坐标为底物浓度)相似,也就是存在最大转运速度的现象(载体蛋白全部发挥作用)。这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糖糖的方式相异: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这是一种间接消耗能量的过程,也就是葡萄糖跨膜时要靠膜外侧所积累的Na+势(离子势的建立需要消耗ATP)来驱动,载体蛋白上两个结合位点必须同时与Na+和葡萄糖结合才能完成运输。
  5.3红细胞代谢的问题
红细胞主要能源是血浆葡萄糖,葡萄糖以协助扩散的形式被吸收到红细胞内变成6-磷酸葡萄糖,其中约90%-95%经糖酵解被利用,约5%-10%通过磷酸戊糖途径.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糖酵解是其获能的主要方式.1摩尔葡糖糖酵解产生2摩尔ATP,,红细胞携带氧气,但是其自身并不消耗之。其内电解质以钾最多,钠较少,血浆相反。所以红细胞产生的ATP主要用于维持红细胞“钠泵”的功能,以保证红细胞的离子平衡。当然,红细胞还有其他代谢途径,比如,2,3-DPG支路,氧化还原系统,但是由于与中学教学关系不大,这里不再赘述
遗传病、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如何 (转)
遗传病   遗传病、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如何   关于遗传病,在一些人中存在着模糊观念。有人认为先天性疾病就是遗传病,后天性疾病不是遗传病,也有人认为,家族性 疾病是遗传病,无家族性的散发疾病不是遗传病。这些观念都不是正确的。
  首先,先天性疾病不—‘定是遗传病。后天性疾病也可能是遗传病。先天性疾病指个体出生后即表现出来的一类疾病。近年来习惯用出生缺陷来代替先天性疾病。这类疾病可以由遗传基因所 致,在这种情况下就是遗传病。例如先天性聋哑是遗传病,但是在母亲孕期,胎儿发育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影响了胎儿发育 也会出现某些病态性状,这虽也是先天的,但并非遗传所致。又例如,母亲在早孕期感染风疹病毒可引起胎儿先天性白内障、先 天性心脏病,这种风疹综合征不是遗传病,是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不会传给后代。
  在后天发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疾病也可能是遗传病,因为有 些致病基因的作用,必须在个体达到一定年龄时才表现出来。例如,遗传性小脑性运动失调是遗传病,临床表现是步态不稳,运 动障碍,这类病的患者在幼儿期、青春期与正常人一样,一般在 35~40岁才发病。在后天才表现出异常。
  其次,家族性疾病也不等于遗传病,由于在同一家族中不问成员 存在相同的致病基因,所以发病” 有家族性特点,例如,多指畸形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表现有 家族性。然而,同一家族中不同成员由于生活条件及习惯相似,一些由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可以表现出发病的家族特点,这类病 不是遗传病。例如,食物中毒等均有发病的家族性,但它们不是遗传病,而是由于全家食用不洁食物所致。
  另外,一些无家族史的散发病也可能是遗传病,常染色体隐 性遗传病往往是散发的。例如,半乳糖血症,这种病常常没有家族史,但它却是遗传病。
浅析碱性(酸性)染色剂
高中生物学课本在描述染色质时指出:染色质(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实验中对染色质(体)进行染色,须使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等碱性染色剂,这些染色剂是以龙胆紫或洋红溶解于醋酸溶液中制得,配制后的龙胆紫溶液pH值约小于7(呈酸性)。那么为什么把龙胆紫溶液称为碱性染色剂呢?
