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研史:-小语-课标教材第12册教学研讨会=网络教研案例-2010。4。15

[复制链接]
73#
发表于 2010-5-5 21:07:46 | 只看该作者
我过两天上传我的案例。
72#
发表于 2010-5-5 17:19:52 | 只看该作者
管季超欢迎朋友们实名参加网上学术交流。

http://xnjyw.5d6d.com/thread-21151-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1151-1-1.html
71#
发表于 2010-5-5 16:08:32 | 只看该作者
              突破思维 始料未及
                                  ———《回乡偶书》案例分析
                                         西河镇中心小学:朱艳芳

     教学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一诗,我的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联系书上的图画,了解诗意。为了能让学生对古诗整体把握,我用诗意的语言娓娓道来,并配以一曲古色古香的马头情曲,让学生在观察古诗插图的同时,与诗、曲结合起来,整体感受诗人描写的故事情景。

师: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一位老人在向孩子们问话。
生:我听到了孩子们嬉笑的声音,还有孩子在说:您这位客人从哪里来呀?
生:我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在问他们都是谁家的孩子,他还在向孩子们打听他儿时的朋友住在哪儿呢。
师:太棒了!你们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准确地表达出来,你们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我知道这首诗是贺知章写的告老还乡的情景。这个时侯要写的内容很多,比如:他可以回忆他战马生活的艰难,也可以描写故乡的美景,还可以写“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急切心情”,为什么单单写还乡与一群孩子见面的情景?
生:对呀,贺知章医生仕途顺利,告老还乡时,可以说是衣锦还乡。但诗人没有写那些“荣归故里”的令人羡慕的情景,却只描写一个久别回乡的普通人的情景,为什么?
(这一问题涉及到贺知章的志趣为人,我想到史籍上记载关于贺知章的介绍,略一沉思,说,)
师:贺知章一生旷达豪迈,不慕荣利,所以只描写一个普通人久客回乡的真实情感。
一支中断的古曲又能继续进行了。
反思:
     说实话,我真对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感到惊异。在备课时,我仅是要求学生理解诗意,没料到学生突破了我的思维方式,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来,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因此我想,我的思维方式是否太单一化了,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面对每一位学生,我深深地体会到“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一句空话,而是在点滴的活动中体现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体现在对学生独持感受的尊重。
70#
发表于 2010-5-5 15:44:07 | 只看该作者
希望得到各级评委指点
陡岗学区朝阳小学: 刘三华
69#
发表于 2010-5-5 15:38:46 | 只看该作者
怎么都把内容这样传上来了,
管老师,我是陡岗学区朝阳小学袁苏亮,积极参加各类相关活动
68#
发表于 2010-5-5 10:22:57 | 只看该作者
3.参评课例应是自己原创性的课例,引用或推荐别人的课例在引用文尾要注明原执教者的姓名;杜绝剽窃、抄袭;每份案例字数控制在3000-6000字之间,1000字左右的经典小案例也行。送地市参评案例每篇收评审费、证书工本费共计20

     4.本次教学案例评选由县(市)区教研室和市直学校统一上报。参评名称分配如下:汉川、孝南25应城、云梦、安陆、大悟、孝昌各20篇,市直小学3-6篇,开发区、双峰各6-8篇。



[市院文件原文节录]
67#
发表于 2010-5-4 20:00:51 | 只看该作者
心中有爱  手中有情
                                                                                         ——《掌声》教学案例
                                                                                            祝站镇姜窑小学  王小军
情景说明:
       “感人心者,莫乎无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可以这么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育应该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由此可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
      《掌声》这篇课文写了一个身有残疾的小朋友,在全班同学的掌声鼓励之下终于鼓起勇气,走上讲台有声有色地进行演讲的动人情景。课文非常感人。文章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赞美同学们的宽容和善解人意,也说明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地关心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课文是以小英性格的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的,因此在教学时,我紧抓这条主线,借助了两次掌声,让学生通过学习相关内容,了解到“掌声”背后的力量,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同时利用角色置换,让学生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深入体会人物心理,与文本产生共鸣,达到思想的升华。请看一下片段:

