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仓小学校长侯登强论教育叙事
1
教育叙事的写作和教育阅读如同人的两条腿儿,相互协调着,才可以让我们的教育梦想走得更远一些。两者最初不一定是并驾齐驱的,但是,当真正投入到教育情境之中后,两者会建立起必然的联系,并成为我们教育生活的常态。
我是属于以写带读的那一种,最初,我只是试图用稚嫩的文字记录一些工作中的感受,以此来让自己对工作保持一份热情。而后,我越发感觉到一个教师的幸福就在孩子那里,记录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文字开始灵动起来,场景的再现,让人有一种言说的欲望。朴素的记录,童心在闪烁。渐渐地感觉到仅有陪伴是不够的,还要有帮助。如何帮助?怎样来帮助?捧着一颗心来面对,却手足无措。教育专业的阅读匮乏,让自己内心有丝丝愧疚和空虚。教育阅读的过程也是提炼提升的过程,在与名家对话的时候,一些亲历的情境总会自然地跳跃出来,仿佛为了某句经典它已经做了很久的等待……
教育叙事的写作过程保持着我们对教育的敏感,使得我们行走的路上不至于麻木,不至于彷徨。教育阅读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像一剂良药诊疗着我们的职业倦怠。两条腿儿的隐喻,它们共同支起了教育心灵。你会发现,教育叙事不单单是文字的舞蹈,更是教育观察、教育思考、教育实践的生动体现;教育阅读不单单是善于读书,更要有教育责任的担当和脚踏实地的耕耘精神。读读写写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很多人却很难坚持下来。原因很简单:功利性的坚持不会持久,唯有发自内心的觉醒才可能抵达有梦想的教育生活。
另一个关于教育叙事与教育阅读的隐喻是人的呼吸。比较形象的理解是:教育阅读仿佛是吸收;教育叙事仿佛吐纳。通过广博的教育阅读,内心有更多对教育的思考,借由书写,人的思维得到梳理。一个整体的教育过程,犹如系统,保持着教育生活的灵动。从这个隐喻来看,教育叙事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眼之所及,更是心之叩问。在叙事中传达某种信念,抒发某种情感,使得文字有了更深层的意义。
一直有人评价我善于写东西,很能写——诸如此类,虽是褒词,却没有说到我心所想。如果单纯地沦为一个写手,写作也就没有了什么意义。教育叙事关注当下的教育生活,文字表达的是教育者的心态和思考。有感觉,有责任,有温情的教师才可以发现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教育情境。当诸多人在教育习作面前止步的时候,他们忘记了写作最重要的不是技巧的娴熟,而是心智的完善,心灵的体慰。吴冠中先生说:艺术就是一种感觉。越来越体会得到:教育叙事的写作本身正是一种教育感觉的抒发。沉浸其中,吮吸到教育的芬芳,每天有一种出发的感觉,一种相遇的心态,一种生发出智慧的欲望。
每天出门的时候,脚步坚定而匆匆,想象着与孩子们见面后的事情,那些笑脸,那些需要你继续的故事。早上怀揣着这份期待,一整天,满满的、暖暖的,老师的幸福不正是在这些平凡而珍贵的日子里吗?妙笔生花,首先心中要有花,有春天才可以。教育叙事的写作,也要先有教育情愫,有教育热情,有教育的细腻和敏感。把记录当作生活的一部分,用一点点的文字生动地描绘出我们所遇所思。
一直,我从来没有看好自己的文字,有些词语翻来覆去地在文中出现,甚至有时自己都会有丝丝的失望——是不是我已经很难跳出这些词语去了。想起,一个人的教育生活里总有一些关键词,这些出现频率最多的,反复呈现的,往往是你教育的精神面貌。“温暖、敏感、帮助、透明、澄澈……”喜欢这些词,他们藏匿在我的文字里,跳跃在我的心上。被这些词语套牢,何尝不是在坚定某种教育的信念,一次次书写,一次次洗涤,我看到自己渐渐明晰的面容。
江湖一刀老师曾经谈及写作最好少用形容词。同感,过于花哨的文句,失去对真实的尊重,看似貌美,实则了无生机。心思不用在修辞上,用在对自我感觉的提炼上,对故事本身的价值关注上,句子可以更灵活,更跃动。文随心动,酣畅淋漓的感觉,思考的厚重,会让你有别样的写作体验。教育叙事的写作,让我们的教育生活有了更多色彩,每天经历的,因为文字有了沉淀,有了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条走向教师专业化的道路,更是一条通达自我内心深处的路。当初之所以可以坚持写点东西,与刘良华教授:教师要在教育困境中不断挣扎。许锡良教授:即使是垃圾也要写,不停下来,会有收获。在教育写作的路上,多一些遇到,多一些激励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美妙的事情。不言而喻,有时常常会因为某种际遇,你对文字有了新的思考。
珍视写下的每一个文字吧,那是自己的珍珠,辉映着我们曾经的岁月和青春,铺就一条通往未来的路。在两个隐喻中,在丝丝缕缕的感念中,继续前行。 |
|