  作为染色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颜色;二是要与被染组织间有亲和力。染料的颜色和它与组织间的亲和力是由染料本身的分子结构决定的,产生颜色的发色基团和与组织间产生亲和力的助色基团共同决定了染色剂的染色性质。作为染料物质,除了有发色基团外,还需要有一种使化合物发生电离作用的助色基团。如染料化合物中往往由硝基(-NO2)、偶氮基(-N=N-)、乙烯基等形成了发色基团,而由-OH、-SO3H、-COOH等酸性基团和-NH2、-NHCH3、-N(CH3)2等碱性基团构成了助色基团。它们的存在使染料物质离子化,极性增强,促进染料与组织间发生作用,产生染色效果。我们把助色基团中具有酸性或碱性基团的染料分别称为酸性或碱性染色剂。
  如硝基是一种发色基团,当苯环中的3个氢原子被3个硝基取代后就成为三硝基苯的黄色化合物。三硝基苯不是染料,仅有一个发色基团,它不溶解于水,也不能电离,既不酸也不碱,不能与酸或碱形成盐类。如果三硝基苯分子中,用羟基再置换一个氢原子,就成为三硝基苯酚,即苦味酸,它即是一种黄色染料,有电离作用,与强碱能形成盐,这里的羟基便是助色基团。由此可知,苦味酸的颜色是由发色基团(硝基)所致,而它的染色性能则是由助色基团(羟基)形成的,如用氨基代替硝基,就形成无色化合物,不是染料。由此可见,作为染料,必须有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如伊红Y含有一个(-COOH)助色基团,在水中电离时放出氢离子,本身带负电荷。配制成伊红Y染料时,与强碱NaOH作用生成盐(-COONa),此物质的Na+反而在溶液中呈碱性,所以不能认为酸性染料在溶液中就是酸性。                  
所以,酸性(碱性)染色剂的界定并非由染料溶液的pH值决定的,而是根据染料物质中助色基团电离后所带的电荷来决定。一般来说,助色基团带正电荷的染色剂为碱性染色剂,反之则为酸性染色剂。
神奇的干细胞
1、什么是干细胞
所谓干细胞,意为(树)干或起源,类似于一棵树干可以长出树杈、树叶、开花、结果。严格地说,干细胞是尚未分化发育,能生成各种组织器官的起源细胞。
2、干细胞的分类
可分为三种类型胚胎干细胞(全能干细胞)、组织干细胞(多能干细胞)、专能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是从人或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分离培养而来,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组织干细胞是由胚胎干细胞进一步分化而来,具有发育成多种组织细胞的潜能
专能干细胞是由组织干细胞进一步分化而来,只能分化成某地类型的细胞
3、干细胞研究的意义
可用来体外繁育出各种组织或器官作为器官移植的器官来源
在治疗白血病、癌症、白癫风、心脏病、帕金氏综合症、糖尿病、皮肤烧伤和老年性痴呆症等人类许多顽症有重要作用
最新研究表明干细胞还可以衍生成与其来源不同的细胞类型。
相邻两色素带间距离最大的是【总结】
  绿叶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叶绿素a 、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叶黄素),其中叶绿素a 呈现蓝绿色,叶绿素b呈现黄绿色,胡萝卜素呈现橙黄色,叶黄素呈现黄色。
  绿叶中的四种色素含量依次是:叶绿素a >叶绿素b >叶黄素>胡萝卜素(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约为3∶1,叶黄素与胡萝卜素之比约2∶1)
  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因而可用层析液将不同色素分离。四种色素的溶解度高低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 、叶绿素b。
  在滤纸条上出现四条宽度、颜色不同的色带,从上到下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 、叶绿素b。在滤纸条上,两色素带间距离最大的是:胡萝卜素与叶绿素b,两色素带间距离最小的是:叶绿素a 与叶绿素b,相邻两色素带间距离最大的是:胡萝卜素与叶黄素
关于无籽西瓜种皮的问题
教材上讲无籽西瓜培育中,如果用四倍体作父本,二倍体作母本,所得的无籽西瓜只是无胚而种皮依然存在,而用二倍体作父本,四倍体作母本培育的三倍体只是第一朵雌花形成的西瓜会有硬壳,其它则没有,可这是为什么呢?谁能解释清楚其中的原因.盼高手给个满意的答案.(我思考了好长时间没能想清楚)
我也不是很清楚,见过这样一个说法,转载过来,大家讨论。

生物的染色体组数越多,生长发育越慢,但同时体型会变大。
四倍体做母本,二倍体作父本,此时胚是三倍体,种皮是母本发育的,是四倍体,所以胚的发育时间比种皮的发育时间短,当胚发育完全时,种皮尚未发育完全,故种皮较薄,利于播种。
反过来,若是四倍体作父本,二倍体作母本,则胚是三倍体,种皮是二倍体,种皮发育完全时胚尚未发育完全,等胚最终发育完全时,种皮已经发育的过盛了,此时种皮较厚,播种时便不利于发芽了。故只能用四倍体做母本,二倍体作父本。
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一定是碱性的吗高中生物学课本在描述染色质时指出:染色质(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实验中对染色质(体)进行染色,须使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等碱性染色剂,这些染色剂是以龙胆紫或洋红溶解于醋酸溶液中制得,配制后的龙胆紫溶液pH值约小于7(呈酸性)。那么为什么把龙胆紫溶液称为碱性染色剂呢?