片段一: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英子和她的同学们,知道了英子从一个自卑的女孩变成了一个自信的女孩,那么是什么让英子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同学们送给她的掌声)
师:那么,同学们究竟送给了英子几次掌声?那又是怎样的掌声?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并且把直接描写掌声的句子划出来。(学生朗读课文,划出句子)
出示句子:
▲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你觉得同学们送给英子的第一次掌声有什么特点?请你从这句话中找一找。
生:第一次掌声是热烈而持久的。
师:你知道什么叫热烈而持久吗?
生:那些掌声的声音很响亮。
师:那些掌声很响亮,这就是热烈的掌声。带着你的理解读一下这句话。还有其他理解吗?(生读句子)
生:持久就是拍了很久的意思。
师:掌声拍了很久很久,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生读句子)
师:掌声的声音很响亮,又拍了很久很久,这就叫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来,让掌声来得热烈而持久些吧,读!(全班齐读)
师:还有什么特点?
生:掌声来得突然。
师: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
生:骤然。
师:来得很突然,一下子就来了,这就叫骤然。来,让掌声来得突然些吧,读!(全班齐读)
反思:
    本环节我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多次读书,让学生悄然走进文本,自己寻找感受同学们第一次送给英子的掌声有什么特点,并通过自己的朗读显现出来。通过不同的语气朗读,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掌声中包含的意义,并在朗读当中表现出对英子的同情。真正做到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味,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片段二:
师:同学们,此时的英子就和你们一样,她不想上去,可是又不得不上去,非常犹豫。那你们觉得她现在是怎样一种心情呢?
生1:我觉得她的心情很难过。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句话。(生读)
生2:我觉得她很痛苦。
师:请你读出英子的痛苦。(生读)
生3:我觉得她很无奈。
师:请你无奈地读一读。(生读)
生4:我觉得她很矛盾。
师:请你读出英子的矛盾。(生读)
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一起读一读!(全班齐读)
师:噢,可怜的女孩,疾病不仅带走了她的健康,还带走了她的自信,深入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深地感觉到英子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矛盾,多么痛苦!她战胜自己是多么艰难!所以英子才会如此犹豫。但是,英子最终还是作出了一个和我们很多同学一样的决定,她站起来了!请看大屏幕,一起读一读!(全班齐读)
(出示句子:▲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师:同学们,假如此时你坐在英子的旁边,你会怎么做?
生1:我会给她掌声。
生2:我会给她微笑。
生3:我会告诉英子,英子,你真棒!
师:对呀,此时同学们的鼓励对英子而言是多么重要呀!所以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
(出示句子: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全班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反思:
      本环节我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学会通过人物的外在表现揣摩人物心理,激发思维,,学会读书,在读中完成对文本的理解,在读中提高语文综合能力。让原本枯燥的语言文字训练生动活泼的走入课堂并落到实处。

片段三:
师:同学们,你想用这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告诉英子什么?
生1、英子,你是最棒的。
生2、英子,我们从来都没有看不起你。
生3、英子,你一点都不比别人差,不要那么自卑。……
师:让我们把同学们对英子的这份鼓励与肯定通过朗读再次传送给英子吧!(全班齐读)
师:这掌声是鼓励、是关心、是尊重。我们读懂了同学们掌声里的含义,英子读懂了吗?(读懂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师:此时的英子心里在想些什么?(学生想象说)
师:英子多么感动啊!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
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引读)——生结读: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此时,同学们又想通过掌声告诉英子什么呢?(学生想象说,教师随机点评,并板书:赞赏 肯定……)
师:让我们用朗读来表现同学们对英子的赞赏与肯定吧!(全班齐读)
师:英子再一次读懂了同学们的掌声,她(引读)——
(出示句子: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生: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师:此时,有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她想说——(学生拓展说话)
师:是啊,英子对同学们感激的话语千千万万,但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所以英子只是向大家——(全班齐读: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师:还是那个一摇一晃的走路姿势,可因为同学们的掌声,此时英子的心情已完全不同了。让我们把英子不同的心情用朗读来表现吧!
反思: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本环节我营造一种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和作者的心灵交融,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的生命互动,创造出闪动着灵光的语文课堂。

教学反思:
      文章内容浅显易懂,但是从故事背后所表达出来的,对残疾少年面对生活坚强勇敢的精神的赞美,以及同学间纯真的友情的描绘,并不是学生一读就能够体会到的。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生活优越。对于身患残疾的小朋友在生活与学习中会有多大的困难,需要用多大的努力去克服,他们是很难,甚至根本无法体会到的。再者,由于独生子女的普遍现象,造成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会去主动关心周围的人或事,对学生来说,要能够体会课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样一种同学间的互相支持与鼓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学本课时,我注意到以下两点:  
一、以读代讲,角色转换  
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角色转换”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多次读书,让学生悄然走进文本,自己寻找感受英子不同的内心世界。通过不同的语气朗读,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英子的不同性格,并在朗读当中表现出对英子的同情和对英子转变后开心的心情。用灵活引读唤情,真正做到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味,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二、重视学生情感体验,让其融入文章角色。
在理解体会小英的情感变化过程中,我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英子的同学,自己会怎样做,谁也愿意把这第二次掌声送给英子?引导学生读读课文,再通过教师的评价:你的掌声使英子更有了信心,我听出了你对英子的肯定与赞赏,我们一起把掌声送给英子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我再让学生想象:如果你是英子,你此时最想说什么?这样他们理解起来就容易获得一种真切的感受了。而且,当时也收到了这样的效果。
有人说:“每篇课文,都是浩瀚语文海洋中的晶莹剔透的珍珠,一篇美文就是一个闪光的情感瓷片。”愿浓浓情感成为架起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桥,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情感的魅力,绽放出珍珠般夺目的光彩!
66#
发表于 2010-5-4 19:00:43 | 只看该作者
希望管老师多多指教啊!
65#
发表于 2010-5-4 18:53:29 | 只看该作者
仔细研读 品味语言 认真感悟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跨越生命的海峡》教学实录与反思

                                                                                           孝南区西河镇道店小学   杨  娟

情景说明: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桥。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片断:

       师:这真是一个凄美的故事!小钱既是不幸的,病魔缠着他。小钱又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合适骨髓的人。意想不到的是,捐髓手术的日子已经来临,台湾却发生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地震。(播放地震录像)

      师:看完录像,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我觉得地震好可怕的!