  作为染色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颜色;二是要与被染组织间有亲和力。染料的颜色和它与组织间的亲和力是由染料本身的分子结构决定的,产生颜色的发色基团和与组织间产生亲和力的助色基团共同决定了染色剂的染色性质。作为染料物质,除了有发色基团外,还需要有一种使化合物发生电离作用的助色基团。如染料化合物中往往由硝基(-NO2)、偶氮基(-N=N-)、乙烯基等形成了发色基团,而由-OH、-SO3H、-COOH等酸性基团和-NH2、-NHCH3、-N(CH3)2等碱性基团构成了助色基团。它们的存在使染料物质离子化,极性增强,促进染料与组织间发生作用,产生染色效果。我们把助色基团中具有酸性或碱性基团的染料分别称为酸性或碱性染色剂。
  如硝基是一种发色基团,当苯环中的3个氢原子被3个硝基取代后就成为三硝基苯的黄色化合物。三硝基苯不是染料,仅有一个发色基团,它不溶解于水,也不能电离,既不酸也不碱,不能与酸或碱形成盐类。如果三硝基苯分子中,用羟基再置换一个氢原子,就成为三硝基苯酚,即苦味酸,它即是一种黄色染料,有电离作用,与强碱能形成盐,这里的羟基便是助色基团。由此可知,苦味酸的颜色是由发色基团(硝基)所致,而它的染色性能则是由助色基团(羟基)形成的,如用氨基代替硝基,就形成无色化合物,不是染料。由此可见,作为染料,必须有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如伊红Y含有一个(-COOH)助色基团,在水中电离时放出氢离子,本身带负电荷。配制成伊红Y染料时,与强碱NaOH作用生成盐(-COONa),此物质的Na+反而在溶液中呈碱性,所以不能认为酸性染料在溶液中就是酸性。
  所以,酸性(碱性)染色剂的界定并非由染料溶液的pH值决定的,而是根据染料物质中助色基团电离后所带的电荷来决定。一般来说,助色基团带正电荷的染色剂为碱性染色剂,反之则为酸性染色剂。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7:02:32 | 只看该作者
中学生物教学中几个疑点浅析

转载▼
1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后,染色单体如何分开的问题
我们知道,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丝、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导致细胞不分裂,染色体不分离,这样,已经复制后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就会导致染色体加倍。但是问题是,没有了纺锤丝牵引,连在一起染色单体如何分开?科学研究发现:后期开始,几乎所有姐妹染色单体同时分裂,此时每条染色单体称为染色体,此种分裂动力并非来自于与两极相连的动粒纤维(纺锤丝)的张力。因为在秋水仙素破坏了动力微管的情况下,两条染色单体也可以分开。一些实验证明是来自于胞质内Ca2+信号的作用。用含有荧光的Ca2+指示剂染料连续监视活细胞,发现到后期时细胞内Ca2+增强10倍。注射微量Ca2+于中期细胞内可以诱导后期早熟,两极有膜囊小泡积累,其中有丰富的Ca2+,与纺锤相邻接有许多小囊泡,可能小囊泡Ca2+的释放,诱导后期的发生。由此可见,具有纺锤丝并非姐妹染色体分开的必要条件。

2三倍体无籽西瓜发育生长素的来源问题
新教材上册82页讲到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时说:“发育着的种子能够产生大量生长素,在生长素的作用下,子房发育成果实。”而下册教材55页讲三倍体时又言:“三倍体开花时,授以二倍体成熟花粉,能刺激子房发育成为果实(西瓜),因为胚珠并不发育成种子,所以这种西瓜叫无子西瓜”。那么问题就出来了:没有胚珠,不形成种子,也就不产生大量生长素,那三倍体子房如何发育?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所受的二倍体的花粉起了作用。我们知道,三倍体植株在减数分裂时由于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所以产生正常配子(2n或n)的概率只有(1/2)n-1,所以几乎不可能产生种子。但是当其柱头接受了二倍体的花粉后,花粉在萌发的过程中,将自身使得色氨酸转化为吲哚乙酸的酶体系分泌到了三倍体西瓜植株的子房中去,促发了其子房合成了大量生长素;还有,二倍体花粉本身也携带少量的生长素,受粉以后也可以扩散到子房中去,正是这两种途径的共同作用,才促使了三倍体西瓜的子房发育,最终形成了无籽西瓜!。

3花药的离体培养的生殖方式的归属问题
不少资料上把这种方式归类到了有性生殖方式中的孤雄生殖中,但是在全国知名论坛K12生物论坛中,不少的老师却持相反看法。他们认为这种生殖方式应该是无性生殖,因为,按照有性生殖的概念,这里没有出现有性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当然不能算是有性生殖了,况且组织培养技术实质上是一种无性克隆技术,所以这种生殖方式应该是无性生殖。是这样吗?我们知道,无性生殖的最本质的内核在于,产生后代和亲代遗传物质不变,即基因型不变(不考虑后代基因突变的前提下),但是,花药是母本减数分裂的产物,也就是染色体已经减半,那么所形成的单倍体植株遗传物质肯定与亲代相异,尽管整个过程使用的是组织培养技术,但是培养的起点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外殖体(细胞2N条染色体),而是有性生殖细胞(染色体为N)。所以,把其归为无性生殖是不妥当的。那么,按照教材有性生殖的概念,实质上包含了两层意思:1.产生有性生殖细胞(配子,染色体一般为N),2.有性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事实上两种条件都具备是主流的有性生殖。由于我们看到有性生殖一般都要经历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所以满足条件1也就经历有性生殖中最关键的一步:减数分裂,并且产生了有性生殖细胞,所以,由有性生殖细胞形成个体的方式,把它归类到“特殊”的有性生殖方式(孤雄生殖)中去更合理一些。

4减数分裂是否有细胞周期的问题
新教材34页这样定义:“细胞周期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那么减数分裂符合这个概念吗?这个问题在K12生物论坛也引起过争议。我认为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的说法。因为概念中有一个明确的定语修饰:连续分裂的细胞,细胞周期是针对有丝分裂而言的。持相反观点的同行这样反问,减数分裂不也是经历了两次连续分裂,怎么会没有周期之说?对于减数分裂,一定要注意: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共同叫做“一次减数分裂”,经过减数分裂后所产生的子细胞,没有也不再进行连续的分裂。而且细胞周期概念中还有一个“周期性”的意思内涵:一个周期后产生的子细胞又恢复到了初始状态(染色体解螺旋,条数不变,),然后马上进入下一个周期。从这个意义上讲,减数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连续,已经失去了周期性。所以减数分裂不谈细胞周期。我们还可以把连续分裂的细胞叫做周期中细胞,比如:人表皮基底层细胞,部分骨髓干细胞,胚胎发育早期(卵裂期)细胞。其他不分裂和暂时不分裂细胞可以叫作脱离周期细胞,如神经、肌纤维细胞等。

5关于人的红细胞的几个问题
5.1 红细胞的血红蛋白来源及无核无细胞器的问题
我们知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那么其中的血红蛋白是怎么产生的?原来在红细胞发育早期,即早幼红细胞阶段,红细胞体积变小,细胞质呈强嗜碱性,游离核糖体丰富,开始合成血红蛋白核内染色体浓缩成块,核仁消失.以后的发育中,血红蛋白合成量增加,细胞中缺乏细胞器。最后,核被排出,成了终末分化无核红细胞。那么为什么红细胞会“丢失”了核与其他的细胞器呢?这恰恰是红细胞分化(特化)的结果。按照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原则,红细胞的这些特点与其交换CO2 和O2密切相关。细胞体积小,呈圆形,有利于在血管内快速运行,体积小则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提高气体交换效率。细胞内主要是血红蛋白,有助于结合更多的CO2 和O2。所以红细胞这种高度特化结构是与其功能紧密相关的。
5.2红细胞吸收如何吸收葡萄糖的问题
红细胞摄取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也就是在载体蛋白的协助下,葡萄糖沿着浓度梯度(电化学梯度)减小的方向进行。若以葡萄糖浓度为横坐标,转运速率为纵坐标,将会发现,协助运输曲线和酶促反应(横坐标为底物浓度)相似,也就是存在最大转运速度的现象(载体蛋白全部发挥作用)。这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糖糖的方式相异: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这是一种间接消耗能量的过程,也就是葡萄糖跨膜时要靠膜外侧所积累的Na+势(离子势的建立需要消耗ATP)来驱动,载体蛋白上两个结合位点必须同时与Na+和葡萄糖结合才能完成运输。