      生:台湾同胞真不幸,遭受了那么大的地震。

      师:那你再用一句话描述震后的景象。

      生:不堪入目,充满恐惧。

      生:一片狼藉,十分凄惨。

     生:到处的房屋都倒塌了,道路也毁了。

     生:人员伤亡惨重。

     师:是啊!“9·21”大地震多么令人心惊胆寒!然而就在大地震后的第二天,也就是李博士为台湾青年抽骨髓的当日,具体情况又怎样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简单的话概括。

     生:我感到大地震的余震是很强烈的。

     生:“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生:“突如其来”这个词,让我感受到余震来得很突然,人们都来不及防备。

【这里,老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与学生对话,同时通过播放地震录像引导学生感受;通过略读课文引导学生概括余震情况。把学生带入“地震惨烈”、“余震不断”的情境之中,为学生领悟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作了铺垫。】

     师:当时余震不断,在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小钱和李博士在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仔细品读课文3~6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中那些描写人物的词句使你感动?把它圈点出来,把想法感受简单的批注在课本上。(分小组讨论后交流)

     生:“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体里涓涓流出......”从这句话我知道了这位台湾青年是忍受“一次又一次”的痛苦,骨髓才从身体里涓涓流出。

     生:“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皮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我读了这句很感动,因为抽取骨髓时余震不断,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了。

    生:我认为针头扎进肌肤里一次就很痛苦了,但是台湾青年一次又一次地经受扎针的痛苦,我深受感动。

    生:当时台湾青年的家人还生死未卜,他还“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使我非常感动。

    生:“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我知道了在强烈的余震中李博士还坚持做捐髓手术,使我感动。

    师:也是李博士“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啊!

    师:捐髓手术多么艰难啊!如果这句话打动了你,请你读一读。

    师:在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小钱的生命又燃起了新的希望!

    师:还有哪些地方使你感动?“此时此刻”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可能在想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生:此时此刻他们在想:大陆患白血病的小钱正等着救命的骨髓啊!

    生:还可能想:我们要快点把手术做完啊!

    师:“此时此刻”是什么样的时刻呢?

    生:指小钱同病魔作斗争的时刻。

   生:是台湾青年与家人失去联系,彼此不知对方生死的时刻。

   生:还指余震的同时,李博士和台湾青年还在坚持做手术的时刻。

   师:是啊!大地震过后,在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家人生死未卜的时候,他们还在坚持手术,让我们带着感动读着三个句子——(课件出示相关句子,生读)

   师:课文中还有没有使你感动的地方?

   生:我从“连夜”知道了李博士带着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已经很疲劳了,还要“连夜”做手术,让我感动。

   生:我知道李博士快一天没休息了,还要连夜做手术,让我非常感动。

   师:李博士带着骨髓,乘飞机从花莲到台北,再从台北飞赴香港,最后由香港转机到杭州,整整需要十二个小时,纵然有重重困难,也无法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老师从你们的脸上看到了两个字“感动”!让我们带着感动、深情地读3~6自然段。

【这一环节,紧紧抓住“一次又一次”“此时此刻”两个重点词,师生入情地对话,学生兴趣盎然地读书、思考、品析,将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品味落到实处。学生思维的领域不断扩大,情感逐步升温。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

  师: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话想说——(出示“这真是一座用........架设的生命桥啊!”让学生填空)

  生:填“骨髓”。

  师:为什么呢?

  生:是因为台湾青年用骨髓挽救了小钱的生命。

  生:可填“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因为台湾和大陆是一家人啊!

  生:可以填“爱心”。台湾青年满怀爱心捐出了骨髓。

  师:小钱得救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使小钱得救了!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用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倾吐我们的心声。(生齐读7自然段)



反思:

        教学这一课,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然后画出使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并写出感受与同学交流。

       课文的第三至六自然段是帮助学生体会海峡两岸骨肉亲情的重点段落。教学时指导学生抓重点语句,仔细研读,认真感悟。在教学的开始,运用充满激情的语言与学生对话,同时通过播放地震录像引导学生感受余震情况,把学生带入“地震惨烈”“余震不断”的情境之中,为学生领悟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作了铺垫。从文中“大地震刚过,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没有考虑家人是否平安无事,没有考虑是否延期手术,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等细节,体会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从李博士抽取骨髓时的镇定沉着,运送骨髓的刻不容缓,植入骨髓时的不分昼夜,体会其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

       体会这部分内容,是引导学生围绕“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展开交流,探究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同时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这一部分,使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华情感,引发共鸣。

作为农村小学教学设施的不健全,也导致有些教学环节不能落实,学生一般不能搜集到多的相关资料,只是被动的听老师介绍。这样也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64#
发表于 2010-5-4 16:25:54 | 只看该作者
上图为课本剧表演原班人马在2010年庆五一活动中的表演场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7-7 06:18 , Processed in 0.22936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