5.3红细胞代谢的问题
红细胞主要能源是血浆葡萄糖,葡萄糖以协助扩散的形式被吸收到红细胞内变成6-磷酸葡萄糖,其中约90%-95%经糖酵解被利用,约5%-10%通过磷酸戊糖途径.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糖酵解是其获能的主要方式.1摩尔葡糖糖酵解产生2摩尔ATP,,红细胞携带氧气,但是其自身并不消耗之。其内电解质以钾最多,钠较少,血浆相反。所以红细胞产生的ATP主要用于维持红细胞“钠泵”的功能,以保证红细胞的离子平衡。当然,红细胞还有其他代谢途径,比如,2,3-DPG支路,氧化还原系统,但是由于与中学教学关系不大,这里不再赘述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7:03:04 | 只看该作者
高中生物著名教师博客大全


1、夏献平老师的博客
http://blog.people.com.cn/blog/u/xiaxianping
内质网—生物学互动平台(Ⅱ)  
http://xiaxianping01.blog.163.com/
2、林祖荣老师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216710230
3、刘霞老师的博客  
http://blog.cersp.com/77837.aspx  
4、晨阳老师的博客  
http://zymsw9904.shengwu.com.cn/  
5、明霞老师的博客  
http://www.shengwu.com.cn/blog/user1/mingxia/index.html  
6、教书匠孟凡正的博客  
http://hi.baidu.com/shengwu
7、羽佳的博客  
http://www.shengwu.com.cn/blog/user1/zhaiguijun/index.html   
http://zhaiguijun.cersp.net
8、株洲九方中学杨珑老师的博客  
http://yangsikai.my.5460.net  
http://yangsikai.ebok.cn/
9、余广琪老师的博客
http://www.chinateacher.com.cn/bbs/boke.asp?ygq58.index.html  
10、白猫的博客  
http://teachhu.bokee.com/  
11、朱小毛老师的博客:朱眼看教育  
http://blog.cersp.com/64573.aspx  
12、田秀敏老师的博客
http://www.31390.com/blog/txm513
13、驼走大漠的反思
http://blog.cersp.com/userlog/5127/index.shtml  
14、(holy98)的BLOG南海中学西樵分校:生物沁园  
http://blog.cersp.com/56040.aspx
15、dzszxush(徐少华) 的博客  
http://dzszxush.blog.sohu.com/  
新家地址:  
http://dzszxush1980.uueasy.com/index.php  
16、惠东中学罗天来天河部落个人博客  
http://59.42.251.241:9010/luotianlai/default.aspx?login=1  
17、白猫的生物教学博客  
http://teachhu.bokee.com/  
18、开花的灵魂的博客  
http://gaiyin.pkm.cn/  
19、闪 亮 吧
http://blog.sina.com.cn/u/1081669831  
20、南国笨鸟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271294972  
21、蓝色基因的生物世界  
http://scbluegene.blog.sohu.com/  
22、贺占云老师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269363795  
23、生物教学园
http://yangchzh616.blog.sohu.com/  
24、懒懒的窝  
http://www.dlteacher.com/blog/blog.asp?name=tyhoney  
25、阿静的歌  
http://www.dlteacher.com/blog/blog.asp?name=ajing
26、太空人个人网站
http://shengwujiaoshi.pkm.cn  
27、冯占武  
http://hi.baidu.com/fzhw8888/blog  
http://fengzhanwu6666.blog.163.com  
28、麻辣教师123的搏客
http://www1.tianyablog.com/blogger/view_blog.asp?BlogName=dazhouteachers74&idWriter=8751923&Key=455049719  
29、任长松的教育博客
http://renchangsong.blog.sohu.com/  
30、教育小兵博客
http://3210.cersp.net
31、教师:海南岛的《生物小吧》
http://yedaohaifeng.vicp.net/  
32、彭邦凤
http://blog.hengqian.com/u/997/index.html  
33、轩子的博客  
http://zb700318.blog.sohu.com/  
34、榕树下617的博客  
http://www.shengwu.com.cn/blog/user1/1368/index.html  
35、王文带你认识真正的美国教育  
http://usteacher.blog.sohu.com/
36、小乜的文集和论坛
http://hk.netsh.com/bbs/700827/  
37、乐园小憩的博客  
http://blog.cersp.com/7824043.aspx
38、chuanbeimu的博客  
http://chuanbeimu.shengwu.com.cn
39、waterbuleboy(徐玉华)的博客,欢迎各位朋友光临!  
http://blog.sina.com.cn/waterbuleboy  
40、还我狼孩的博客  
http://liuwxlly.blog.hexun.com/  
41、jierjejrioererer 的博客  
http://nwy3684.hengqian.com/index.html
42、网站名称:国栋工作室
http://guodong27.2000y.net
43、wkl(蒸水滔滔)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wkl62  
44、谢文汉老师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xwhan305  
45、Zhandiwei的博客  
http://zhandiwei.blog.163.com  
46、红元帅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ongyuanshuai  
47、教师唐志哲欢迎您的光临!  
http://blog.sina.com.cn/tangzhizhe  
48、棋坛怪杰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tiandanxuwu2004
49、黎工之家  
http://blog.cersp.com/67095.aspx  
50、侯老师生物课堂  
http://blog.sina.com.cn/teacherstudy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7:05:09 | 只看该作者
穿过纷繁复杂的生物圈
你来到我的面前
是否
有一条无形的碳链
冥冥中把你我相连
你的目光如水
浸润了我的每一个细胞
你的声音如糖
让我拥有了无尽的能量

每一刻
我都在想念你苏丹III般的容颜
我的思念已进入每一个核苷酸
我的DNA充斥着你的信息
你已经控制了我所有的蛋白质
我无法逃避
就算构成细胞膜的磷脂
你也可以轻易穿透
对你的爱在自由扩散
不需要任何的能量和载体
你是细胞核
控制了我的遗传和代谢
你是线粒体
没有你我便失去能量
你是叶绿体
让我拥有了新的养料
你是溶酶体
随时可以溶解我的一切
其实
你就是核糖体
把我像氨基酸一样的俘虏
你就是内质网
把我像蛋白质一样的加工
你就是高尔基体
包裹了我
又把我轻易的放弃
为什么
我还是那么爱你
因为我希望
我们像两个氨基酸一样
脱去那一分子无谓的水
相互连接成紧密地肽键
因为我感到
我们像两分子葡萄糖
条件成熟就能合并成麦芽糖
因为我清楚
我们就是配对的脱氧核苷酸链
必将形成美丽的双螺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7:59 , Processed in 0.09294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